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目的对2014年上半年3 944例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查找危急值报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急值报告的现况,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6月该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记录的3 944例危急值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危急值科室分布:重症监护室(ICU)(42.09%)、神经外科五病区(10.73%)、神经内科二病区(8.75%)、神经外科七病区(8.06%)、神经内科一病区(5.35%);危急值报告组别分布:临检组(31.34%),生化组(62.65%),免疫组(1.34%)、微生物组(4.67%)。临检组和生化组所占比例为93.99%;血钠、血氯、血糖、白细胞计数、血钾、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这7个项目危急值数量占全院的比例为62.28%。结论通过危急值报告数据分析,为改进和加强危急值报告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闫莉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11,(5):212-214,227
[目的]提高检验人员对危机值的敏感度,促使危重患者的检验危急值高效、及时,准确反映到临床,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方法]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登记等,根据检验危急值结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结果]我院2010年全年检验危急值发生率0.14%。危急值发生率最高的项目是K,其次是PLT、WBC、Hb等;危急值主要发生在急诊、ICU、门诊。[结论]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责任心,使医生能够得到准确的检验信息,提高治疗时效性及抢救成功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检验科作为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辅助科室,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飞速发展,在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验科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说在这方面很具有代表性。1医学决定水平、临床危急值医学决定水平是指在诊断及治疗工作时,对疾病诊断或治疗起关键作用的某一被测成分的浓度。所谓危急值,就是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及临床应用情况,推动其有效应用和持续提高。方法根据国家和总后卫生部关于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建立检验科危急值项目表及管理流程。结果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3个月,共报告临床科室危急值1008次,分布于20个科室;白细胞计数报告率排在第1位,主要分布在淋巴、乳腺、消化道3个肿瘤科室;报告率前3位的科室为淋巴肿瘤科、ICU和急诊科。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完善了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为临床科室及时救治危重患者、抢救患者生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急值电子报告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eHIS)查询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的危急值数据,分析危急值的发生率、项目分布和科室分布。结果共报告危急值3 405项,危急值发生率为0.45%;危急值报告数量排前5位的分别是血氯(25.76%)、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19.97%)、血钠(9.43%)、血小板计数(9.05%)和二氧化碳分压(6.40%);危急值报告数量前5位的科室分别是心血管内科病区(18.94%)、神经重症医学科病区(12.04%)、重症医学科(9.52%)、神经外科二病区(5.11%)和血管神经病区(5.02%);危急值报告的中位数时间降低了33.33%,四分位间距时间降低了40.00%。结论危急值电子报告系统的使用,降低了危急值报告所用时间,提高了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保障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 目的 探讨危急值报告指引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门诊部和某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门诊危急值报告指引系统装入便民服务中心的电脑中,方便工作人员查询结果告知病人。结果 危急值报告指引系统扩大了门诊优质服务的范围,为病人提供方便,减少投诉,提升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10.
急诊化验危急值报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秀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590-591
目的 使危重患者检验危急值高效、及时、准确反映到临床,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方法 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登记等,根据检验危急值结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结果 检验危机值及时报告给医生,提高了急救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护士观察患者病情及护理措施提供了依据,提高护理水平;使医生能够得到检验准确信息,提高治疗时效性及抢救成功率,提升了医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现有工作流程下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危急值报告时间,探讨实验室内外的影响因素,为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6月检验科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分析危急值发生率,报告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急诊检验危急值424例,平诊检验危急值528例;急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3.3%,平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1.7%。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于48 min内全部完成,平诊危急值报告时间大于60 min的占26.5%。结论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基本满足临床需要,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需采取措施缩短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提高危急值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我科两种报告流程进行危急值接受时间及医疗干预时间的比较,结果显示自动化警示提醒报告的接受时间及干预时间均较短(P〈O.01)。采取自动化警示提醒报告流程不仅可以简化报告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使危急值结果存档更加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及信息化,防范医疗纠纷,切实提高危重患者就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素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3):29-32
目的 统计我院2020年度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数据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危急值项目及界限的设定提供参考,并优化危急值的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按科室与检验项目统计分析我院检验科2020年危急值的登记记录数据.结果 2020年共报告危急值1704例,占全年标本比例为0.68%,其中危急值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血液室危急值项目,以便进一步完善危急值制度。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收集该院2015年血液室危急值项目,统计危急值发生率、科室分布及来源。结果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室危急值项目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8项,全年共发送危急值报告9235例,危急值报告的发生率为1.74%;危急值比例最高为PLT(30.62%),其次为PT(22.27%);危急值发生率最高为PT(7.27%),其次为PLT(2.67%);危急值发生频率最高的科室是血液内科,其次是肿瘤科。结论血液学危急项目的设定和阈值设定上存在一定问题,各实验室应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与临床积极协商,制定出适合所在医院的危急值界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实行血培养阳性危机值(critical value)报告制度监督血培养全程质量控制(TQC),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快速、准确地作出病原学诊断.方法 血培养及鉴定采用美国BD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 在2 700例血培养中阳性共326例,其中4例为污染菌,污染率为1.2%;322例为病原菌,阳性率为12%.结论 实行血培养阳性危机值报告制度使微生物检验人员、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及时沟通,减少污染率,实现血培养全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危机值报告制度与管理对预防与减少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方法采用Braden评分量表量化评估住院患者的压疮风险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及时正确有效地实施;对压疮极度高危患者(Braden评分≤9分)实行危机值的报告制度,并实行过程控制与管理。结果危机值报告制度与管理实施后患者院内难免压疮发生率2.6%低于实施前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6,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危机值的报告制度与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院内压疮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是预防压疮发生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袁平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4):475-476,479
目的分析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法该院2013年9月的506例医学危急值报告,包括危急值项目的分布情况、1天中不同时间危急值发生频率、不同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量等。结果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项目是血小板(PLT),占16.80%,然后依次为白细胞(13.24%)和血肌酐(12.25%);危急值报告量集中在9:00~11:00点,占全天的34%左右;周二和周四危急值报告量较多,周日较少;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科室是重症医学中心(ICU)占总报告量的24.70%,然后依次为肾内科(21.15%)和血液科19.57%。结论检验科室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各临床科室应认真执行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每年需要对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的状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危急值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界值的调整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小板计数不超过50×109/L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危急值发生率及分布规律;并召开临床协调会,共同商定适合不同科室的血小板计数危急值。结果共检测血小板计数193776人次,其中血小板计数危急值1602人次,检出率为0.83%。血液科血小板计数危急值调整为小于或等于10×109/L ;外科调整为小于或等于50×109/L ;其他科室仍为小于或等于20×109/L ;短时间内血小板计数相差50%,也按危急值报告处理。结论按临床不同科室的需求调整血小板计数危急值,可提高临床和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