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皮瓣(MPAF)修复拇指和手指指腹创面的疗效。方法 2020年11月-2022年1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MPAF修复10例(10指)拇、手指指腹缺损, 其中切割伤3例, 电锯伤2例, 挤压伤2例, 撕脱伤3例。损伤指别:示指4指, 拇指3指, 中指2指, 环指1指。入院后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足底内侧动脉走行情况, 急诊行游离MPAF修复指腹缺损, 供区取皮植皮覆盖。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2.5 cm~3.0 cm×4.5 cm, 皮瓣切取面积2.5 cm×3.0 cm~3.5 cm×5.0 cm。由同一组医生进行门诊随访, 评估术后效果, 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0例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MPAF全部成活, 移植后皮瓣的色泽、质地、厚薄与指腹匹配, 外观逼真, 不需要二期行皮瓣修薄, 其中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 抽液换药后愈合。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3~18个月, 皮瓣TPD为4~7 mm;供区全厚皮片移植成活良好;末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内侧逆行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 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手外科收治6例8指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男5例7指, 女1例1指, 年龄18~48岁。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2.5 cm×2.0 cm, 应用足内侧逆行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足部内侧, 选择2条基本相互平行的浅静脉, 其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接近, 皮瓣长轴与静脉走行一致。皮瓣不倒置, 切取面积2.5 cm×1.8 cm~2.8 cm×2.2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内2条血管近端分别与受区动脉和静脉吻合。通过微信建立随访群进行随访。结果术后8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 平均8个月, 皮瓣外形优良, 质地与厚度同受区基本一致, 患者自身对患指美容外观满意度较高, 患指康复后的关节活动度与功能水平与健侧基本持平。结论足内侧皮肤较厚, 与手部皮肤质地相近, 术后外形、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 可以作为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串联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移植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共7例,男5例,女2例,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10.0 cm×15.0 cm~15.0 cm×22.0 cm,均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串联ALTP移植修复,其余创面植皮覆盖。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外观等,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创面均I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管危象、坏死。术后7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游离皮瓣及游离植皮均成活,外观良好并无明显臃肿,皮瓣局部未见血肿水泡、磨损、溃疡,质地柔软,弹性较好。术后1年复查,均能不扶拐行走2 km以上,未出现足跟部疼痛不适(跟骨骨折患者除外),未见足底皮瓣血肿、磨损、溃疡。结论足底内侧皮瓣串联ALTP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重建足跟部功能的有效方法,修复后的足跟具备良好的耐磨性且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修复胫骨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胫骨中上段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多普勒超声探测并标记下肢血管及分支, 术中依据患者创面情况设计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 转位修复胫骨中上段组织缺损, 术后对皮瓣外观、色泽、感觉、质地, 步态和患足跖屈力量, 以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随访。对于慢性骨髓炎患者, 术后参照McKee等骨髓炎治疗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包括治愈、好转、复发3个级别。结果共纳入11例患者, 男9例, 女2例, 年龄48~69岁。软组织缺损面积3.8 cm×5.7 cm~14.2 cm×7.6 cm, 皮瓣切取面积13.0 cm×6.0 cm~21.0 cm×13.0 cm。术后有1例皮瓣下方出现积液、远端发生水疱, 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皮瓣及供区创面血液循环良好, 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切口一期愈合。11例术后随访7~18个月, 平均13.2个月, 皮瓣外观、色泽、质地基本满意;术后9个月皮瓣两点辨距觉为13~20 mm, 平均15 mm;末次随访时患侧足跖屈力量比健侧减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在拇指深度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技术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8例因电烧伤导致的拇指深度创面的患者, 所有创面均为电烧伤的入口, 术中彻底清创后见动脉、神经、肌腱、指骨、指骨间关节不同程度裸露或伴有缺损, 缺损的指掌侧固有动脉予以结扎, 指掌侧固有神经给予旷置, 移植掌长肌腱修复拇长屈肌腱缺损, 创面应用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 供瓣区移植腹股沟区中厚皮片封闭。术后1周观察皮瓣成活情况, 术后12 d观察足部供瓣区皮片成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 评估感觉功能, 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拇指对掌、屈指功能, 评估足部供瓣区瘢痕增生情况及供足站立、行走功能。结果术后1周全部皮瓣均成活, 术后12 d, 16例患者足部供瓣区皮片全部成活, 2例局部坏死, 换药10 d后创面完全愈合;其中3例未移植肌腱患者于术后2个月发生拇长屈肌腱断裂, 再次行掌长肌腱移植术, 术后进行对掌、屈指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12个月, 皮瓣血运、外观及质地良好, 与拇指掌侧皮肤质地相近, 感觉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双翼皮瓣联合足底内侧皮片移植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小儿骨科采用改良双翼皮瓣联合足底内侧皮片移植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术中均存在分离并指后皮肤不足情况, 选用足底内侧作为皮片移植供区。术后通过微信及门诊复查随访指蹼形态、手指外形、植皮区及足底内侧供皮区瘢痕挛缩程度, 并采用改良Withey并指矫正评分评价手指、指蹼外观, 并调查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共纳入10例患儿, 男5例, 女5例, 年龄1岁6个月~4岁, 平均2岁10个月。术后随访6~18个月, 平均11.3个月, 所有患儿皮瓣及移植皮片均成活, 创面均一期愈合;指蹼深度、宽度、坡度正常, 移植皮片与周围皮肤无色差, 手指外形美观, 植皮区及足底内侧供皮区瘢痕不明显。改良Withey并指矫正评分为0~1分, 平均为0.1分。患儿家长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足底内侧皮肤与手部皮肤质地接近, 改良双翼皮瓣联合足底内侧皮片移植治疗先天性并指后, 指蹼形态正常, 手部外形美观, 瘢痕不明显, 且足底内侧供皮区比较隐蔽, 不影响行走, 术后可获得良好的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双叶皮瓣修复手指邻近2处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手腕科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双叶皮瓣修复手指邻近2处软组织缺损伤患者6例10指,均为男性,年龄35~53岁,平均39.5岁。示、中指掌侧软组织缺损3例,中、环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例,拇指掌、背侧软组织缺损1例,示指掌、桡背侧软组织缺损1例。单个创面缺损面积2.5 cm×1.5 cm~4.0 cm×2.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7.5 cm×2.0 cm~10.0 cm×3.0 cm, 均为急诊一期修复。同时修复指掌侧固有神经3例5指;修复指深屈肌腱2例2指。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患者出院后电话或微信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手部功能。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危象1例,予创口拆线,湿敷肝素,创口持续缓慢渗血,3 d后静脉危象解除。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2.8个月。皮瓣质地、外观满意。修复神经的手指感觉恢复S3~S3+,静态TPD为7~12 mm,未行神经修复的术后半年皮瓣逐渐具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动脉化静脉皮瓣在手指高压注射伤导致皮肤坏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 我科收治6例6指高压注射损伤患者, 急诊4例, 择期2例。示指4例, 中指2例。5例手指急诊清创后局部形成手指掌侧皮肤缺损, 一期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1例择期手指合并感染一期予清创, 抗生素骨水泥覆盖创面, 二期取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术后随访时间为4~12个月, 评估手指及皮瓣存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例皮瓣发生水泡, 2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 均不影响手指存活。6例6指术后随访4~12个月, 平均6个月。按照手指Strickland标准测量和评估手指活动度:优1指, 良3指, 中1指, 差1指。结论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高压注射伤提高手指成活率, 术后功能有待进一步改进, 皮瓣切取简单利于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1掌骨背侧带神经动脉化静脉皮瓣在拇、手指指腹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8月, 四川现代医院手外科收治17例拇、手指指腹缺损患者, 均为急诊。拇指3指, 示指4指, 中指6指, 环指1指, 小指3指。急诊清创后, 取拇指第1掌骨背侧带桡神经浅支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微信方式随访, 评估手指及皮瓣成活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有7例皮瓣发生水疱, 经换药后逐渐消退、结痂愈合。其余10例皮瓣顺利成活, 所有皮瓣均未发生血管危象。17例17指获得3~15个月随访, 平均8个月。拇、手指指腹外观好, 手指感觉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 感觉恢复至S1~S3+级;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17例均为优。结论第1掌骨背侧带神经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功能、外形恢复好, 皮瓣切取简单, 感觉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部多平面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科共收治手部多平面离断患者27例, 男21例, 女6例;年龄23~61岁, 平均41岁。双平面离断25例, 其中单指双平面8例(拇指3例、示指2例、中指2例、小指1例), 双指双平面4例(均为示指和中指), 三指双平面3例(拇指、中指和环指1例, 示指、中指和环指2例), 四指双平面6例(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1例, 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5例), 4例手指离断合并手掌离断(五指1例, 拇指和示指1例, 拇指1例, 示指1例);三平面离断2例(拇指1例, 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1例)。术后随访观察手指外观、指端感觉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共离断101个节段, 完成再植97个节段, 15个节段再植后发生坏死, 术后随访3~42个月, 平均17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 良13例, 可4例, 差2例;优良率78%。结论手部多平面离断再植较为复杂, 需要多组人员合作完成, 减少缺血时间, 确保血管吻合的质量, 提高再植的成活率, 最大程度恢复再植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反向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类圆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1—12月,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行面部皮肤病损切除患者30例, 男12例、女18例, 年龄14~65岁, 平均34岁。面部皮肤缺损创面直径0.5~2.0 cm, 用双侧反向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病损切除后类圆形创面, 随访3~12个月。结果 3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 双侧反向菱形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 术区平整, 切口瘢痕不明显, 手术区域与周围皮肤质地、色泽匹配良好, 周围器官无变形, 病变无复发, 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双侧反向菱形皮瓣是修复面部类圆形皮肤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采用游离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 以左腿为主要供区, 根据颌面部缺损面积, 设计和制备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皮瓣成活、外观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的语音功能、吞咽功能, 满分均为10分, 分数越高代表恢复越好。结果共纳入47例患者, 男27例, 女20例, 年龄43~79岁。其中颊部恶性肿瘤19例, 舌恶性肿瘤19例, 牙龈恶性肿瘤9例;鳞状细胞癌40例, 腺样囊性癌5例, 黏液表皮样癌2例。颌面部缺损面积(54~84) cm2, 皮瓣面积(50~81) cm2。手术中17例使用腓骨进行了下颌骨修复重建。47例患者均获6~18个月随访, 平均12个月。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 缺损均得到有效修复, 外观满意, 皮瓣供区均良好恢复, 语音及吞咽功能良好。语音功能评分为(8.15±1.35)分, 吞咽功能评分为(7.43±1.19)分。结论游离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22年8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12例, 男9例,女3例, 年龄8~56岁, 平均31.5岁。跟腱缺损长4.0~9.0 cm, 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4.0 cm~14.0 cm×6.0 cm, 所有病例均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 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 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3例, 皮瓣面积4.0 cm×4.5 cm~15.0 cm×7.0 cm, 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复查, 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定期随访, 观察皮瓣成活、踝关节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2年, 平均13个月。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排斥反应。12例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 供区和受区均无溃疡发生。无跟腱再次断裂病例, 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为背伸(13.4±2.6)°, 跖屈(33.6±3.2)°;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回流技术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腕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1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急诊收治的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腕部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中是否吻合静脉将其分为超回流技术组(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和传统方法组(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超回流技术组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 将皮瓣携带的皮下静脉与创面周围皮下静脉行端端吻合。2组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观察2组皮瓣成活情况,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皮瓣张力性水疱和色素沉着的发生率,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 其中超回流技术组27例, 男18例, 女9例, 年龄18 ~ 57岁, 清创后创面面积为6 cm × 2 cm ~ 13 cm × 4 cm;传统组24例, 男15例, 女9例, 年龄20 ~ 61岁, 清创后创面面积为7 cm × 2 cm ~ 14 cm × 3 cm。超回流技术组切取皮瓣面积为7 cm × 3 cm ~ 15 cm × 6 cm, 术后全部成活, 未发生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患者资料。在红外血管成像仪辅助下, 根据Goldschlager分型中的Ⅲ型设计合适的静脉皮瓣血管走行, 放大镜辅助下切取皮瓣, 将游离的静脉皮瓣移植于受区创面。术后观察皮瓣修复情况, 包括皮瓣血运、颜色、质地、成活情况, 患指屈、伸活动度和前臂供区外观。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 男性11例, 女性6例, 年龄19~68岁, 平均34.6岁。共设计切取18个皮瓣, 皮瓣大小为2.0 cm ×3.0 cm ~ 8.0 cm × 9.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 平均6个月, 8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水疱, 予抬高患肢保持水疱完整性, 术后1周皮瓣水疱消退;7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淤血情况, 经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等常规处理2周后逐渐自行消退;1个皮瓣术后1周出现渐进性低灌注状态, 经保温、抗凝、扩血管及高压氧对症处理后无明显改善, 最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CTA技术下游离足底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0年5月我科采用游离足底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 分为A、B两组, A组采用3D-CTA检查确定穿支位置20例, B组采用传统超声多普勒确定穿支位置20例。比较两组术前穿支血管标记准确率、皮瓣切取时间、供区无效损伤。比较术前3D-CTA检查拟切取的足底内侧穿支血管管径、穿支穿出位置与术中实际测量值是否一致。末次随访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结果 A组的穿支准确率、皮瓣切取时间、供区无效损伤均优于B组。A组术前3D-CTA测量的穿支血管管径为(0.85±0.12) mm, 与术中测量的(0.87±0.13) mm相近(P=0.62);术前3D-CTA测量的舟骨粗隆到穿支起始处横向距离为(8.2±1.7) mm, 舟骨粗隆到穿支起始处纵向距离为(12.6±3.5) mm, 与术中测量的(7.9±1.5)、(12.3±3.2) mm相近(P=0.56、0.78)。末次随访手指功能评价A组优良率为90%, B组为85%, 均获得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多源性供血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致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颜面部大面积缺损患者, 术前使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定并标记颜面部主干源血管区域及穿支浅出点的位置;术中根据创面大小、周围皮肤松弛度, 以及创面远端至所选择的穿支皮瓣蒂的距离, 并参考郎格氏线, 设计多源性供血的角形穿支皮瓣, 角形穿支皮瓣头端约等于缺损宽度、长约为缺损宽度的3.0~3.5倍。切开皮瓣远端, 紧贴浅表肌腱膜系统浅层, 由近及远锐、钝性分离, 形成较大的穿支蒂皮瓣, 保留皮下穿支周围少量纤维组织蒂, 将皮瓣旋转推进无张力覆盖、修复受区缺损创面, 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或稍作松解后闭合。术后随访,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瘢痕情况及有无相关恶性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结果共选择9例颜面部大面积缺损患者, 男4例, 女5例, 年龄35~81岁, 平均58岁。皮瓣面积10.0 cm×6.0 cm~14.0 cm×7.0 cm。9例患者皮瓣均存活, 切口一期愈合。经3~24个月随访, 未见癌肿复发、明显瘢痕、皮瓣臃肿或后遗面部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分叶皮瓣, 采用静脉动脉化修复手背热压伤后遗留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 我科共收治6例Ⅲ~Ⅳ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两处缺损5例, 不规则缺损1例;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3.0 cm×4.5 cm。经急诊清创后创面有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 二期行足背分叶静脉皮瓣, 静脉动脉化并附带足背神经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 皮瓣色素沉着、继发性挛缩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6~10个月, 平均8个月。6例12叶皮瓣中有11叶顺利存活, 外观平整。1叶发生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瘢痕愈合但后期继发挛缩。2叶色素沉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供区均Ⅰ期愈合。结论应用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适用于两个部位或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 操作简单, 是理想的修复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 我科应用游离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9例。4例创面污染较轻, 急诊行皮瓣修复;5例创面污染重, 二期再行皮瓣修复, 切取皮瓣面积为3 cm×2 cm~6 cm×5 cm。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皮瓣外形、色素沉着及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9例游离皮瓣均存活, 2例因皮瓣面积过大导致皮瓣边缘起水泡, 后期均褪皮存活, 无血管危象的发生。随访3~11个月, 皮瓣外形稍臃肿, 质地良好, 无色素沉着, 与手指皮肤颜色相符, 手功能恢复良好, 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8 mm, 供区隐蔽、美观, 功能未受限, 均未行二期皮瓣修整术, 患者满意度高。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9例均为优。结论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具有皮下脂肪组织少, 切取简便, 供区方便隐蔽, 可携带肌腱、血管及神经等优点, 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床断层移植联合V-Y推进皮瓣或顺行指动脉岛状瓣修复儿童AllenⅡ型指端背侧斜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 我们采用甲床断层移植联合指腹皮瓣修复儿童Allen Ⅱ型指端背侧斜行缺损患者11例11指, 指背甲床缺损行指/趾断层甲床移植修复, 掌侧及指端创面行V-Y推进皮瓣修复7例, 顺行指动脉岛状瓣修复4例。术后随访甲床愈合情况、患指外观及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所有皮瓣、移植甲床均完全存活, 术后2周拆包换药见甲床、皮瓣愈合良好, 无感染、甲床坏死、骨外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6~35个月, 平均21.5个月, 患指指端饱满有弹性, 指甲平整, 无嵴状、裂甲、钩甲等畸形, 甲板被覆恢复时间短。根据吕桂欣等的方法对甲床修复效果进行疗效评定:优8指, 良3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功能:优11指。结论甲床断层移植联合指腹皮瓣修复儿童Allen Ⅱ型指端背侧斜行缺损疗效确切, 手术操作较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