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创伤 (TBI) 后原位移植神经干细胞 (NSCs) 治疗的可能性, 探讨载有 NSCs 的纤维蛋白支架及与亚低温(MHT)联合对 TBI 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孕 14 d SD 大鼠皮质组织中分离 NSCs, 与纤维蛋白支架共培养,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及 NSCs 的形态, 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类型。将 48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成 TBI 组 (A 组)、 TBI+NSC 组 (B 组)、 TBI+MHT 组 (C 组)、 TBI+NSC+MHT 组 (D 组), 每组 12 只。A 组通过液压损伤仪行 TBI 造模; B 组 TBI 后接受 NSCs 移植治疗; C 组 TBI 后接受 MHT 治疗; D 组 TBI 后接受 NSCs 与 MHT 联合治疗。分别在第 14、 28 天通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mNSS) 和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 28 d 后取脑组织切片, 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观察移植后的 NSCs 在体内分化情况。结果 电镜扫描显示, NSCs 与纤维蛋白支架共培养 3 d 后形态无明显改变; 免疫荧光提示 NSCs 特异性标志物 Nestin 阳性表达, 表明神经干细胞在纤维蛋白支架上存活; D 组大鼠的 mNSS 在第 14 天和第 28 天均低于 A、 B、 C 各组; 水迷宫结果显示, D 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于 A、 B、 C 各组; D 组 28 d 后脑组织取材可追踪到 BrdU 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了神经元。结论 纤维蛋白支架与 NSCs 生物相容性良好, 具有可降解性。亚低温与载 NSCs 的纤维蛋白支架对大鼠 TBI 后的神经功能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ASC-ST)对大鼠颅脑创伤(TBI)后继发脑水肿的影响及其潜在机 制。方法 将 7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Sham 组(n=18)、TBI 组(n=26)和 TBI+ST 组(n=26)。应用电子颅脑损伤仪 (eCCI)建立TBI大鼠模型,Sham组只开骨窗;TBI组经尾静脉注射0.3 mL生理盐水,TBI+ST组经尾静脉注射0.2 mL ASC-ST 和 0.1 mL 生理盐水,连续注射 7 d。在 TBI 后 3、7、14 和 21 d 对 TBI 和 TBI+ST 组 8 只大鼠行神经功能评分 (mNSS);每组选取6只大鼠在TBI后3、7和14 d行头颅核磁(MRI)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采用干湿比重法测量脑 水含量并提取损伤周围脑组织总RNA,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 介素(IL)-1β和IL-6的mRNA 表达水平。结果 TBI 后14、21 d时,TBI+ST 组mNSS 评分均低于TBI 组(P<0.05)。 TBI后3 d,TBI组和TBI+ST组损伤周围皮层(IC)和损伤对侧皮层(CC)的ADC值均高于Sham组(P<0.05);TBI后7 d,TBI+ST组IC和损伤侧海马(IH)的ADC值均低于TBI组(P<0.05);TBI后14 d,TBI+ST组IC和CC的ADC值均低于 TBI组(P<0.05)。TBI后3 d和7 d,TBI+ST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与TB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后14 d, TBI+ST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低于TBI组(P<0.05)。TBI后3 d,Sham组大鼠损伤周围脑组织中IL-6表达显著低于 TBI组和TBI+ST组,TBI+ST组TNF-α表达显著低于Sham组和TBI组,TBI组高于Sham组;TBI+ST组与TBI组IL-1β 表达均低于Sham组(均P<0.05)。TBI后7 d,TBI+ST组与Sham组IL-6表达均低于TBI组,TBI+ST组低于Sham组; TBI组TNF-α表达高于Sham组;TBI组IL-1β表达高于其余两组,Sham组高于TBI+ST组(均P<0.05)。TBI后14 d, TBI+ST组与Sham组IL-6表达均低于TBI组;TBI+ST组TNF-α表达仍低于其他组;TBI组IL-1β表达仍高于其余两组 (均P<0.05)。结论 ASC-ST可通过减少TBI后炎症反应和炎性因子表达,显著改善大鼠TBI后脑水肿状况和神经 功能预后,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的生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长时程亚低温(MHT)治疗颅脑创伤(TBI)大鼠的最佳持续时间,并观察其对颅内压(ICP)变化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治疗(NT)组、MHT4 h组、MHT24 h组和MHT48 h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TBI模型并植入ICP监测探头。造模完成后NT组给予常温(37℃)维持,其余组分别给予低温(33.0±1.0)℃治疗4 h、24 h和48 h。监测各组MHT治疗结束后的ICP并计算脑组织含水量(BWC);伊文斯兰(EB)染色测定血脑屏障透通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元核抗原抗体(NeuN)和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白细胞介素(IL)-10和精氨酸酶1(Arg-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NT组相比,MHT4 h组、MHT24 h组和MHT48 h组BWC、ICP、EB水平、CD86阳性细胞数,Bax、iNOS表达水平降低,海马区BrdU阳性细胞数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实验性创伤性脑外伤(tra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大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NGF组,参照Feeney’s自由落体法制作TBI大鼠模型,NGF组经鼻给予NGF治疗。采用平衡木方法评估3组TBI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TBI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P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情况。结果 NGF组TBI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协调功能恢复较快(P〈0.05),免疫组化观察发现对照组和NGF组NSE阳性细胞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NGF组NSE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NGF组β-APP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NGF组β-APP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给予NGF可增加TBI大鼠NSE阳性细胞表达,减少β-APP阳性细胞表达,减轻脑水肿,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罗氟司特(RF)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TBI组、TBI+RF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TBI模型,TBI+RF组于建模后即刻、1 d、2 d时腹腔注射RF,Sham组和TBI组则予以等量溶剂。建模后1、2、3、7、14 d时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mNSS)。建模后3 d时,HE染色后观察病灶周围皮层神经元病理变化并分析死亡神经元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损伤侧皮层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病灶周围皮层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含量。结果 与TBI组比较,TBI+RF组的mNSS在建模后3 d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7 d、14 d时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TBI组病灶周围脑组织结构疏松,细胞间质水肿明显,见较多死亡神经元(P<0.05);TBI+RF组病灶周围仍可见细胞间质水肿,但死亡神经元百分比较TBI组减少(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颅脑外伤后颅内 IL-8的表达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健康成年 SD 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后12、24、72、120 h,1周、2周组,每组10只。采用液压打击致伤法制作大鼠急性颅脑损伤模型。观察 IL-8在损伤灶周围的表达,并作脑组织含水量测量。结果损伤后12 h 时即可见坏组织死周围和皮层散在表达 IL-8的棕黄色阳性细胞,24 h 时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达到高峰,不仅在神经元表达,也在胶质细胞、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聚集成堆的中性粒细胞内表达;伤后72 h 阳性细胞开始减少,但经过光密度值检测仍高于对照组(P <0.05)。损伤后7 d 阳性细胞略有所回升,至损伤后14 d 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基本趋于平稳。损伤后病变侧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损伤组各时间点(除伤后14 d)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增高(P <0.05),在伤后24 h 达高峰,持续到72 h,伤后14 d 时脑含水量较对照组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L-8的表达与脑损伤后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在损伤早期 IL-8的高表达参与了脑水肿形成等继发性神经元损害过程,后期 IL-8的稍高表达可能与神经元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硫辛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血管单元重塑的作用及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的影响。方法 108只雄性Wistar大鼠,除18只作为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短暂缺血再灌注(tMCAO)模型。模型成功大鼠根据神经评分分为模型组、FPS-ZM1 (RAGE抑制剂,1 mg·kg-1)组和硫辛酸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g·kg-1),再灌注2 h后ip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术后1、7、14 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和激光散斑成像仪监测脑血流量(CBF)。术后14 d,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伊文思蓝(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微血管密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抗原(NeuN)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mRNA表达; 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紧密连接相关蛋白5(claudin5)、RAGE、LRP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百分比、EB含量、GFAP阳性细胞数、脑组织Ang-2 mRNA水平、MMP9和RAGE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CBF、NeuN阳性细胞数、VEGF和Ang-1 mRNA水平、claudin5和LR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硫辛酸高、中剂量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百分比、EB含量、GFAP阳性细胞数、脑组织Ang-2 mRNA、MMP9和RAG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BF、脑微血管密度、NeuN阳性细胞数、VEGF和Ang-1 mRNA、claudin5和LR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硫辛酸可降低BBB的通透性,促进血管新生,对神经血管单元起着修复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RAGE的表达,上调LR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沉默NgR基因的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静脉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效果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经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染以沉默NgR基因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MSC在转染前后NgR基因蛋白的表达.60只SD大鼠制成大鼠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20只给予NgR基因沉默的BMSC;B组20只给予等量的BMSC悬液;C组20只注射等量的不含干细胞的培养液.对各组静脉移植分别于处理后1 d、3 d、伤后1周及2周行Bederson评分并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2周后处死行NF、BrdU免疫组化和HE染色.结果:转染siRNA后,A、B组NgR基因蛋白表达量较C组明显降低,移植后1周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A组<B组<C组(均P<0.05);2周后其脑组织中的NF阳性纤维数A组>B组>C组(均P<0.05),BrdU阳性细胞数A组>B组(P<0.05),C组中未检出.结论:BMSC的沉默NgR基因静脉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可行性.方法 7d龄大鼠随机分成NSCs移植(A)组、HIBD模型对照(B)组和正常对照(C)组,每组40只.从人脐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UBC-MNCs),定向诱导分化出NSCs并行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标记,经尾静脉移植到HIBD新生大鼠体内.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后1、7、14、21 d各组动物脑组织易损区室管膜前下区(SVZa)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BrdU染色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及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 UBC-MNCs可体外培养并定向诱导分化为NSCs,A组SVZa区NSE、BrdU阳性细胞表达量较B组均增高(P<0.01);移植早期Nestin增高,移植后14 d达峰,以后逐渐下降(P(0.01);A组GFAP表达较B组降低,大鼠损伤区面积显著减小(P<0.01).结论 移植的NSCs可在HIBD新生大鼠SVZa存活、增殖及分化,促进组织结构恢复和细胞功能重建,NSCs移植是治疗HIBD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陈建  施金龙  施炜  毛伟峰  徐水珠 《江苏医药》2005,31(10):765-767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大鼠脑损伤模型,对生理盐水(NS)组和AG组SD大鼠于伤后6h分别腹腔注射NS或AG,每隔24h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分别于致伤后24h、72h、168h取样,采用iNOS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鼠TBI后iNOS的表达及其细胞定位,采用凋亡细胞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TBI后不同时点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TBI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伤侧海马iNOS阳性表达,TUNEL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伤后72h表达最明显,伤后168h仍有表达;注射AG后,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伤侧海马的iNOS阳性细胞和TUNEL阳性细胞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TBI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伤侧海马可出现iNOS阳性细胞高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且呈相关性变化,推测iNOS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TBI后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使用AG能明显减少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和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玛卡多糖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一定浓度的玛卡多糖处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玛卡多糖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玛卡多糖对A54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7-二氟甲氧基-5,4''-二正辛烷氧基金雀异素(7-difluoromethoxyl-5,4''-di-n-octylygenistein,DFOG)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用MTT法检测DFOG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PI染色FCM检测DFOG对HeLa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用Transwell法检测DFOG对HeLa细胞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用Western blotting、siRNA/cDNA转染检测DFOG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抑制作用的可能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 DFOG在体外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伴随着Pim-1蛋白表达下调,同时Pim-1下游蛋白Cyclin D、Cyclin E、Cyclin A表达下调,而p15和p21蛋白表达上调。用siRNA干扰沉默Pim-1基因,则DFOG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明显加强;用Pim-1-cDNA转染HeLa细胞,则能部分抵消DFOG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DFOG通过钝化Pim-1组织细胞与G1期而发挥其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反义RNA(LOXL1-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56例病人新鲜癌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样本及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HCT116和Lovo细胞中lncRNA LOXL1-AS1的表达水平,以配对癌旁组织及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作正常对照;构建靶向LOXL1-AS1序列的小干扰RNA(si-LOXL1-AS1)并转染SW480和Lovo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沉默lncRNA LOXL1-AS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LOXL1-AS1表达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LOXL1-AS1在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14.
张杰  唐桥斐 《天津医药》2019,47(8):789-793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抗原1(lncRNA UCA1)对人下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向FaDu细胞转染UCA1-siRNA(si-UCA1组),以转染阴性干扰RNA为阴性对照组(si-NC组),以未转染组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确定UCA1-siRNA的干扰效果;通过CCK-8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UCA1-siRNA对FaDu细胞增殖、侵袭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UCA1-siRNA对FaDu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相关因子Bax、Bcl-2、cleaved-Caspase 9、cyclin D1和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si-UCA1可有效下调FaDu细胞中UCA1的表达,与Control组及si-NC组相比,si-UCA1组FaDu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S期及G2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Caspase 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细胞周期、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PC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调lncRNA UCA1的表达可抑制下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增殖、侵袭能力,阻滞细胞周期,并可促进FaDu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彭湃  杨军  邱勇 《安徽医药》2021,25(11):2140-2143
目的 探讨氯普鲁卡因(CP)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浓度为1 mmol/L、3 mmol/L、9 mmol/L的CP培养U251细胞作为CP低、中、高浓度组;未经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此外将U251细胞分为si-NC组、si-TTN-AS1组、CP+pcDNA组、CP+pcDNA-TTN-AS1组.噻唑兰(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ncRNA TTN-AS1表达水平.结果 CP处理胶质瘤U251细胞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细胞迁移侵袭数以及TTN-AS1表达水平降低(P<0.05).抑制TTN-AS1表达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TTN-AS1过表达逆转了CP对U251细胞的作用.结论 CP通过下调lncRNA TTN-AS1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抑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分为siRNA-FAK组、siRNA-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FAK基因表达,细胞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检测分别采用MTT法和Transwell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AK、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ol 3 kinase,PI3K)、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Akt,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phosphorylation-mammalian rapamycin,p-mTOR)蛋白表达。结果 siRNA-FAK组细胞中FAK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1±0.15)、(0.26±0.08),均低于siRNA-阴性对照组[(2.06±0.18)、(0.62±0.11)]和空白对照组[(2.11±0.20)、(0.6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FAK组24 h、48 h、72 h、96 h时细胞吸光度A值均低于siRNA-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RNA-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siRNA-FAK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降低,siRNA-FAK组细胞中FAK、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相对表达量均降低,而Akt和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默FAK基因表达可抑制HEC-1A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霄  吴小颖  安明 《天津医药》2022,50(12):1254-125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RY-box转录因子21反义RNA 1(lncRNA SOX21-AS1)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卵巢癌组织和其邻近的癌旁组织各75例,另选取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OVCR3和人卵巢正常上皮细胞HOSE作为实验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SOX21-AS1在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根据是否干扰lncRNA SOX21-AS1表达将细胞分为si-NC组和si-SOX21-AS1组。MTS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TOP/FOP荧光素酶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lncRNA SOX21-AS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P<0.05)。与卵巢正常上皮细胞HOSE相比,lncRNA SOX21-AS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上调,SKOV3中最高(P<0.05)。与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FIGO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lnc...  相似文献   

18.
王燕  张姣  王会峰  王宁菊 《天津医药》2018,46(3):225-229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 shRNA 沉默肝再生磷酸酶-3(PRL-3)基因对结肠癌 SW480 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组。将携带 PRL-3 shRNA 的慢病毒载体转染结肠癌SW480 细胞,建立稳定沉默 PRL-3 的细胞株,real-time PCR 检测转染后 PRL-3 mRNA 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 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采用 Transwell 侵袭实验、侵袭小室法检测转染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 稳定沉默 PRL-3 的细胞株构建成功,转染组 PRL-3mRNA 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L-3 shRNA 转染 SW480 细胞 72 h 后,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转染 120 h时最明显(P<0.05)。转染组克隆形成能力较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下降(P<0.05)。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降,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 结肠癌 SW480 细胞转染 PRL-3 shRNA 可减少 PRL-3 的表达,有效抑制 SW480 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PRL-3 可能成为治疗结肠癌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9.
鲁艳妮  焦琳  周清文  乔文 《安徽医药》2021,25(5):938-942
目的 探讨微小RNA-4478(miR-4478)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并阐明相关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iR-447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肠癌SW1116细胞转染miR-4478 mimics及阴性对照后,分别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和小室(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预测miR-4478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靶基因.结肠癌SW1116细胞转染miR-4478 mimics或抑制物后,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靶基因表达.靶基因过表达验证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P21、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 相对于癌旁组织,miR-447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0.84±0.07)比(0.26±0.02),t=48.461,P<0.05];转染miR-4478 mimics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P<0.001).miR-4478可负向调控MDM2表达(P<0.001).miR-4478过表达可抑制由MDM2过表达导致的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P<0.001).结论 miR-4478通过抑制MDM2表达而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小檗碱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采用10 ng·L-1 TGF-β1诱导HepG2细胞EMT模型形成,并加入小檗碱处理;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HepG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EMT间质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MT标志物蛋白(E-cadherin、N-cadherin、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TGF-β/Smad通路蛋白(Smad2、p-Smad2、Smad3、p-Smad3)的表达。结果小檗碱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HepG2细胞活性;与TGF-β1组比较,小檗碱可以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小檗碱可以抑制TGF-β1上调的E-cadherin蛋白表达,和TGF-β1下调的N-cadherin、Vimentin、Snail、MMP-2、p-Smad2、p-Smad3蛋白表达。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干预TGF-β1诱导HepG2细胞的EMT进程,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