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7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及相应手术治疗外.对照组35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吸衰竭时使用机械通气;观察组39例伤后即刻应用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常规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亚低温治疗组24例,均于伤后24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设定治疗温度为肛温32-35℃。于降温前及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监测体温(T)、心率(HR)、血压(BP)、呼吸(R)。对照组27例,均于出院后评定预后。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较高的心率(HR)降至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下降,预后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无严重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GCS≤8分早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1例及常温治疗组65例,监测2组的颅内压、血糖及脑水肿体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6个月后2组GOS评定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痊愈26例(42.6%),死亡11例(18.0%);常温治疗组痊愈12例(18.5%),死亡19例(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颅内压第1天比较差异不明显,第2、3天亚低温组降低明显,且亚低温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糖,缩短脑水肿时间,降低脑水肿程度。结论早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采用亚低温治疗能缩短脑水肿时间,减少高血糖,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疗效.方法 3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治疗组),常规机械通气PaO2<60 mmHg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2周后GCS评分、撤机时间,6个月后 GOS评分评定预后.探讨机械通气时机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2周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撤机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6个月后2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但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生存质量明显较对照组高.结论 NPE是继发于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合理机械通气治疗是NPE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 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规范护理程序,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结果 亚低温治疗24h后颅内压逐渐下降,脑组织PO2逐渐上升,伤后3个月亚低温治疗组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精心护理有助于改善亚低温治疗的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05—2014‐05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50例)、早期亚低温治疗组(B组,50例)和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组(C组,50例)。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标准判定疗效,除外植物生存和死亡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进行评估。结果3组良好恢复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组恢复良好率最高,病死率最低。亚低温组、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组的 ADL 评分结果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同时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组ADL评分结果高于亚低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创伤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12-2013-12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观察统计2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相关指标改善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残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疗法治疗时程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于伤后立即进行亚低温治疗,共7~14d,乙组于伤后立即开始亚低温治疗,共48h,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甲组68例患者恢复良好率66.18%(45/68),死亡率17.65%(12/68);乙组68例患者,恢复良好率39.7%(27/68),死亡率38.24%(26/68),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病例未发生与亚低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本结果提示,长时程(7~14d)亚低温治疗较短时程(48h)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251例GCS评分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有否进行早期机械通气分为治疗组128例与对照组123例,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压(BP)、心率(HR)、GCS评分和预后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aO2、PaO2、PaCO2、BP、HR、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7,14 d时两组间SaO2、PaO2.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GOS评分、死亡率、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细胞缺氧状况,促进脑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院前超早期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插管时机分为超早期组(40例)和常规组(36例)。超早期组于院前出现意识障碍<30 min行气管插管,常规组于出现意识障碍≥30 min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插管前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变化以及有创机械通气率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显著改善(P<0.05),超早期组较常规组改善更显著(P<0.05);超早期组有创机械通气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院前超早期气管插管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气功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1.
21例GCS 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救治经验   总被引:240,自引:6,他引:234  
目的总结21例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95年1月至1997年6月收治的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1例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存活9例(43%),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5例(23%),重残4例(19%),死亡12例(57%)。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45例GCS 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临床救治经验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总结我科GCS 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95年1月~ 2001年1月收治的45例GCS 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5例病人存活22例(48.9%)。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10例(22.2%)、重残9例(20.0%)、植物生存3例(6.7%);另23例死亡(51.1%)。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BNP水平与颅脑损伤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01-2013-01收入我院神经外科的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最初的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GCS 13~15,n=17)、中度颅脑损伤组(GCS 9~12,n=29)、重度颅脑损伤组(GCS 3~8,n=32)和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在入院当日、治疗第3~5天和第15天收集血浆样本测定BNP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较之对照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浆BNP增加明显(P<0.05),且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颅脑损伤组及中度颅脑损伤组(P<0.01).血浆BNP变化与颅脑损伤后(ICP)增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颅脑损伤后ICP增高的一个潜在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Outcome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head injuri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present a series of 56 children who suffered severe head injuries, with a Glasgow Coma Score (GCS) of less than 8. The cas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morphologic lesion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was monitored in all children in this series. A protocol that included artificial ventil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of treatment for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was applied. Result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age, type of lesion, and ICP. The usefulness of the ICP recording and of obtaining a correct classification of lesions using the CT scan i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持续动态颅内压(ICP)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合并脑疝患者显微血肿清除术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96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平均出血量(85.3 ± 12.4)m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5.7±2.3)分;均行开颅显微血肿清除术及...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早期诊断、监护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58例严重误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呼吸功能监护同时,采取气道内抽吸、冲洗,早期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控制感染等措施。结果 本组痊愈39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9例,病死率32.8%。结论 系统的呼吸功能监护、早期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治疗是纠正低氧血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O)治疗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HBO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抗感染等常规治疗,HBO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HB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伤后第1、5、10天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ɑ)、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颅内压(IC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伤后第5、10天,随着HBO治疗作用,HBO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IL-6、TNF-ɑ、CRP)、抗氧化指标(MDA、SOD-1)、颅内压(ICP)水平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伤后第5、10天HBO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Vs、Vm检测值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HBO组患者提高更加显著(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HBO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63.64%高于常规组的41.8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大脑血流状态、机体低氧状态、抗氧化水平,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1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对本人1998年1月~2004年8月收治的18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采用的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GCS评分3~8分,急性脑积水2例,先行脑室外引流术,直至脑脊液(CSF)澄清,拔除外引流管后又出现脑积水。慢性脑积水16例。18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好转者16例,无变化者1例,因颅内感染死亡1例。结论 颅脑损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积血是引起外伤性脑积水的主要原因,及时复查CT可明确诊断,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326例急性闭合性重型颅脑创伤早期死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通过对颅脑创伤早期死亡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为以后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26例死亡(1周内)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在所有1周内死亡的病例中,顽固性高颅压脑疝居首位,占82%;其他全身合并症8%;原发脑干损伤6%;急性失血性休克4%.而由顽固性高颅压脑疝导致的死亡病例数主要集中在伤后前2 d内,占58%.133例急救手术减压后的死亡均因术后二次出现顽固性高颅压所致.结论 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顽固性高颅压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准确地发现顽固性高颅压的原因,早期预防是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及经验.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70例GCS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0例患者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135例,不需开颅手术17例,呼吸循环衰竭无法耐受手术治疗18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定:存活120例,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40例,中残20例,重残10例;死亡50例,其中术后死亡17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综合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