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中医按摩,比较痉挛程度、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自理。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痉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40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200例,均按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病情稳定48 h后加用普通针刺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心理治疗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1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FMA评价法(Fugl-Meyer Assessment)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BI(Barthel Index)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患者发病半年后,A组患者MAS评分显著低于B组,FMA评分和BI评分显著高于B组。结论早期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预防及减轻脑卒中患者痉挛,提高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确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西医康复理疗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患侧肢体痉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肌力恢复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较常规西医康复理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方法:以2009年12月--2010年5月住院神筮内科脑血管病人,按照入选标准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年龄30~80岁;男26.例,女14例;无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无严重失语、吞咽障碍;根据性别、年龄,脑损伤区,脑卒中类型等分为康复治疗A组和对照B组各20例,其中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差异无显著性,同时持续治疗两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治疗1个月和出院时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过康复治疗的患者明显可以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患者约2/3遗留功能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偏瘫,及时有效地康复治疗能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能力.为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我们对12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脑中频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作用。方法:78例中风偏瘫伴肢体痉挛状态患者随机为对照组38例及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脑中频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1%(P〈0.01)。结论:电脑中频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对偏瘫痉挛的患者施行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比较治疗后组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大量脑出血手术后的难治性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2例难治性脑卒中患者行以Bobath法为主并配合其他康复治疗方法,进行6个月的康复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10例病程在3~6个月的难治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均获得显著进步,2例分别为8~9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亦获得进步的疗效。结论 对已数月或0.5年后方米康复科就诊的难治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仍应积极坚持0.5年或更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亦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寻找脑卒中后改善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将117例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以“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照组以手足十二针逆针灸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分别于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国内简化的Fugl-Meyer(FMA)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预防肌张力增高的总有效率为91.52%,对照组为75.8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2周后和4周后FMA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手足十二针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肢体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在疗效上要显著优于单纯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运动技能水平、生活能力等方面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可以有效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水平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128例患者分为康复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康复组、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肌痉挛程度(Ashworth)和肢体运动功能(FMA)分别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肌肉痉挛发生率为34.9%明显低于对照组(74.2%,P〈0.05),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肌肉痉挛程度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169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6.2±4.5)岁。现将169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医学参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利用现代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利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远优于对照组,且相关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因中风引起的偏瘫痉挛患者使用中医综合康复法对其进行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石新 《山西中医》2012,(3):56-58
脑卒中偏瘫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痉挛程度很难得以改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偏瘫痉挛大多采用物理疗法、运动康复药物和局部药物注射、外科手术等西医手段以及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治疗[1]。临床观察显示,各种治疗方法对偏瘫痉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中医配合运动康复所取得的疗效更加显著,现结合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英丽 《北京中医药》2011,30(4):287-289
目的 在西医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方法 以修改的Ashoworth量表、Fugl-Meyer评价法、Banhel氏ADL指数等测试项目的 测评成绩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中医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西医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  相似文献   

17.
杨敏 《双足与保健》2018,(12):162-163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给予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每日3~4次。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艾灸,患侧穴位: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悬钟、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以上穴位针刺后,于针尾固定艾柱并点燃,每穴位灸三壮,1次/d。两组均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患者的痉挛状态,采用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评价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CSI、FMA、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两组CS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MA、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CS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FMA、BI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偏瘫痉挛状态及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项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0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中风》取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承山、绝骨、太冲,观察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用项腹针,取风府、大椎、风池、天柱、百劳、滑肉门、天枢、外陵、中脘、关元,两组均每日治疗2次,共治疗6周。以改良的Ashworth量表、痉挛指数、Fugl-Meyer评定法、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肌电图等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项腹针不仅能改善患肢Ashworth分级评分和Fugel-Meyer评分,降低痉挛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而且对病理性神经活动有良好的调整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项腹针法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方法,可有效地缓解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从而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并能抑制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对病理性神经活动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补缓泻急针刺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月以来,我们用偏瘫康复液治疗脑卒中5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