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皮干细胞在皮肤自我更新、创面修复、再上皮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单细胞测序、基因敲除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进一步揭示了表皮干细胞维持表皮自我更新、参与创面修复的新机制, 为创面修复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的机制, 通过对表皮干细胞异质性与可塑性相关研究的分析, 进一步加深对表皮干细胞生理功能的理解;结合表皮干细胞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为从事创面修复相关工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位于皮肤毛囊和表皮基底层的表皮干细胞(ESC)在创面愈合和皮肤稳态维持方面起关键作用。然而关于光化学活化对创面愈合过程中ESC 分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知之甚少。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尹锐教授团队近期于《Burns & Trauma》发文《Photodynamic therapy accelerates skin wound healing through promoting re-epithelialization》。该文观察到, 基于5-氨基乙酰丙酸的光动力疗法(PDT)可以通过增加小鼠全层皮肤缺创面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量改变创面ESC分化的方式, 从而促进创面中ESC 的增殖、迁移、分化, 促进上皮再形成。同时, 该疗法可以通过增加血管生成标志物CD31 及VEGF A 的表达, 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23、IL-1β的表达, 从而促进创面中的血管生成, 抑制炎症浸润。该种改进的PDT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可为探索高效、经济、无不良反应的临床创面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 电流刺激、超声波、光治疗等已经成为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 其中红外光应用最为广泛, 是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方法之一。红外光对创面的治疗作用与光生物调节作用对皮肤表面细胞分子的影响有关, 但红外光的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因此, 有必要研究红外光的作用特点及其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该文从不同类型红外光对创面愈合的效果和红外光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2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患者创面愈合困难是临床各科室医师均有可能遇到的难题, 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 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及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 是潜在的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然而, 白藜芦醇因生物利用度不高等原因, 临床应用受限。该文对白藜芦醇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创面治疗中的给药方式进行综述, 以期为该药的重新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阳性乳腺癌易转移, 预后不良。在抗HER2靶向治疗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HER2阳性乳腺癌复发转移减少, 预后改善。但仍有部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不能从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 发生复发转移。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和解救治疗的全程治疗使得HER2阳性乳腺癌从中获益。国内外学者探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手段, 取得一些成果。本文主要从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现况和发展方向两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成员之一, 具有广泛地促进胚胎发育、创面愈合、血管再生、神经损伤修复, 以及调控免疫代谢的作用。创面愈合包含了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修复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胶原等ECM的沉积等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在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围绕aFGF在传导生物信号、调节细胞生长、参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从临床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角度, 对aFGF的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临床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43卷第9期发表的文章"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高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第一作者单位更正为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石河子 832008。  相似文献   

8.
新生题录     
本文以平行病历的形式, 记录了医护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后, 患者却因心理问题拒绝治疗, 后来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帮助下, 积极接受治疗, 重新融入社会的感人故事。医护人员不仅要治疗疾病, 更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9.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43卷第10期发表的文章"GSTM1表达在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关系", 通信作者单位更正为:1南京医科大学青岛临床医学院, 青岛 266071;2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 青岛 266071。  相似文献   

10.
创面修复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高度协调又相互调控的复杂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而实现生长因子有效递送和功能持续发挥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 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显示出巨大潜力, 生物材料对生长因子的有效递送也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此, 该文介绍了相关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并重点讨论了生物材料递送生长因子加速创面愈合的最新进展, 以期为临床上创面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胰腺腺鳞癌(PAS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胰腺癌组织标本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回顾性分析这6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包括男性23例, 女性37例, 年龄(62.7±10.2)岁, 其中病理结果为PASC的20例, 通过倾向性匹配同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4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EGFR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值,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GFR mRNA的表达差异, 根据EGFR的IOD值中位数将20例PASC样本分为高、低表达两组,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EGFR表达对PAS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PASC组的癌组织IOD值为29.2(25.7, 35.1), 高于PDAC组的IOD值9.5(5.5, 13.0), 且均高于正常组织的2.4(1.7, 3.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ASC组EGFR mRNA表达水平高于PDAC组[3.0(1.8, 3.5)比1.2(0.8, 1.2)], 差...  相似文献   

12.
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其主要通过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加速创面愈合。中国科学家对生长因子的基础、临床研究至今已有30年历史, 研发的生长因子系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烧创伤及慢性难愈合溃疡的治疗。该文从免疫、神经、脂肪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生长因子对创面修复的前沿进展, 并提出了该研究团队对生长因子调控创面修复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纳米医学的巨大进展为研发有效预防感染和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纳米疗法提供了机会, 纳米药物治疗烧伤创面具有广谱抗菌、克服细菌耐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突出优势。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定林教授课题组在《Burns & Trauma》发表了一篇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nanotherapeu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burn wounds》的综述, 阐述了近年来各种纳米疗法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 以及纳米技术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皮肤创面患者日益增多。在各种创面的治疗手段中, 外源性生长因子的局部应用不可或缺, 并已在许多国家得到推广。然而, 它们是否具有可靠的效果仍有争议, 而且从社会经济角度考虑, 它们在皮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为此,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在《Burns & Trauma》发文《Clinical guideline on topical growth factors for skin wounds》, 该指南对临床常见的5种外用生长因子的疗效、应用细节、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级推荐和评价, 以促进外用生长因子在皮肤创面中的合理应用, 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5.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健康, 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对于慢性PJI, 二期人工关节翻修术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然而, 该术式亦存在其局限性, 如:患者短期内可能需要接受至少2次手术、出现骨水泥间隔器相关并发症或在二期翻修取出骨水泥间隔器时可能造成更多的骨质破坏, 从而增加手术难度等。因此, 目前一期人工关节翻修术在慢性人工关节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学者的关注。本期特邀曹力教授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和观点输出, 通过从感染控制率、术后功能康复、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适应证多个方面分析论证, 他认为一期翻修或许终将替代二期翻修。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常发生于下肢深静脉或髂股段近端静脉, 血栓形成后脱落可引起肺栓塞, DVT与肺栓塞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在没有任何治疗的30 d内有相当高的死亡风险, DVT为3%, 肺栓塞为31%。因此, DVT的防治越来越受重视。本刊于2012年发布了"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 2013年发布了"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2021年更是发布了"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 以上共识与指南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DVT的发生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骨折部位及类型不同, DVT的发生率也不同。近年来,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红会医院张堃教授研究团队针对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列研究, 本期特邀请张堃教授撰写了"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时间、部位规律研究及药物防治效果评价"一文, 重点阐述了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时间与部位规律、药物防治效果评价, 其结论不仅可为创伤骨科医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预防DVT...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精准医学理念和技术深入人心, 中国临床肿瘤学实践逐渐迈入精准、联合、多样化的医疗时代。为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在肝胆肿瘤领域的应用价值, 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本期重点选题为"肝胆肿瘤免疫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8.
序一题录     
中国是肝癌大国, 每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约占全世界病例数一半。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 新一代的中国医学家做了很多创新的尝试, 在肝癌领域, 我们已经可以走在世界前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肝癌病人可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23年第29卷第5期401页《睑袋修复联合眶隔脂肪团游离移植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一文, 应作者要求, 更换通讯作者, 原通讯作者夏正义更换为母文海, 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20.
骨感染一直是骨科临床的"烫手山芋", 而复杂骨感染的诊治无异于"火中取栗", 充满挑战。近年来, 骨感染诊治技术的发展有力推动了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本期由余斌教授组稿的"骨感染"重点刊刊登的6篇相关论文针对此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旨在使广大骨科医生正确认识不断更新的治疗理念, 以提升骨感染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