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技巧、术后处理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0月~2017年4月完成的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51例,并对术中采用的吻合泪囊瓣的方法、术后处理及术后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49例,无效2例,手术成功率96.1%,无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二次手术进行泪道置管。结论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首选手段,妥善的处理泪囊瓣以及合理细致的术后局部处理,符合鼻腔生理功能恢复,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和减少局部瘢痕增生和骨炎的反应,提高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手术无效的原因。方法 对38例(3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术后泪道通畅程度, 分析手术无效原因。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随诊 6个月,治愈36例、36眼占94.7% , 无效2例、2眼占5.3%。无效者1例为鼻息肉患者术后息肉复发,造口处反复有肉芽组织增生,经多次局部处理,终至闭锁,患者拒绝再次手术;1例为颌面部复合型骨折致慢性泪囊炎,术后溢泪,但无再溢脓。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方法简便、出血少、无面部瘢痕、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损伤小、患者痛苦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38例,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40例。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89.5%和90%,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1.6%和7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接近于传统手术,但病人的满意率高,这种手术可能成为替代传统鼻外泪囊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鼻内镜下修复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鼻内镜下处理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的体会。方法收集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13例,应用鼻内镜手术再次修复处理,术后随访12个月,并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1眼,好转2眼,有效率100%。结论应用鼻内镜处理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有简便、快捷、微创及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14眼)复杂性慢性泪囊炎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鼻腔应用局部激素及泪道冲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11眼,好转1眼,无效2眼;治愈率为78.6%,好转率为7.1%,无效率为14.3%,总有效率85.7%,无1例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较传统鼻外进路鼻腔泪囊吻合术视野清晰,可同时处理鼻内病变且损伤小,操作更精细,效果较好,术后恢复快,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道不通的鼻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再次出现溢泪的病人,在鼻内镜下对吻合口进行检查,针对不同时期和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结果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除1例因泪囊鼻腔间置入的扩张管脱落而再次出现溢泪,经重新置管后症状消失外,其余病人均未再出现溢泪。结论对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道不通病例,鼻内镜下对吻合口进行检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常能使病人再次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V”型鼻黏膜瓣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分析“V”型鼻黏膜瓣在该术中的应用及疗效.结果 慢性泪囊炎60例(72眼)中,治愈67眼(93%),好转3眼(4%),无效2眼(3%),总有效率为97%.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应用“V”型鼻黏膜瓣可以有效覆盖裸露骨窗,加快黏膜上皮化进程,减少骨质增生及瘢痕形成,对保证手术成功率和维持吻合口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1991年11月-2006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44例(155眼)。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44例患者(155眼)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为87.7%(136/155),显效率4.5%(7/155),有效率1.9%(3/155),无效5.8%(9/155),总有效率94.2%(146/155)。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有关解剖、牢记手术操作要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对鼻-鼻窦疾病的治疗及术后随访处理是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眼科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传统方法, 其成功率报道不一, 多数认为70.0%[1]~90.2%[2], 部分患者始终受着慢性泪囊炎的困扰.近年来鼻内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为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的患者找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我科收治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患者21例、 26眼,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后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失败的原因及鼻内镜下再次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失败的15例(15眼)患者行鼻内镜下再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且同时治疗鼻腔的疾病(鼻中隔弯曲、鼻息肉及鼻窦炎),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结果 15例(15眼)患者,治愈10例(10眼),好转5例(5眼),原吻合术腔泪囊黏膜黏连、骨窗过小为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为外切口鼻腔泪囊吻合术失败的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术腔置丝裂霉素C可提高鼻腔泪囊吻合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经面部切口的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53眼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其中行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22例(26眼),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24例(27眼)。结果 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25眼,好转1眼,无效0眼,治愈率96.2%,有效率100%;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25眼,好转2眼,无效0眼,治愈率92.6%,有效率100%。采用多个样本的秩和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梗阻的疗效接近,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无需面部皮肤切口,创伤小,疗效确切,出血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鼻内镜下“工”形黏骨膜切口联合倒“u”形泪囊壁黏膜瓣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慢性泪囊炎手术患者80例(8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46眼)采用新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35例(40眼)采用鼻内镜下横“u”形黏骨膜切口联合横“u”形泪囊壁黏膜瓣吻合术,从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吻合口肉芽形成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0.5~1年,有效率:观察组97.83%(45/46),对照组85.00%(34/40),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 (36.20±5.12)min,对照组(41.20±5.32)min,P <0.05;吻合口肉芽形成:观察组2例,对照组8例,P <0.05。结论 新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更好,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通常由眼科医师经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该术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治愈率较高(>80%)[1],但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留下面部瘢痕,手术操作较复杂。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不断改良,其效果与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相当,已经逐步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我科2008~2013年运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相似文献   

14.
鼻内境泪囊鼻腔造孔术远期疗效随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泪囊病变患者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临床远期随访观察结果,探讨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75例(310眼)慢性泪囊病变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前行泪囊碘油造影,手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根据泪囊大小或病变情况决定术终泪道放置泪道硅胶扩张管。术后随访包括鼻内镜检查处理、泪道冲洗及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应用。结果随访3~60个月,随访超过1年(远期)者211例(230眼),治愈率75.3%,好转率11.7%,无效13.0%,总有效率87.0%。9眼术后1年发现自然泪道复通,但泪囊鼻腔造孔瘢痕闭锁。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远期效果较好。扩大造孔骨窗,减少黏膜损伤和手术创面,以及随访清创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鼻泪管黏膜在手术造孔引流后,有可能发生可逆性转变,重新发挥泪道的泪液排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58例(5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于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术中以明胶海绵固定泪囊黏膜瓣。术后鼻腔应用鼻用激素,鼻内镜下术腔护理并行泪道冲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16个月(11.94±2.97)。本组患者55例一次性治愈,1例术后再行泪道置管后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6.55%(56/58)。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可以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在处理吻合口时,有多种方法,其中方法之一为单瓣吻合法,2003年12月~2006年3月,笔者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中,采用传统手术单瓣吻合法,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改良及其疗效,就改良手术方法和目的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1例(35眼)。男性4例,女性27例。年龄9~70岁,平均31岁。术前行泪囊碘油造影。随访6~20个月。结果31例(35眼)慢性泪囊炎,双眼患者4例;2例(2眼)为鼻内镜手术损伤致泪囊炎。前期泪囊鼻腔激光手术病史4例(5眼),鼻外径路手术2例(2眼)。28例(91.4%,32/35眼)治愈,症状消失,鼻腔造孔通畅。1例术后1周取出膨胀海绵时发生鼻腔黏膜瓣位置移位;2例术后6个月造孔瘢痕闭锁,其中1例再手术后治愈。总有效率97.1%(34/35眼)。结论保留鼻腔黏膜瓣并以此修复裸露骨质,可最大程度避免和减少骨质和瘢痕增生,有助于提高和取得满意的临床泪囊鼻腔造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泪囊炎同时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2009年3月~2020年12月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我们同期行鼻腔鼻窦手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定期进行鼻内镜观察及泪道冲洗.结果 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患者,鼻中隔偏曲14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中鼻内泪囊定位的新方法.方法:6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包括31例复发性泪囊炎)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术,术中将眼内光导纤维投射到鼻腔外侧壁的光斑作为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结果:使用眼内光导纤维引导,泪囊定位准确,进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简化.2例2次手术者再阻塞,其余患者随访2年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成功率为97.06%(66/68).结论:将眼内光导纤维用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中对泪囊定位的方法简单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因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目前已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主要手术方法。手术原理主要是在泪囊和鼻腔之间建立新的泪液引流通道,鼻腔吻合口的粘连、狭窄及闭锁是导致该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术前患者的鼻腔鼻窦病变情况可影响吻合口的正常上皮化,不同的手术操作方法及术后管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论文就影响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手术预后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