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赤芍浸膏微波真空低温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赤芍浸膏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建立其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方法 分析了不同微波功率、载样量对失水速率及物料温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将试验数据与常用的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建立赤芍浸膏微波真空干燥的水分比与干燥时间关系的动力学模型。结果 赤芍浸膏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可分为加速、恒速及降速3个干燥阶段;赤芍浸膏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薄层干燥的数学模型 Page 方程描述。结论 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可以准确预测赤芍浸膏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的含水率和失水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二至丸为研究对象,探索中药丸剂热风干燥过程温度变化规律,为提高丸剂干燥效率及干燥均匀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COMSOLMultiphysics建立传热传质模型模拟二至丸层在无孔底及筛孔底2种干燥盘不同温度干燥过程温度分布并进行求解;研究了二至丸层在60、80、100℃热风温度下干燥过程,并通过Fick第2定律平板模型计算二至丸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采用探针温度传感器监测二至丸层干燥过程中间表面及内部温度变化进行干燥模型验证。结果不同热风温度干燥过程中二至丸层表面及内部温度呈现先剧烈上升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二至丸层无孔底干燥模型及筛孔底干燥模型内部温度分别为55.3~56.0℃、57.5~57.7℃,使用筛孔底干燥盘可提高干燥温度均匀性;2种模型实验得到水分Deff分别为0.76×10~(-7)~2.82×10~(-7) m~2/s、1.15×10~(-7)~3.94×10~(-7) m~2/s;实验结果验证模型在一定干燥温度范围内能够较好反映二至丸层干燥过程温度变化规律。结论通过可靠的二至丸层热风干燥模型直观反映干燥过程温度变化情况,该研究为二至丸干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万琴  高欢  齐娅汝  邱勋荣  李玉珊  杨明  李远辉  伍振峰 《中草药》2023,54(23):7884-7894
中药浸膏是制备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重要中间物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制剂过程与制剂的临床疗效。干燥是制备中药浸膏并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工艺环节之一。近年来,为提高中药浸膏的干燥效率,许多研究者对传统中药浸膏干燥技术进行改进、升级,新型中药浸膏干燥技术有所突破,干燥机制研究有一定进展。通过对中药浸膏干燥技术及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预测中药浸膏干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枸杞为研究对象,探索枸杞的真空脉动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及动力学模型,为改善表面结壳,缩短干燥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真空脉动干燥技术应用于枸杞的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温度(50、55、60、65℃)、真空时间(5、10、20、30 min)和常压时间(2、4、8 min)对枸杞干燥动力学、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和干燥活化能(Ea)的影响,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干燥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干燥温度、常压时间和真空时间均对枸杞的干燥有显著影响,当干燥温度60℃,常压时间4 min,真空时间10 min时,干燥时间为284 min;Weibull分布函数能很好地描述枸杞的真空脉动干燥过程;尺度参数α与干燥时间有关,并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干燥温度、真空时间和常压时间对形状参数β的影响较小,β值和干燥方式相关;水分Deff在2.02×10-8~3.56×10-8 m2/s,干燥Ea为36.27 kJ/mol。结论 Weibull分布函数可预测枸杞药材真空脉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脱除规律,对于枸杞干燥过程的预测、调控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微波干燥对舒胸片方提取物有效成分的影响及传质模型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及物料装载量等因素对舒胸片方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干燥转移率的影响;根据Fick第二定律,采用Origin7.5软件对动力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舒胸片方提取物微波干燥过程的薄层干燥动力学方程.结果:增加微波功率或装载量对有效成分均有一定的损失作用;舒胸片方提取物微波干燥过程符合Logarithmic模型,在真空微波干燥条件下的有效扩散系数Deff随微波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装载量的增加而降低;并由有效扩散系数确定了舒胸片方提取物活化能为125.80w·g-1.结论:通过建立干燥过程传质模型,对进一步改善产品的质量,提高干燥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Dincer模型不同干燥方式下光皮木瓜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基于Dincer模型探究不同干燥方式下光皮木瓜的干燥特性,为应用Dincer模型分析中药干燥传热传质过程及筛选适宜的光皮木瓜干燥技术和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体射流冲击、中短波红外和真空脉动干燥技术干燥厚度为12mm的光皮木瓜切片,采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9、12、15mm厚度的光皮木瓜切片,研究其干燥特性并测定干燥后的色泽、维生素C(VC)、总黄酮、复水比和微观结构。结果相同干燥温度下,3种干燥技术干燥速率从大到小分别为气体射流冲击、中短波红外及真空脉动干燥技术,对应干燥活化能(E_a)为43.10、36.95、20.37 kJ/mol;减小切片厚度有助于提高干燥效率。Weibull分布函数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尺度参数α为47.85~324.51,α越小干燥时间越短,气体射流冲击和中短波红外干燥形状参数β在0.859 9~0.980 6,说明干燥为内部水分扩散控制的降速干燥过程,而真空脉动干燥条件下β介于1.218 7~1.290 8,说明干燥受内部水分扩散和表面水分蒸发所共同主导;估算水分扩散系数(D_(cal))在1.66×10~(-8)~1.13×10~(-7) m~2/s,随着α值的增大而减小。Dincer模型分析干燥特性表明,不同干燥条件下滞后因子(G)为1.135 6~1.337 6,说明干燥初期均有短暂的升速干燥过程;传热毕渥数(Bi)值在1.1714~136.0412,且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_(eff))在3.26×10~(-9)~6.33×10~(-8) m~2/s,相同干燥温度下D~*_(eff)D_(eff)D_(cal);传质系数(k)为9.02×10~(-6)~8.82×10~(-5)m/s,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射流冲击干燥适合于光皮木瓜片的干燥加工,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干燥温度60℃、切片厚度12 mm为最优干燥工艺,干燥时间为5 h、明亮度L*为62.80±1.70、色差值ΔE为19.62±2.60、VC和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为(1.107 8±0.005 0)mg/g和(36.74±0.60)mg/g、复水比为7.11±0.24。结论该研究可为应用Dincer模型在中药干燥过程分析传热传质特性及筛选适宜的光皮木瓜干燥条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丹参总酚酸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方法:以丹参总酚酸中有效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设计法,考察了微波真空干燥前浸膏密度、微波功率、干燥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最佳工艺经过验证,确定其工艺参数为:将浸膏浓缩至密度为1.29 g·m L-1的稠膏,微波功率为585 W,干燥22分钟;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结果实测平均值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表明该模型较可靠。结论:微波真空干燥具有干燥时间短、耗能低、特别适合热敏性成分的干燥等优点,值得在中药物料的干燥工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微波真空干燥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萍  徐剑  黄燕琼 《中成药》2007,29(3):439-440
干燥技术是中成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艺过程之一,随着对干燥特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不同干燥方法以及不同干燥温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为了验证烘箱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不同的特性及各干燥方法对中药提取物干燥行为的结果,本实验对4种中药浸膏的干燥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别以延胡索及元胡止痛方作为中药单味药材及中药复方的模型药物研究中药提取物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方法:考察提取物相对密度、微波功率对干燥曲线的影响及干燥时间对活性成分转移率的影响,优选最佳干燥工艺,并与真空干燥及喷雾干燥进行比较。结果:延胡索提取物的最佳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为:提取物相对密度为1.25,微波功率500W,微波辐射时间6min;元胡止痛方提取物的最佳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为:提取物相对密度为1.25,微波功率500W,微波辐射时间8min。结论:微波真空干燥具有干燥时间短、耗能低等优点,值得在中药提取物的干燥工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中药浸膏干燥技术进步显著,先进的浸膏干燥技术和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是针对干燥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良的研究仍然迫切需要加强。本文综述了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就厢式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及组合干燥等常用干燥技术的原理、设备状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在中药浸膏干燥过程中各种技术的优劣,提出针对不同中药特性,合理地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对于提高中药浸膏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3种干燥方式对山药片干燥动力学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选择适宜山药片的干燥技术及工艺,将中短波红外干燥、真空脉动干燥、气体射流冲击干燥3种干燥技术用于山药片的干燥,研究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下的山药片干燥动力学和品质。方法运用3种干燥方法对同一切片厚度为5mm的山药片进行干燥,研究其水分比、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3种干燥方式下的山药片干燥动力学;并对干燥时间、干燥后的色泽、复水比、浸出物、尿囊素含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山药片在3种干燥技术下均为降速干燥,其中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时间最短,当干燥温度为70℃、风速为15 m/s时,干燥时间为120 min;真空脉动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气体射流冲击干燥3种干燥方式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7.52×10~(-10)、1.19×10~(-9)、1.30×10~(-9)m~2/s;基于复水比、明亮度、绿红值、蓝黄值、干燥时间、浸出物、尿囊素含量7项指标对3种干燥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中短波红外干燥、真空脉动干燥和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的山药片综合评分分别为0.29、0.59、0.70,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的山药片综合评价最优。结论在实验参数范围内,3种干燥方式相比,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最适宜于山药片的干燥,干燥时间最短、品质最佳,该研究为探索山药的适宜干燥技术和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中药浸膏干燥技术进步显著,先进的浸膏干燥技术和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是针对干燥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良的研究仍然迫切需要加强。本文综述了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就厢式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及组合干燥等常用干燥技术的原理、设备状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在中药浸膏干燥过程中各种技术的优劣,提出针对不同中药特性,合理地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对于提高中药浸膏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丸剂干燥工艺、装备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成  伍振峰  王雅琪  杨明 《中草药》2016,47(13):2365-2372
干燥是中药丸剂制剂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干燥方法的选择和工艺参数优化直接决定了中药丸剂干燥成品质量。综述了工业应用较成熟的传统丸剂干燥方式如厢式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及箱式微波干燥的原理及技术特点,以及一些新型丸剂干燥技术及设备的应用前景。中药丸剂干燥仍存在工艺方法选择局限、干燥设备智能化程度不高及设备适宜性不良等问题,需通过深入研究丸剂干燥机制、融合精确传感的新技术及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中药丸剂干燥设备智能化及符合GMP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干燥工艺与中药提取物物理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胤  冯怡  徐德生  朱蕾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7):1295-1299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工艺对中药提取物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选用中药水提复方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及冷冻干燥对调经益母浸膏粉、肾石通浸膏粉及复方板蓝大青浸膏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对于中药水提复方,喷雾干燥产物的黏性较小,喷流性好,微波干燥产物的吸湿性最小而真空干燥产物流动性最好。结论干燥工艺由于干燥方式及原理的不同导致了干燥产物物理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温吸附干燥技术在陈皮干燥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低温吸附干燥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对陈皮感观质量的影响,并与热风工况下陈皮干燥后的挥发油含量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是影响干燥品质的主要因素。结论低温吸附干燥系统提供的常温低湿度工况有利于改善陈皮的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16.
干燥方式对葛根提取物药剂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葛根提取物的粉体学及体外释药行为等药剂学性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微波、喷雾及真空干燥3种方法,分别对葛根提取液进行干燥,研究3种干燥方法的葛根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粉体中葛根素的含量和体外的溶出度,比较各粉体葛根素的释药行为,分析3种不同干燥方法的葛根提取物的释药机制。结果 对于中药葛根提取液,喷雾干燥产物颗粒表面光滑,圆整性好;微波干燥产物的吸湿性最小且溶解性最好;真空干燥产物具有较好的粉末流动性。结论 干燥方法的不同导致了干燥产物的物理性质的差异,微波干燥能加快葛根提取物的释放,可用于中药葛根提取物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仲灵降脂胶囊的干燥工艺.方法:以出粉量、水分、薄层色谱、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考察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带式干燥等工艺,筛选最佳干燥方法并进行工艺优选.结果:喷雾干燥为仲灵降脂胶囊最佳干燥方法.结论:优选的干燥工艺合理、稳定,适合连续大生产,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商涛  袁越锦  赵哲  徐英英 《中草药》2023,54(14):4501-4510
目的 探索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更优干燥方式,研究其干燥特性和干燥动力学,为提高黄芩干燥品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测色技术和HPLC法分别测定黄芩的色泽和黄芩苷含量,以干燥时间、色泽和黄芩苷含量为指标分析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微波热风组合干燥3种干燥方式对黄芩干燥品质的影响,用变异系数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确定更优干燥方式。探究不同微波功率密度(9、12、15 W/g)、转换点含水率(30%、40%、50%)、热风温度(50、60、70℃)对黄芩干燥特性和干燥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相比于单一的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黄芩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具有较短的干燥时间、总色差值最小为16.25±1.05、黄芩苷含量和综合质量评分最高分别为(18.88±0.30)%和88.16,说明采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方式能有效提高黄芩的干燥品质。黄芩的干燥时间随热风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转换点含水率和微波功率密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Two-term模型可以用来描述黄芩微波热风联合干燥过程。微波干燥阶段有效水分扩散系数(effective moisture diffusion coeffici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