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有近17%的地区在海拔3000m以上。由于高原地区特有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在高原发生失血性休克时,缺氧和失血的复合作用使休克程度明显加重,病情进展快,救治极为困难,存活时间短,死亡率高。因此,在救治过程中.除了科学合理地采用抗休克治疗外,及时给予有效的氧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急进高原失血性休克家兔动物模型,观察氧疗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动物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在高原地区(海拔>3 658 m不同人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综合治疗的特点。作者选取了481例除休克和创伤外无明显的其它系统疾病的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212例,女64例;平均年龄37.1岁。将其分为高原世居藏族(A组,n=276)、移居高原汉族(B组,移居高原>3个月,n=189)和急进高原汉族(C组,进入高原1周以内,n=16)对其救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综合治疗措施主要有:①早期适量个体化液体复苏;②尽早输注浓缩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③减轻创伤应激、积极保护胃肠道功能、预防全身和局部感染的发生;④减轻…  相似文献   

3.
高原颅脑损伤是指发生在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的颅脑损伤.随着高原地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高原颅脑损伤逐年上升.由于各类人员(原居民、内地移居高原人群、急进高原人员等)身体条件的差异,颅脑损伤后的伤情特点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高原创伤休克、火器伤特点及其救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原创伤与低海拔地区创伤在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均有共同规律。但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由于低氧、低气压、低温的影响,人体发生诸多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高原病。现将高原创伤休克和火器伤的特点及其救治原则叙述如下。一、高原创伤时人体主要系统器官的改变(一)肺和脑的改变。低海拔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静脉输往3~4信失血量的平衡液对于心肺健康者极少发生肺水肿和脑水肿。但在高原特殊环境下,创伤休克、烧伤、冲击伤和肢体缺血的快速补液过程中易发生肺功能损害,肺水肿和脑水肿。海拔3658m一组52例中度…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治疗和预防急性高原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是由于人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原地区后,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一系列急性缺氧反应,通常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及低气压、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缺氧对高原地区人们心脏状态的影响,以积极预防心肌病变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高原人群血氧饱和度与心电图ST段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评估低氧血症片心肌的影响。作者随机抽查泽当镇(海拔3 500m)50岁~60岁健康居民80例,  相似文献   

7.
急性重症高原病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急性高原病的地区。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有大约6 000~8 000万人口居住在海拔2 500m以上地区。我国海拔3 000m以上土地约占国土面积1/6,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4 000m以上的极高海拔地就有60万人,而且有大量人群不断从低海拔地区移居或世居高原,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开通、国家西部大开发、"一路一带"经济发展等,进入高原地区人员急剧增加,也使这些地区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低氧易感个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的特殊类型。方法:总结分析1962年-1986年发生在喀喇昆仑山的107例高原心脏病患者。结果:4例在患病期间发生过昏厥;11例进入海拔5000m以上地区3个月内患病,其中10例有明显的心衰表现,作者称其为亚急性高山病症候群;25例被诊断为蒙赫氏病。结论:喀喇昆仑山海拔5000m以上地区发生的高原心脏病与青藏高原上发生的高原心脏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文莉 《西南军医》2008,10(6):169-169
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型,是人自平原地区进人高原或自高原地区急进至更高海拔地区后,由于高原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如不及时积极有效救治,死亡率极高。我院驻地海拔约3900m,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护理难度大,笔者对近10年来我科救治的124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系统回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杰  昊金春 《西南军医》2010,12(6):1147-1148
创伤性休克是在强烈外伤侵袭下发生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创伤性休克的原因除大量失血外,还有血浆丢失、疼痛、组织坏死、毒素吸收、感染以及直接受损的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等.在高原缺氧地区,当发生创伤性休克时,缺氧和失血的复合作用使休克程度明显加重,病程进展快,极易造成低氧血症,而低氧血症又降低了机体的应激能力和耐受力,加之伤病员对液体的承受能力大大降低,即使输入远较平原地区正常用量少的液体也易诱发肺水肿和脑水肿,甚至并发右心衰竭,使得对高原创伤性休克的救治极为困难,导致存活时间短,死亡率高.本文就高原创伤性休克治疗和研究现状作一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简便有效地高原失血性休克防治措施和救治方法,方法:在海拔4700m的昆仑山口泵站对氧合高渗高胶液复苏高原失血性休克家兔进行了高原现场观察。结果:氧合高渗高胶液能明显或高高原失血性休克动物的血压和心室内压以及心室内压的上升速度,加快舒张时心室内压的下降速度,提高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明显改善休克动物的肺肾功能,而无其它任何不良反应。其作用明显优于等渗液体的加维生素C和纳洛酮的作用,实  相似文献   

12.
高原地区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动脉闭塞 ,是高原地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现就我科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9月收住的 3 8例高原脑梗死诊治体会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情况  3 8例中男 2 0例 ,女 1 8例 ,年龄 40岁~84岁 ,平均 5 8.4岁 ,其中 5 0岁以上 3 4例 ,5 0岁以下 4例。 3 8例均为汉族 ,是世居、移居高原者。在西宁地区(海拔 2 2 60m)居住 3 0年以上者 3 1例 ,3 0年以下者 5例。 3 8例中有 1 8例每年有 (4~ 5 )个月在海拔 3 0 0 0m以上地区工作 ,2例长年在海拔 3 0 0 0m以上地区居住 ;发病时意识清楚者 3 5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早期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用以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地处高原和平原的两组患者,分别将其设为高原组(63例)和平原组(64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APACHE Ⅱ评分、是否伴有血液浓缩、休克、低氧血症等合并症,以及早期不同的处理方式等因素对SAP病死率的影响进行Logisic 分析.结果 高原组SAP患者早期在血液浓缩(HCT>50%)、低氧血症、休克,以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方面明显高于平原组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原组患者由于后期治疗策略的转变,采用了早期液体足量复苏,早期机械通气,伴腹腔高压者早期行腹腔引流等,其病死率下降,与高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高原地区sAP患者早期并发MODS及死亡的危险因素与血液浓缩、休克、低氧血症,以及与临床处理的方式有关.积极纠正低氧血症,液体足量复苏纠正休克和改善血液浓缩,控制炎症反应是阻止SAP早期发生MO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海拔3 658m)藏、汉族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休克早期对复苏液体耐受能力的差异及对策。方法通过对332例高原世居藏族(A组)、216例高原移居汉族(移居高原3个月以上,B组)和18例急进高原汉族(进入高原1周以内,C组)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研究,找出他们的早期液体复苏的特点及规律。结果C组患者早期可耐受晶体液为失血量的1~1.5倍,维持血压所需的胶体液用量约为失血量的1~1.5倍(晶胶比约为1:1),总量不超过总失血量的2.5倍,输液速度以0.5~1.0m l/(kgB.W..m in)为宜;B组患者可耐受的晶体液为失血量的1.5~2倍,维持血压的胶体液用量约为失血量的0.75~1倍(晶胶比约为2:1),总量不超过3倍,输液速度先快[1~1.5m l/(kgB.W..m in)]后慢;A组患者晶体液可达3~4倍以上,早期可不输或输0.5倍失血量的胶体液(晶胶比约为4:1),耐受快速输液1.5~2.0m l/(kgB.W..m in)。结论C组患者液体耐受能力显著低于B组患者,B组又显著低于A组。提高晶胶液体比例、放慢输液速度、延长持续复苏时间、保护肺脑组织细胞、应用高渗液体等措施可增加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液体输入量。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高原适应性训练已逐渐成为我军的一种常态化训练模式。医学上的高原特指会对人体机能产生影响的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在我国泛指西藏、青海、新疆南部及四川和云南的西北部地区。与平原相比,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具有气压低、氧分压低、昼夜温差大和紫外线强烈等特点。驻平原地区部队长途机动至高原遂行高原训练和演习任务时,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人体各系统,主要表现为高原反应、消化不  相似文献   

16.
高原战创伤休克的特点及液体复苏新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平时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机体发生战创伤休克与平原地区有很大差别,高原病理生理的改变与战创伤相互影响,一方面战创伤加重了业已存在的低氧血症,而另一方面低氧血症又降低了机体的应激能力和对战创伤的耐受性,使高原战创伤休克有许多不同于平原地区的特点[1、2]。随着休克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对休克的救治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在高原战创伤休克的液体复苏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概念。1 高原战创伤休克的特点1.1 移居高原汉族人的战创伤休克发展快、程度重[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健康汉、藏族儿童肺动脉压的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美国HP85 0 0和CAL - 16 3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海拔 370 0m地区 2 76例健康汉、藏族儿童的右室收缩时间间期 (RSTI)和进行肺动脉平均压 (PAMP)的估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海拔 370 0m 3岁及 3岁之前各年龄段与 3岁之后各年龄段的PAMP比较明显升高 ,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RSTI及PMAP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儿童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种族对肺动脉压变化影响不明显。高原低氧环境是影响儿童肺动脉压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多发生在海拔3000 m以上地区,主要由于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过度代偿性增生的一种慢性高原病,严重危害高原人群健康。患者主要病理改变为组织器官充血,血流瘀滞及缺氧性损害,多表现为头痛、头昏、乏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肢体麻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治疗高原肺水肿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水肿是由于急剧低氧而引起的高原地区特发性疾病,是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的常见病。我科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肺水肿,获得满意疗效,现将在高压氧舱中的治疗及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由于高原低气压、低氧分压、干燥、寒冷等因素,移居汉族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发生早、程度重、发展快、对液体复苏承受力小,肺、脑水肿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寻找一种适应上述特点的复苏液体,对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非常重要。75g/L高渗盐水/60g/L右旋糖酐40溶液(HSD)因能快速扩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