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0、CD86及其受体CD28与其病情状态、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4名健康体检者和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0、CD86、CD28的表达和CD8^+CD28^+、CD8^+CD28^-亚群淋巴细胞,并与病毒载量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D80和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3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组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P〈0.05)。病毒载量高低和HBeAg是否阳性与外周血CD80、CD86、CD28及CD8^+CD28^+和CD8^+CD28^-亚群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80、CD86及受体CD28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与血清中病毒载量的变化和HBeAg阳性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初发的B细胞型AI。L病儿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其中经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21例,未缓解(NR)6例。以同期23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初发ALL病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均显著降低(t=21.56、44.02,P〈0.05)。化疗后CR组病)LPb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t=10.84、25.30,P〈0.05),而NR组病儿CD4^+T淋巴细胞表面、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28是参与AI。L发病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表达异常可能是ALL的发病因素之一;其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ALI。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152)及B7分子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胃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以及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CD28、CD152、CD3、CD4、CD8及B7分子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及胃良性肿瘤组作比较。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3^+CD28^+、B7-1(CD80)、B7~2(CD86)的表达水平及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CD3^+、CD152^+和CD8^+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低表达CD28和B7分子,高表达CTLA-4分子,导致了胃癌患者B7:CD28/CTLA-4共刺激通路异常,影响了T细胞彻底清除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免疫抑制,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对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allo—HSCT相关GVHD防治中的作用。用终浓度为10μg/ml的PHA于不同时间作用T淋巴细胞,以^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功能;以不同数量的MSC分别与活化T淋巴细胞作用,根据MSC数量不同实验分为A组(对照组,不加MSC)、B组(MSC2×10^4)、C组(MSC4×10^4)、D组(MSC8×10^4),用^3H—TdR掺入法检测作用前后T细胞功能,FCM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结果显示,在终浓度为10μg/ml PHA作用下,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8小时达高峰。FCM检测MSC细胞表型表明:CD44、CD105、CD29、FIK1表达阳性,不表达CD33、CD34、CD45、HLA—DR。随着MSC数量增加,与共培养前相比,T细胞的SI值逐渐降低(P〈0.05),但C组和D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在低数量MSC作用下,CD3^+CD4^+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CD4^+CD152^+高于对照组(P〈0.05);C组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表达明显降低(P〈0.01),CD3^+CD8^+、CD4^+CD25^+、CD4^+CD152^+明显增高(P〈0.01)。结论:丝裂原PHA可以使T细胞活化;骨髓MSC在体外可以使活化T细胞功能和细胞免疫表型发生改变,下调CD3^+CD4^+的表达,上调CD3^+CD8^+、CD4^+CD25^+、CD4^+CD152^+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唐江涛  王兰兰  刘瑾  陈捷 《华西医学》2005,20(4):661-663
目的:研究CD28^+、CD8^+CD28^+、CD8^+CD28^-淋巴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CD3CD4CD8三标抗体和CD8CD28双标抗体对SLE患者淋巴细胞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3^+CD4^+、CD3^+CD8^+、CD28^+、CD8^+CD28^+和CD8^+CD28^-淋巴细胞的表达.结果:SLE患者外周血CD3^+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倒置(P<0.01),CD3^+CD8^+淋巴细胞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其中以CD8^+CD28^-的T淋巴细胞增加为主(P<0.01),而CD8^+CD28^+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P>0.05),SLE患者外周血CD28^+T淋巴细胞比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明显的T细胞功能失调.CD28^+、CD8^+CD28^+(Tc)、CD8^+CD28^-(Ts)T淋巴细胞在SLE的发病机制和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81、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纯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D81、CXCR3的表达。结果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D81、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D81、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CD81在CD4^+T细胞表面轻度升高而在CD8^+T细胞表面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国HCV/HIV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81、CXCR3,在CD4^+T细胞表面表达降低,而在CD8^+T细胞表面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研究长期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睾酮和CD4^+/CD8^+T细胞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长期机械通气COPD患者42例为研究组,稳定期COPD患者34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睾酮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睾酮水平、CD4^+/CD8^+T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睾酮与CD4^+/CD8^+T细胞比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长期机械通气COPD患者血清睾酮、CD4^+/CD8^+T细胞比明显降低,但两者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胸腺肽防治体外循环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胸腺肽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4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胸腺肽组,各20例。分别在术前第3天、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及术后第1、3、7天取外周静脉血测定T细胞计数,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CD4^+/CD8^+T细胞比值,血清IgG、IgA、IgM浓度。结果:胸腺肽组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淋巴细胞计数及CD3^+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7天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第3、7天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3、7天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体外循环后各时点IgA、IgM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胸腺肽能减轻体外循环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D28、CTLA-4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23例发病期AA、10例恢复期AA患者和15名正常人骨髓细胞中CD3^+CD4^+T细胞上CD28、CTLA-4表达率,Th1、Th2细胞比例,评价CD28、CTLA4表达与Th1/Th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CD3^+CD4^+T细胞上CD28、cTLA4表达率及CD28^+/CTLA-4^+比值分别为(31.40±10.83)%、(2.45±1.30)%、17.02±13.44,AA患者发病期分别为(39.84±10.89)%、(1.43±0.67)%、43.04±37.61,AA患者恢复期分别为(22.00±9.08)%、(3.46±2.26)%、10.49±7.8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者发病期CD28显著升高(P〈0.05),CTLA-4显著下降(P=〈0.01),CD28^+/CTLA4^+比值相应地亦显著升高(P〈0.05),而恢复期上述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对照组Th1、Th2细胞、Th1/Th2比值分别为(4.21±2.11)%、(1.99±1.27)%、2.46±1.28,AA发病期为(11.13±4.96)%、(2.46±1.65)%、5.20±1.98,恢复期分别为(5.39±4.29)%、(2.53±2.41)%、2.87±1.4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发病期Th1增高,Th1、Th2平衡向Thl偏移(P值均〈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A患者CD28^+/cTLA4^+比值与Thl/Th2比值呈正相关(P〈0.05),ANC与CD3^+CD4^+CD28^+T细胞数呈负相关(P〈0.01),与CD3^+CD4^+CTLA-4^+T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①AA发病期患者骨髓CD4^+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CD28升高,而CTLA-4下降,AA患者骨髓T细胞处于“预激活”状态;②CD28/CTLA-4比值与Th1/T12.比值呈正相关提示:CD28、CTLA-4表达失衡可引起Th细胞格局偏移,Th1型细胞增多。③ANC和CD28、CTLA-4间相关分析进一步说明CD28、CTLA-4与A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共刺激信号分子表达,探讨人类SLE和RA中T细胞免疫紊乱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LE、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CD28、CDl52、诱导性共刺激因子(ICOS)、CD154、CD30和CD95分子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和RA患者组分别为CD3^+CD8^+T细胞和CD3^+CD4^+T细胞增加(P〈0.05);SLE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CD28和CD152分子表达率均增加,ICOS分子表达减少(P均〈0.05),CD154和CD30分子表达率均下降;RA患者2类T细胞亚群上CD28分子表达均降低,CD152分子表达率均增加(P均〈0.05),ICOS分子表达率无明显变化,CD154和CD30分子表达率分别增加或减少;SLE和RA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CD95分子表达率均明显增加。结论 SLE和RA有不同的外周T细胞亚群平衡失控;T细胞的异常活化受复杂的细胞其刺激信号网络分子调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大肠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的变化;ELISA检测同一标本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36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6.92±1.31)%,与正常对照组(4.91±1,2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0例腺癌、7例黏液癌、9例未分化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比例分别为(6.81±1.52)%、(6.99±1.21)%、(7.08±1.1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高于对照组的(4.91±1.24)%,差异有显著性(P〈0,05)。IV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高于Ⅱ期大肠癌患者(P〈0.05)。大肠癌组外周血清中TGF—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TGF—β水平增加,CD4^+、CD25^+、CD127^lo/-Treg比例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表达增高,与临床分期相关,但与组织学分类无关,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  相似文献   

12.
CD8^+CD28^-T细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细胞在PHC细胞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8例PHC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CD8^+T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8例PHC患者与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测定结果比较发现:PHC患者外周血中CD8^+测定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CD8^+CD28^-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而PHC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CD8^+CD28^-T细胞在PHC患者外周血中增生活跃,提示高表达的CD8^+CD28^-T细胞在肝癌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Evans综合征(AIHA同时或相继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AIHA/Evans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的机制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次AIHA/Evans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AIHA/Evans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80比例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发作时CD8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在AIHA/Evans综合征发作患者中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细胞共刺激因子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异常表达可能参与AIHA/Evans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方面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stleman′s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14例Castleman′s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中CD4^+CD25^low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highFOXP3+T细胞的比例进行检测。结果:局灶型Castleman′s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low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和CD4^+CD25^highFOXP3+T细胞比例在治疗前分别为(4.55±0.53)%、(0.73±0.09)%、(0.64±0.09)%;治疗后分别为(4.88±0.24)%、(1.0±0.10)%、(0.93±0.10)%,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这3种T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多中心型患者外周血中这3种T细胞比例在治疗前分别为(9.43±0.81)%、(2.79±0.17)%、(2.46±0.09)%;治疗后(8.82±1.01)%、(2.71±0.10)%、(2.23±0.1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局灶型和多中心型Castleman′s病中的变化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变化可能和这两型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在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及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 Tr的水平及应用PCR测定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及对照组外周血中HBVDNA滴度。结果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 Tr的百分率为(2.63±0.83)%,较慢性乙型肝炎组的(4.15±1.17)%差异有显著性(P〈0.05),较无症状HBV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HBVDNA滴度为1.2×10^4copies/ml,较慢性乙型肝炎组(2.3×10^6copies/ml)和无症状HBV携带者(7.8×105copies/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不同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CD4^+、CD25^+ Tr的百分率与HBVDNA滴度正相关。结论CD4^+、CD25+^ Tr能抑制T细胞对HBV的免疫反应;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病与CD4^+、CD25^+ Tr表达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与HCV-RNA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0例CHC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含量。结果 CH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HCV-RNA载量增高,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含量逐渐升高(P〈0.01)。CD4+CD25+Treg细胞与HCV-RNA取对数后呈正相关(r=0.588,P〈0.01),与ALT呈正相关(r=0.306,P〈0.01)。结论 CH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增高,且与HCV-RNA含量及ALT升高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活动期RA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其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并研究其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指标(DAS28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以及其他相关性指标如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血清铁(SI)之间的关系。结果RA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数量低于健康志愿者,活动期患者CD4+CD25+CD127lo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2.75±1.01)%,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4.18±0.89)%(P<0.01)。RA活动期患者CD4+CD25+CD127loTreg表达水平与DAS28评分、ESR、CRP、免疫球蛋白(IgG、IgA)、PLT呈负相关(P<0.05),与血红蛋白(HGB)、血清铁(SI)、及补体(C3、C4)呈正相关(P<0.05),而与RF、RBC、IgM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D4+CD25+CD127loTreg细胞参与了RA的发病和疾病的活动,同时也可能为RA引起贫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4+CD25^+T细胞的异常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应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模型,进行粪便细菌培养,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肠系膜淋巴结(MLN)中的CD4^+CD25^+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实时荧光PCR测定Foxp3 mRNA的含量。结果 (1)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大鼠PBMC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P〈0.05),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MLN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P〈0.05),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2)模型组大鼠PBMC中Foxp3 mRNA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而MLN中Foxp3 mRN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3)模型纽大鼠肠道菌群较正常对照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 CD4^+CD25^+T细胞的异常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异常可能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膜型及可溶性CD28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军区联勤部门诊部就诊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通过溶血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28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28.29±7.71)%比(32.77±4.28)%和(12.18±3.17)%比(18.53±3.27)%,均P0.01],血清中可溶性CD2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86±0.96)比(0.61±0.19)μg/L,P0.01]。结论协同刺激分子CD28很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