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面是烧伤最根本的问题, 其修复不仅依赖有效的创面处理, 还依赖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营养支持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手段, 如何使之与烧伤创面的代谢相匹配是营养治疗的难点。该文从分析烧伤创面愈合中不同阶段的代谢特征入手, 着重论述了葡萄糖、蛋白质与谷氨酰胺在这些阶段的代谢特点, 提出了与创面愈合相适应的营养策略, 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营养治疗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Ⅱ度烧伤是临床中最为常见但处理十分棘手的烧伤类型, 其治疗不仅需要考虑换药或手术处置方式本身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 还需评估烧伤部位、患者年龄及烧伤面积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对于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手术方式以及感染诊断、分级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本共识编写组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 结合专家意见, 制订《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Ⅱ:手术治疗和感染防治》。本共识从Ⅱ度烧伤创面的手术治疗及感染防治2个方面提出29条具体推荐意见, 旨在形成规范化的Ⅱ度烧伤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烧伤常导致受损组织产生大量渗出物, 并在创面形成水疱, 而烧伤水疱液内含有大量与创面愈合相关的分子, 可反映烧伤创面局部组织微环境状态。解析烧伤水疱液中细胞成分、信号介质和蛋白质分子等相关信息有助于了解烧伤创面局部反应和组织微环境, 进而助力临床烧伤救治。该文通过解读烧伤水疱液产生机制, 探讨烧伤水疱液在创面评估中的作用, 并综合烧伤水疱液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细胞成分、药代动力学4个方向的研究进展, 提出对烧伤水疱液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以期为临床烧伤创面评估及治疗提供助力, 也为烧伤水疱液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烧伤康复治疗的蓬勃发展, 国内众多烧伤单位越来越重视烧伤康复治疗手段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但是在烧伤康复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烧伤康复评定的开展。烧伤康复评定具有评定时间跨度大和评定内容多且复杂的特点, 这造成不能制订符合所有烧伤患者的标准化评定表。并且, 国内部分单位存在的烧伤康复评定专业人才短缺、客观化的评估仪器数量偏少以及各种制度限制等因素, 也导致烧伤康复评定存在开展动力不足、评定质量较低的问题。基于此, 该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烧伤康复评定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并针对国内烧伤康复评定的不足提出部分改进意见, 以期为烧伤康复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丝素蛋白是一种天然纤维蛋白, 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可调、宿主炎症反应小、成本低、易制备等特性, 是创面修复的理想基质材料。丝素蛋白可单独使用, 也可将其同其他材料复合, 制备成支架、水凝胶、膜、功能贴片和微针等不同材料, 满足不同创面修复需求, 调控创面修复过程, 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急剧增加。同其他天然材料相比, 丝素蛋白通过改善不同时期的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行为来促进组织再生和创面修复, 表现出不同维度的独特优势。综合近年来丝素蛋白创面修复材料研究的进展, 该文重点阐述丝素蛋白及其复合材料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氢氟酸是一种高度危险、有剧毒的无机酸, 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氢氟酸烧伤的危险性与氢氟酸质量分数、接触氢氟酸的持续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和烧伤部位等有关。氢氟酸的毒性及组织穿透能力强, 即使小面积氢氟酸烧伤, 短时间内也可导致死亡。因此, 提高对氢氟酸烧伤机制的认识, 学习不同部位氢氟酸烧伤的治疗, 可进一步提高氢氟酸烧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特殊原因及部位烧伤创面处理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临床工作。该文分别从化学烧伤、电烧伤、面部烧伤、手烧伤、会阴烧伤的发病率, 及其创面组织病理损伤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目前临床处理的主要原则及方法, 以及尚待解决的疑难问题等方面做了简要的论述。希望引起关注和重视, 为进一步提高烧伤整体救治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创面修复异常所导致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及瘢痕严重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 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且目前缺乏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脂肪干细胞(ASC)作为一种拥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已经被多项体内、体外研究证实可以通过促上皮化、促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机制促进创面愈合。ASC及其衍生物已被用于治疗由烧伤、糖尿病和放射性损伤等导致的难愈性创面并取得良好效果, 且其成为创面修复新材料的潜力也得到了证实。该文就ASC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并对其研究方向与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烧伤康复是烧伤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烧伤治疗的目标从挽救生命、消灭创面转变成高质量恢复机体功能, 烧伤康复逐步融入烧伤治疗的各个层面中。在临床实践中, 随着早期预防性康复观念的确立、创面修复中功能性重建观念的重塑以及整体康复观念的明晰, 烧伤康复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烧伤康复体系不是指向性医疗技术的简单堆砌, 而是多项医疗技术的加成表达, 涵盖多学科内容, 包括交叉学科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也涉及亚专科方面。烧伤康复始终贯穿、游走于整个烧伤治疗过程中, 包括早期的体位摆放, 以及后期的针对性物理、化学治疗, 乃至神经认知治疗方面, 且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伴随着对康复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前, 电流刺激、超声波、光治疗等已经成为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 其中红外光应用最为广泛, 是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方法之一。红外光对创面的治疗作用与光生物调节作用对皮肤表面细胞分子的影响有关, 但红外光的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因此, 有必要研究红外光的作用特点及其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该文从不同类型红外光对创面愈合的效果和红外光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2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对糖尿病小鼠感染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循环冻融的方法制备由聚乙烯醇和明胶组成的对照水凝胶及由前述2种材料+水溶性壳聚糖组成的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大体观察第1次冻融前后试管中2种敷料流动性, 并比较12孔板中2种敷料最终形态的外观差异。取细胞株L929和HaCaT, 均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对照水凝胶组和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 分别加入相应敷料培养24 h,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取兔血红细胞悬液, 分为生理盐水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组、对照水凝胶组和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 分别作相应处理后孵育1 h, 采用酶标仪检测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取24只11~14周龄雌性db/db小鼠, 在其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在创面处滴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液, 72 h后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对照水凝胶组、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 分别作相应处理。伤后0(即刻)、7、14、21 d, 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14、21 d创面愈合率;伤后14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一套适用于烧伤患者面颈部创面和瘢痕的针对性精准评估系统。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遵循条目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2020年6—8月, 以面颈部整形美学标准为基础, 患者烧伤后面颈部创面与瘢痕评估为中心, 初步形成烧伤患者面颈部创面与瘢痕地形图评估系统。于2020年9月对38名相关领域专家行预函询, 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问卷。2020年12月—2021年3月, 运用德尔菲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5名来自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函询, 筛选并确立条目。计算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 判断专家积极程度;计算所有条目的权威系数均值, 判断专家权威程度;计算所有三级条目的重要性专家评分均值、变异系数均值和满分率均值, 判断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计算所有三级条目的重要性、敏感性和可操作性专家评分变异系数均值、肯德尔和谐系数, 判断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对函询中所有三级条目的重要性、敏感性和可操作性专家评分的肯德尔和谐系数行χ2检验。结果经德尔菲法函询的35名专家以男性居多, 年龄为(48±10)岁, 工作年限8~38年, 副高及以上职称者为主, 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烧伤科专家...  相似文献   

13.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肆虐大背景下,通过完善供者和受者感染状态评估、提高移植后感染的诊断水平、挖掘和开发新的治疗手段,进一步提高移植受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中深度镇静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烧伤患儿创面换药时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 改善患儿焦虑、躁动甚至谵妄, 降低患儿的代谢速率, 使其处于安静、舒适、配合的状态, 有助于换药操作的顺利完成。该文从烧伤患儿中深度镇静的相关概述、实施要点及作用三大方面进行综述, 详细介绍了不同给药途径的中深度镇静用药方案及评估与监测内容, 并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中深度镇静实施流程管理提出建议, 以期为我国开展烧伤患儿创面换药的中深度镇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半个多世纪以来, 我国烧伤康复经历了20世纪后半叶的起始探索、21世纪头10年的逐步发展以及近10余年的加速普及3个阶段。回望烧伤康复的发展历程, 有令人欣喜的巨大进步, 但也有不少的问题与不足。烧伤康复在国内仍有不少单位处于空白, 已开展的单位也普遍存在从业人员数量少、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不足、治疗项目不全及其疗效有限、多学科合作模式不稳定, 以及缺乏高水平康复研究及技术创新等问题。该文据此提出烧伤康复进一步发展的改进建议, 希望能推动我国的烧伤康复从普及走向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一种小鼠颈部游离皮瓣移植模型, 并初步探讨同种异体皮瓣移植排斥规律。方法选择MHC不相符的近交系BALB/c小鼠(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作为供体, 以C57bl/6小鼠为受体, 将小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包括同基因移植组:C57bl/6→C57bl/6;急性排斥组:BALB/c→C57bl/6不用药;免疫抑制剂组:BALB/c→C57bl/6联合输注3 mg/(kg·d)雷帕霉素。供体腹股沟皮瓣以小鼠股动静脉为蒂, 获取皮瓣后, 将血管穿过套管, 并将内膜翻折出并固定;受体区域选择小鼠颈部, 在颈部去除皮肤, 舌下腺等结构后暴露颈动脉和颈外静脉, 利用血管套管技术, 将皮瓣股动脉与颈动脉相接, 将皮瓣股静脉与颈外静脉相接。观察皮瓣存活, 病理染色检查血管通畅情况, 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 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Rank法来比较。结果供体皮瓣获取时间为(43±3) min, 总手术时间为(91±7) min, 皮瓣整体缺血时间(73±2) min。同基因移植组皮瓣均获得长期存活, 急性排斥组皮瓣在术后10 d左右均发生了排斥;免疫抑制组皮瓣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氢睾酮和羟基氟他胺(以下称为DH)最佳配比, 构建雄激素及其拮抗剂双重释放系统, 分析该系统在小鼠Ⅲ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取HaCaT细胞,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组(不加药物培养)、低基线组、中基线组、高基线组, 对后3组细胞均分别加用3种配比的DH培养。中配比下, 从低到高3个基线组中双氢睾酮质量依次为1.4、2.8、4.0 μg, 羟基氟他胺质量依次为1.2、1.6、2.0 μg, 以此为基准, 小配比下, 双氢睾酮质量减少1/2, 羟基氟他胺质量增加1/2;大配比下, 双氢睾酮质量增加1/2, 羟基氟他胺质量减少1/2。培养2 d,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样本数为4)。取16只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 于其背部制备Ⅲ度烧伤创面后, 分为空白组、小配比组、中配比组和大配比组(每组4只小鼠), 伤后7 d于后3组小鼠创面局部滴加含不同配比DH的生理盐水[从小到大3个配比组中DH总量分别为127.5、165.0、202.5 μg, 双氢睾酮与羟基氟他胺质量比(以下称为药物质量比)分别为8∶9、8∶3、8∶1...  相似文献   

18.
感染是烧伤最常见的并发症, 是引起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如何有效防治感染的发生发展是烧伤治疗的重要任务。临床上对感染尤其是烧伤感染的定义、诊断及救治仍存在较多的争议。该文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希望能加深读者对烧伤感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在拇指深度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技术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8例因电烧伤导致的拇指深度创面的患者, 所有创面均为电烧伤的入口, 术中彻底清创后见动脉、神经、肌腱、指骨、指骨间关节不同程度裸露或伴有缺损, 缺损的指掌侧固有动脉予以结扎, 指掌侧固有神经给予旷置, 移植掌长肌腱修复拇长屈肌腱缺损, 创面应用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 供瓣区移植腹股沟区中厚皮片封闭。术后1周观察皮瓣成活情况, 术后12 d观察足部供瓣区皮片成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 评估感觉功能, 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拇指对掌、屈指功能, 评估足部供瓣区瘢痕增生情况及供足站立、行走功能。结果术后1周全部皮瓣均成活, 术后12 d, 16例患者足部供瓣区皮片全部成活, 2例局部坏死, 换药10 d后创面完全愈合;其中3例未移植肌腱患者于术后2个月发生拇长屈肌腱断裂, 再次行掌长肌腱移植术, 术后进行对掌、屈指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12个月, 皮瓣血运、外观及质地良好, 与拇指掌侧皮肤质地相近, 感觉不...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浓缩物属于自体制剂, 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黏附分子, 具有较好的组织修复和再生作用, 在口腔颌面部外科、骨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受到较多的重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是第2代血小板浓缩物, 其生物特性更加稳定持久, 不添加凝血酶等异体材料, 除了使制备更加简便, 还很好地避免了过敏反应、免疫排斥、交叉感染等安全性问题, 被广大学者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