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大学毕业班学生应激性事件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毕业班学生应激性事件的特点及其与心境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毕业班学生应激性事件问卷和修订后的简明心境状态量表在2个时点对该群体的应激性事件及心境进行测评。结果: 学习压力在学生毕业前4个月比毕业前10个月时显著减少(P<0.01),而求职压力却显著增加(P<0.01)。学习压力始终为大学毕业班学生前两位的应激源,求职压力只是毕业前4个月时的重要应激源。考研组的学习压力始终较高,而求职压力相对较低。毕业班学生的活力状态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学习压力是大学毕业班学生持久且重要的应激源,而求职压力的作用时间较短。组别不同的大学毕业班学生在应激性事件及心境状态上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儿童被忽视、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儿童被忽视、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被忽视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UCLA孤独量表,调查了225名初中生.结果:①回归分析表明,被忽视正向预测儿童的孤独程度(β=0.614.P<0.001),心理韧性负向预测儿童的孤独程度(β=-0.582,P<0.001);交流忽视、安全忽视、人际协助、情绪控制进入回归方程(P<0.001);②在孤独程度上,心理韧性高忽视阳性组的儿童显著低于心理韧性低忽视阳性组的儿童,心理韧性低忽视阴性组的儿童显著低于心理韧性低忽视阳性组的儿童(P<0.01).结论:被忽视使儿童产生孤独感.心理韧性可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状况。方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对47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男生和女生在坚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心理韧性得分低于女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坚韧和力量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坚韧和乐观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坚韧和乐观维度上,不同年级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性别、年龄、城乡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心理状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了解住院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儿童 )(EPQ)、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 (CBCL) ,对 5 7例住院血液肿瘤儿童进行个性、行为心理测试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 :血液肿瘤患儿E质个性低于对照组(P <0 0 5 )。行为问题发生率为 2 1 1% ,男孩多有交往不良、躯体诉述、违纪 ,女孩表现为抑郁、社会退缩。血液肿瘤组家长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患儿的行为问题与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血液肿瘤儿童及家长 -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制订综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家庭治疗促进自闭症儿童心理康复。方法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正在接受结构化教育、感觉综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的自闭症儿童中,随机选择1/2比例(5名)儿童同时进行家庭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感觉能力(t=3.769,P=0.003)、交往能力(t=2.567,P=0.039)、躯体运动能力(t=2.687,P=0.035)、总分(t=2.719,P=0.033)的得分显著改善,其他项目也存在着下降的趋势。结论家庭治疗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心理康复,提升患儿的感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躯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韧性、负性生活事件感受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探究其内部作用机制,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962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1中介效应检验得到回归方程"Y=0.656M-0.125X"(t=-7.494,P0.001),负性生活事件感受在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症状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5%;2心理健康量表的强迫因子、学习压力感因子以及情绪波动性因子得分分别为(2.100±0.648)、(2.089±0.854)和(1.980±0.727),处于"轻度"症状;3生活事件量表的学习压力因子均分、人际压力因子均分分别为(1.713±1.070)和(1.612±1.041),接近于"轻度"感受;4心理韧性量表的各因子均分均在3分以上,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结论:1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影响中学生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感受,来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心理韧性越强的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对其造成的消极影响就越小,心理就越健康;2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强迫性观念与行为、学习压力感及情绪波动性方面存在轻度症状;3中学生的消极感受主要来自于学习和人际方面的负性事件;4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在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事件影响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和探索事件影响量表(IE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以跳楼自杀事件后58名现场目击者作为被试,分别在事件后第二周和第四周进行IES的测查,同时由精神科医生根据创伤性应激障碍临床诊断访谈提纲问卷分别进行个别临床诊断性访谈。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IES的稳定性、内部一致性和内容效度、及与ASD诊断的准则关联效度均良好。结论:目前,IES是一个比较好的评估创伤性事件应激反应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肠造口患儿心理韧性的现状,并探讨家庭亲密度对其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肠造口患儿一般情况调查表、慢性病儿童韧性量表(chronic illness children's resilience scale,CICRS)和家庭亲密度量表(family APGAR index,APGAR)对南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住院的172名肠造口患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肠造口患儿的CICRS得分为83.74± 12.68,其中146名(84.9%)的患儿得分处于中低水平;家庭亲密度得分为6.87±1.09,其中116名(67.4%)患儿具有良好的家庭功能,56名(32.6%)患儿具有中度障碍的家庭功能;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适应度、成熟度和情感度均与心理韧性得分呈正相关(P<0.05);患儿年龄、家庭教育环境、人均收入和造口术后时间、合作度、成熟度和亲密度是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P<0.05),共可解释方差变异量的19.3%.结论:肠造口患儿的心理韧性水平较低,临床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儿的人口学特征,注意调动与患儿相关的家庭情感支持,以减少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少年心理韧性的特点,探讨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分别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400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差异检验表明:心理韧性总分在年级(t=3.804,P0.01)、独生子女(t=2.023,P0.05)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心理韧性总分和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均有显著正相关(r=0.356~0.408,P0.01),和父、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均有显著负相关(r=-0.223~-0.273,P0.01);3回归分析表明,父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对韧性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对韧性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学生中欺负事件的发生率、内容及其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及自编的欺负事件、心理状况问卷对成都市某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521人施测,其中496人问卷全部合格。结果:①34.5%(181/496)的小学生无论是作为被欺负者还是欺负他人者卷入至少一种欺负事件,在各个类别的事件中男生都较女生更多的卷入欺负事件。②欺负事件卷人组与非卷入组相比自尊量表评分更低(17.1±3.9/18.3±3.5,t=13.69,P=0.000),更多的人诉说不快乐(18.2%比7.9%,x~2=11.36,P=0.001),感到孤独的人更多(29.8%比9.5%,x~2=33.06,P=0.000),感到自信的人更少(77.3%比87.3%,x~2=11.34,P=0.001)。③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质的欺负事件有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指标为预测因子。结论:欺负事件在小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卷入欺负事件与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孤独症患儿家庭与正常儿童家庭的父母心理健康状态和家庭功能,评估孤独症患儿对家庭造成的应激冲击,并在个体和家庭整体2个层面为孤独症患儿家庭的心理干预提出建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功能量表(FAD)对76名孤独症患儿家长和125名正常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父母SCL-90的得分与正常父母相比,在强迫症状(t=2.106,P〈0.05)、抑郁(t=3.069,P〈0.01)、精神病性因子分(t=2.069,P〈0.05)以及阳性项目数上存在显著差异(t=2.439,P〈0.05)。两组家长的FAD得分,在情感介入(t=2.134,P〈0.05)、情感反应因子(t=3.453,P〈0.01)和总的功能(t=2.848,P〈0.01)上差异明显。结论孤独症患儿家庭的应激状况受到严重负面影响;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家庭功能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46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及46例健康儿童的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孤独症儿童父母的GQOLI-74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物质生活状态(t=1.98,P<0.05)和心理健康(t=2.56,P<0.01)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1.91,P<0.05),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t=-2.59,P<0.01),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较健康对照者差,他们应对生活应激事件时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激性生活事件对考前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并检验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其中的缓冲作用。方法:应用学习投入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及心理弹性量表对51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应激性生活事件能够显著负性影响其学习投入(β=-0.259,P0.001);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够缓冲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其学习投入的负性影响(β=-0.145,P0.001),低心理弹性的大学生则没有缓冲作用。结论:应激性生活事件对考前大学生学习投入有消极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缓冲这种负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孤独症儿童家长在情绪识别上与正常儿童家长的差异性,进一步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情绪面孔识别是否存在遗传的可能性。方法通过电脑呈现六大基本情绪面孔测验和一套神经心理学测验,对32例孤独症儿童家长和32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心理理论能力的比较。结果孤独症组儿童父母得分与正常儿童家长得分在识别总正确分和"恐"以及"厌"表情得分存在差异(82.69±7.74,96.06±8.50;6.56±3.41,12.50±2.74;11.63±3.17,16.63±1.83;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悲"表情的得分较之正常儿童家长存在差异(15±4.10,18.25±3.26;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情绪识别得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情绪识别能力较之正常儿童家长有缺陷,为孤独症儿童在情绪识别上的损害可能存在遗传性因素,提供认知行为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孤独症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孤独症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3名孤独症患儿家长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孤独症患儿父母的SDS、SAS和SCL-90的量表总均分以及各分量表分与正常儿童父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孤独症患儿的家庭在养育类型、家庭收入、父亲照顾的时间上都低于正常儿童的家庭。孤独症父母的P和N量表分高于对照组.而E和L量表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有必要重视并关注孤独症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目前抗逆力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方法,从个体人格、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经历3个方面积极探索和分析抗逆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抗逆力提升的干预策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918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选用人格(16PF)、生活事件(GSES)、抗逆力(CD-RISC)及家庭环境(FES)4个量表进行测试。结果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这些因素与抗逆力的关系。结果:人格中的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和自律性是影响抗逆力的主要因素,对抗逆力的可决系数为0.386;影响大学生抗逆力的负性生活事件主要体现为人际挫折;家庭中的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和组织性是影响抗逆力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对抗逆力的可决系数为0.13。结论:人格是大学生抗逆力发展影响之核心,人际困扰是大学生抗逆力发展影响之重要风险,家庭环境是大学生抗逆力发展之重要缓冲。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我国文化背景下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为研究儿童心理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1989-2013年发表的有关留守儿童及其心理弹性,且心理弹性的评估是采用胡月琴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为评估工具的文献,通过R软件采用连续变量加减均数差合并统计量。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章共4篇,涉及留守儿童监测样本量1281人,对照组为1606人。心理弹性评估显示:RSCA-目标专注的MD为-0.03,95%CI为(-0.14~0.08);RSCA-情绪控制的MD为-0.10,95%CI为(-0.25~0.05);RSCA-积极认知的MD为-0.32,95%CI为(-0.62~-0.02);RSCA-家庭支持的MD为-2.84,95%CI为(-4.38~-1.31);RSCA-人际协助的MD为-0.13,95%CI为(-0.39~0.12)。结论: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方面不如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的升学考试压力、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学生升学考试压力、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的关系。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压力困扰量表、压力自评量尺等对三所学校的424名应考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的主观压力、期望水平和备考能力间的不和谐指数与压力困扰呈显著正相关(P0.01),并均对压力困扰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P0.01);在应考压力下,中学生心理弹性和压力困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并对压力困扰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心理弹性对不和谐指数与压力困扰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结论:在升学考试压力下,中学生的心理弹性对压力困扰有显著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不和谐指数与压力困扰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复原力、自我和谐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复原力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22名自闭症儿童父母和327名一般儿童父母进行测量。结果: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复原力(t=-4.59,P0.05)、自我和谐(t=8.30,P0.001)和主观幸福感水平(t=-5.90,P0.001)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父母;心理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显著,而自我和谐与心理复原力、主观幸福感均为显著负相关(r=-0.47,-0.51;P0.01);自我和谐均在自闭症儿童父母和一般儿童父母的心理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自闭症儿童父母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结论:提升自闭症儿童父母的主观幸福感,其心理复原力和自我和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