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对宫颈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蓬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宫颈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2例正常体检女性为健康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培育,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支原体的检出率。结果健康组支原体总检出率为51.6%(32/62),其中,解脲支原体检出率为68.8%(22/32),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12.4%(4/32),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18.8%(6/32);观察组支原体总检出率为53.9%(56/104),其中,解脲支原体检出率为71.4%(40/56),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10.7%(6/56),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17.9%(10/56)。两组研究对象的支原体总检出率、解脲支原体检出率、人型支原体检出率、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6例研究对象中,阴道清洁度Ⅱ、Ⅲ、Ⅳ度分别为38、70、58例,其中,支原体感染例数分别为4例(10.5%)、44例(62.9%)、40例(70.0%),阴道清洁度Ⅲ、Ⅳ度者的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阴道清洁度Ⅱ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与宫颈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其检出率与阴道清洁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解脲支原体,并与经典的培养法作了比较。39例生育男性精浆解脲支原体ELISA法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0.3%和7.7%,164例不育者精浆解脲支原体两法阳性率分别为35.4%和31.7%,生育者与不育者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ELISA法与培养法符合率为86.5%。精子畸形率超过30%及精子密度偏低(<0.2亿/ml)的不育者,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分别高达69.2%和56.5%。解脲支原体感染可导致精子形态与功能的异常,从而引起男性不育。  相似文献   

3.
解脲支原体与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脲支原体主要寄生在泌尿生殖道。自Shepard首先从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中分离出来,其致病作用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不育症中所起的作用更是引人注目[1]。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美国生育协会已提议把解脲支原体列为供精者精液检查的常规之一[2]。因此,有关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育关系的研究也有了迅速的进展。一、泌尿生殖道中的解脲支原体在支原体中分离率较高,而且与泌尿生殖道疾病有关的是解脲支原体[3]。有研究表明,在330例生育与不有男性精液培养中,发现不育男性解脲支原体检出率(66.1%)显著高于生育男性…  相似文献   

4.
解脲支原体致Reiter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解脲支原体 (Uu)感染所致的男性不完全性Reiter病的临床特点和抗生素的疗效。方法 对本组 7例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 ,并观察了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对Reiter病的疗效。结果  7例均为不完全性Reiter病 ,其中 6例治愈。结论 Uu引起的不完全性Reiter病可通过消除泌尿生殖道的Uu感染而治愈。  相似文献   

5.
解脲支原体(UU)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微生物,是致病性比较弱的条件致病性病原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人类、家禽、实验室动物以及土壤、污水中均可找到,多数为不致病性,少数可引起人和动物感染。在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则在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成人男性的感染部位在尿道黏膜,女性的感染部位在宫颈。目前研究发现,UU在性成熟女性生殖道中分离率非常高,并认为UU的检出与女性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法对600例宫颈糜烂患者和3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Uu的检测,并根据宫颈糜烂患者病变程度及病程进行分组研究。结果:宫颈糜烂患者Uu检出率为43.2%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1),其中轻度宫颈糜烂患者检出率为6.1%,中度为21.1%,重度45.9%。各组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宫颈糜烂病程与Uu感染呈正相关,病程〉12月的宫颈糜烂患者的Uu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Uu感染在宫颈糜烂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宫颈糜烂病程越长、宫颈糜烂程度越重,Uu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方法对临床拟诊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606例患者采取尿道口处分泌物或前列腺液(男性)、宫颈口处分泌物(女性)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检测及药物敏感分析。结果606例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399例,占65.8%,单一Uu感染319例,单一Mh感染15例,Uu+Mh混合感染65例;Uu感染与Uu+Mh感染具有不完全相同的耐药谱。结论Uu感染与Uu+Mh感染的耐药谱不同,故临床不但要进行Uu检测,还要进行Mh检测,否则会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8.
解脲支原体(UU)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U还可引起宫内感染而导致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及继发不孕等后果,因此临床早期诊治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有关UU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准确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选择一种理想的检测方法对于UU所致疾病的诊治及预后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当前UU检测的几种热门方法 ,包括它们的原理、各自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这些方法均有其优势与不足,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还应综合考虑各医院具体条件,选择最为合适的检测方法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分别对96例早孕稽留流产患者(研究组)和80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UU培养,并对两组清宫后绒毛及蜕膜送病理检查。结果研究组宫颈分泌物UU培养阳性例数(96例,占61.46%)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占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52例(54.16%)发生绒毛膜炎,对照组有4例(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UU)感染可通过上行传播引起宫内感染,绒毛膜炎而导致稽留流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格尔木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体化试剂盒,对891例泌尿生殖道取材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Uu单独阳性率36.29%,Uu+Mh阳性率10.21%,Mh单独阳性率0.67%,三者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女受检者阳性率分别为37.6%、61.87%,男、女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Mh、uu+Mh感染对交沙霉索、强力霉素、甲砜霉素敏感性均较高,而对红霉素、斯帕沙星、可乐必妥、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格尔木地区Mh、Uu+№耐药性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交沙霉索和强力霉素可作为目前治疗泌尿生殖道Uu、№、Uu+Mh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前列腺炎的病原学。方法 经B超和前列腺液实验检查拟诊为前列腺炎129例作为实验缄,42人检查正常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做UU培养和CT金标检验。结果 实验组UU培养和CT金标检验。结果 实验组UU感染率27.9%,CT为13.9%,UU+CT为8.5%;对照组相对应感染率分别为4.76%,2.38%。0。两组有显性差异。结论 部分前列腺炎尤其慢性前列腺炎可由UU或CT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2.
吴伟庆 《人民军医》2009,(11):766-767
解脲支原体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致病支原体,临床上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多种疾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解脲支原体的耐药性也日益增加。近日,我们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的非淋菌性尿道炎206例解脲支原体进行了培养,并对10种抗生素进行了药敏试验。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下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及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118例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作为实验组及109例有正常妊娠史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下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及解脲支原体感染检测。结果实验组细菌性阴道病感染28例(23.7%),解脲支原体感染49例(41.5%),二者双重感染25例(21.2%);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感染13例(11.0%),解脲支原体感染22例(20.2%),二者双重感染9例(8.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2次患者细菌性阴道病感染16例(21.0%),解脲支原体感染28例(36.8%),二者双重感染15例(19.7%)。自然流产≥3次患者细菌性阴道病感染13例(28.6%),解脲支原体感染21例(50.0%),二者双重感染10例(23.8%)。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解脲支原体感染率上升(P<0.05),细菌性阴道病及二者双重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及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反复性自然流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孕前检查要重视筛查细菌性阴道病及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解脲支原体(Uu)感染及临床治疗效果,2007年1月-2009年3月,我们对男性不育410例进行了Uu检测,并对阳性者行药敏试验及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园园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86-1087
目的:探索观察稽留流产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56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人工流产的5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取细胞培养法,对两组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中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有26例(46.4%),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有24例(42.9%),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的有6例(10.7%),对照组中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有9例(16.7%),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有7例(13.0%),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的有1例(1.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稽留流产与沙眼表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早期对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检测有利于防止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支原体分离培养法和衣原体胶体金法对巴州农村地区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检测,分男性精液异常、性腺慢性炎症引起的不育组、与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育组,进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男性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56%40.22%。男性生殖道感染组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率高于非感染因素组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引起的男性生殖道感染、精液异常是造成不育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系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表现;检测常用抗生素对UU的敏感性,以指导UU感染的治疗。方法:观察100例女性生殖系UU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合并症情况,并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按药敏报告出来前、后开始治疗分为经验性用药组(A组,38例)和据药敏用药组(B组,62例),对照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3%、8%、15%;而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1%、82%、79%。对两类抗生素均耐药的占16%,对三类抗生素同时耐药的只有1%。治疗效果上,A组治愈率68.4%,B组治愈率95.2%,B组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1)。结论:对妇科炎症患者应重视对UU感染的筛查。目前UU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明显升高,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可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本地STD主要病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我院门诊病人尿道和生殖道标本中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淋病奈瑟氏菌 (Ng)。结果 男性患者CT、UU和Ng分别为 8 4 % ,9 0 %和2 2 0 % ,女性患者CT、UU和Ng感染率感染率分别为 8 2 % ,17 0 %和 8 3%。结论 本地区男女的STD主要病原体的感染谱不同 ,男性以Ng感染为主 ,女性以UU感染为主 ,UU已取代Ng成为女性STD首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选择了5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用标准的培养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离解尿支原体,结果,培养法检出5例阳性。4例可疑,占18%;PCR方法检出12例阳性,占24%,证明PCR方法比培养法更为快速和敏感,这项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20.
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精液中IL-6与生殖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Mu)感染的精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生殖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检测精液中Mu。ELISA法检测IL-6,用瑞-姬染色和TUNEL检测凋亡的生殖细胞。结果:Mu感染组凋亡的生殖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密度增加,聚集在核膜周边呈半月形,进而形成凋亡小体,胞质有空泡。凋亡率为(16.5±4.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8±1.8)%(P<0.01)。IL-6水平与生殖细胞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98)。结论:Mu感染能刺激睾丸生殖细胞产生IL-6而启动生殖细胞的凋亡,这对Mu感染引起男性不育的机制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