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期刊文献、学位论文和图书文献的检索结果,展示并分析了中医医案研究在中国的演进态势和中医医案学创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期刊文献的主题爬梳和几部《中医医案学》图书的内容归纳,提炼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医医案学的8个基本论题及其主要研究课题。鉴于目前中医医案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状况,建议中医药院校分别按照育人目标和中医医案学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本科生、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医医案导读"课程,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医医案学概论"课程。  相似文献   

2.
中医经典导读课程作为中医学必修课于2008年在本校正式开课,时属国内首创。该课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经典中的内容重新整合,分为总论、辨证、病证、症状、治法、方证六大部分,教学中注意寒温的对立和并立及统一、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的关系、中医外感热病与西医感染病等问题。这门课程承上启下,既巩固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方剂、中药知识,又为中医临床经典原著和中医临床各门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医医案学》是一门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医临床医案,去寻找、发现和总结中医学中诸多奥秘学问的学科.目前,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相继开设了《中医医案学》课程,但一般都是作为选修课,故该课程的价值与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文章试将其在中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予以论述,并探讨其学习方法,以期对中医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临床经典导读课程的开设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经典教学改革中一项新的尝试,从中医临床经典导读课程的定位、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考核与评价等方面作了阐述,对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如何引入翻转课堂理念并将其有效运用于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专业实践课。方法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2016级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研究生16人,使用翻转课堂与相应辅助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授"中医经典临证方证导读"课程。授课过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翻转课堂理念运用于"中医经典临证方证导读"课程后,学生及格率为100%,课程成绩均分为89.1分。教学满意度各方面调查结果均在85分以上。结论翻转课堂运用于我校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专业实践课中,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我探究式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研究背景: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于1982年率先在全国开创了中医医案学课程,并编写了内部教材.目前,该课程作为研究生课或选修课已在很多中医院校开设.在近30年的中医医案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鲁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开展之际,我们系统总结了鲁教授在中医医案学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并将其整理成文,以与广大读者共勉.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父鲁春溥曾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受家学影响,鲁教授1959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65年毕业留校工作.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和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任教.1990年被评为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鲁教授认为,中医医案的研究,既可提高学习者的理论素养,又能丰富学习者的实践经验,弥补临床实习环节的不足.为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中医医案的研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在中医临床实习阶段所开设海派中医学术流派医案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从对该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师生调查问卷中探讨本课程教学方法,提出: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医案学习,拓展临床思路;临证抄方实践,加强临诊能力;注重中医文化传承,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洪敏俐教授系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漳州市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三十余年,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经验尤为丰富,其根据临床发病特点的不同,灵活运用伤寒、温病学说,临床疗效显著[1]。笔者整理介绍洪敏俐教授治疗外感热病医案3则,阐述其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灸医案学是针灸推拿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该课程基于历代医家记录的针灸医案文献,内容复杂繁多,较难理解。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教学实践的思考,总结归纳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思维指导针灸诊疗的能力,最终提高本专业学生针灸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中医医案教学认为,在中医本科教学中,学习医案是从基础课程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桥梁,加强医案学习,有利于整合各科专业知识,有利于深化理论认识,有利于拓展临床思路,为其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我校2005年起尝试在温病学课程中增设温病名医医案精华选讲内容。通过近10年的教学实践,现将温病名医医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改革路径,以飨同道。1医案及医案教学的作用医案是中医临床最真实的记录,是医家诊治疾病的个案记实,反映医家在理、法、方、药等方面综合运用的临床思维过程。作为中医临证实录的第一手实践资料,医案体现了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名医医案是名医或其传承者在临床大量病例的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床经典原著课程是中医院校的核心课程。由于这些原著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为今人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学校教务部门2007-2008学年开始对经典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在学生学习中医经典原著以前开设经典导学课程中医临床经典导读(以下简称经典导读),介绍中医经典原著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典原著做好铺垫[1]。  相似文献   

13.
<正>《中药学》是中医临床各专业学生学好《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利用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点,为《中药学》课程教学提供了广阔、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不分地区分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心得。中医医案是《中药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手段,通过中医医案可以直接体现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技巧,也是师生在网络教学中经常讨论的热点。在《中药学》网络教学中利用医案教学法充分体  相似文献   

14.
陈文慧 《中医教育》2008,27(2):51-52
温病学课程属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中医药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基础桥梁课程该课程经历40余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培养我国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指导临床诊治外感热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医案教学法对中新双学位班进行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中新双学位班学生中医学习热情大以及语言、文化、教育背景多元化的特点,根据教学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将合适的传统经典医案和临床老师医案合理搭配选择,以医案为线索、学生为主导授课,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贯穿于医案实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升了他们辨证论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慕课模式是大规模开放式授课,其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手段。全英语中医经典方剂慕课教学有利于传统中医的国际化传播。将慕课教学引入中医经典方剂医案全英语教学中并投放网络平台,从前期学习情况看,学生可接受该模式,从而论证其可行性,同时为课程建设对中医经典医案选材和翻译方式构建提出设想,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续名医类案》为清代魏之绣编集的较有影响的医案巨著。许多真知灼见的医案出自名家之手,颇有心得。尤其是对热病的阐发,可谓曲尽匠心,非同凡响。探索其辨治规律,撷取其精华,对于提高临床水平及开展中医高热的研究,诚有裨益。兹就本书有关热病的辨治特点,试归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医案与临证思维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一门医案课。该课程改变了以往的通讲方式,采取"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将一则古代医案切分为3个阶段完成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模拟诊治方案。经过6年的教学实践,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中医医案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形成背景山东中医药大学开设医案课已有20多年历史。早期采取传统授课方式,选取医案,编写教材,课堂讲授;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创  相似文献   

19.
医案教学法,一般在内科等临床课程教学中运用较多.《内经》作为经典医籍,理论性强,单纯涉及病证的篇章较少,多归于基础理论课,故医案教学运用较少且不被重视.近年来,笔者在《内经》课程教学中调整了教学的思路和重点,在给学生讲清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心,尝试引入医案教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医各家学说》是连接中医基础课程与临床的桥梁,与临床有紧密的联系,对学生临床能力及临证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转变思维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医案分析等方面进行教学要点的探讨,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