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换药处置架在糖尿病足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血小板凝胶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时采用枕头等软垫使足部抬起或平行放置于床沿处,以充分暴露伤口区域;观察组设计制作换药处置架用于治疗。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换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换药处置架操作简便、安全,适用于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中的伤口处置。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浓缩物属于自体制剂, 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黏附分子, 具有较好的组织修复和再生作用, 在口腔颌面部外科、骨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受到较多的重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是第2代血小板浓缩物, 其生物特性更加稳定持久, 不添加凝血酶等异体材料, 除了使制备更加简便, 还很好地避免了过敏反应、免疫排斥、交叉感染等安全性问题, 被广大学者认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将60例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对照组仅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愈合时间、创面细菌转阴时间及组织学表现。结果实验组各时间点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细菌转阴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联合APG治疗DFU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及缩短愈合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感染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易导致皮肤溃疡。由于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修复缺陷,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自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首次提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gel,APG)的概念后,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骨科、烧伤整形科、口腔科等创面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1世纪初APG开始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与传统的局部辅助治疗技术相比,  相似文献   

5.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是一种具有立体纤维蛋白结构、富含大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 可持续释放各种促进伤口愈合的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PRF已在创伤外科、整形外科及口腔科等临床科室广泛用于治疗患者各种急慢性创面。对创伤外科中常见的慢性难愈合创面, 常规的外科处理常效果不佳。大量的研究已证实PRF对慢性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标本选择、离心方法、离心管材质、冻干保存技术等多种方法, 研究者尝试对PRF进行改良增效, 并已取得巨大进展。本文就PRF制备和保存技术研究现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颖  陈华 《中国美容医学》2023,(11):202-205
近年来,已经开发出不同的自体血小板浓缩物,例如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i-PRF)作为PRF衍生物中唯一以液体形式获得的产物,不仅保留了PRF在创面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如:持续释放生长因子,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低速离心后更是显著增加了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以及生长因子浓度。同时还可以达到最大化注射,并能够与其他生物材料联用,因此在创面修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i-PRF在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填充治疗下肢创伤手术后遗留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7-11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填充治疗的7例下肢创伤手术后遗留的骨外露创面,于患者肘正中静脉采血制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将所制备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填充至创腔内。结果本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填充治疗1~3次。术后随访1~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1例左足踝部位治疗区域与周围皮肤色差明显,其余患者创区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别。创面愈合后皮肤质地柔软,皮温觉、触觉、痛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2个月踝关节无异常,左小腿下段无压痛。结论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填充治疗下肢创伤手术后遗留的骨外露创面效果满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制备过程简单,降低了外源混入后的感染风险及免疫反应风险,大量的生长因子可加快组织再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而引起足部改变,形成的创面可经久不愈,严重者可导致骨髓感染、骨质破坏,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目前对于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均是在内科控制血糖、抗感染、降血脂、改善微循坏、营养神经基础上,采取外科方法治疗,包括对于严重感染的慢性创面采取短时间内坏死组织清创,防止感染扩散致使下肢感染平面上移;蛆虫生物清创技术及臭氧化学清创技术将在控制感染的同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针对感染控制后的难愈合创面采取植皮、皮瓣移植、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软组织缺损,或者应用脂肪移植、富血小板血浆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等进行组织修复。针对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重建下肢血供有利于慢性缺血创面恢复,可行介入治疗改善患者下肢血供,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改善血供,腰交感神经节毁损术改善下肢周围血管微循环灌注,下肢血管体外循环加压灌注疗法进行血管网扩增,胫骨横向搬移技术行下肢微循环重建;对于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形成的溃疡创面,如夏克足,则应用外固定架技术、全接触石膏技术行患足减负治疗以促进愈合;矫形鞋具的制备对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后复发可以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而引起足部改变,形成的创面可经久不愈,严重者可导致骨髓感染、骨质破坏,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目前对于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均是在内科控制血糖、抗感染、降血脂、改善微循坏、营养神经基础上,采取外科方法治疗,包括对于严重感染的慢性创面采取短时间内坏死组织清创,防止感染扩散致使下肢感染平面上移;蛆虫生物清创技术及臭氧化学清创技术将在控制感染的同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针对感染控制后的难愈合创面采取植皮、皮瓣移植、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软组织缺损,或者应用脂肪移植、富血小板血浆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等进行组织修复。针对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重建下肢血供有利于慢性缺血创面恢复,可行介入治疗改善患者下肢血供,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改善血供,腰交感神经节毁损术改善下肢周围血管微循环灌注,下肢血管体外循环加压灌注疗法进行血管网扩增,胫骨横向搬移技术行下肢微循环重建;对于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形成的溃疡创面,如夏克足,则应用外固定架技术、全接触石膏技术行患足减负治疗以促进愈合;矫形鞋具的制备对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后复发可以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实践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4例慢性伤口患者伤口的特点,确立问题,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寻找循证支持,制定合理的伤口修复策略,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应用于慢性伤口患者的治疗,评定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例患者的伤口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17~32d痊愈,且治疗费用较其前期常规治疗减少。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实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用于治疗慢性伤口,效果良好,是一种慢性伤口治疗护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分离技术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前瞻性纳入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外科拟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0例患者, 男性33例, 女性27例, 年龄(52.0±8.4)岁(范围:35~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全身肝素化前进行自体血小板分离, 对照组不进行血小板分离操作。记录术前、术后1 h、术后24 h的血栓弹力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围手术期液体输入量、异体输血量, 术后胸腔引流量、纤维蛋白原使用量等。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 不同时间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为0、1~2、3~4、>4单位的患者分别为6、11、1、12例和14、8、6、2例(Z=-2.516, P=0.012), 纤维蛋白原输注量为0、1、2单位的患者分别为19、2、9例和26、2、2例(Z=-2.190, P=0.029)。两组患者入院期间输血费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广泛查阅文献,采用APG对2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精心的护理和细致的观察.结果:患者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改善,皮肤色素沉着减退,远端肢体皮温回升至正常,感觉功能恢复,足背搏动触及,溃疡基本愈合.结论:APG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新方法,在临床上的疗效已得到证实,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虽然只是治疗的一部分,但积极做好准备、严密观察、完善护理、加强健康教育,才能使治疗效果达到事半功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序贯VSD负压吸引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36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年龄45~68岁,病程20 d~3个月,创面面积4~16 cm2。全部患者均接受序贯VSD负压吸引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36例糖尿病足创面全部愈合,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成功保肢,无需皮瓣修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足外形美观。结论 序贯VSD负压吸引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是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疗效确切,能够显著减少患肢截肢率,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浓缩生长因子是新一代血小板来源的血液制品, 其制备方式更天然, 富含生长因子和纤维蛋白, 对组织再生、愈合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概述浓缩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 对骨再生和软骨移植、外周神经恢复、慢性创面治疗、自体脂肪移植, 以及改善皮肤光老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浓缩生长因子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市场, 随着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和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 将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体脂肪颗粒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移植填充矫治面部凹陷的效果及PRF对移植脂肪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在笔者医院择期行脂肪颗粒移植填充手术的120例面部凹陷女性就医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采取脂肪颗粒移植手术,观察组在移植自体脂肪颗手术基础上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移植脂肪的成活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移植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情况、局部感染情况、坏死、脂肪液化、破溃、纤维囊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PRF在面部凹陷填充中疗效确切,不仅提升了脂肪移植成活率,而且改善了面部凹陷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难治性哺乳期乳腺炎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14例哺乳期女性患乳腺炎后出现较大溃疡创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closure,VAC)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在巨大皮肤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笔者科室住院治疗的巨大皮肤脓肿患者10例,创面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促进创面及创周腔隙愈合,待创面明显改善后植皮封闭创面。结果:10例患者经过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植皮后皮片成活良好。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巨大脓肿清创后难愈性创面,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撤稿声明     
<正>本刊2019年第1期刊发的《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封闭引流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一文,因作者需补充并完善部分数据,要求撤稿。本刊审核后统一给予撤稿处理,特此声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脂肪颗粒填充唇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自体血液提取富血小板血浆,再应用脂肪抽取技术获得脂肪颗粒,并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脂肪颗粒填充修复患者的唇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共12例患者,其唇部缺损填充后,外观自然,未见明显的脂肪吸收;获随访6~12个月,治疗效果稳定,医患双方均满意.结论 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脂肪颗粒填充唇部软组织缺损畸形,能够提高移植脂肪的成活率,减少脂肪颗粒的吸收,且外观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手背部皮肤老化是内源性与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改善手背部老化的皮肤是皮肤年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 局部外用制剂、化学剥脱、激光及光电治疗、皮肤填充等治疗手段, 以及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改善手背部皮肤老化;因手背部皮肤解剖学的特殊性, 具体治疗方案有别于躯体其他部位皮肤年轻化。临床上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减少并发症。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期待更多皮肤年轻化的手段, 如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和基质血管成分等能尽快用于改善手背部皮肤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