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ERCP、EST联合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08-03开展的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36例。其中LC术前发现的胆总管结石134例,LC术后确诊的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ERCP术后约7 d行LC。结果:LC术前取石成功128例,其中107例采用取石网篮/气囊取出,21例采用碎石器/碎石网篮先碎石后取出。LC术前EST取石失败6例,行LC+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5例行开腹手术。LC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经EST切开取石成功。LC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全部病例术后行B超或MRCP检查,显示胆道内无残留结石。结论:按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分次施行ERCP加EST加LC,使治疗所致的创伤最小,是目前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行EST+LC(微创组),3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开腹组),记录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手术成功,微创组术后未发现残余结石,开腹组残余结石率为21.9%,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EST+LC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胆管逆行造影/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30例,ERCP/EST术后0~5d行LC或LC+LCBDE。结果成功完成“三镜”联合治疗219例,成功率95.2%;LC中转开腹11例,EST取石失败6例,其中5例行LCBDE、1例LC中转开腹+胆道镜取治愈石,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均行一期缝合。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经处理后最终顺利出院。结论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106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和胆总管直径大小分为两组,A组51例,胆总管直径<0.8cm,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1周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组55例,胆总管直径≥0.8cm,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结果 A组51例患者中49例获得成功,有1例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治愈后行LC,余1例取石失败中转开腹手术。B组55例患者均成功,其中一期缝合23例,有2例术后第3~5天出现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治愈,无再次手术,余32例患者T管引流术后10~14天行T管造影并逐步夹闭,在医生的指导下间断夹闭T管并于4~5周后拔管。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比较,LC联合ERCP+EST较适用于胆囊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而胆总管直径<0.8cm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更适合于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且胆总管直径≥0.8cm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微创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 从 2 0 0 2年 2月至今 ,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方式经胆囊管途径对 12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了微创治疗。结果  10例手术获成功 ,2例改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及术中胆道镜取石 ,无中转开腹手术 ,无残留结石及严重并发症 ,手术时间稍长 ,但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二镜联合行胆囊切除经胆囊管途径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对有较高内镜及腹腔镜技术水平的医疗单位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刮约肌切开(EST)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从2001年至2008年采用十二指肠镜、经内镜鼻胆引流管(ENBD)术中胆道造影及LC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及胆道镜"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形管引流术(OC+OCH+TD)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术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9/56),低于常规组的26.8%(1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EST+LC"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成功率高,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92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时,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创伤也相对较小,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永佩 《西南军医》2007,9(4):119-119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均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确诊,其中通过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结石5例,再次手术取石1例。结论通过应用ERCP和EST,不仅提高了LC术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水平,尤其为胆总管残留结石找到了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途径,并为相关的护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道镜检查取石术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CBDS)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01-2014-04,53例CBDS及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实施LCBDE、LC及胆道镜检查取石术。梗阻性黄疸27例,急性胆管炎13例,急性胆囊炎32例,急性胰腺炎2例,肝脓肿1例。肝硬化3例,肝细胞癌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术中放置T管及腹腔引流管,观察并分析术后临床病理数据。结果:51例老年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及胆道镜联合手术,2例中转开腹。1例因原发性肝癌同时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另1例行十二指肠瘘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87.9±20.2)min。平均出血量(47.1±51.8)ml。继发性胆总管结石45例,原发性结石6例。发现意外胆囊癌2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6±2.3)d。术后胆漏2例,肺部感染3例,胆道感染2例。未发生胆总管残余结石。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老年人CBDS及胆囊结石安全可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99—04开展内镜诊治胆胰系统疾病以来,对66例患者有胆胰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了内镜的诊断或治疗。其中完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nogracle Cholanyiopan—creatiography,ERCP)55例,完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o Papillotomy,EPT或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11例,当即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后基因组时代已经来临,基因组序列注释是其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就查找EST同源序列方法、各类拼接软件优缺点、现有转录组数据库和预测的蛋白质组数据库、全长cDNA判断方法及ORF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基因预测方面的困难和不足及任务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3.
EST是携带有表达基因部分遗传信息的cDNA片段,EST聚类是将来自同一个基因的具有重叠部分的EST整合到单一的类中,是进行后续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的必要步骤。传统的串行聚类方法的计算复杂度高,对内存要求大,不适于进行大规模聚类计算。本文主要介绍了EST聚类的并行处理方式、软硬件支持环境,适用于大规模EST聚类的并行算法和软件,比较了几种现有软件的算法、计算速度和内存要求等,并讨论了现有大规模聚类算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抑制消减杂交构建辐射诱导EST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克隆并鉴定低剂量辐射射诱导基因,为探讨低剂量辐射生物学效应分子机理提供有益信息。方法 0.5Gyγ射线照射人胚肺细胞后,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ation,SSH)构建低剂量辐射诱导EST库。用反向Northern杂交法对库中SEST片段进行筛选,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并在GenBank序列数据中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得到受照后表达升高90个EST序列,代表21个基因的转录产物,部分基因的功能已明确。从功能上分析,这些基因产物的生物学作用涵盖了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细胞骨架、代谢、蛋白合成等几个重要的细胞生物学代谢反应过程,显示出细胞对低剂量辐射反应过程的多样性。另外,实验还获得4个新cDNA序列。结论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从辐射前后HEL细胞中,得到低剂量辐射诱导EST片段,它们与细胞周期、增殖、代谢、信号转导、应激反应等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在细胞的低剂量辐射效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腔镜序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0年7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7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72h内行ERCP及EST、网篮取石术,置鼻胆管引流3~10d后行LC。结果:35例均一次性治愈,术后残石2例经再次行内镜成功取石。内镜治疗出血1例,经止血等治疗治愈,随访3个月~5年,无胰腺炎复发。结论:内镜腔镜序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操作安全简单、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 2 6例内胚窦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H E常规染色 ,光镜下回顾性观察。结果  2 6例内胚窦瘤(性腺内 16例 ,性腺外 10例 )镜下特点基本相同 ,其中 6例合并畸胎瘤 ,1例合并精原细胞瘤 ,1例合并胚胎癌。 19例术后 4个月~ 1年内死亡 ,2例术后生存 5年以上 ,余不详。结论 内胚窦瘤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高度恶性 ,以小儿和青少年多见。组织学改变具有特征性 ,但需与胚胎癌或睾丸母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A new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ique to measure perfusion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means by which this is done is to invert all the spins in the radiofrequency RF coil with a non-spatially selective pulse and immediately re-invert the spins in the imaging plane. The net effect is that the spins in the imaging plane experience minimal perturbation of their magnetization while the spins outside the plane (extraslice) are inverted, or tagged. Tagged spins that flow into the imaging plane before image data are acquired decrease the signal intensity in the imaging plane when compared with an image in which the inflowing spins are not tagged. This decrease in signal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number of spins that have flowed into the imaging plane, i.e.,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erfusion in mL x 100 g(tissue)(- 1)x min(-1). The extraslice spin tagging (EST) magnetization preparation period was coupled with a fast imaging sequence to obtain perfusion maps for normal voluntee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以及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RCP表现以及62例胆总管结石的EST取石治疗。结果:本组82例,78例ERCP显示异常,其中胆管结石65例,胆管癌7例,胆管炎症狭窄3例,胆总管囊肿、胆道蛔虫、外科手术后胆总管瘘各1例。4例ERCP未显示病变,E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正确率为95.1%(78/82)。ERCP指导EST行网篮、球篮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取石60例,2例失败,取石成功率为96.8%(58/60)。结论:E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在EST网篮碎石、取石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可指导网篮取石及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