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米颗粒在抗肿瘤作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限制,其中,尺寸是影响纳米颗粒在肿瘤组织的渗透和富集,继而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小粒径纳米颗粒对肿瘤组织的渗透作用强但滞留时间短,大粒径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的滞留性较好却不利于渗透进入肿瘤内部。为解决该矛盾,近年来研究者设计了一系列尺寸可调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纳米颗粒。本文对于这类尺寸可调纳米颗粒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纳米颗粒尺寸随肿瘤微环境内源性和外源性刺激而发生变化,使得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渗透性和滞留性得到改善和优化,从而提高抗肿瘤作用。并对这类纳米颗粒在生物成像、光热治疗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潜在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纳米前药是现阶段运用最为广泛的纳米制剂之一,在肿瘤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潜力。其中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在制备前药治疗肿瘤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针对肿瘤的特殊微环境情况,包括偏酸性、高浓度活性氧和高浓度谷胱甘肽以及酶浓度等,制备得到了大量的肿瘤微环境响应型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前药。该文尝试从微环境响应类型和释药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结合安全性和临床试验总结归纳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前药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希望为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环境异常是引发肿瘤恶化、转移的根本原因,其所造成的酸性环境、缺氧等因素严重影响肿瘤的常规治疗及放化疗疗效。中医药抗肿瘤的显著特点在于通过多靶点效应对肿瘤组织微环境进行调节。文章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药的多靶点治疗效应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思路、方法,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纳米递送系统是当前解决抗肿瘤药物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大及生物利用度低等关键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微环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血管异常、缺氧和酸性pH等,这些复杂的性质极大的影响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递送。基于肿瘤微环境来设计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改善递送效率以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肿瘤微环境的组成、特征及基于肿瘤微环境所设计的纳米递药系统的应用研究,并讨论了其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旨在为促进纳米递送系统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抗肿瘤免疫治疗与中医"扶正抗癌"理念相契合,基于机体免疫调节机制阐述抗肿瘤中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探讨了增强机体免疫屏障,从源头遏制肿瘤生长,逆转利于肿瘤生存的微环境;采取引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减少肿瘤浸润、转移及复发的概率;通过减轻治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宿主的生活质量。中医扶正抗癌理念的核心在于调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机制,深入探索抗肿瘤中药免疫治疗将赋予肿瘤治疗新生机。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免疫治疗成为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法的大背景下,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因其尤为复杂的成分,成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机体正常的免疫微环境可以在免疫监视的作用下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肿瘤免疫微环境由于其酸性、缺氧环境以及代谢产物堆积导致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或耐受表型,形成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干扰免疫系统正常的监视、效应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多个方面作用于全身免疫系统有效缓解免疫抑制状态,其中扶正类中药可以对机体起到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的作用,从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改善机体免疫水平以及细胞状态,促进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目前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TM)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肿瘤一直是世界医疗界难以攻克的难题,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微环境多种因素的干预,使常规药物的效果有限。复方长循环靶向制剂以其高效、低毒、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在改善肿瘤微环境,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方面表现出特有的优势,现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专业文献,对不同载体复方长循环肿瘤靶向制剂的体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复方长循环肿瘤靶向制剂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璇 《光明中医》2022,(7):1314-1316
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因子及肿瘤免疫微环境而发挥抗肿瘤效应,而且与肿瘤免疫治疗联用还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功能.此文通过在CNKI、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以中医药、免疫、肿瘤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等关键词检索出近5年的相关文献,从中医单体、中药复方与肿瘤免疫的关系,中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中药单体和复方制剂两方面对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整理,并总结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药理机制之间的关联。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进行了很多,但其过程复杂,需要寻找更加特异的靶点,特异性地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随着对肿瘤乏氧微环境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理论的完善,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实现中药现代化起到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航  邓海滨 《世界中医药》2014,9(11):1549-1553
肿瘤微环境的变化是造成肿瘤恶化、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的低氧、低p H、间质高压、生长因子等因素对其调控,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免疫耐受、促进肿瘤内部血管正常化、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提高疗效。因此,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出发,运用中医药对肿瘤的微环境进行整体调控,可能会为探寻治疗肿瘤的方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是促进肿瘤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参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主要免疫抑制性细胞,代表一群未成熟骨髓细胞的异质群体,在病理条件下增殖、活化并发挥显著的免疫抑制活性。MDSCs也是肿瘤免疫疗法的潜在治疗靶点。通过综述有关MDSCs的来源、表型、生物学特质、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MDSCs靶向治疗策略及中药单体对MDSCs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实体瘤中占据肿瘤体积的一半以上,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异质性。在肿瘤发展的早期阶段,TAMs通过其吞噬和抗氧化功能介导抗肿瘤作用。然而,恶性肿瘤细胞为了满足自我更新和增殖的需要,不断调整其代谢模式,导致肿瘤微环境(TME)中的乳酸盐、活性氧、一氧化氮、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等代谢物累积增加,引起炎症微环境改变,从而改变TAMs的代谢和功能,最终促进肿瘤发展。因此,研究TME中TAMs的代谢变化对认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旨在探讨肿瘤进展过程中TAMs在TME内的代谢及免疫反应变化以及如何以此作为靶标开展治疗,以期阐明TAMs代谢与TME的免疫反应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由TAMs的代谢产生肿瘤免疫抑制的机制,为肿瘤免疫疗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赵伟鹏  孙琳琳  佟仲生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309-1315
三阴性乳腺癌因受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缺乏内分泌及抗HER2治疗的靶点,目前仍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相对于这些常规的治疗方案,乳腺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也相对滞后。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策略包括增强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能力和活化效应T细胞功能,抑制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以及上调相关细胞因子,逆转肿瘤抑制性微环境,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在实体肿瘤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其配体PD-L1的抗体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做了小样本的临床试验,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引人关注,中医药在三阴性乳腺癌也做了很多尝试。文章对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展望作综述。  相似文献   

14.
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是重要的免疫负调节因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是我国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中医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PD-1/PD-L1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多系统、多靶点、多环节、整体性等特点,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力素作为肝癌相关抗原其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评价其作为分子肿瘤标记以及肿瘤免疫治疗特异性靶位的可能性。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国内建株的肝癌细胞株BEL-7404 kinectin基因(D2剪接区)mR-NA的表达,并与肝癌组织、相应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比较。结果肝癌细胞株BEL-7404中kinectin基因(D2选择剪接区)呈强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也呈较强的阳性表达,癌旁肝组织则表达呈弱阳性。结论 kinectin基因可作为肝癌诊断的辅助分子标记,并具有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特异性靶位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肿瘤免疫学治疗的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肿瘤疫苗、免疫导向疗法、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基因疗法和综合治疗。特别是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的发展潜力特别大,目前很多相关实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可以预计综合治疗在今后的肿瘤免疫治疗中会占到很重要的位置。本文就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发展现状及展望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周雄  杨明  李翔  张婧  刘骏 《中草药》2021,52(14):4398-4409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特殊内在环境,分为非免疫和免疫微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中药单体成分能够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来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包括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抑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的转导、阻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极化、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抑制T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成纤维细胞中基因产物的表达、减少骨髓源性抑制细胞的积聚等。综述了中药单体成分对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调节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抗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西黄丸调节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的表达对Treg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西黄丸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T1乳腺癌细胞建立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天,剥离肿瘤组织、称重、匀浆,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数量;TUNEL染色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免疫印(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西黄丸治疗组瘤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S结果显示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含量随西黄丸剂量增高而降低;TUNEL染色结果显示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凋亡数量随西黄丸剂量的升高而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reg细胞PI3K、AKT蛋白表达随西黄丸剂量的增高而降低。结论:西黄丸通过下调Treg细PI3K/AKT蛋白的表达,能抑制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改善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状态,逆转免疫逃逸,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