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监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7例次原位肝移植患者于术前、术后应用CDI进行连续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门静脉主干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频谱、侧支循环及腹水量等。结果 4例受者术后出现门静脉并发症:门静脉狭窄2例,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1例,门静脉右支闭塞1例。2例门静脉主干血流量明显减少者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后,门静脉高压缓解;而CDI提示门静脉血流量末见下降的2例患者,仅接受保守治疗,存活时间均超过1年。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对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较为敏感,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可用于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发生在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主干、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是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治疗233例病人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并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流速.结果:断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为91.06%,且均有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占其中25.89%,联合手术后血栓形成率为10.91%.与术前相比,血栓组术后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流速下降显著,无血栓组术后PV和SV的流速无显著下降.术后血栓组SV的流速与无血栓组病人比较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在术前和术后的相同时间,病人血小板无显著性差异,PT延长时间两组手术前后及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高达91.06%,且均有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系统血液流速减缓在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脾切除后病人血小板升高并非是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在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中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早期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的分布及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9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早期经胃网膜右静脉留置导管滴注肝素氯化钠溶液,观察术后2周内PVST发生情况。结果术后PVST发生率为100.0%,血栓分布为:残余脾静脉血栓96例(100.0%),门、肠系膜静脉血栓38例(39.6%)。在门、肠系膜静脉血栓中,门静脉主干血栓32例(33.3%),其中14例(14.6%)血栓面积50%、14例(14.6%)血栓面积≥50%,4例(4.2%)为完全性血栓,主干血栓均与残余脾静脉血栓相连;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6.3%),其中4例合并门静脉主干血栓并与之相连,2例合并门静脉右支血栓并与脾静脉血栓相连;门静脉右支血栓18例(18.8%),门静脉左支血栓20例(20.8%);门、肠系膜静脉2处及以上血栓24例(25.0%)。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残余脾静脉内易形成血栓,残余脾静脉血栓向门静脉内蔓延可能是术后门、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不同手术方式与血栓形成部位及发生率的关系,探讨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7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脾切除+断流手术25例,选择性断流术15例,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断流的联合手术32例,分析术前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①术前在有无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两组问各项凝血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唯门静脉血流速度在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显著减慢(P〈0.05)。②术后有无血栓形成的两组间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差异,D-二聚体均较正常值为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行断流术的25例患者,在术后2周和2个月时,血栓形成率可达100%,主要为脾静脉血栓,其中12例(48%)合并门静脉主干及分支血栓。④选择性断流术后以脾静脉血栓为主,部分可向门静脉主干或分支蔓延,将胃冠状静脉一食管旁静脉闭塞;部分患者仅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旁静脉,门静脉主干、分支及脾静脉均闭塞。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手术后2个月时血栓形成率最高(75%),至6个月时下降至41%,为3组中最低(P〈0.01)。主要为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血栓,除1例外,肠系膜上静脐-脾静脉-吻合口血流通畅。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术前、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凝血功能改变无明显关系。无论何种手术,术后门静脉系统均有血栓形成可能,术式不同其血栓发生的部位可不同,血栓形成主要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联合手术后,虽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内可有血栓形成,但吻合口通畅,基本上无术后再出血,且肝性脑病发生率低、易被处理,应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其中左侧门静脉高压症16例,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5例.其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多普勒超声、CT和MR等影像学检查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有时须行MRA或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治疗左侧门静脉高压症可行脾切除术,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有出血史者可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必要时加行脾切除术.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病人恢复良好,脾亢纠正,15例行上消化道内镜复查,曲张静脉消失或仅有轻度曲张,10例有出血史者未再发生出血.结论 注意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的同时应注意SMV-PV阻塞所致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脾门静脉99mTc-Phytate显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和10例阴性对照者采用经皮脾门静脉99mTc-Phytate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胃镜检查。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A级15例,B级19例,C级16例。结果:经皮脾门静脉99mTc-Phytate显像显示对照组脾门静脉呈"S"形,门体分流指数(PSSI)为0.19±0.07;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3型:肝内分流型13例,PSSI为0.52±0.19,侧支循环型31例,PSSI为0.64±0.28,完全肝外型6例,PSSI为0.91±0.03。按其血管走向门静脉侧支循环又分为上行为主、下行为主及混合型。PSSI随肝硬化ChildA、B、C分级依次升高(P〈0.05)。结论:经皮脾门静脉99mTc-Phytate显像能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作出较为准确的定量和侧支循环的形态学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老年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pre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PP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5例PPH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门静脉间接造影检查确诊,5例有典型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表现,5例为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卵巢癌、2例胃体癌转移压迫脾静脉,2例因胃窦癌肝门转移压迫门静脉主干.行门体断流术8例,肠腔分流术2例,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刑注射(endoscopic sclerotherapy,EVL)及结扎治疗(endoscopic sclerotherapy,EST) 5例,平均随访(23.4±6.1)个月,死亡8例:结论老年PPH病因复杂,肿瘤压迫脾静脉或门静脉主干占较大比例.诊断主要依靠彩超及门静脉造影,治疗方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间接门静脉造影对诊治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间接门静脉造影对诊断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以及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肝前型门脉高压症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间接门静脉造影和/或彩超结果,全部确定为肝前型门脉高压症。施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转流术5例,门静脉-下腔静脉转流术1例,脾切除、脾静脉-肾静脉转流术2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探查术、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未行手术2例。结果:经转流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脾亢消失,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是诊断肝前型门脉高压症的金标准,对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性疾病致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例骨髓增生性疾病致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术前均无脾亢表现,3例术前有消化道出血病史,且均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血栓形成。全组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患者均出现PLT明显增高,2例经化疗后PLT下降至正常并稳定,2例死亡。结论骨髓增生性疾病所致门静脉高压症诊断困难,治疗十分棘手,可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但必须谨慎。术后应密切观察外周血血象,PLT〉1000×10^9/L应及时采取化疗。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04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脾肾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手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2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门静脉直径、门脉脉直径、门静脉血流流速的变化、门静脉压力变化、血小板数值等相关指标监测分析,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率为15.50%(20/129),其中断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为18.18%(16/88),联合手术后血栓形成率为9.76%(4/41)。血栓组患者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直径较非血栓组患者增宽,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血全组PV、SV的流速下降显著(P〈0.05)。血栓组患者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均较无血栓组患者低,有统计不差异(P〈0.05)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凝血酶原时间,术后血小板增高等因素不是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检因素。结论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直径增宽,门静系统血液流速减缓,门静脉压力降低有显著性差异,是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除因素。进一步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解决这个问题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自1982年9月至1984年7月我院应用实时线阵超声显像仪对1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了门静脉主干、右干及脾静脉直径(皆为内径)的测量.同时对非肝脏疾病及健康人测量了门静脉主干直径763例,门静脉右干直径620例和脾静脉直径72例.对照评价实时超声显像测量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7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和肠系膜静脉血栓(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形成的成因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以来收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脾切除后静脉系血栓的发生率为4.3%(12/280),其中PVT发生率为3.2%(9/280),MVT发生率为1.1%(3/280)。PVT和MVT患者均出现白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升高,D-D二聚体检测阳性和凝血功能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CT检查及MRA门静脉成像确诊9例,同时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确诊1例,因急性肠梗阻剖腹探查术确诊2例。9例经积极的全身抗凝、祛聚、溶栓治疗1~2周好转出院。2例MVT因肠坏死行小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全身抗凝、祛聚治疗,痊愈出院。1例PVT血栓急性发展至肝内门静脉,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脾切除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诊断与及时抗凝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收集31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多层螺旋CT资料,与手术病理相对照,回顾分析其栓塞部位、CT表现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栓塞部位: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栓塞23例,其中4例合并肠系膜上静脉和(或)脾静脉、下腔静脉栓塞,1例合并胆囊浸润;门静脉主干及左支栓塞1例;f1静脉主干及右支栓塞5例,其中2例合并肝右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栓塞;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例;单纯右支栓塞1例。CT表现:平扫癌栓均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呈等密度,相应血管内可见充盈缺损。侧支循环开放与血管扩张情况:肝门胆管周围侧支开放31例(100%),胆囊窝周围侧支开放19例(61.29%),胃底、胃小弯区侧支开放21例(67.74%),食管下段侧支开放7例(22.58%),脾静脉扩张15例(48.38%)。结论HCC并门静脉癌栓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I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勇伟  吴志勇 《腹部外科》2007,20(4):203-204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主干、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PVT是门静脉高压症(PHT)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往往会对向肝血流造成影响,甚至严重减少向肝血流,增加门静脉阻力,在加重肝功能损害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4例患者均有门脉高压症表现,经彩色Dop-pler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1例;脾切除门体分流术2例;病变血管隔膜切除1例。结果 4例诊断正确,全部治愈。结论 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一般经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结合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等即或诊断,治疗一般以分流术为主,而病变血管矫正术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搭桥术术式则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因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我院自1993-2004年间共收治绞窄性肠梗阻154例,其中因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11例,对其诊断和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仅7例出现剧烈腹痛,5例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病因均为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为保守治疗24 h后未见明显好转而剖腹探查时发现.行部分小肠切除8例,3例术中发现肠系膜广泛血栓形成而放弃手术.术后死亡5例,3例为广泛血栓形成患者,2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起病隐匿,常导致诊断困难而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门静脉或属支血栓形成,其临床结局不尽相同,取决于血栓形成的诱因,血栓的部位和范围.本文报告5例门静脉血栓形成,均为腹部CT和超声检查时意外发现.病例1因怀疑腹腔脓肿行腹部CT检查,发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采用抗生素和抗凝治疗,痊愈出院,感染和血栓的原因不详.例2是急性阑尾炎手术后怀疑腹腔脓肿,CT检查见肝内,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并扩展到肠系膜上静脉,超声检查结果与CT一致;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出院诊断化脓性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评价对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效果中的价值。 方法  1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分别在术前 1周、术后 2周采用Siemens 1 5T磁共振仪测定门静脉直径、侧支循环、曲张静脉和门静脉主干流速及流量的改变。 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 2周门静脉主干直径明显变小 ,胃底曲张静脉、食管曲张静脉和食管支、高位食管支术后复查均消失或明显改善 ;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比术前降低 ;15例患者中 9例患者术后胃体显影强度增加。 结论 磁共振血管造影对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系统显影良好 ,并可进行血流动力学的客观评价 ,在无创性评价手术效果和预测患者预后中有重要的价值 ;术后胃体静脉性充血增加可能是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Zhu J  Leng X  Feng H  Li S  Gan L  Zhang Y  Du R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7):433-435
目的 了解生长抑素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门静脉、肝表脉血液动力学及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测定了2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使用生长抑素前后门静脉主干及左、中、右3支肝静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及其血流量。其中15例患测定生长抑素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结果 15例患使用生长抑素后1、1.5小时,门静脉压力由用药前的2.77±0.26kPa下降至2.42±0.27kPa和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