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作者通过对6例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过程的分析,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探讨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6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4岁,4例安氏Ⅰ类错(牙合),2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前牙牙槽骨吸收1/3~2/3,前牙松动Ⅰ~Ⅱ°.6例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矫治过程中定期到牙周科进行牙齿和牙周病的检查,摄曲面断层片,进行牙槽骨嵴顶与根尖的距离重叠观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牙周炎的成年人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21例因牙周炎导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采取牙周联合治疗及正畸复位,并对患牙牙周,牙槽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1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得到矫正,达到正常(牙合).结论 对牙周病伴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牙周,正畸综合治疗,不仅矫治了错(牙合)畸形而且改善了牙周健康状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错牙合畸形矫治特点及方法。方法: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16例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并对拔牙部位和数量作了具体分析。结果:矫治结束后,所有病例均排齐前牙,建立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结论:成人错牙合畸形矫治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灵活设计和治疗,方丝弓矫治器适用于成人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相似文献   

4.
成人错牙合畸形正畸89例临床分析陈杰刘新强范存晖本文对我院89例成人错牙合畸形进行了正畸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9例,男24例,女65例;年龄18~47岁,平均25.89岁。错牙合畸形按安氏分类法划分,其中Ⅰ类41例,Ⅱ类33...  相似文献   

5.
李娜  米方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32-33
目的比较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及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儿童各15例,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测定骨性参数SNA、SNB和ANB的数值;运用螺旋CT测量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区牙槽的骨密度。结果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及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下前牙区的SNA、SNB和ANB的数值发生改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替牙期正畸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更明显。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区牙槽骨密度发生改变,与头部摄片骨性参数的改变相一致,并能较好的反映矫治前后骨组织代偿的过程,值得临床  相似文献   

6.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24(1):32-33
目的:探讨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上下颌牙量不调的发生率,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择 325例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牙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均大于安氏Ⅱ类,而全牙Bolton值及Bolton不调发生率则为Ⅰ类 >Ⅱ类 >Ⅲ类(P<0. 05)。结论:Bolton指数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存在差异,正畸治疗前须进行Bolton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牙反[牙合]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前牙反[牙合]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4例患者在平均16个月的矫治结束后,牙齿都已排齐,前牙覆[牙合]覆盖都已调节到度,磨牙关系也达到了中性。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矫治技术,对安氏Ⅰ、Ⅱ、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都有良好的矫治效果,能有效矫治前牙反验错验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对伴有牙周病的错畸形的成年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5-50岁的伴有牙周病的错畸形的患者30例,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正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分析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患者的临床牙周袋探诊深度(PD)、探诊后出血(BOP)、前牙覆、覆盖等指标,X线观察前牙间牙槽骨高度。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牙周状况明显改善,前牙覆、覆盖明显减小、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牙间平均牙槽骨高度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配合完善的牙周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及前牙覆、覆盖,正畸治疗是治疗伴有牙周病的错畸形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1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3例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采取修复前正畸治疗,排齐牙列、纠正中线、开拓失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117例采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正技术,26例采用经典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137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都得以矫治,6例失败.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错(牙合)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 15例在平均2年的矫治结束后,牙齿都已排齐,前牙覆(牙合)覆盖都已调节到Ⅰ度,磨牙关系也达到了中性。结论: 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矫治技术,对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都有良好的矫治效果,能有效矫治各种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殆,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 对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早期临界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抑制上颌骨生长,推磨牙向后,扩大上、下牙弓,引导下颌正常生长;第二期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技术,适当配合Ⅱ类牵引,矫正下颌后缩,直至达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正常.对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利用功能性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功能矫治器可以使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邻界病例非拔牙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邓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06-2808
目的:观察MBT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2013年收治的3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的正畸治疗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前牙覆盖、覆,牙列,关系及面型的改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9.5±1.7)个月,均达到Ⅰ类关系,上下牙齿排列整齐,无拔牙间隙,前牙覆盖、覆正常,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将MBT直丝弓技术用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矫治,通过对弓丝序列的简化,以轻力滑动持续精确地调整牙齿移动,有效的支抗控制,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满意的牙齿位置及面型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采用直丝弓(SWA)矫治器对21例处于恒牙初期的安氏Ⅲ类错铪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1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经过1年~20个月的临床矫治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对照分析表明:(1)直丝弓矫冶器适用于恒牙初期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2)直丝弓矫治器可以在三雄空闻有效的移动牙齿,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3)直丝弓矫治器配合Ⅲ类颌间牵引可抑制下颌的生长发育,改变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4)直丝弓矫治器虽为高效能矫治器,但作用有一定限度,对Ⅲ类错耠畸形严重且年龄较大者应采用外科正畸予以矫治。  相似文献   

14.
陈湘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2,(6):80+83-80,83
目的对口腔正畸患者错(牙合)畸形类型和年龄构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01年-2010年期间口腔科进行牙齿矫治的患者300例,对以上随机选取的患者以个别正常牙(牙合)作为标准,统计方法根据Angle法进行分类,调查当日选取自然光线下对患者口腔检查。结果安氏分类Ⅰ类错(牙合)畸形人数122例,占40.3%,Ⅱ类错(牙合)畸形人数142例,占47.6%,Ⅲ类错(牙合)畸形人数29例占9.7%,特殊类错(牙合)畸形人数7例,占2.4%,各个年龄段的年龄分布情况,10-15岁人数205例,占68.2%,16-20岁人数44例,占14.8%,21-25岁人数24例,占8.1%,26-30岁人数15例,占5.1%,30岁以上人数12例,占3.8%。结论错(牙合)畸形类型以安氏Ⅰ类、安氏Ⅱ类最多,特殊类型较少,年龄构成比较中16-20岁,20岁以上患病率明显降低,口腔正畸患者错(牙合)畸形类型和年龄构成探析我们得出,对于错(牙合)畸形的修复是迫切需要的,大力发展口腔正畸学,系统全面培养人才提高医疗质量以为错(牙合)畸形患者提供更好服务。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2月我科收治 1例 18岁以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采用正畸掩饰性矫治方法 ,取得满意的效果。1 病例摘要患者男 ,19岁。Ⅲ类面型即面部侧貌为轻度凹面型 ,磨牙为近中关系 ,前牙反牙合 ,下前牙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关系 :3|3唇侧向错位。X线头影示 :SNA 78° ,SNB 81° ,ANB- 3°,反复牙合Ⅱ°,反覆盖Ⅰ°。诊断 :安氏Ⅲ类错牙合 ,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目标 :(1)内收下牙列开展上前牙 ,矫治前牙反牙合。(2 )促后牙齿槽骨长高 ,使下颌骨产生向下、向后旋转 ,从而达到矫正下颌前突的效果 ,促成安氏Ⅰ类关系。 (3)保持治疗后咬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61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情况、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等指标.结果经口腔正畸治疗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口腔正畸治疗能矫正牙周病所致的前牙移位,并且能够有效的改善牙周健康,恢复牙齿咀嚼功能,疗效确切,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和单纯直丝弓(牙合)间牵引矫正技术,比较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转变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的时间.结果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平均3个月时间,使咬(牙合)打开上下磨牙达接触,覆(牙合)覆盖减少,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调整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对照组平均时间为5个月,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较好,能缩短矫正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开,伴下颌后缩,拔除尖牙后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矫治后上下牙排列整齐,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一致。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临床操作简单,牙齿定位准确,可简化矫治程序和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和单纯直丝弓(牙合)间牵引矫正技术,比较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转变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的时间.结果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平均3个月时间,使咬(牙合)打开上下磨牙达接触,覆(牙合)覆盖减少,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调整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对照组平均时间为5个月,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较好,能缩短矫正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直丝弓和Tip-Edge Plus对安氏Ⅱ类Ⅰ分类牙周病正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类Ⅰ分类牙周炎患者135例。对照组(n=66例)接受直丝弓正畸治疗,观察组(n=69例)采用Tip-Edge Plus正畸治疗。记录两组正畸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前牙唇侧角化龈宽度(KGW)、出血指数(BI)、牙周袋指数(PPI)、牙齿菌斑指数(DPI)、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牙列排齐时间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正畸术前,两组患者的VAS、KGW、PD、CAL、PPI、DPI、BI、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正畸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KGW增高(P<0. 05),PD和CAL、PPI、DPI、BI、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明显降低(P<0. 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牙齐排列时间较短(P<0. 05),患者及口腔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均增高(P<0. 05)。结论:与直丝弓比,采用Tip-Edge Plus正畸可明显缩短安氏Ⅱ类Ⅰ分类牙周病正畸患者的牙列排齐时间,改善病理性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