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发音钮发音重建出现发音障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喉癌病人施行喉全切除术后,恢复发音功能的方法很多。临床证明其各有所长,但亦有不足。我们以医用硅橡胶研制的发音钮,又叫发音管(图1),1900年2月至1994年5月,临床应用于75例本病患者发音重建,其中12例不能发音。为提高发音钮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对应用发音钮后出现发音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喉发音钮术后痉挛性发音障碍丁浩,刘清明,韩在文,赵立民喉全切除术后用发音赝复物重建发音具有发育清晰、易懂、应用范围广、安装成功率高及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亦可见并发症或痉挛性发音障碍。我科于1990年用自行研制新型硅橡胶发音钮用于全喉切除患者,发现8例痉...  相似文献   

3.
痉挛性发音障碍的喉功能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了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的喉功能特点及其发音障碍的表现形式。方法 对24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男4例,女18例)的发病诱因、发音障碍特征、喉镜所见、喉肌电及喉空气动力学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痉挛性发音障碍主要表现为音韵及声音的流畅性障碍,主观听觉上以紧张性发音障碍为特点;喉镜检查可看到痉挛性发音时声带过度内收,室带不同程度的内收超越,重者声带强烈内收,会厌、室带以及整个喉呈闭锁状态;典型的喉肌电图所见为束发性放电;喉呼气流率明显减少。结论 痉挛性发音障碍伴随着紧张性发音的同时声带或整个喉强烈内收痉挛,同时伴有呼气流率下降,典型病例可看到喉肌电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喉肌电图表现,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嗓音声学特征,频闪喉镜下声带状态,喉肌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分型,应用肉毒素A行特定肌肉注射并观察疗效。结果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中,内收肌型18例(81 8% ),外展肌型4例(18 2% )。内收肌型患者发音嘶哑,音质紧张、言语中断,发音时声带过度内收,杓间区明显,伴局部震颤; 2例患者发音时还同时伴有舌及软腭震颤;肌电图甲杓肌运动单位电位(motorunitpotential,MUP)振幅明显增加(P<0 01),干扰相呈密集束状放电,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明显增大(700~2500μV)。4例外展肌型患者发音低哑、震颤,气息声明显,发音时声门闭合不良;环杓后肌MUP振幅明显增加,在374~538μV间,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增大(3000~5000μV)。内收肌型患者应用肉毒素A进行甲杓肌注射,单侧剂量大于2 5U疗效明显。症状开始改善时间为注射后6h~2d,平均( x±s,下同)为( 1 4±0 8)d, 2周时最为明显,肌电图及喉肌诱发电位显示药物作用完全,注射肌肉失神经支配。疗效维持8~24周,平均维持(15 2±4 9)周,副作用包括不同程度的发音气息声,声门闭合不良,吞咽不适,饮水呛咳。外展肌型患者采用环杓后肌  相似文献   

5.
痉挛性发音障碍常分为功能性、心因性和原因不明的运动失调。为了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的有关发病危险因素,作者对168例诊断明确的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68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34例,发病年龄为13-71岁,平均发病年龄45岁;对照组186例,男性89例,女性97例。患者均为诊断明确后,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期间完成有关调查内容,调查主要包括:受教育水平,工作生活史,重大生活事件经历,既往患病史,家族史等。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或本地区同年龄的相关平均水平值比较,进行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ABCLOVE嗓音训练法治疗单侧声带息肉患者发音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确诊为单侧声带息肉并伴有发音障碍的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ABCLOVE嗓音训练法进行嗓音康复训练,每周1次,训练次数共6次。治疗前后应用电子喉镜、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和计算机嗓音分析仪进行主客观嗓音障碍程度评估,以嗓音嘶哑指数(RAP%)、最长发声时间(MPT)、基础音频范围(Hz)和息肉大小等指标评判治疗效果。结果应用ABCLOVE嗓音训练法进行嗓音康复训练后,所有患者发音均有改善,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率86.3%。① 治疗后复查电子喉镜有9例患者声带息肉消失,11例声带息肉较治疗前缩小,12例声带息肉无明显改变患者因声嘶等症状明显缓解达到日常用声需求,从而避免了手术治疗;② 治疗后VHI评分(功能、生理、情感和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③ 嗓音分析结果提示,嗓音嘶哑指数(RA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最长发声时间(MPT)训练后较前显著延长(P<0.01),基础音频范围(Hz)和音强(dB)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ABCLOVE嗓音训练法可针对声带息肉等临床常见喉部炎性病变造成的发音障碍进行有效的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发音、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常规手术,达到减少患者痛苦和治疗费用目的。  相似文献   

7.
Blom—Singer技术在难以处理的喉全切除术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4例伴有严重合并症的喉全切除及大范围下咽切除患者行Blom-Singer发音重建术,术后发音功能恢复良好.提示对复杂疑难病例进行发音重建,Blom-Singer技术为最佳选择方法之一,但在重建过程中应细致寻找短暂发音障碍原因,以正确指导患者训练发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注射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根据喉内镜、嗓音学检查后诊断为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患者18例,进 行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根据痉挛的部位,注射部位为甲杓肌、甲会厌肌、环杓后肌等,剂量为0.1~1.0U,注射频率为每月1次,行频闪喉镜检查和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主观评分以及客观嗓音分析,包括喉肌电图检查(EMG)、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以及最大发音持续时间(maxium phonationtime,MPT)测定等来评估患者的嗓音质量。结果 18例患者注射后24小时起效,发音震颤及中断症状明显改善,发音流利、平稳,无音质紧张,疗效均持续1个月,经过3次注射后,患者喉内镜下见声带震颤症状明显消失,患者发音流利,嗓音主观评估和客观嗓音分析明显改善,注射前声 带闭合时挤压明显,声门上区代偿;注射后声带闭合时节奏感,声门上区代偿减轻。喉肌电图和多维嗓音分析程序(MDVP)提示注射后比注射前改善明显。所有患者术后均并发程度不等的声嘶症状,一般在注射后2天出现,持续3~5天,3例患者出现饮水呛咳,所有患者无呼吸困难。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发音良好。结论 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喉肌注射是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的语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的语音特征.方法 采用嗓音和语音的声信号和三维语图分析及主观评价的方法对1O例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女7例,男3例)的语音特征与10例健康志愿者(男5例,女5例)进行对比.结果 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主要表现为音质、音韵及语音的流畅性改变,在朗读文章时出现紧张性发音困难,语音颤抖,频率及响度瞬间起伏,嗓音挤卡、中断,语音延长,失去正常韵律.10例患者中表现为轻度障碍者(异常音节数<25%)1例,中度障碍(异常音节数占25%~49%)6例,重度(异常音节数占50%~74%)1例,极重度(异常音节数≥75%)2例.10例患者朗读时间中位数为49 S,声信号中间断出现无音区,无音比率中位数为42%;而健康对照组朗读时间中位数为30 S,无声音中断.在三维语图中不同的患者在各自症状音节中可以看到嗓音起始时间延长,元音共振峰不规则、断裂甚至消失,症状音节的辅音缺失,或塞擦音的擦音成分延长等.结论 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语音特征为音质、音韵及语音的流畅性改变,在症状音节的三维语图中可以看到相应的元音或辅音音素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上颌骨切除后腭部缺损可引起发音及咀嚼功能障碍,应用假体修复缺损常有疼痛、溃疡、出血、口臭、发音不清及食物返流等缺点。作者应用前臂桡侧皮瓣对曾行上颌骨切除腭缺损的患者进行重建,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从1986年对喉部注射特氟隆后出现发音困难的13例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在这组病人中,发音改善的判别是基于病人主观的对发音的满意情况和手术医生的观察。如果病人伴轻度的发音障碍,但有功能性发音判定为发音满意,其次为中度,明显的发音障碍判定为发音较差。对发育较差者做完整的发音分析,包括可视动态喉镜、声门电描记、喉气流和声门下压的空气动力学分析,对音频、强度和发音紊乱进行分析。13例病人男7例,女6例。年龄从26岁~73岁。所有病根均是单侧的,左侧8例右侧5例。当初注射特氟隆的原因是:自发性声带麻痹6例,开放性头外伤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室性发音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被误诊的室性发音障碍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临床嗓音表现、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 10例被误诊的病例中,代偿型8例,被误诊为声带炎、慢性喉炎及声带闭合不全等;肥厚型2例被误诊为慢性喉炎和声带息肉。通过发音治疗、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后室性发音障碍均消失。结论室性发音障碍在临床上不多见,临床症状也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嗓音疾病,需要做详细的喉镜检查和嗓音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四种喉部疾病的频闪喉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7年以来对113例功能性发音障碍、声带囊肿、Reinke水肿、沟状声带共4种疾病进行了频闪喉镜检查,现进行回顾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997年以来用频闪喉镜检查的亢进性功能性发音障碍18例(男6例,女12例)、低下性功能性发音障碍26例(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室带肥厚导致的发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因室带肥厚导致发音障碍就诊于我科的40例经保守 治疗无效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动态喉镜和嗓音分析检查(包括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谐燥比),并在全身麻醉下行显微支撑喉镜CO2激光手术切除肥厚的室带,术后再次查动态喉镜和嗓音分析,并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声嘶明显改善,室带恢复正常水平,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均降低,基频和谐燥比升高 ,声带黏膜波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显微支撑喉镜CO2激光治疗室带肥厚导致的发音障碍是安全、可靠的,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嗓音疾病自我评估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嗓音障碍疾病嗓音障碍自我评估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766例嗓音障碍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行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量表评估,并对其中227例嗓音治疗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各种嗓音疾病患者VH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z值范围8.039~17.043,P值均为0.000).不同嗓音疾病患者之间评分也有差异,量表总分自高而低依次为痉挛性发音障碍、声带麻痹、功能性发音障碍、声带沟、声带良恶性肿瘤、声带囊肿、声带任克水肿、声带息肉、声带角化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痉挛性发音障碍组情感部分评分最高,其次为功能性发音障碍,而其他组生理部分评分均高于功能及情感评分.嗓音治疗后患者量表评分显著下降,术前术后VHI量表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教育程度、年龄分组间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范围8.701~27.371,P值均为0.000),受教育程度越高,VHI评分越高;少年组VHI的各项最低,青年组最高,之后随年龄增长VHI逐渐下降.结论 VHI量表评估作为嗓音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评估的有益补充,可以从患者角度通过生理、机能及情感三方面综合评估嗓音障碍对日常生活影响及治疗前后变化,但具有一定主观性,可能受到教育程度及年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喉全切发音钮安装术中环咽肌切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喉全切发音钮安装术中,同时行环咽肌切断24例,与39例未切断组比较,前者无一例发生术后痉挛性发音障碍,后者发生率为7.69%(3/39);两组咽瘘发生及鼻饲天数相似,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术中切断环咽肌是预防发音钮术后痉挛性发音障碍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ABCLOVE嗓音康复训练法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所致声音嘶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术后持续声音嘶哑超过12个月、电子喉镜检查证实为单侧声带麻痹患者3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3.3±8.47岁,病程13~36月,平均17.57±4.90月。所有患者均采用ABCLOVE嗓音康复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每周2次,共训练24次。治疗前后采用GRBAS评估、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电子喉镜检查、空气动力学检查、计算机嗓音分析等进行主客观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应用ABCLOVE嗓音康复训练法进行嗓音康复治疗后,36例患者嗓音功能较训练前均有所改善,总嘶哑度、粗糙度、气息度和紧张度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嗓音障碍指数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及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均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空气动力学检查最大发音时间和最长发声时间均较训练前显著延长(P<0.05)。电子喉镜检查示嗓音康复训练后患者患侧声带活动性较训练前无明显变化,但声门闭合程度较训练前改善。结论针对病程超过12个月甲状腺癌术后单侧声带麻痹造成的发音障碍,可通过嗓音康复训练法进行有效地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声音嘶哑等发音障碍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喉全切除术食管发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全切除术后食管言语的特点。方法 对北京同仁医院 40例训练食管发音患者的嗓音声学、言语、形态特征及发音时食管压力变化进行分析 ,以 5 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结果 食管发音不良 8例 ,发音良好 32例。发音不良者黏膜痉挛 ,气流无法送出 ;发音基频小于 6 0Hz无法评估。发音良好者食管入口黏膜松弛 ,振动明显 ;其嗓音声学特征与健康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值 <0 0 5或 <0 0 1)。食管发音不良者训练发音年龄、言语清晰度、速度、呼吸发音协调程度与发音良好者差异有显著性 (P值 <0 0 5或 <0 0 1)。食管发音时食管上、中段压力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 <0 0 5或 <0 0 1) ,其中发音不良者压力增加更为明显 ,特别是食管中段压力。结论 食管发音声道振动及动力器官均与正常发音存在本质区别 ,通过代偿机制瞬间发音可达良好效果 ,但在自然、持续言语交流中存在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喉全切除患者,应用Groningen发音钮,通过两步发音训练法进行发音训练的体会.方法 本组32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46~78岁,平均64.5岁,一期置放发音钮30例,二期置放2例,后者均为男性,上述患者均接受喉全切除手术治疗,术后随诊均为1年以上.结果 能进行言语交流31例,其中优秀者可以连续数35个数,并能进行电话交流,发音失败1例,患者为发音钮脱落.结论 喉全切除放置低阻力Groningen发音钮是喉全切除术后恢复发音功能的一种简便、效果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喉全切除术后气管食管造口发音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1981年7月至2006年8月127例喉全切除术后气管食管造121发音重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7例患者中,105例获得满意的发音效果,发音总成功率为82.7%(105/127).所有发音成功的患者经2~27年的随访,发音效果良好,未发生并发症.分析22例患者发音失败的原因,手术技术操作不当的9例(造成造口过小的7例,造口过大的2例);术后感染13例(造成造口过小的10例,造口过大的3例).造口的大小是发音成败的关键,手术技术操作不当和术后感染是发音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喉全切除术后气管食管造口发音重建术发音成功率高,并发症较低,简单易行,适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