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合理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促进效果,为G-CSF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肿瘤化疗患者各50例,收集G-CSF用药相关信息,并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合理性评价分析。结果 共收集100例患者的380次化疗情况,G-CSF应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预防使用、用药时机、血常规监测以及用药疗程不合理。临床药师干预后,G-CSF使用率及不合理使用率均明显降低(P<0.05);一、二级预防使用G-CSF不合理率显著降低,用药时机、血常规监测等不合理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用药疗程不合理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的干预规范了G-CSF的临床应用,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 G-CSF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CBMdisc、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有关PEG-rhG-CSF与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4.1软件。结果:经筛选得到11项研究,Meta分析显示:PEG-rhG-CSF与rhG-CSF在化疗后第1周期FN发生率、多个化疗周期总FN发生率、化疗后第1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率、骨痛或骨骼肌肉痛的发生率、3~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rh G-CSF可以更有效降低化疗后第1周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P <0.05)。结论:PEG-rhGCSF较rh G-CSF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1周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推荐PE...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时间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肿瘤化疗后适合的用药时间。方法 利用随机分组和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20例,化疗结束24h后即应用G-CSF,对照组20例,化疗后发现白细胞下降时使用G-CSF。结果 化疗结束24h后即应用G-CSF可有效防止白细胞(WBC)过度下降,并可使其明显上升。结论 化疖4h后即应用G-CSF,可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和为如期化疗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相关不良事件进行了分析,体现了临床药师对促进合理用药,预防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保护患者用药安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诸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用于预防进行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患者的发热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和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预防用药的指征和使用时机。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指南和相关文献,充分评估该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风险等级,为患者的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时机向医师提出建议,确保患者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判断该患者具有预防性使用G-CSF的指征,建议正确的使用时机应在化疗结束后24~48 h开始。结论临床药师向医师提出合理建议,并提供相应的药学监护,避免患者骨髓功能受到进一步抑制。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化疗致肺癌患者严重粒细胞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找出与严重粒细胞减少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严重粒细胞减少与放疗史、化疗周期和粒细胞集落因子使用时机具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史、粒细胞集落因子使用时机是肺癌患者严重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放疗史的患者,可选用细胞毒性小的化疗方案,或降低药物剂量,或预防使用集落刺激因子;合理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减轻肺癌化疗引起的严重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G-CSF)是存在于正常人体、刺激骨髓细胞集落形成的集落刺激因子的一种。本文综述了G-CSF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概况,重点调研其表达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对1991~1999年年龄〉65岁的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在化疗的同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嗜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发生AML或MDS的危险比率进行了评估。在5510例接受化疗的患者中,有906例(16%)接受G—CSF或GM-CSF,64例(1.16%)在癌症复发前确诊患有AML或MDS。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入住本院的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的22例患者给予保护性隔离、应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 G-CSF, CM-SCF)、抗生素使用及饮食指导等护理。结果22例患者除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及经济困难而自动出院外,其余21例患者在一周左右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回升至正常。22例患者中无因粒细胞缺乏并发症死亡发生。结论通过适当的治疗方法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进行及时的控制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院乳腺外科化学治疗的不合理用药,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本院141748条医嘱进行分析,点评乳腺癌的全部病历用药。结果化疗药物不合理用药比例1.82%,溶媒不适宜占不合理用药比例90.91%。结论开展医嘱点评对提高合理用药有正面作用,按照化疗方案点评抗肿瘤药较为合理,本院乳腺癌化疗不合理用药主要问题是溶媒剂量选择不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我院5-HT3受体拮抗剂用于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进一步提高临床化疗止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从我院用药决策系统随机抽取2016年6-11月住院静脉化疗患者中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止吐的电子病历200例。从适应症、药品遴选、用法用量、综合止吐方案、药物相互作用、用药时机、给药途径等多方面进行处方点评。结果:不合理用药病历111例,占55.5%。药品遴选不合理13例,占6.5%,以肺癌和乳腺癌为著;用法用量不合理75份,占37.5%;联合用药不合理19例,占9.5%。9例存在2种以上不合理用药情况,占4.5%。14例高致吐风险级别综合止吐方案单用5-HT3受体拮抗剂不合理,占7.0%。结论:我院止吐药5-HT3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存在较多不合理使用情况,有必要规范临床合理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黎黛清 《中国药事》2018,32(12):1716-1719
目的:了解华南农业大学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门诊处方,每月各100张,共计1200张,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抽查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94张,处方合理率为92.17%。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20张(21.28%),不适宜处方58张(61.70%),超常处方16张(17.02%)。不合理处方主要集中在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联合用药不适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门诊处方总体用药情况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奥美拉唑肠溶片在儿科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为儿科临床合理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提供参考。方法:参照质子泵抑制剂(PPIs)成人用药指南、有关文献及药品说明书,总结2016-2017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的不合理性并提出对策。结果:2016-2017年该院儿科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不合理87例(67.97%),其中无适应证用药62例(71.26%),用药剂量不合理25例(28.74%)。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用药不合理率高,导致治疗风险大。诱因有盲目用药、用药不准确及药师参与不够。临床用药应明确适应证、合理选用药物;明确给药剂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药师参与指导、提升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院儿科住院患者热毒宁注射液应用现状及合理性,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选取我院2016-2018年儿科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300例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性别、年龄、过敏史、入院诊断、用法用量、用药疗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进行综合评价,为促进其合理应用、完善管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入院并使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集中监测,对患者人群特征、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与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治疗结局及安全性等信息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监测期内使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1 415例,其中男性患者占63.96%,以18~59岁患者居多(63.25%);其中治疗用药1 032例(72.93%),主要为肺部感染(385例,37.2%)、腹腔感染(199例,19.13%)和软组织感染(174例,16.73%)等。检出病原菌前三位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包括无适应证用药、用量首剂未加倍或特殊人群未调整剂量、用药疗程偏长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监测期收集替加环素相关不良反应27例,发生率1.91%,均为轻度。集中监测并完善管控措施后不合理用药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该院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对替加环素的专项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邹殿明  洪惠 《中国药事》2014,(6):681-683
目的评价医院糖皮质激素应用现状,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对江苏省东台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频率、适应症、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存在不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现象。该院应强化医师合理用药意识,重视医德教育,加强糖皮质激素应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其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与统计医院信息系统(HIS)2016-2019年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数量及金额数据,并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其中包含糖皮质激素药物的门诊处方1657张及住院医嘱 1412份,以药品说明书及临床用药指南等作为点评依据,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 2019年我院使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共27种,使用数量及金额排序前五名的品种连续四年未发生变化。门诊不合理处方382张,不合理率为23.05%;住院不合理医嘱289份,不合理率为20.47%。不合理原因与存在主要问题包括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存在禁忌症、超说明书用药等。结论:我院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尚存在不合理性,应加强对糖皮质激素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乳腺病损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医院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制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评价标准,对我院2012年2-9月间的285份乳腺病损切除术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合理性评价,其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病历有173份,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73例患者均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时机不恰当171例(98.84%);用药疗程过长149例(86.13%),且最长的达9 d;药物选择起点高1例(0.58%);不合理联用13例(7.51%);超剂量用药56例(32.37%)。结论:我院乳腺病损切除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较为规范,但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医院高度重视,加大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