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肺保护作用。方法: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和实验组(肺灌注组),每组各20例,均为室间隔缺损,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其他心内畸形。对照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实验组患者体位、切口选择、建立CPB同对照组,阻断升主动脉后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K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氧合指数(OI),监测气道峰压,同时获取少许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两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OI增高(P<0.05),气道峰压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血清TNF-α、K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SOD活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开放后不同时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以减轻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全身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全部为室间隔缺损病例,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其他心内畸形。对照组(常规手术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进行心内直视手术。试验组(肺灌注组):患者体位、切口选择、建立体外循环同对照组,阻断升主动脉后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IP)-2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同时获取少许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OI增高(P<0.05),RI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血清TNF-α、MIP-2、MPO活性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开放后不同时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以减轻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全身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全部为室间隔缺损者,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其他心内畸形。对照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实验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开胸心内直视手术。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气道峰压,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动脉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体外循环(CPB)后6 h、12 h气道峰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P<0.05),氧指数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胸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会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我院90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状况,总结心内直视手术中的灌注技术.方法对我院90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及CPB情况(人工心肺机类型、预充液的组成、CPB操作步骤、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肌保护等)做一回顾性总结,简单介绍我院的经验.结果CPB时间为18~238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11~150分钟,心脏自动复跳75例,电击除颤复跳15例,血尿3例,需超滤2例,全组90例患者心肺转流过程顺利,成功脱离CPB,89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心内直视手术CPB应合理选择预充液和人工肺、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做好体温的控制、加强重要脏器的保护以提高CPB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监测在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38例,年龄18~55岁,其中男16例,女22例,体重46~68kg,心功能Ⅱ~Ⅲ级,其中包括低温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术27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乙托咪酯0.3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异丙酚6~10mg.kg-1.h-1,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及维库溴铵0.1mg/kg。转机后体外循环机内加入芬太尼5μg/kg及维库溴铵0.05mg/kg,异丙酚维持原注射剂量不变。体外循环采用高流量100m l.kg-1.m in-1非搏动性血流灌注。记录入室后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体外循环(card iopu lmonary bypass,CPB)前即刻、降温至32.0℃、阻断主动脉前即刻、阻断主动脉后2m in、开始复温即刻、停CPB即刻及停CPB后15m in时的CSI、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结果麻醉诱导后各时间点患者的CSI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期间各时间点的CSI指数均低于体外循环前即刻(P<0.05);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鼻咽温度均低于基础值及CPB前即刻(P<0.05);气管插管、CPB前即刻及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的MAP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的MAP低于CPB前即刻(P<0.05);阻断前即刻的HR明显高于基础值及CPB前即刻(P<0.05)。结论CSI监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可有效反映麻醉深度,低温体外循环期间麻醉深度指数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王勇  韩明  窦雪娇  张红 《贵州医药》2012,36(5):395-398
目的 通过观察改良超滤对犬体外循环肺功能的影响,探讨应用超滤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18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成对照组、CPB组和改良超滤组三组.三组动物均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麻醉生效后,仰卧位固定,气管插管,监测心电图、舌粘膜氧饱和度(SpO2)等,行右侧股动、静脉置管分别测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开胸时接麻醉工作站行机械通气,三组分别在开胸未行机械通气前、停机时、停机60 min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犬RI和OI;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1)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对照组犬肺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CPB后肺组织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甚至肺泡腔内有水肿波;改良超滤组肺组织改变明显轻于CPB组.(2)RI和OI的变化:开胸未行机械通气前三组犬RI和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A组各时间点RI、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T2、T3时点的RI明显高于T1,而OI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CPB组、超滤组RI均增大、OI均减小;改良超滤组与CPB组比较在T3时点RI值减小、OI值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循环中应用改良超滤可提高氧合指数,降低呼吸指数,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右腋下小切口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84例成年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经右腋下小切口组及正中胸骨劈开组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气管插管带管时间、胸腔引流量、出血量、疼痛分级、镇痛药物用量。结果42例患者全部经右腋下小切口顺利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插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与正中胸骨劈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关胸时间、疼痛分级、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出血量与正中胸骨劈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对成人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良好且与胸骨正中切口直视手术相比,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小且隐蔽性好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行心内直视术,不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无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是近年来新兴的最接近于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措施和新的手术方法。小切口是取右腋下直切口经第3~4肋间进胸行心内直视术,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完整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实施不停跳、小切口心内直视术185例,疗效满意。现将术后并发症观察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脏的保护作用以及添加细胞保护因子三甲氧苄嗪后对保护液作用的影响。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和TMZ组,每组6只。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经右肺动脉灌注4C乳酸林格液,实验组经右肺动脉分别灌注4C肺保护液,TMZ组经右肺动脉分别灌注4C含三甲氧苄嗪肺保护液。体外循环结束后90min,取左右肺下叶背段组织做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CPB后对照组肺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升高,加入肺保护荆的实验组明显下降,而TMZ组在CPB后虽有增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肺组织中的NO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肺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肺泡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实验组、TMZ组右肺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结论:CPB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CPB造成的肺组织损伤,而含三甲氧苄嗪的肺保护液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游露  陈松  李姗姗  王勇  窦雪娇  张红 《贵州医药》2013,37(6):483-486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犬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CPB左肺缺血再灌注组(C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每组6只。于体外循环前(T1)、开放左肺动脉前(T2)、再灌注后2.5h(T3)三个时间点,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在T1、T3取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肺动态肺顺应性(CD)及左肺功能的变化比例(FC)。结果 (1)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两组肺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加重,但IPO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C组。(2)病理切片评分:CPB前两组肺组织病理评分差异无显著性;CPB后两组肺组织病理评分T3时点较T1明显升高(P<0.05);在T3时点C组明显高于IPO组(P<0.05)。(3)呼吸参数的变化:CPB前两组犬肺CD、OI及RI差异无显著性;但CPB后两组犬肺CD、OI逐渐降低,而RI则增加(P<0.05);在T3时点IPO组CD、OI明显高于C组,RI则低于C组(P<0.05)。(4)肺功能的变化比例(FC):T3时点与基础值相比,两组肺CD、OI及RI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IPO组比C组恶化程度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提高CD及OI,降低RI,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从而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