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秦岩  石岩  赵明慧 《肿瘤学杂志》2017,23(11):1027-1031
摘 要: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具有高度侵袭性,组织学分级较高,易发生早期复发转移,对于内分泌治疗及HER2靶向治疗往往不敏感。因此准确识别三阴性乳腺癌有效靶点及积极研制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是临床科研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全文就三性阴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张敏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7):306-309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指ER、PR及HER-2 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占乳腺癌15% ~20%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乳腺癌的分型已不仅局限于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传统分子分型,其中TNBC 也被认为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其异质性在分子水平、病理学以及临床特征上也各不相同。因此,对TNBC 进一步行分子分型将为靶向治疗带来极大获益,但TNBC分子分型尚无被广泛认可的统一标准,现就最新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分布,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该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管腔上皮(Luminal)型、基底样(Basal-1ike)型和HER-2过表达(over-expression)型乳腺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在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Luminal、Basal-like、HER-2过表达型的复发率分别为3.9%(4/102)、20.4%(10/49)、6.3%(2/32)(P=0.002);死亡率分别为2.0%(2/102)、6.1%(3/49)、3.1%(1/32)(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Basal-like型的DFS最低(P=0.002),Basal-like型的OS较低(P=0.39)。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分子亚型对DFS存在显著影响(P=0.001)。   结论   在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不同分子亚型在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Basal-like型预后最差,分子分型是其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作为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高侵袭性,极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近年来关于TNBC进一步亚分类,并且针对各亚型进行相应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较多.本研究对国内外TNBC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对国内外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r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分子分型以及个体化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方法 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三阴性乳腺癌、TNBC、分子分型、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2011-01-2016-05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40条,中文文献449条.纳入标准:(1)TNBC的生物学功能;(2)TNBC的分子分型;(3)TNBC的个体化治疗.剔除标准:(1)乳腺癌的分子分型;(2)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根据剔除标准剔除中文文献130条,英文文献141条,最后纳入分析63篇文献.结果 TNBC从基因学角度分为6个亚型,针对每个亚型均有不同的个体化治疗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铂类、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oly-AD-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蒽环/紫衫、免疫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抑制剂、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拮抗剂以及各靶向治疗手段的联合使用.结论 TNBC是异质性疾病,其分子分型的确定对于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行为,以及发展TNBC个体化治疗都是必需的.由于TNBC肿瘤信号通路之间的交联,发展不同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才有望真正的提高该疾病的总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分析其在各分子亚型中表达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在3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结合66月随访情况,分析AR在五个分子亚型中表达的特点。 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R阳性率较高,达72.5%,尤其在ER阴性PR阴性乳腺癌病例,AR常常显示阳性(占53.2%)。较多 (61.0%) basal like型乳腺癌AR显示阴性,提示预后欠佳。在luminal A、luminal B、basal-like以及normal-like亚型中AR阳性组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比例较AR阴性组少(P=0.019,0.044,0.034和 0.032),生存曲线也显示了AR阳性患者预后较好(P=0.006,0.013,0.036和0.010)。结论检测乳腺癌AR的表达水平有助于改进和细化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为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MTDH基因在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情况,研究MTDH与分子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87例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的ER、PR、Ki67、HER-2和MTDH的表达情况。然后分为不同分子亚型,统计分析MTDH在各亚型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87例浸润性导管癌中,Luminal A型70例,Luminal B型123例,HER-2阳性型47例,Basal -like 型47例。MTDH 总体高表达率为45.99%,亚型中分别为:Luminal A:31.43%,Luminal B:48.78%,HER-2+:51.06%,Basal-like:55.32%。MTDH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脉管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结论:MTDH 在Basal-like型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为Basal-like型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er,TNBC)异质性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治疗均不敏感.本研究总结TNBC的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明确TNBC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前景.方法 应用PubMed及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以"TNBC、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2011-04-2016-04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TNBC的分型与靶向治疗.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66篇文献.结果 根据基因表达谱,TNBC可分为多种分子亚型,主要为"基底细胞样亚型、间充质/间充质干细胞亚型、免疫调节亚型、管腔雄激素受体亚型".TNBC主要的靶向治疗方式分为5大类:针对DNA修复缺陷的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相关的靶向药、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雄激素受体抑制剂.其中PARP抑制剂、铂类、PD-L1抑制剂、AKT抑制剂的研究均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酪氨酸酶抑制相关靶向药物及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单药使用的价值有限,可能更适宜多药联合或与传统化疗药物联合应用;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的治疗价值尚需进一步临床试验的验证.结论 TNBC有多种分子亚型,多种靶向治疗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中PARP抑制剂、铂类、PD-L1抑制剂最具有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组织学形态相同的肿瘤,其分子生物学改变不尽相同。不同的分子分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的敏感性,基于基因表达谱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为基础提出的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分型,能较好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wist和E-cadher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41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Twist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9.6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间180例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管腔上皮(Luminal)型、基底样(Basal-like)型及HER-2过表达(over-expression)型,观察不同分型乳腺癌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及分期中的表达及预后情况。结果 180例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型、Basal-like型、HER-2过表达型分别占54.4%(98/180)、27.8%(50/180)和17.8%(32/180)。Luminal型、Basal-like型、HER-2过表达型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sal-like型患者术后36和60个月的转移率分别为14.0%和36.0%,高于Luminal型的3.1%、20.4%及HER-2过表达型的6.3%、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sal-like型患者术后60个月的死亡率为24.0%,高于Luminal型(10.2%)及HER-2过表达型(15.6%),HER-2过表达型患者术后60个月的死亡率高于Luminal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以Lumina1型最为常见,Basal-like型与HER-2过表达型构成比较低,其中Basal-like型患者预后较差,其次为HER-2过表达型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41例纤维腺瘤组织和74例乳腺癌组织的E-cadherin和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乳腺癌患者各病理特征与E-cadherin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旁正常组织和纤维腺瘤组织中E-cadherin阳性率高于乳腺癌组织,Bcl-2阳性率低于乳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越高、TNM分期越严重、有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的患者 E-cadherin阳性率低,Bcl-2阳性率高;ER阳性患者E-cadherin阳性率高,Bcl-2阳性率高。组织病理分级低-中分化患者E-cadherin阳性率高于高分化患者,Bcl-2阳性率低于高分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NM分期Ⅰ+Ⅱ期患者E-cadherin阳性率高于Ⅲ期,Bcl-2阳性率低于Ⅲ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cadherin阳性率低于无转移者,Bcl-2阳性率高于无转移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E-cadherin、Bcl-2阳性率低于ER阳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患者E-cadherin阳性率低于无复发者,Bcl-2阳性率高于无复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l-2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638,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二者与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R和复发有关,E-cadherin和Bcl-2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粘附分子E-cadherin在乳腺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兰  杨红鹰 《癌症进展》2008,6(2):135-140
E—cadherin是介导上皮细胞间粘附的一种粘附分子,其功能异常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乳腺肿瘤中,E—cadherin表达缺失或下降,在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因突变、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或转录抑制等是E—cadherin表达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钙黏附蛋白表达对判断乳腺癌及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意义。方法用随机数字法调取本院2003~2005年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小叶癌除外)280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钙黏附蛋白表达情况。Log Rank法对比生存曲线,分析E-钙黏附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及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280例乳腺癌患者中,E-钙黏附蛋白表达阴性患者较E-钙黏附蛋白表达阳性患者预后差(生存率对比Log Rank=19.99,P=0.00;无瘤生存率对比Log Rank=21.42,P=0.00)。在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E-钙黏附蛋白表达阴性患者较E.钙黏附蛋白表达阳性患者预后差(生存率对比Log Rank=4.67,P=0.03;无瘤生存率对比:Log Rank=6.54,P=0.01)。结论E-钙黏附蛋白是乳腺癌及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因子,有助于进一步划分三阴性乳腺癌的亚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56 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以及病历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qPCR 分别检测癌组织中Vimentin、E-cadherin 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Vimentin 和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Vimentin 和E-cadherin 蛋白表达的独立因素,用Spearman 分析Vimentin 与E-cadherin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 分析Vimentin 和E-cadherin 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Vimentin 和E-cadherin 蛋白表达对预后的诊断。结果: 56 例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 和E-cadherin 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76.79%和19.64%;其中47 例(47/56,83.93%)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 mRNA 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46 例(46/56,82.14%)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Vimentin 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 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 阴性表达均有关(均P<0.05);E-cadherin 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 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 阴性表达均有关(均P<0.05)。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 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 阴性表达均是促进Vimentin 和E-cadherin 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Vimentin 与E-cadherin 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Vimentin 蛋白高表达的患者3 年生存率为67.44%,E-cadherin 蛋白低表达的患者3 年生存率为68.89%。结论: 在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高表达和E-cadherin低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与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a subtype of breast cancer that is oestrogen receptor (ER) negative,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negative,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negative, has a poor prognosis. Although a correlation between E-cadherin expression level and outcome has been demonstrated among all types of breast canc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E-cadherin expression levels in TNBC.

Methods:

A total of 574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a resection of a primary breast cancer except for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Expressions of ER, PR, HER2, and E-cadherin were assess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We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NBC and other clinicopathological variables and evalu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cadherin expression.

Results:

Among the 574 breast cancer cases, 123 (21.4%) revealed a triple-negative phenotype. Patients with TNBC experienced more frequent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24) and a poorer prognosis (P<0.001) in comparison with non-TNBC patient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Reduced levels of E-cadherin were observed in 238 (41.5%) of the 574 breast cancer cases. E-cadherin re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frequent in cases of TNBC (P<0.001)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32). Furthermore, in the 123 TNBC cases,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n E-cadherin-negativ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at of E-cadherin-positive patients (P=0.0265), especially for those in clinical stage II (P=0.002).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a reduction of the E-cadherin expression to be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P=0.046).

Conclusion:

E-cadherin expression may be a useful prognostic marker for classifying subgroups of TNB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1,EG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下载并提取TCGA数据库中EGR1的表达数据;购买乳腺癌组织芯片(HBreD090CS01),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GR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EGR1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乳腺癌中EGR1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相较于癌旁组织,EGR1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下调(P<0.001);EGR1蛋白在45例乳腺癌组织中有18例呈低表达,27例呈高表达,在45例癌旁组织中有9例呈低表达,36例呈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EGR1表达与乳腺癌分化程度相关(P=0.003),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N分期、临床分期等无关(P>0.05);EGR1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其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EGR1高表达的患者(P<0.001),但EGR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EGR1表达与B细胞浸润水平呈负相关(P<0.001),与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EG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低,且与肿瘤分化程度、预后及免疫浸润有关,有望成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乳腺IMPC和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IMP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乳腺IMPC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91.1%(51/56)和82.1%(46/56),明显高于IDC组的43.0%(43/100)和51.0%(5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及肿块大小乳腺IMPC与ID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IMPC和IDC组织中Twis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8%(43/56)和61.0%(6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2%(41/56)和68.0%(68/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在乳腺IMPC组织中阳性表达与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ER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民族、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微乳头比例、PR及Her-2表达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乳腺IMPC组织中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ER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民族、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微乳头比例、脉管侵犯、PR及Her-2表达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表明,Twist与E-cadherin在乳腺IMP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IMPC组织中Twist与E-cadherin均高表达,且其表达对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有重要意义,促进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对乳腺IMPC的发生、发展及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杰  张岩 《现代肿瘤医学》2020,(20):3489-3494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早期生长反应因子3(early growth response 3,EG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比较EGR3 mRNA在癌旁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Linked Omics数据库比较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分期的乳腺癌组织中EGR3 mRNA的表达量,以明确EGR3 mRN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利用GEPIA数据库评价EGR3 mRNA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的大规模验证队列对EGR3 mRNA的预后价值进行验证;最后利用Linked Omics数据库探索EGR3的共相关基因,将相关性最高的前50个基因生成在线热图。结果:在TCGA数据库及匹配了GTEx癌旁组织表达谱的两组队列中,EGR3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在更高的T分期、M分期及临床TNM分期的乳腺癌组织中,EGR3 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调;此外,ER阴性、PR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EGR3 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下调;通过分析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的预后信息,表明EGR3 mRNA的低表达与更差的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最后,EGR3共表达基因分析结果分别显示了正、负相关性最高的前50个基因,初步探讨EGR3参与乳腺癌进程的潜在分子机制。结论:EGR3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且初步显示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预后预测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乳腺癌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3年12 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99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estrogen receptor)、PR(progesterone receptor)和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的表达,并据此将乳腺癌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OPN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根据ER、PR和HER-2的不同表达情况,99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45例、luminal B型27例、HER-2过表达型14例、基底细胞样型13例。OPN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中表达率分别为22.2%、29.6%、71.4%和61.5%,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中OPN表达率均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P<0.01)。OPN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高于OPN高表达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OPN在基底细胞样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T富集结构域蛋白1B(ARID1B)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ARID1B在TNBC、非TNB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RID1B在120 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69/120)、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ID1B在90例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1%(55/90),在30例非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10/3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7)。TNBC患者ARID1B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p53表达均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ARID1B高表达TNB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27.9个月(95%CI:25.1~30.8个月),显著低于低表达者的49.1个月(95%CI:40.2~5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ARID1B在TNBC中高表达且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及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其有可能是TNBC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