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DVT患者66例,按病程分为1~3 d组、4~7 d组、8~15 d组和16~30 d组,观察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DVT患者TNF-α、IFN-γ、IL-4、IL-10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3 d组、4~7 d组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升高,8~15 d组和16~30 d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降低。结论:DVT中存在Th1/Th2的分化失衡,Th1/Th2细胞因子可以作为临床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h1/Th2亚群在DVT发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中药复方消栓通脉颗粒调节Th1/Th2亚群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急性DVT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结合组)和西药组,并设3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观察DVT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变化及血浆中TNF-α、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消栓通脉颗粒作用后,结合组TNF-α、IFN-γ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结合组IL-4和IL-10水平高于西药组(P<0.05);结合组治疗后肢围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消栓通脉颗粒可以抑制TNF-α、IFN-γ转录,促进IL-4、IL-10表达,升高Th2亚群比例,优势诱导T细胞向Th2亚群偏移,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再通,改善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3.
青藤碱对肾移植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藤碱(SIN)对肾移植大鼠T细胞亚群及肾功能的影响,探讨SIN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四个组,采用改良式大鼠肾移植术行wistar—SD大鼠单肾移植,观测术后受体鼠的尿量、尿蛋白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受体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N可增加受体鼠的尿量而降低其尿蛋白,并与CsA有协同影响;SIN、环孢素A(CsA)能降低受体鼠血BUN及Cr水平,亦见两药的协同作用。SIN能显著降低肾移植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且主要是降低CD4^ T细胞,并与CsA有协同作用;SIN对CD8^ T细胞无明显影响,因而可使CD4^ T/CD8^ T比值下降,并与CsA有协同影响。结论:SIN对大鼠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与低剂量CsA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SIN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T细胞亚群,且主要是抑制CD4^ T细胞,使CD4^ T/CD8^ T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4.
炎性细胞因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急性期并可发肺栓塞而导致猝死,后期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sDVT)的疗效及总结单中心经验。方法 自2014年至2019年期间,所有在我院诊断为sDVT,并接受溶栓治疗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并分析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名患者,其中男性11名,女性12名,平均年龄35.2±11.7岁。溶栓入路采用足背静脉者8例,采用腘静脉7例,采用对侧股静脉和股动脉者各1例,联合或者序贯采用足背静脉和腘静脉者有6例。辅助采用球囊扩张、支架者或者血栓清除者有6例。溶栓过程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溶栓后,分别有6例实现完全溶解,8例实现部分溶解,9例无明显缓解。其中,采用辅助策略的例患者均实现了完全溶解或者部分溶解。术后大腿和小腿的腿围分别减小2.8(2.4)cm(P=0.003)和3.8(2.9)cm(P=0.001)。结论 对于sDVT患者,溶栓治疗仍然有良好的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溶栓入路根据病变范围和溶栓效果灵活采用。辅助策略包括球囊、支架、AnjioJet血栓清除装置等,可能提高溶栓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超声消融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研究应用腔内超声消融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超声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程长 (4个月~ 4年 )者转为血栓后遗症或因炎症无效改为手术治疗 ,42例超声消融成功 ,术后配合其它治疗。其中 3 6例静脉回心道完全通畅 ,6例部分通畅 ,术后症状体征好转。 42例平均随访 9个月 ,疗效满意。 1例术后 2个月死于直肠癌广泛转移。结论 腔内超声消融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 ,但需配合其它腔内治疗 ,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简便、有效的静脉疏通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移植对大鼠流产模型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8只孕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孕6~8d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4mg·kg~(-1)·d~(-1),孕9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乙醇对照组(b):孕6~8d皮下注射75%乙醇0.4mg·kg~(-1)·d~(-1),孕9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流产模型组(c):孕6~8d皮下注射溴隐亭0.4mg·kg~(-1)·d~(-1),孕9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实验组d1、d2、d3分别于孕6~8d皮下注射溴隐亭0.4mg·kg~(-1)·d~(-1),孕9d尾静脉注射WJ-MSCs 1×105个、1×106个、1×107个(生理盐水使用量为1ml/kg,将细胞制成混悬液后注射)。各组大鼠均于孕14d处死并取材,观察各组大鼠胚胎吸收率,RT-PCR检测蜕膜组织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IL-17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IL-10、IFN-γ和IL-17的含量。结果 c组和d1组的平均胚胎吸收数和平均胚胎吸收率均显著高于a、b、d2、d3组(P0.05)。c组、d1组与a、b、d2、d3组比较,IL-10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IFN-γ和IL-17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c组、d1组与a、b、d2、d3组比较外周血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IFN-γ和IL-17含量显著升高(P0.05)。c组与d1组间,a、b组与d2、d3组间的观察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WJ-MSCs移植入大鼠流产模型体内,可以降低胚胎吸收率,改善大鼠流产模型的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与WJ-MSCs上调IL-10、下调IFN-γ和IL-17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大鼠的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动物分成两组:实验组通过结扎肾下段下腔静脉诱导DVT构建动物模型;对照组接受下腔静脉探查术,术毕关腹,对照组无DVT.每组各15只SD大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急性血栓形成过程中TNF α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栓中VCAM-1水平表达的情况.结果 在血栓形成的早期,实验组大鼠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术前(P<0.01),在血栓形成附近的血管内皮细胞的vWF表达上调,而ADAMTS13表达下调;同时,实验组大鼠内皮细胞和血栓中VCAM-1表达逐渐上调,在术后第5~7天上调明显.结论 DVT急性期的TNFα水平升高可影响血管内皮vWF/ADAMTS13的表达,促进血栓黏附和内膜损伤.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大多数发生在下肢。DVT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分型及病程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药物治疗基本规范,这里主要讨论一下手术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先对病人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然后选用适当的辅助检查对病人做出正确诊断。本文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各种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选择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2例,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ELISA方法)、血小板计数。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选择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其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李毅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4):563-566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2%(2/47)、23.4%(11/47),组间差异经统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Geoffrey H. Westrich Raz Winiarsky Michael Betsy Lena Maun Thomas P. Sculco 《HSS journal》2006,2(2):148-153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operative extreme flexion and tibia-femoral dislocation du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on the prevalence of postoperativ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Knee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he procedure according to normal protocol, which kept the knee in extreme flexion and maintained dislocation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exposure, whereas the variable group underwent the procedure modified to minimize the total amount of time the knee was hyperflexed and dislocated. Venograms were positive in 42% (39/92) of the control knees and 38% (30/79) of the modified group (p = 0.6). Proxim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ere found in 12% (11/92) of the control knees and in 16% (13/79) of the modified knees (p = 0.4).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uld be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techniques in regards to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15.
消栓通脉合剂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消栓通脉合剂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溶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复制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测消栓通脉合剂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活性、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活性、血栓干重的影响。结果:消栓通脉合剂治疗组明显提高t-PA、降低PAI和血栓干重,与通塞脉片对照组比较,PAI和血栓干重有显著性差异。预防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t-PA、PAI和血栓干重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GMP 140和TXB2含量的变化衡量血小板活化的程度.方法:通过结扎家兔股静脉的方法造成深静脉血栓的模型,分为5组:正常组、盐水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分别观察各组的GMP140和TXB2含量的变化.结果: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的GMP140及TXB2的含量与盐水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无明显差异(P>0.05);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双藤通脉颗粒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近28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候文献进行筛选,构建相关数据系统,对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证候要素为湿、热、血瘀、脾阳虚;常见证候要素靶位为脾,其中急性期的基本证候要素为湿、热,非急性期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湿和脾阳虚。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机变化是以血瘀为基础,受多因素影响、虚实错杂的复杂过程。证候研究中,简化成证候要素的形式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以超声诊断为主作为淋巴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将1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合并淋巴回流障碍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者61例(53%).临床特点为:女性患者较多,好发于左下肢,肿胀程度较重,在血栓形成范围较广泛的临床类型中常见.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有较高的淋巴回流障碍并发率,根据临床特点及超声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清营1号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纤溶功能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清营1号方对兔颈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进行分期论治及分组对比观察,并对体内、体外血栓长度、干湿重量、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时间、t-PA活性、PAI活性进行同期检测,结果表明本方能较显著的提高t-PA、降低PAI活性作用,以早期作用明显;同时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延长凝血酶时间,其作用从中、晚期逐渐加强,且当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时,凝血酶时间延长,两者具有一致性;在不同治疗分期内,随着功能的变化,其血栓长度、干湿重量随之改变。已知药对照组丹参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但对t-PA、PAI活性影响不明显。提示采用清营凉血法治疗DVT优于单纯活血化瘀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