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苏清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8):5-7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变化及其阳性率,分析肿瘤标志物与RA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及肿瘤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同时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60例住院患者作为RA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分数(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资料;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均进行胸片、胸部高分辨CT、盆腹部超声或CT、胃镜、肠镜等相关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并随访2年以上观察后续肿瘤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组除CA153外,血清CEA、CA125、CA199数值水平及阳性率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A组肿瘤标志物升高与疾病活动分数、血沉或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未发现肿瘤共存依据。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升高,但并不提示相关肿瘤共存,以后患肿瘤风险是否增加仍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50(CA50)的水平变化及其阳性率,探讨CA50与RA及RA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2015年确诊为RA同时行肿瘤标志物CA50检测的住院患者86例作为RA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RA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疾病活动度分数(DAS28)。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50阳性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A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50水平与RF、抗CCP抗体、ESR、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与hs-CRP无相关性,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未发现肿瘤共存依据。结论 RA患者血清CA50升高,且与病情活动度相关,但并不提示相关肿瘤共存,之后患肿瘤风险是否增加仍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RA相关血清标志物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患者292例。其中,RA患者177例,非RA患者1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RA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水平,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及抗角蛋白抗体(AKA)。结果 RA组RF阳性率(78.53%)、抗CCP抗体阳性率(64.97%)、抗RA33抗体阳性率(15.82%)、AKA阳性率(19.77%)均明显高于非RA组(11.30%、1.74%、4.35%、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RA患者中RA相关血清标志物阳性率低于RA,但临床上仍需仔细鉴别,才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胡德华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6,5(2):67-67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探讨c反应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否活动性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78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3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10mg/L,509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10~50mg/L,2498例类风湿关节炙患者C反应蛋白〉50mg/L。结论提示C反应蛋白对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否活动性有着很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单扩散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结果 RA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提示RA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IL-17、IL-23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F及CRP水平。结果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RF、CRP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与IL-17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的RA患者之间,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7、IL-23、RF及CRP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7可能成为临床诊断的潜在候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根据制定的标准,纳入56例RA患者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检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以及股骨颈、ward区、腰椎L1-L4正位骨密度。比较不同关节功能分级组患者与健康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诊断效能。结果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aps)、骨钙素(N-MID)、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以及股骨颈、ward区、腰椎L1-L4正位骨密度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Ⅱ、Ⅲ、Ⅳ级组P1NP、β-CrossLaps、N-MID、25-OHV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NP、β-CrossLaps、N-MID、25-OHV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0.764、0.766、0.868,大于股骨颈、ward区、腰椎L1-L4正位骨密度的ROC曲线下面积(0.647、0.644、0.646)。结论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RA患者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水平评价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骨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总骨I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骨钙素(N-MID)在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RA)与骨性关节炎(O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绝经后RA(RA组)、OA患者(OA组)各50例,分别测定血清骨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及骨密度,对比2组各指标差异,分析组内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血清β-Crosslaps、CRP及ESR显著高于OA组(P0.05或P0.01),且β-Crosslaps与CRP、ESR呈显著正相关(P0.01),PⅠNP与N-MID之间仍保持良好的相关性(P0.01);CRP与ESR密切相关(P0.01)。OA组血清β-Crosslaps与PⅠNP、N-MID呈显著正相关(P0.01);骨密度与β-Crosslaps、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β-Crosslaps可能受RA骨质破坏影响,有望成为检测RA骨破坏程度并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2例RA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治疗组患者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2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和hs-CRP 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SR、RF 和hs-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或P < 0.01).结论:依那西普能够降低RA 患者血清hs-CRP 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活动期RA及30例缓解期RA患者PA、hs-CRP,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活动组与RA缓解组PA均明显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A活动组与RA缓解组hs-CRP均明显升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RA缓解组相比,RA活动组hs—CRP明显高于RA缓解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RA活动组PA低于RA缓解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呈慢性过程,发作与缓解交替,对人体损害大,致残率高。而对于RA早期的诊断,目前应用的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很难满足早期或不典型RA的诊断,而PA作为一种负急性时相蛋白,结合hs—CRP对于RA早期的诊断和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甲胎蛋白(AFP)在早期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117例,其中卵巢癌组69例,卵巢良性病变组48例,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受试者血清HE4、CA125、CA199、CA153、AFP水平。结果卵巢癌组HE4、CA125、CA199、CA153、AFP阳性率为59.42%、68.12%、33.33%、46.38%、39.13%,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CA125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为68.11%,特异度为88.98%,阴性预测值为78.33%,阳性预测值为82.68%,约登指数为0.571,诊断效能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指标。经病理检查,69例卵巢癌患者中,浆液性腺癌34例,黏液性腺癌18例,子宫内膜样癌17例。浆液性腺癌CA125阳性率为85.29%,明显高于黏液性腺癌和子宫内膜样癌(χ2=9.398,P0.05)。结论 CA125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浆液性腺癌中其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RA患者262例,有肾损害56例为肾损害组,无肾损害206例为无肾损害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肾损害组年龄[(60.8±11.9)岁]较无肾损害组[(51.8±13.6)岁]大,有高血压比率(41.1%)、有高尿酸血症比率(25.0%)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19.45(6.17, 46.07)mg/L]、总胆固醇[(4.65±1.44)mmol/L]水平均较无肾损害组[22.8%、5.3%、11.12(2.26, 33.68)mg/L、(4.22±1.02)mmol/L]高(P<0.05),性别比例、病程及入组3个月前药物使用情况等与无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100, 95%CI:1.018~4.332,P=0.045)、有高血压(OR=2.336, 95%CI:1.174~4.648,P=0.016)、有高尿酸血症(OR=3.792, 95%CI:1.498~9.600,P=0.005)、血清CRP>12.00 mg/L(OR=2.383, 95%CI:1.214~4.679,P=0.012)是RA患者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有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血清CRP>12.00 mg/L可增加RA患者发生肾损害风险。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15、IL-18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5、IL-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RA患者,以20例骨关节炎(OA)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5、IL-18的水平,并测定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结果 RA患者的血清IL-15、IL-18的含量明显高于OA组及健康体检组,RA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的含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5、IL-18在RA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阻断IL-15、IL-18的生物活性,为靶向治疗RA患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3项试验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45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和RF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ESR用枸橼酸钠经抗凝血用魏法测定。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s—CRP测定结果比健康对照组高10倍以上,其均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的阳性率为97.6%,RF阳性率为68.3%,ERS的阳性率为46.3%。结论Hs—CRP测定优于RF和ES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核抗体(抗-ANA)阳性的荧光模式和靶抗原分布情况,以及抗-ANA在RA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5年该院风湿科860例RA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环瓜氨酸抗体(抗-CCP)及抗-ANA等资料,以抗-ANA情况分为抗-ANA阳性组与抗-ANA阴性组,分析2组RA患者RF、抗-CCP血清水平的差异;统计RA合并抗-ANA阳性的荧光模式和靶抗原、抗体分布情况。结果 860例RA合并抗-ANA阳性率37.6%,RA合并抗-ANA阳性的荧光模式以核颗粒型,抗-SSA阳性为主(21.7%);抗-ANA阳性组与抗-ANA阴性组RF和抗-CCP血清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合并抗-ANA阳性可表现出不同的荧光模式和靶抗原,以核颗粒型,抗-SSA阳性为主。抗-ANA阳性组与抗-ANA阴性组RA患者在关节炎性反应严重程度以及骨质破坏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抗-ANA阳性对RA疾病的进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RA患者及52例非RA患者进行抗CCP抗体和RF的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CCP抗体,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结果在RA组检出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RF联合抗CCP抗体用于疑似RA和确诊为R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4.6%和63.6%;RF单独检测用于疑似RA和确诊1年以上的R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1.2%和45.5%;而单独将抗CCP抗体用于检测两组病例的阳性率分别为26.9%和47.2%。结论抗CCP抗体是类风湿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与RF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临床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miRNAs(miR-146a-5p、miR-155-5p和miR-124a-3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9例RA患者临床资料、全血及血清样本。全血样本用于检测血沉(ESR),血清样本用于检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miRNAs核酸。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A患者血清miR-146a-5p,miR-155-5p和miR-124a-3p的表达水平。结果 RA患者治疗前血清miR-146a-5p(1.742±1.05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组(1.045±0.772),且与DAS28评分(r=0.836 5,P=0.004 5)、ESR值(r=0.437 2,P=0.032 5)和RF含量(r=0.733 6,P=0.013 7)呈正相关;而miR-155-5p(U=42.00,P=0.032 9)和miR-124a-3p(U=44.5,P=0.044 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C组,且miR-155-5p表达水平与RF含量呈负相关(r=-0.445 3,P=0.031 6),miR-124a-3p表达水平与DAS28评分(r=-0.538 7,P=0.025 8)和RF含量(r=-0.436 5,P=0.046 3)呈负相关;RA患者治疗后血清miR-146a-5p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U=60.00,P=0.003 8),miR-155-5p(U=64.00,P=0.005 9)和miR-124a-3p(U=85.00,P=0.042 2)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结论 RA患者血清miR-146a-5p、miR-155-5p和miR-124a-3p的表达水平异常,对RA患者的诊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标志物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与类风湿因子(RF)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CP抗体,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RA患者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73.5%,阳性83例;84例非RA患者抗CCP抗体特异性97.6%,阳性2例。82例抗CCP抗体与RF检测结果相同(72.6%)。两者无相关性(P0.05)。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84.1%,特异性98.8%。结论抗CCP抗体与RF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