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辅助小切口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适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小切口辅助胆总管探查的病人,男性25例,女性43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7.3岁.随机将68例病人分别进入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组(开腹组)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辅助小切口+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组(小切口组).其中,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胆总管探查36例,男性1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9.6岁.病程3个月至22年.并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病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组无中转扩大手术切口,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温氏孔腹腔引流管均于术后2~3 d无排液时拔除,两组术后4~5周行T管造影,均无胆道残石及狭窄,拔除T管.开腹组与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剂的使用、伤口感染、住院时间,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无胆瘘及胆道残石率发生.开腹组平均住院费用(8614.1±246.4)元,小切口组平均住院费用(7451.5±113.5)元,两组平均住院费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疗效满意、安全可行;比开腹手术更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胆道手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老年人存在或潜在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手术耐受力差,围术期合并症多,胆道手术患者肝功能降低,导致麻醉药代谢缓慢,这些因素使得老年患者胆道手术的麻醉变得相对困难。我院自1994年至1999年老年患者胆道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11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2例,男54例,女58例;年龄65~85岁,平均69岁。ASA~级;手术包括单纯胆囊切除术46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66例;其中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84例。术前合并高血压28例,心电图异常44例(表现为窦缓4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左室高电压20例、S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5年8月至2011年6月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腹腔镜球囊导管扩张内涵管引流术(LPBD)对胆道术后胆总管复发性结石或残留结石的83例患者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道术后复发或残留结石和胆道狭窄。结果 83例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成功率:开腹胆囊切除术后93.1%(27/29);开腹胆囊切除及胆管探查术后82.4%(14/17);开腹胆囊造瘘术后100%(9/9);开腹胆囊造瘘及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100%(11/1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00%(12/12)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后100%(5/5)。腹腔镜再次手术获总成功率78例(94.0%),5例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时间60~190min,平均120min。结论选择合适患者,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可以有效预防复发,具创伤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患者中9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10例胆囊或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手术时间(90±30)min。78例患者(75.0%)未放置T管,全部治愈,无中转开腹;术后早期胆漏发生率6.4%(5/78),引流3~5d后自愈。26例放置T管患者术后造影3例有残留结石,后经胆道镜取出。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5月-2007年4月共收治6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32例,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并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开腹组35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93.3±40.8)ml、术后5例明显感觉疼痛,术后平均住院(8.0±1.2)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0.9±4.2)h;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为(223.3±57.6)ml,术后26例明显感觉疼痛,术后平均住院(14.2±2.7)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64.1±7.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现胆道残余结石1例,经胆道镜取出。随访1.2(1-3)年,开腹组有2例复发胆总管结石,腹腔镜组无结石复发,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途径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总结2003年12月至2012年12月开展的897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手术经验,分析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步骤及要领。结果84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56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T管引流术。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8.1±38.1)min,术后住院天数为(3.5±1.9)d,胆漏4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3~36个月),无胆道狭窄发生。结论切开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适度扩张切口加上熟练的胆道镜操作技术是完成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对于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病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手术中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IOC)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外科1991-1999年239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中有选择性行手术中胆道造影的201例病人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存在的胆总管探查原因,手术中通过经胆囊管插管造影的结果对比,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所有201例手术前或手术中有总管探查指征的病人行LC手术时,术中经胆囊造影,共有65例病人有阳性发现,其中只有21例行中转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道造影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正确使用可扩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7月-2005年8月我院有18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手术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然后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取出胆总管结石。结果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7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术中暂不切除胆囊,先显露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最后切除胆囊。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20ml,平均10ml。术后住院时间7~9d,平均8d。术后胆漏1例,保守治愈。21例随访1~34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系症状。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附4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胆道手术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应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1983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4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31例,年龄24~67岁,平均45岁。胆管损伤由单纯胆囊切除引起33例(7%),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起9例(20.5%),其它腹部手术引起2例(4.5%)。其中急诊手术损伤18例(41O),IC损伤5例(11.4O)。胆管损伤类型:肝(胆)总管横断11例(25%),胆总管结扎6…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20ml。2例术后胆漏,保守治愈;6例胆道残余结石术后胆道镜取净。53例(随访率88.3%)随访2~33个月,平均13.2月,均无腹痛,发热,黄疸发作。结论LC、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2.
刮吸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刮吸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8年1月,借助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laparoscopic 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LPMOD)应用刮吸解剖法对820例急性胆囊炎施行LC。对有胆道相对探查指征的158例(143例有胆总管扩张)行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其中14例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结果812例LC成功,8例中转开腹。LC平均手术时间55 min(25-120 min),LC+LCBDE平均手术时间95 min(80-1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 ml(0.5-80 ml),术后平均住院5 d(3-9 d)。无胆管损伤、胆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804例随访2-18个月,平均11个月,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行EST取石),其余患者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刮吸解剖法能有效防止术中胆道损伤,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术后经腹腔镜再次行胆道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对26例开腹胆道术后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19例,其中留置T管引流16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例;LCBDE加左肝外侧叶切除2例;单纯腹腔镜下左肝外侧叶切除1例。结果手术成功24例,中转开腹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5~230min,平均(155.3±38.7)min;术中出血10~350ml,平均为(22.3±9.5)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2d,平均为(5.9±2.3)d。随访5~72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经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安全、有效,能达到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术者需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开腹胆道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方法分析6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技巧。结果 67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例因粘连严重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30min,平均出血100ml。平均住院9d,3例患者出现轻微胆漏。2例患者术后少量出血,均保守治疗3~4d痊愈,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是理想的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对预防胆道损伤及评估胆总管结石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资料,对比MRCP检查与术中探查结果,对比MRCP组及非MRCP组的胆道损伤、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情况、中转开腹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MRCP组发现18例胆总管结石行EST术后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MRCP组无胆道损伤,5例中转开腹,2例胆总管结石残留,平均住院日4.6天;非MRCP组中3例胆道损伤,2例术中及时中转开腹胆道损伤修补、T管引流,共8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术后胆漏,二次手术行胆肠吻合,20例胆总管结石残留,平均住院日6.5天。MRCP组患者术中探查结果显示Mirizzi综合征、胆囊管斜过肝总管前方汇入肝总管左前壁或副右肝胆管、胆囊横结肠瘘等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RCP检查有助于减少术中胆道损伤、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减少中转开腹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腹手术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手术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开腹手术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29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结石并继发胆总管结石253例,胆道蛔虫4例,Mirizzi—Ⅰ综合征6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3例,急性胰腺炎21例,乳头良性狭窄17例。全组中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23例,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探查网篮取石18例,未放置T管引流,其余均行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29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65(平均55)min;其中取石时间18(10~40)min。223例[75.3%]术后能在次日下床活动,开始进流质饮食。一次性使用止痛剂62例(21.0%)。住院时间8~20d。结论小斜切口开腹手术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具有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8月为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经胆道镜置入取石网篮取石,术毕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本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98.1%(52/53),1例中转开腹留置T管。手术时间平均(89.1±46.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24.9)ml,术后平均住院(6.7±3.1)d,3例发生胆漏,1例再次手术。术后随访4个月~2年,发生残余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认真术前影像学评价、术中熟练胆道镜操作、精准缝合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道镜治疗的6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6例经胆囊管探查取石并行胆囊管一期结扎,15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46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后经T管引流。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大出血及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为(120±30)min(90~150 min),术中失血量为(30±10)mL(20~4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8.3 d(7~14 d)。术后3例患者发生轻度漏胆,经引流后痊愈;4例发生切口感染,经引流并给予抗生素治疗后治愈;1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灌肠、给予生长抑素加地塞米松等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1年。随访期间,均无胆道感染和胆管狭窄发生,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总结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2月为10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施行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胆囊炎43例,非急性胆囊炎57例。结果:100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胆道造影均顺利完成。8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时间65~140 min,平均(75.6±12.5)min;术中出血量10~120 ml,平均(30.6±11.7)ml;术后住院3~9 d,平均(4.3±0.8)d。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胆道造影适应证及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基础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行胆道造影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源性胆道损伤可发生于多种上腹部手术中,其中以继发于胆道手术最为常见,单纯胆囊切除术发生率可达0.1%~0.5%。本院1980年3月~1997年10月共收治22例手术损伤胆道的病例。单纯胆囊切除术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例,胆总管探查加T管引流5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4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