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尖锐湿疣中乳头瘤病毒形态发生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形态发生结果表明:该病毒抗原见之于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细胞核内;毒粒则仅见之于颗粒层及角质层。从而提示了棘层以上的细胞层次为HPV复制、装配和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本研究还观察到了HPV装配的过渡阶段,宿主细胞的“溶解”及含有HPV颗粒的细胞不一定都出现空泡等现象,从而提示了该病毒可因细胞溶解而释放,并造成上皮内扩散和再感染;空泡细胞不能作为诊断该病毒感染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尖锐湿疣中乳头瘤病毒形态发生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形态发生结果表明:该病毒抗原见之于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细胞核内,毒粒则仅之于颗粒层及角质层,从而提示棘层以上的细胞层次为HPV复制,装配和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本研究还观察到HPV装配的过渡阶段,宿主细胞的“溶解”及HPV颗粒的细胞不定都出现宽泡等现象,从而提示了该病毒可因细胞溶解而释放,并造成上皮内扩散和再感染,空泡细胞不能作为诊断该病毒感染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的病理变化与HPV亚型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102例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的病理特点,其中58例同时取宫颈脱落细胞及分泌物,采用PCR方法检测HPV6/11及HPV16/18,将2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的病理改变不完全等同于临床型尖锐湿疣,除表现Ⅰ型诊断性挖空细胞(41.2%)外,另可见异型性明显的Ⅱ型非典型性挖空细胞(58.8%)。宫颈HPV感染同时合并CIN42便(41.2%),31例HPV感染伴CIN2-3病变中有26例(83.9%)含Ⅱ型挖空细胞。36例含Ⅱ型挖空细胞的病变中有31例(86.1%)HPV16/18阳性。结论:Ⅱ型挖空细胞与高危型HPV16/18及CIN2-3密切相关,当出现Ⅱ型挖空细胞时提示HPV16/18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透射电镜对11例寻常疣和2例蹠疣的超微病理进行了研究,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HPV抗原进行了定位,结果显示在表皮的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中下层中,未发现病毒颗粒和病毒抗原,病毒颗粒和抗原主要存在于颗粒层的细胞核内及角化层,有时在棘细胞上层的细胞核内也可见到。此外,在棘细胞上层细胞核内可见到一些“前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5.
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尖锐湿疣病人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进行组织切片和细胞涂片检测。结果显示70%的组织切片和10%细胞涂片中可见到HPV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主要见于具有诊断特征的空泡细胞中,细胞空泡程度越明显其阳性程度越强。表明空泡细胞是HPV感染后上皮细胞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含有成熟的病毒颗粒。组织切片中HPV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胞涂片。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患者中HPV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153例病理学诊断为女阴尖锐湿疣,湿疣样病变及假性湿疣的材料进行地高辛标记的HPV6B/11D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HPV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15例尖锐湿疣中113例(98.26%)HPVDNA阳性,18例湿疣样病变4例(22.22%)HPVDNA阳性,20例假性湿疣原位杂交均为阴性。提出特征性的挖空细胞是组织学诊断的重要依据,而地高辛标记的HPVDNA原位杂交检测有助于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诊  相似文献   

7.
用SP法分别对64例宫颈癌、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标本中的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HPVAg)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尖锐湿疣中HPVAg阳性率为71.43%;假性湿疣和宫颈癌组均呈阴性,三组间检出率有显著差异.(2)HPVAg阳性核多位于上皮中浅层挖空细胞内.文中对典型挖空细胞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在病理学中的主要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原位杂交与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性质和形态变化,为病理诊断提供信息。方法:采用东山区人民医院尖锐湿疣活检50例。每例分别取材作透射电镜、原位杂交组化和HE染色光镜观察,将电镜所见的结果与原位杂交组化所得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挖空细胞核内均有HPV-DNA存在,电镜下核内均含有多少不等染色质间颗粒,其中3例含有病毒颗粒。核皱缩,染色质边集,深染,核仁消失。在HE切片上,挖空细胞单个、灶状或成片分布,核呈星形或毛虫样的形态特征。结论:挖空细胞具有HPV感染引起表皮细胞凋亡形态特征,据此特征即可确定尖锐湿疣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对137例病理学诊断为尖湿疣,疑似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的材料作地高辛标记的HPV6B/11D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HPV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尖锐湿疣中HPV6B/11DNA阳性率为99.08%(108/109),疑似尖锐湿疣中HPV6B/11DNA阳性率为11.76%(2/17),11例女阴性湿疣HPV6B/11DNA均示阴性。提出特征性的挖空细胞是病理学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依据,而地高辛标一杂交  相似文献   

10.
对39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进行HPV基因的多重PCR技术检测及组织切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病理诊断尖锐湿疣18例,均检出HPV11/6,其中有1例合并HPV16的感染。不典型尖锐湿疣(不具备典型挖空细胞)14例,均检出HPV11/6。假性湿疣17例,2例检出HPV11/6。HPVI8均未检出。因此,临床中对于不典型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需用PCR技术来确诊。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对病理学上诊断或拟诊为尖锐湿疣的96例外阴活检标本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抗原检测。结果表明尖锐湿疣HPV的阳性率为59.38%,SP法对可疑病例,可作为病原学诊断的依据。对组织学形态不够典型的病例和尚未形成诊断性挖空细胞的早期病例,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用生物素标记的HPV6/11DNA和HPV16/18DNA探针,对尖锐湿疣和宫颈癌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多数尖锐湿疣含HPV6/11DNA,所以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因子是H2V6/11.HPV6/11D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上皮的表层,少数位于深层。个别合并HPV16/18感染,或仅为HPV16/18所感染的病人恶变的可能性大。大多数宫颈癌病人含HPV16/18DNA,提示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为HPV16/18。一些病人合并HPV6/11感染。在未找见HPV16/18DNA的病例中,可能存在其它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13.
用生物素标记的HPV6/11DNA和HPV16/18DNA探针,对尖锐湿疣和宫颈癌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多数尖锐湿疣含HPV6/11DNA,所以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因子是H2V6/11.HPV6/11D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上皮的表层,少数位于深层。个别合并HPV16/18感染,或仅为HPV16/18所感染的病人恶变的可能性大。大多数宫颈癌病人含HPV16/18DNA,提示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为HPV16/18。一些病人合并HPV6/11感染。在未找见HPV16/18DNA的病例中,可能存在其它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14.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30例尖锐湿疣的超微病理变化。多数尖锐湿疣存在空泡样变、双核、异型核、基质团及大量肿胀线粒体现象。但没有找到成熟的HPV颗粒。空泡样变可能是肿胀的线粒体破裂或胞浆基质团损耗所致。用金标免疫电镜法检出尖锐湿疣的HPV抗原阳性率为60%,而用酶标免疫电镜法其阳性率为47%。前法较后法敏感。大多数HPV抗原阳性细胞位子颗粒层和角化层。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对引物PCR方法对尖锐湿疣95例和假性湿疣33例进行了鉴别。结果95例尖锐湿疣中86例(90.5%)HPV6/11DNA阳性,33例假性湿疣HPVDNA阴性,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别(P<0.001)。本研究结果显示假性湿疣与HPV无关。PCR方法准确、省时、方便,是鉴别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早期发现亚临床和潜伏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给予及时处理,控制病情向尖锐湿疣临床期发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可疑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并通过活组织检查予以验证。结果:可疑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 56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V(6,11型)感染阳性53例,添组织检查验证为尖锐疣48例,PCR检测HPV感染的敏感性为1005,准确性为85.75。结论应用PCR技术检测HPV(6,11型)能发现亚临床表现的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和HPV感染携带者。  相似文献   

18.
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HPV分型与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由于宫颈尖锐湿疣(CA)皮损中HPV高危型感染常与其癌变有关,而端粒酶活性增高多见于恶性疾病。该研究探讨宫颈CA皮损中HPV分型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病毒分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24例(40.0%)HPV16/18型阳性,34例(56.7%)HPV6/11型阳性,2例未检测到HPV;HPV16/18型感染的皮损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HPV6/11型感染者。结论认为端粒酶活性与HPV型别有关,可能与HPV病毒协同参与CA发病,HPV16/18型阳性者在临床可能有癌变倾向,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可以阻碍疣体生长,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5例典型尖锐湿疣标本及10例可疑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标本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典型尖锐湿疣标本中仅1例于细胞核内见到人乳头瘤病毒,排列规则呈结晶状。其余14例标本的细胞内均见不同程度的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病理变化。本文对人孔头瘤病毒及受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DIFFERENTIATIONOFPSEUDOCONDYLOMAOFVULVAANDCONDYLOMAACUMINATABYDOTBLOTHYBRIDIZATIONANDPOLYMERASECHAINREACTIONLiuYuehua刘跃华;W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