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源市近年来实施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后人群中脊灰病毒抗体水平,评价免疫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3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1家综合医院和2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监测点,在监测点的门诊患者中抽取0~49岁年龄组的患者作为监测对象,采集监测对象4 mL 血液样本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检测。结果共抽取0~49岁监测对象300人,其I、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00%、98.67%和96.00%,3个型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 型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06.64、1∶76.82和1∶38.14,各型抗体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脊灰3个型别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型中和抗体GMT均以0~1岁组最高,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均P<0.01)。结论河源市通过OP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人群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GMT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免疫效果良好,人群对脊灰已经形成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2.
东莞市2001年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对企石、黄江和万江三个镇(区)的幼儿园和中小学随机抽取2~4、6~8、13~15岁3个年龄组的人群用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测定法(微孔塑料板法)测定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结果共抽取174人,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28%、93.68%和90.80%,GMT分别为1∶76.88、1∶31.25和1∶18.03,3个年龄组人群的Ⅰ、Ⅱ、Ⅲ型脊灰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镇(区)间Ⅰ型和Ⅱ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1,P<0.05)。结论东莞市健康人群脊灰免疫状况良好,较低年龄组的抗体水平较高,但随着年龄增长,抗体水平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脊髓灰质炎常规免疫策略调整后新沂市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择新沂市马陵山镇>6月龄人群为调查对象,收集出生日期、性别及既往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史,采集外周静脉血约3.0 ml,采用WHO推荐的微量中和试验检测Ⅰ型和Ⅲ型脊髓灰质炎抗体,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免疫史间的差异,探讨抗体水平和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结果 共调查460人,Ⅰ型和Ⅲ型脊髓灰质炎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9.0和38.0,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8%和89.3%;男性Ⅰ型(P=0.001)和Ⅲ型(P=0.008)抗体GMT均高于女性。除Ⅲ型抗体阳性率外,有明确免疫史人群Ⅰ型抗体阳性率(χ2=5.55,P=0.02)和Ⅰ型、Ⅲ型抗体GMT(Ⅰ型:t=7.86,P<0.01,Ⅲ型:t=6.45,P<0.01)均高于免疫史不详人群;免疫3剂、4剂人群Ⅲ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9)。结论 新沂市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偏低,Ⅰ型和Ⅲ型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存在差异,年龄和末次免疫后间隔时间是影响抗体水平的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杭州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为及时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05年分别对2-4岁、6-8岁、13-15岁、25-39岁4个年龄组共计947人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共抽取947人,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58%、98.94%和99.47%,GMT分别为1:648.08、1:394.92,和1:418.23。Ⅰ、Ⅱ、Ⅲ型脊灰抗体G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城区与郊县间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下杭州市计划免疫冷链系统运转状况良好,脊灰疫苗免疫效果显著,健康人群对脊灰已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湖南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病毒(简称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水平,为预防和控制脊髓灰质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脊灰病毒中和抗体采用微孔塑料板法进行检测。结果 脊灰病毒Ⅰ型、Ⅲ型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10%和94.79%,几何平均滴度为1∶168.58和1∶77.05。脊灰病毒Ⅰ型和Ⅲ型抗体阳性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其几何平均滴度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常德地区的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和几何平均滴度较其他地区低。在不同性别之间,脊灰病毒Ⅰ型、Ⅲ型抗体及Ⅰ型、Ⅲ型抗体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南省健康人群对脊髓灰质炎的免疫水平较高,已经建立起有效的免疫防护体系,加强常规免疫及坚持针对性的强化免疫,坚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是目前湖南省“无脊髓灰质炎病毒”状态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中和抗体水平,为及时制订免疫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连云港、扬州两市健康人群,应用细胞中和实验法检测脊灰中和抗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的736名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中,脊灰Ⅰ型、Ⅱ型和Ⅲ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8.51%、98.37%和94.97%;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86.21、1︰125.89和1︰47.86;不同地区健康人群脊灰抗体阳性率和GMT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脊灰抗体阳性率有差异,抗体水平总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结论江苏省健康人群脊灰抗体阳性率和GMT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已经形成了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5年河南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中和实验测定抗体的方法,抽取洛阳市新安县和许昌市禹州市部分健康人群。结果共检测273份血清样本,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70%、93.77%、89.38%,脊灰Ⅰ、Ⅱ、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37.74、1:27.90、1:15.40。不同地区间脊灰Ⅰ型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和Ⅰ、Ⅱ、Ⅲ型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脊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灰Ⅰ、Ⅱ、Ⅲ型抗体G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脊灰Ⅰ、Ⅱ和Ⅲ型抗体阳性率差异和Ⅰ、Ⅱ和Ⅲ型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健康人群脊灰抗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较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泉州市2015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免疫水平,为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及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分层二阶段整群抽样基础上进一步分层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对泉州市健康人群进行血清脊灰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共检测1~59岁健康人群779人,抗体阳性率Ⅰ型(96.0%)和Ⅱ型(95.9%)高于Ⅲ型(89.7%);不同年龄组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各型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几何均数(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抗体阳性率市区较高(97.1%),Ⅰ型抗体阳性率本地(96.9%)高于外地(91.3%)。结论泉州市健康人群3型脊灰抗体阳性率及GMT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良好免疫屏障,可有效应对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并防止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的循环。15岁后各型抗体GMT明显下降应引起重视;此外,要加强流动人口的接种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湘潭市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情况,为制订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不同年龄人群319名调查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抽取完成基础免疫后1个月的受种者47人调查免疫成功率。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中和抗体≥1:4为阳性。结果 319人中Ⅰ型、Ⅱ型、Ⅲ型抗体同时阳性人数298人,阳转率为93.41%,其中Ⅰ型、Ⅱ型、Ⅲ型脊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61%、98.43%、96.86%。47名基础免疫后1个月内儿童Ⅰ型、Ⅱ型、Ⅲ型同时抗体阳转率为97.87%,其中Ⅰ型抗体阳性率100.0%,Ⅱ型抗体阳性率97.87%,Ⅲ型抗体阳性率100.0%。结论提示该市脊髓灰质炎糖丸免疫成功率较高,疫苗接种效果较好,整体人群对脊髓灰质炎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0.
孔秀珍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773-1774
目的了解肇庆市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方法2005和2006年对肇庆市辖下3个县3~15岁儿童共465人进行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测定;检测方法用微量组织培养法。结果465名儿童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7%、99.8%、97.6%,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45、1:104、1:40。3县间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和G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年龄组间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肇庆市通过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已形成对脊灰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年龄较大的儿童脊灰抗体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本地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方法 2010年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市本地户籍健康人群进行个案调查和血清样本采集,采用微量细胞中和抗体试验测定血清脊灰中和抗体,分别采用2检验和F检验比较分析不同人群之间的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使用SNK-q检验。结果全省共调查1 309人,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58%(1 238/1 309)、95.72%(1 253/1 309)和89.38%(1 170/1 309);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7.59、1∶56.67、1∶30.23。不同年龄组人群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省21个地市人群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城市和农村人群的脊灰Ⅰ、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型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则城市高于农村(P<0.01)。结论广东省本地人群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GMT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个别地区的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泰州市城郊地区一般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和抗体阳性率情况,为进一步完善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年龄组分层,在城郊地区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人群共300人,调查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中和抗体≥1︰4为阳性。结果 300人中I型、Ⅱ型、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67%、99.00%、95.33%,I型、Ⅱ型、Ⅲ型抗体同时阳性人数282人,阳转率为94.00%。结论预防接种工作薄弱的泰州市城郊地区一般人群脊灰疫苗抗体阳性率较高,疫苗接种效果较好,整体人群对脊髓灰质炎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山市15岁以下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为及时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分别随机抽取2 ̄4、6 ̄8、13 ̄15岁3个年龄组的健康对象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共随机调查15岁以下健康对象159人,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6%(152/159)、98.7%(157/159)、89.3%(142/159),Ⅰ、Ⅱ、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59.2、1∶113.8、1∶23.3。同一年龄组人群的脊灰Ⅰ、Ⅱ、Ⅲ型抗体GM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Ⅱ型最高;不同年龄组脊灰抗体GM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以2 ̄4岁组水平最高。结论中山市15岁以下健康人群免疫状况良好,可以对脊灰病毒有效屏障;各年龄组人群的脊灰病毒各型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发现脊灰免疫薄弱环节。方法根据重庆地域分布特征,随机缺陷取3个区县,每个区县7个年龄组,分别为〈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30名对象开展血清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629名对象:①Ⅰ、Ⅱ、Ⅲ型脊灰抗体几何平均值(GMT)分别为1∶77.86、1∶76.5、1∶26.41,Ⅰ、Ⅱ、Ⅲ型脊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85%、90.78%、73.29%。②各型抗体GMT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下降的趋势。③男性Ⅰ、Ⅱ型脊灰抗体水平较女性高。④有疫苗免疫史人群各型抗体GMT和阳性率比无免疫史和不详的人群高。⑤Ⅰ型和Ⅲ型脊灰抗体阳性率在地域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地区人群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70.00%以上、GMT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各型抗体GMT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经济地理环境较差的地区,应加强脊灰疫苗接种的质量评价;针对大年龄儿童及成人适时开展补充免疫等措施保持人群较高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桃源县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我县脊髓灰质炎免疫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方法 2016年在全县范围内随机抽取不同年龄人群227名,分析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结果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27%、93.83%和89.87%;脊髓灰质炎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149.11、1:100.87和1:40.85;不同年龄组人群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与Ⅰ、Ⅱ、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呈负相关(r=-0.439、-0.461、-0.390,均P0.05)。结论桃源县人群具有较高的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已形成了有效的针对脊髓灰质炎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成功率和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乡镇街道作为调查点,选择符合条件的47例儿童,采用微量中和实验法测定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中和抗体≥1∶4判断阳性。结果47例儿童的脊灰Ⅰ型、Ⅲ型抗体阳性率均为100%,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Ⅰ型1∶512(1∶512~1∶1024)、Ⅲ型1∶512(1∶512~1∶1024)。Ⅰ型和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调查点、男女和是否及时接种的Ⅰ型、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平均滴度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bOPV后IPV-b OPV序贯免疫程序的基础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抗体水平,为卫生部门已制定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顺义区10个乡街的6个月以上健康人群共243人,采集其静脉血以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脊灰抗体。结果243份血清标本中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94%、98.35%、97.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98.74、89.61、69.54,各型间GMRT有差异(F=4.574,P〈0.05),表现为Ⅰ〉Ⅱ〉Ⅲ型;户籍、性别、年龄、职业、脊灰疫苗免疫史均不是影响Ⅰ、Ⅱ、Ⅲ型抗体水平阳性率的因素,但年龄、免疫史是影响各型抗体滴度的因素,年龄越大抗体滴度越低,免疫次数越多抗体滴度越大(P〈0.05),免疫史〈4次和≥4次Ⅰ、Ⅱ、Ⅲ型病毒的抗体G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Ⅰ=5.63、tⅡ=4.02、tⅢ:6.69,P均〈0.05)。结论顺义区健康人群脊灰抗体水平较高,对脊灰形成免疫屏障。随着年龄的增大,抗体滴度下降,完成全程免疫即4剂次免疫人群抗体滴度更高,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免疫很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人群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水平,预测发病危险性及趋势。方法按照随机方法选择10个村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每年龄组各抽取本市及流动人口各11人进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延庆县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较高,随着年龄增长,Ⅰ、Ⅱ、Ⅲ型GMT均出现高-低-稍高的变化趋势;不同性别人群抗体阳性率及GMT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GMT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户籍人群Ⅰ、Ⅲ型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Ⅱ型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Ⅰ、Ⅱ、Ⅲ型GMT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延庆县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水平较高,GMT水平高低不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2014-2015年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水平,为科学评估疾病发生风险及疫苗免疫效果、及时调整脊灰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市6个区抽取0~ 49岁人群,采集静脉血标本,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脊灰NA。结果 全市共抽取629人。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55%、90.30%、95.0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67.63、1∶28.22、1∶65.64。不同户籍、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地区、免疫史人群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人群对脊灰具有免疫屏障,可有效应对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并防止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的循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用微量ELISA间接法检测山西省部分城乡807名健康人的脊灰抗体.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6.90%、94.55%、95.2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Ⅰ型11012.51、Ⅱ型1:473.70、Ⅲ型1:872.57,各型均以2~4岁年龄组最高.结果显示山西省健康人群脊灰抗体阳性率和GMT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