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气囊止血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的不同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106例行单侧TKA术患者资料,按入院时间段分为A组(53例)和B组(53例),A组手术开始至结束全程使用了止血带,B组只在使用骨水泥过程中使用止血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术后出血量少,住院天数短,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术后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低,总体失血量与A组相当。结论TKA术中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且无增加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全程和半程使用止血带对术后血红蛋白(Hb)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行初次TKA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止血带使用时间分为全程组(切皮前止血带充气至关节囊闭合并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放气,120例)和半程组(截骨完毕后止血带充气至关节囊闭合并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放气,120例)。记录手术前后Hb及贫血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2、4 d Hb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4 d Hb均低于术后2 d(P<0.05)。术后2、4 d Hb全程组均高于半程组(P<0.001)。术后贫血发生率全程组低于半程组(P<0.001),术后贫血程度全程组低于半程组(P<0.001)。两组均未接受输血治疗。结论 与半程使用止血带相比,TKA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可减少围手术期出血,提高术后Hb,降低术后贫血发生率及改善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止血带不同使用方法对术后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及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4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20例应用全程止血带技术,20例应用中途止血带技术,通过比较两组的出血量、术后临床症状及功能的KSS评分等对2种止血带使用方法的早期临床效果加以评价.[结果]虽然2种止血带技术总的手术出血量差别不显著,但是应用中途止血带技术组患者术后出血量(581±263.9 ml)少于全程止血带技术组(853±295.5 ml),中途止血带组术后伤口红肿天数(3±1.1 d)少于全程止血带组(8±1.3 d),早期KSS临床评分中途止血带组(55.1±4.9)高于全程止血带组(43.3±5.4);功能评分中途止血带组(45.0±4.4)高于全程止血带组(32.5±8.5).关节血肿发生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别不显著.[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中途止血带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明显改善术后早期临床症状及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186-2189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不使用止血带的综合效果及其对早期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住院并初次接受单侧TKA术的60例西藏藏族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使用止血带组和使用止血带组,每组30例。研究组全程不使用止血带,对照组全程使用止血带,均不放置引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疼痛评分(VAS)、肿胀、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不使用止血带组手术时间与使用止血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使用止血带组(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使用止血带组(P<0.05),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使用止血带组术后第1、3、7 d大腿疼痛及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使用止血带组(P<0.05)。术后第3、7 d不使用止血带组患肢肿胀度均小于使用止血带组(P<0.05)。不使用止血带组屈膝100°时间快于使用止血带组(P<0.05)。两组均无症状性DVT发生,不使用止血带组发生肌间静脉血栓6例(20.00%),使用止血带组发生肌间静脉血栓7例(2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中全程不使用止血带可以减轻术后大腿肌肉、膝关节疼痛及肿胀,加快膝关节功能康复,且不会增加围术期总失血量和DVT。  相似文献   

5.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重度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重建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使用止血带是手术过程中的常规操作。一般认为,使用止血带能减少膝关节置换术中出血,更加清晰的暴露术野,减少神经及血管等医源性损伤。但由于止血带本身的一些特性,使用止血带可能带来神经压迫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近年来,对于TKA术中使用止血带的应用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失血量最大的手术之一,失血也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随着献血法的实施,自身输血和药物治疗等替代疗法发展很快,但骨科医师对输血往往是凭习惯而不是临床指征,给患者增加了很多额外的痛苦。本文对减少,TKA的失血、自身输血和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止血带对术后疼痛和早期康复、失血量、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66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将患者随机分为止血带组(n=84)及非止血带组(n=8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置换侧别、骨关节炎分级、病程以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毕至膝关节主动屈膝90°、完成直腿抬高和下地行走的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3 d Hb较术前下降值,术后VAS评分、HSS评分、ROM,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3,P=0.178)。患者均获随访,止血带组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2个月;非止血带组3~2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止血带组及非止血带组分别有9例(10.71%)、2例(2.44%)发生血栓形成,20例(23.81%)、21例(25.61%)输血,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2,P=0.032),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788)。术后3 d,两组Hb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5,P=0.066)。止血带组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非止血带组(t=—16.066,P=0.000)。术后止血带组患者完成主动屈膝90°、直腿抬高、下地行走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非止血带组显著延长(P0.05)。除28 d外,非止血带组3、5、7、14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止血带组(P0.05)。术后28 d,非止血带组HSS评分高于止血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2,P=0.000);两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6,P=0.500)。结论与不使用止血带相比,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止血带总体失血量及术后输血率无明显降低,但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及血栓形成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不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7):1572-1576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止血带和不应用止血带的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5年12月连续纳入90例拟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止血带组(全程使用止血带)和无止血带组(全程不使用止血带),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输血率、术后VAS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骨水泥厚度及术后康复。[结果]通过Gross方程计算两组预计总失血量,得到止血带组总失血量(896.10±245.40)ml多于无止血带组(804.30±215.90)ml,且止血带组的血红蛋白下降值(26.40±11.20)g/L显著高于无止血带组的血红蛋白下降值(18.50±8.3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止血带组有1例需要输血,无止血带组没有输血者(P=1.000)。影像学测得两组骨水泥厚度分别为(0.52±0.02)cm和(0.51±0.0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无止血带组患者术后前3 d膝关节肿胀率均显著低于止血带组,且无止血带组的术后住院天数(3.80±0.29)d显著少于止血带组(5.10±0.22)d。[结论]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全程不应用止血带并不增加失血量,不影响骨水泥厚度,同时可以减轻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和VAS评分,有助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充气止血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充气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326例在我院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分为三组,A组126例,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放松止血带,术野充分止血后关闭切口;B组142例,在关闭切口,加压包扎后放松止血带;C组58例,未使用止血带。观察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失血、总失血量以及术后深静脉栓塞(DVT)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中失血(242±120)ml和术后失血(214±156)ml,总失血量(467±232)ml,DVT发生率12.7%;B组患者术中失血(224±116)ml和术后失血(387±160)ml,总失血量(610±252)ml,DVT发生率26.8%;C组患者术中失血(463±246)ml和术后失血(184±112)ml,总失血量(654±303)ml,DVT发生率12.1%。结论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充气止血带,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再放松止血带止血的方法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失血,而且不增加DVT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止血带使用方法,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气压止血带通过充气加压袖带压迫肢体近端动脉以达到手术区域止血的效果.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气压止血带可以获得优质的手术视野、无血的操作区域以及良好的假体置入环境.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气压止血带使用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不断被挖掘与重视.如何更加精确地使用气压止血带,发挥其优势并规避风险,已成为气压止血带研究的主要方向.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半程个性化压力止血带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同济黄州医院收治的200例(200膝)KOA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全程止血带+固定压力)66例,男41例,女25例,年龄58~81岁,平均(68.1±7.0)岁;B组(半程止血带+固定压力)67例,男44例,女23例,年龄59~81岁,平均(67.6±7.2)岁;C组(半程止血带+个性化压力)67例,男42例,女25例,年龄57~84岁,平均(67.9±6.6)岁。三组患者均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随访至术后4周,比较三组患者的总失血量,不同时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xford评分)、肿胀程度、股四头肌肌力、生存质量。结果 三组成功完成治疗及4周随访。术后三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出现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三组患者手术总失血量、并发症及A、B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各组V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止血带优化使用策略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模式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0例共60膝同期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全程使用止血带),优化组(仅在安装假体时使用止血带),所有患者都纳入快速康复模式。比较两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及大腿肿胀率、AKSS及WOMAC评分、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传统组手术时间略少于优化组,术后住院天数略高于优化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d,传统组股四头肌肌力低于优化组,大腿肿胀率高于优化组,除术后第6 d的大腿肿胀率外,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两组在股四头肌肌力及肿胀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功能评分明显改善,术后第7 d,传统组AKSS评分低于优化组,而WOMAC评分高于优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1、42、84 d,术后6个月及1年时传统组AKSS评分低于优化组,而WOMAC评分高于优化组,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KA手术应用快速康复模式能促进患肢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及康复时间;止血带优化使用能明显减少患肢肌肉软组织损伤及术后应激反应,更有利于快速康复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中关闭伤口前松开止血带电凝止血和关闭伤口并敷料包扎后松开止血带对失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和Cochrane图书馆关于TKA术中对不同时机释放止血带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文中所述纳入标准收集后进行比较,利用RevMan5.0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结果]作者检索了1979~2010年间发表的198篇关于TKA术中应用止血带的文献,经过筛选和评价,最后收集到已发表的9篇(共526例患者)随机对照试验,符合本次Meta分析所纳入的试验标准.结果发现关闭伤口并敷料包扎后松开止血带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关闭伤口前松开止血带组,但后者可以显著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关闭伤口前松开止血带电凝止血方法可以减少TKA术中止血带应用时间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增加围手术期失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程使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4例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半程使用止血带32例(半程组),全程使用止血带32例(全程组)。记录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1、3、7 d大腿及膝关节VAS疼痛评分,术后至能完成直腿抬高和屈膝90°的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半程组术中失血量(257.8±105.1)ml,稍高于与全程组的(213.8±87.4)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术后引流量(195.3±89.1)ml,低于全程组的(280.2±11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预估失血量(561.0±165.1)ml,也低于全程组的(673.0±20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大腿肿胀率低于全程组,术后第3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完成直腿抬高的时间(1.5±0.9)d,早于全程组的(1.9±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完成屈膝90°的时间(1.8±1.1)d,也早于全程组的(2.7±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半程使用止血带能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并可改善患肢早期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置换髌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置换髌骨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多数学者认为对炎性关节炎应进行髌骨置换,但对骨性关节炎髌骨是否置换仍有争议。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2例(82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了置换与未置换髌骨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带使用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行单侧TKA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分成全程组(手术开始至假体安装完成使用止血带)和短时组(术中截骨完成后至假体安装完成使用止血带),记录2组手术时间、使用止血带时间、肢体肿胀程度、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是否能主动直腿抬高、有无大腿疼痛,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2组间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短时组输血率明显低于全程组(P〈0.001);短时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全程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TKA术中短时应用止血带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可降低输血率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85-138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个性化设定止血带充气压力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7年8月在全麻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个性化压力组36例,便携式彩超探头置于腘动脉处,当腘动脉血流峰图完全消失时的充气压力为个性化止血带压力值;固定压力组35例采用传统固定止血带压力值为270 mmHg。比较两组止血带压力值、止血带使用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切口及止血带部位VAS疼痛评分、止血带部位周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切口和止血带并发症。[结果]个性化压力组止血带的压力值、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第1、3 d切口及止血带部位VAS评分、术后止血带部位周径、止血带部位及切口部位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固定压力组(P0.05);术后1周膝关节功能评分,个性化压力组显著高于固定压力组(P0.05)。而在术中失血量和止血带使用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设定个体化止血带的压力值,不仅可确保止血效果,而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升使用止血带时的安全性,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不同方法使用止血带与氨甲环酸(TXA)不同的给药方式来降低围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为4组:A组(29例)手术开始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单独关节腔内灌注TXA,B组(31例)手术开始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联合使用TXA,C组(28例)开始截骨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单独关节腔内灌注TXA,D组(32例)开始截骨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联合使用TXA。比较4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4个月的随访。4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D组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输血率D组低于A组、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术后均未发现症状性DVT和肺栓塞。结论限制性使用气囊止血带与联合使用TXA能有效减少TKA围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两者联合使用不增加DVT与肺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止血带与控制性低血压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早期结果。[方法] 2022年9月—2023年1月125例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60例使用止血带(TQ组),65例使用控制性低血压(CH组)。比较两组早期临床及检验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Q组术中失血量[(60.2±12.7) ml vs(89.1±16.5) ml, P<0.001]显著少于CH组,但前者术后引流量[(160.1±39.4) ml vs (128.0±37.5) ml, P<0.001]、隐性失血量[(550.2±277.7) ml vs (420.4±273.1) ml, P=0.009]、总失血量[(770.5±275.1) ml vs (637.4±271.2) ml, P=0.007]显著多于后者。两组术后膝关节ROM和HS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5 d及1个月,TQ组膝关节ROM [(95.5±6.4)°vs (100.5±7.1)°, P<0.001;(106.2±8.3)°vs (109.4±7...  相似文献   

20.
背景:围手术期失血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一个主要问题,止血带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但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证实手术患者能从止血带的使用中获益。目的:探讨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与安装假体至切口缝合包扎完毕间使用止血带对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接受初次单侧TKA的15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的75例为全程组,仅在安装假体至切口缝合包扎完毕使用止血带的75例为半程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术后患肢周径增加率、术后VAS评分和HSS评分、ROM,术后血栓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实验室检查测定手术前、后的IL-6,CRP以及肌酸激酶。结果:全程组术后显性失血量小于半程组,隐性失血大于假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失血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组术后大腿肿胀比和小腿肿胀比高于半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组术后VAS评分高于半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SS评分均明显升高,半程组HSS评分高于全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术后5 d的ROM优于全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组术后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13例肌间静脉血栓及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出现切口感染,半程组术后4例出现肌间静脉血栓,3例出现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的术后血清IL-6、CRP、肌酸激酶水平均低于全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使用止血带还是仅在安装假体至切口缝合包扎完毕使用止血带,尽管在显性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存在差异,但总失血量方面并无差异,后者可以减轻术后疼痛肿胀的程度,降低术后血栓的发生率及炎症指标,术后膝关节功能也得到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