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ACS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1次/晚;B组给予氟伐他汀80 mg,1次/晚;C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1次/晚,并加用普罗布考250 mg,2次/d.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清晨空腹取血,测定hs-CRP和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前3组间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血脂指标和hs-CRP水平较A组均降低(P<0.05),TC及HDL-C水平较B组均低(P<0.05),而TG及LDL-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中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各组hs-CR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或大剂量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及hs-CPR水平,尤以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ACS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1次/晚;B组给予氟伐他汀80mg,1次/晚;C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1次/晚,并加用普罗布考250mg,2次/d。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清晨空腹取血,测定hs-CRP和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前3组间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血脂指标和hs-CRP水平较A组均降低(P0.05),TC及HDL-C水平较B组均低(P0.05),而TG及LDL-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中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各组hs-CR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或大剂量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及hs-CPR水平,尤以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三七红西洋参粉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115例冠心病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分为3组(A、B、C),A组40例给予三七西洋参粉(1:1)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3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39例给予三七西洋参粉(1:1)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脂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1)A、B、C三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依次为82.5%、58.4%、69.2%,两两组间比较A、B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A、B、C三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依次为60.0%、36.1%、46.2%.两两组间比较A、B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A<B、C三组的TC、TG、LDL-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两组间比较A、C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七西洋参粉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冠心痛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白智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13-24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13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分别于PCI手术成功后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比较三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B组与C组TC和LDL-C降低更为显著(P<0.05);C组心脏缺血事件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A组和B组,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水平,减少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跃林  罗艳利 《河北医药》2007,29(8):811-8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健康对照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及不稳定心绞痛(UA)组30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测定治疗前后瘦素水平变化.结果 (1)患者血清瘦素水平AMI组高于UA组高于对照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也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较常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瘦素在ACS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病情相关,可作为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 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按照ACS治疗方案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用12周.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高密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同时患者血浆MMP-2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降脂作用外,还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治疗ACS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别嘌醇对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脂和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每组34例.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别嘌醇片,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C组患者给予别嘌醇片,各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UA)、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K)、尿素氮(BUN)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各组患者TG、TC、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A、B组低于C组;各组患者U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A、B组低于C组,A组低于B组;A、B组患者ALT水平、各组患者CK水平和A、C组患者BUN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A、B组CK水平高于C组,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水平B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有1例(2.94%)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无痛风发作;B组有3例(8.82%)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无痛风发作;C组有4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出现痛风发作,不良反应率为17.6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别嘌醇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脂、UA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7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26例)、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脂、肝功等指标.结果:①3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和20 mg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③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调脂、非调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确诊的高血压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135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10mg(A组,45例),20mg(B组,45例),40mg(C组,45例).比较三组中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脑钠肽水平.结果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mg、20mg、40mg)4周后血脂均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可改善内皮功能,其中C组4周后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01),脑钠肽(BNP)水平明显低于A、B治疗组(P<0.001),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明显高于A、B组(P<0.001),不良反应三组相似.结论 降脂治疗可改善内皮功能,40mg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改善内皮功能及脑钠肽水平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C、TG、LDL-C水平降低程度及HDL-C水平升高程度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相当,但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要优于阿托伐他汀,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方法选择90例符合诊断要求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晚睡前服用20 mg,连续60 d。所有入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60 d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并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检测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尤其是hs CRP与TC、LDL C。hs CRP随阿托伐他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60 d较30 d下降显著),同组不同治疗时间段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TG治疗后60及30 d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但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C及LDL C治疗后60和30 d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但治疗后60和30 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中仅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0 d后HDL C改善较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老年ACS患者hs CRP及血脂水平,说明阿托伐他汀不仅具有通常的调脂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早期应用于老年ACS患者可明显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冠心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用阿托伐他汀(降血脂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7例ACS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1,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总胆同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载脂蛋白B(APO-B)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仅T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出院时及随访3、6个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可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未见与药物有关的肝肾损害、肌肉溶解及致残的严重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结论 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能降低患者TC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的治疗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ACI血脂正常组(A)、ACI高血脂组(AH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ACI血脂正常组(AT组)、阿托伐他汀治疗ACI高血脂组(AHT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定临床治疗效果,测定血脂.结果: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ND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增高(P<0.05).A、AH组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MDA血清水平明显降低,SOD血清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清除ACI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效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士凯  乔瑞堂  李明生  柏丽 《江苏医药》2021,47(12):1261-126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PCI的ACS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升高而LDL-C、TC和TG水平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WF和PCSK9水平均降低而血清NO水平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SK9水平与血清vWF水平呈正相关(r=0.64,P<0.01),而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r=-0.72,P<0.01).治疗后,治疗组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和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7%vs.7.50%和2.27%vs.8.7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 ACS患者行PCI后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功能,降低血清PCSK9水平,降低不稳定心绞痛和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周波 《北方药学》2016,(4):122-123
目的:分析探索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0月81例行介入术冠心病患者。病例分组方法:数字抽签法。81例患者分为组A和组B两组。组A以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组B以阿托伐他汀大剂量治疗。比较指标:①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②治疗前后患者HS-CRP和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跟组A比较,①组B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两组HS-CRP和血脂水平接近,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BHS-CRP和血脂水平更佳,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高,大剂量对改善血脂和减轻炎症、预防心脏缺血事件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谢黎崖  张黎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60-126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 (立普妥 )与氟伐他汀 (来适可 )对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 0例高胆固醇血症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 5 0例和氟伐他汀组 5 0例 ,治疗 6周后观察比较。结果 阿托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 C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阿托伐他汀降TC、TG、LDL C的作用强于氟伐他汀 (P <0 0 5 ) ,两药均能升高HDL C水平 (P <0 0 5 ) ,但两组比较未达到显著差异 (P >0 0 5 )。两药不良反应均比较小 ,耐受性好。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TC、TG、LDL C的作用优于氟伐他汀 ,但升高HDL C水平相似 ,两药均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治疗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只有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好、安全性高,且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血浆GP140及C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稳定斑块和炎症抑制的影响,探讨ACS患者强化降脂治疗的必要性.方法:61例ACS患者均在入院48 h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30例, 20 mg·d-1,顿服;常规组31例,予以常规治疗,不用任何调脂药物;疗程均为8周.用药前后检测血脂、肝、肾功能,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GP140)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等指标.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GP140、CRP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常规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GP140、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P140、CRP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ACS患者治疗中,与常规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脂水平、GP140及CRP明显降低,提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有明显抗炎和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并周围动脉硬化性疾病(PAD)的临床治疗中,比较阿托伐他汀与匹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绝经后T2DM并PAD患者268例临床资料,其中阿托伐他汀组(A组)143例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20mg/d,匹伐他汀组(B组)125例予阿司匹林联合匹伐他汀2mg/d.对两组接受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胫前动脉内中膜(IMT)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A组及B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较B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作用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及胫前动脉IMT厚度均有下降,A组较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匹伐他汀在绝经后T2DM并PAD的治疗中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阿托伐他汀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06例为本研究试验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接受瑞舒伐他汀片10 mg/d,B组接受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均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及营养学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血脂、微炎症状态及营养学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受12周治疗后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脂指标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B组[(2.1±0.6)mmol/L与(2.8±0.7)mmol/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A组治疗后的微炎症状态参数水平显著低于B组,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2.5±0.4)mg/L与(3.3±0.6)mg/L(P=0.03)。另外,在治疗后A组的各营养学指标水平显著高于B组,其中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2±4)g/L与(30±6)g/L(P=0.04)。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