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E-cadher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1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40.6%(67/165),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的90.9%(150/165),P<0.01.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adherin表达与PTTC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强相关性,OR=14.935,P<0.01.结论:E-cadher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2.
MMP-9及TIMP-1 mRNA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MMP-9及TIMP-1 mRNA在不同类型甲状腺肿瘤组织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MP-9、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癌旁正常甲状腺比较各类型肿瘤组织中MMP-9 mRNA杂交信号均呈增强的趋势(P<0.01),与甲状腺癌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MMP-9 mRNA杂交信号均呈减弱的趋势(P<0.05);同时,MMP-9 m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指数呈正性调节关系(MMP-9 mRNA表达高者恶性度高、预后差,P<0.05或P<0.01).TIMP-1 mRNA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各类型肿瘤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只有甲状腺癌组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差异有显著(P<0.05);与甲状腺癌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没有明显改变(P>0.05);同时TIMP-1 m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呈负性调节关系(TIMP-1mRNA表达低者恶性度高、预后差,P<0.05或P<0.01).结论MMP-9及TIMP-1 mRNA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MMP-9及TIMP-1 mRNA表达有望成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转移和预后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AnnexinⅡ在甲状腺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PA蛋白及AnnexinⅡ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AnnexinⅡ的表达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腺瘤组织,且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AnnexinⅡ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而UP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UPA、AnnexinⅡ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钟 《癌症进展》2016,(5):449-451
目的:观察分析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与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1例,共收集石蜡包埋乳头状癌组织81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15例,转移癌甲状腺组织25例,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CLT)组织23例,分别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癌组、CLT组,观察各组STIP1与ER-α蛋白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及淋巴结转移癌组STIP1与ER-α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CLT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STIP1与ER-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614,P=0.009)。结论 STIP1与ER-α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二者表达呈正相关性,表明二者可能在甲状腺癌的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参与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含Pleckstrin同源结构域的S1(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 containing S1,PLEKH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LEKHS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时定量PCR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经病理证实的正常组织中PLEKHS1的表达情况。结果:蛋白质印迹与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PLEKHS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LEKH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0%(64/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2.5%(18/80)(P<0.01)。PLEKHS1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数目、肿瘤位于单或双侧腺叶和腺外侵犯无关。结论:PLEKHS1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进展,有望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莎莎  邱杰  赵涵 《肿瘤学杂志》2018,24(4):303-307
摘 要:[目的] 探讨 ZNF703和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ZNF703和CD44v6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0例)、配对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30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ZNF703和CD44v6在甲癌组(67.5%、75.0%)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7.5%、10.0%)和结甲组(30.0%、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甲状腺癌组织中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ZNF703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P<0.05),直径>1cm组较直径≤1cm组的表达阳性率高;CD44v6表达与肿瘤直径无关(P>0.05)。(3)ZNF703和CD44v6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462,P<0.05)。[结论] 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癌变、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能对甲状腺癌的诊疗和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Fascin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病变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该蛋白对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2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20例取自甲状腺良性病变旁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分析Fasc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Fasc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71.67%)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病变组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组,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较,Fasc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为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Fasc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1.3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9.4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cin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为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路俊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8,(23):3756-3759
目的: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LGR5)及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的表达差异,分析它们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GR5和Cath-D在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卡方检验分析它们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阳性、局部包膜侵犯、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和Cath-D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包膜侵犯组织中,LGR5、Cath-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和无局部侵犯者(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及Cath-D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不同性别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阳性表达率也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龄LGR5及Cath-D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却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LGR5及Cath-D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和Cath-D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通过检测它们的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分析侵袭性伪足关键蛋白cortactin、N-WAS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保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组织89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ortactin、N-WAS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cortactin和N-WAS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30%和59.55%,高于癌旁组织的5.62%和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tactin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N-WASP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ortactin、N-WASP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与侵袭性伪足形成相关的cortactin、N-WASP呈高表达,且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ortactin与N-WASP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45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对应的石蜡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51,比较其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MiR-451的表达水平甲状腺癌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8.79±27.26) vs (12.62±13.44), P=0.000]。此外,miR-45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45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P=0.006)。结论:MiR-451能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以及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可能作为辅助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直肠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与磁共振成像功能学及表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直肠癌诊断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35例,采集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直肠组织和癌旁正常直肠组织,进行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VEGF-C mRNA及蛋白在直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直肠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VEGF-C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VEGF-C蛋白表达与磁共振成像ADC值及TIC分型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及癌旁组比较,癌组织组VEGF-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00 1、P<0.000 1)。VEGF-C蛋白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血管或神经浸润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VEGF-C表达水平与ADC值为负相关性(P<0.000 1)。VEGF-C表达水平与TIC分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VEGF-C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磁共振的ADC值具有相关性,可以与磁共振结合共同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张建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8,(11):1723-1727
目的:研究ZEB-1、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 法)检测ZEB-1 蛋白和E-cadherin 蛋白在171 例胃癌组织和60 例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ZEB-1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P<0.05),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 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胃组织,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 临床分期有关(P<0.05);ZEB-1、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69,P=0.019)。结论:联合检测E-cadherin 和ZEB-1 对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和Ki-67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各50例)中CD147和Ki-67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68% vs 20% vs 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14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正常甲状腺组织中Ki-67未见阳性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中阳性表达率为(36% vs 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7和Ki-67表达异常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CD147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RAF基因突变与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PTC的甲亢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术前超声特征:结节回声、大小、个数、边界、钙化情况、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记录术后病理特征:癌灶直径(多个癌灶取最大直径)、癌灶个数、是否侵袭被膜、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区域、复发危险度分层及TNM分期。收集患者术后病理蜡块,提取DNA,行普通PCR扩增后,用单纯测序法测得患者BRAF基因的突变率,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超声、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甲亢合并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51.25%(41/80);各组间比较显示:超声结节边界不清组、病理侵犯被膜组、淋巴结转移组、复发危险度分层中高危组以及TNM Ⅲ-Ⅳ期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癌灶直径较大组BRAFV600E基因突变比率明显升高(P=0.002)。结论:甲亢合并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51.25%,基因突变与癌灶直径大、被膜侵袭、淋巴结转移、复发危险度及TNM分期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Bmi-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CD133、Bmi-1的表达,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病理分级、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Bmi-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30/60)和73.33%(44/60),显著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1);CD13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Bmi-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相关(P<0.01),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CD133和Bmi-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CD133+肿瘤细胞,即肿瘤干细胞;CD133+肿瘤细胞和Bmi-1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Bmi-1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RET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RET和VEGF-C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RET蛋白和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ET和VEGF-C的蛋白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ET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ET和VEGF-C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RET和VEGF-C与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RET和VEGF-C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RET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其有可能通过调节VEGF-C的表达来促进淋巴结的转移。RET和VEGF-C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角蛋白-20(cytokeratin-20,CK-20)和半乳糖凝集素4(galectin-4,LGALS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手术且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CK-20、LGALS4的表达;ROC曲线分析CK-20、LGASL4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因素。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K-20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LGALS4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CK-20高表达、LGALS4低表达均与肿瘤远处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CK-20与LGALS4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31,P<0.001);CK-20、LGALS4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均优于其单独诊断(均P<0.05);CK-20阳性表达患者5年DFS低于阴性表达患者,而LGALS4阳性表达患者5年DFS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CK-20高表达、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GALS4高表达是DFS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K-20与LGALS4表达呈负相关,CK-20高表达预示预后不良,而LGALS4高表达预示预后良好,两者有望成为监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生物标志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1月至2016 年12 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通过χ2检验方法比较微小癌(直径≤1 cm)与非微小癌(直径>1 cm)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通过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甲亢合并PTC患者女性(93.75%)多于男性(6.25%),中位年龄48岁。术前超声结果以低回声结节(93.75%)、微钙化(67.50%)、边界不清(87.50%)为主要特征;术后病理显示微小癌居多(78.75%),微小癌组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危险度中/高危及TNM分期III-IV期的比率均低于非微小癌组(均P<0.05);本研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为41.25%,转移组原发癌灶直径、患者年龄<45岁以及非微小癌所占比例均明显增大(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原发癌灶直径增大与颈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P<0.05)。结论:甲亢合并PTC女性为主,微小癌居多,其恶性程度低于非微小癌;原发癌灶直径增大是甲亢合并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VEGF-C、MMP-2在结直肠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46例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至2017年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新鲜肿瘤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6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 mRNA、MMP-2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VEGF-C、MMP-2蛋白的表达,分析VEGF-C mRNA、MMP-2 mRNA和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特征间关系。结果:46例结直肠癌中VEGF-C mRNA(P<0.05)、MMP-2 mRNA(P<0.05)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C mRNA转录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直径等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有相关性(P<0.05);MMP-2 mRNA转录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无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C蛋白表达量与性别、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相关(P<0.05);MMP-2蛋白表达量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只与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相关(P<0.05)。两基因间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呈线性相关性(P<0.01)。结论:VEGF-C、MMP-2蛋白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过程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为作潜在靶向标志物,为临床上进一步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