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小儿血管瘤增殖退化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增殖期血管瘤及22例退化期血管瘤的ICAM-1、VCAM-1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同时以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为对照.结果:ICAM-1在增殖期血管瘤强阳性表达,退化期阳性表达,两时期差异十分显著(P<0.01);VCAM-1在增殖期和退化期血管瘤均为阳性表达,两时期无明显差异;ICAM-1和VCAM-1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几乎均为阴性表达,与不同时期血管瘤相比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结论:ICAM-1可能在血管形成早期发挥作用,介导内皮细胞间黏附,参与血管瘤发病和消退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近年来,国外学者报道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增高.现将有关突发性耳聋与ICAM-1和VCAM-1关系作一综述,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IDN)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sVCAM-1)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替米沙坦治疗5周的疗效及sICAM-1和sVCAM-1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 替米沙坦可能是通过抑制sICAM-1和sVCAM-1的表达进而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冬梅  芦丽莉 《医学综述》2008,14(22):3389-339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炎性病变,主要累及动脉内膜。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步骤。细胞间黏附分子1是可表达于内皮细胞膜上的单链糖蛋白,在各种炎性因子刺激下表达迅速上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根据目前关于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蒋雪花  扈静  王娟 《医学综述》2005,11(8):688-689
黏附分子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类具有复杂功能降解糖蛋白,介导细胞之间的相互黏附,参与众多的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黏附分子,特别是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不仅在多种肝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肝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现对ICAM-1与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1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介导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黏附,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通过诱导sICAM-1、sVCAM-1的表达,促进了AS的发展。抑制黏附分子及其介导的黏附作用可望成为MS个体以及具有MS组分而尚未诊断为MS的个体预防和减慢向AS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就sICAM-1和sVCAM-1与MS各组分的关系及其致AS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李绪斌  孙业全 《医学综述》2006,12(8):463-465
研究表明,黏附分子在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肝细胞癌的诊断、浸润转移等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Zhao X  Song GM  Xu JL  Wang XJ  Song HM  Q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7):2657-2659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供体脾细胞(SPC)和环磷酰胺(CP)预处理移植受体,然后行异位心脏移植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心脏中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SPC和CP预处理后,移植心脏中ICAM-1、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而ICAM-1和VCAM-1在急性排斥反应和环孢素A(CsA)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急性排斥反应与CsA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AM-1和VCAM-1的表达水平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LI Yi-nan  金建生 《医学综述》2008,14(16):2489-2492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在细胞表面表达的具有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糖蛋白,属黏附分子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ICAM-1在生理情况下呈低水平表达,受到高糖、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等各种刺激因素影响后表达则明显上调。近年研究发现,细胞黏附分子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现就ICAM-1与糖尿病肾病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肝卵圆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玉亮  方驰华  邹玉华 《医学争鸣》2005,26(23):2149-2151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肝卵圆细胞(HOCs)中的表达,及核因子(NF-κB)对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0.6g/kg 3'-甲基-4-二甲基胺偶氮苯(3'-methyl-dimethylaminoazo benzene,DAB)饲喂Wistar大鼠4wk,制作肝损伤模型.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OCs,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OCs对ICAM-1的表达;体外培养HOCs并分别用NF-κB激动剂TNF-α和NF-κB抑制剂TGF-β1干预,RT-PCR对ICAM-1 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在TNF-α和TGF-β1的调控下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HOCsICAM-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明显阳性.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HOCs时TNF-α促进HOCs的增殖(P<0.01),TGF-β1对HOCs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RT-PCR半定量分析,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ICAM-1 mRNA相对灰度值增高(P<0.01),而TGF-β1组ICAM-1 mRNA相对灰度值降低(P<0.01).结论:在肝损伤组织中HOCs表达ICAM-1,TNF-α和TGF-β1分别通过对NF-κB活性的促进和抑制来调控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龈沟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浓度与牙周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常规滤纸条法收集牙周健康者(H) 、边缘性龈炎(MG) 以及慢性成年人牙周炎(CAP)患者龈沟液样本,用ELISA法检测各样本中sICAM1 的含量。结果:3 组受检牙龈沟液中sICAM1 的含量不同,其中MG组和CAP组的sICAM1 水平明显高于H组( P< 0.01) ;龈沟液中sICAM1 的水平与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 呈等级相关关系( P< 0.001)。结论:龈沟液中sICAM1 的水平可作为评价牙周组织炎症的一项较敏感和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董记华  朱淑敏  赵燕平 《医学综述》2009,15(19):3022-3023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因子2(ICAM-2)和尾加压素Ⅱ(U-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56例COPD患者和50例正常健康人血浆中ICAM-2和U-Ⅱ含量。结果ICAM-2和U-Ⅱ在患者及健康人中均有表达,COPD组分别为(20.70±7.20)、(2.50±1.62)μg/L,而健康人分别为(18.75±5.10)、(1.61±1.05)μg/L,COP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PD患者血浆中ICAM-2和U-Ⅱ升高,它们可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sICAM、P-选择素水平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组,n=41)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40)血清sICAM、P-选择素,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内径(LVEDd).结果 心衰组sICAM、P选择素血清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LVEDd越大、LVEF越小、心衰程度越重,sICAM-1及P-选择素升高越明显.结论 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可能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有或无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sICAM 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VCAM 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水平的变化 ,并以血浆vWF水平作为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 ,观察血浆黏附分子水平与vWF水平之间的关系 ,应用ELISA法检测了 82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 5 7例尿白蛋白正常、2 5例伴微量白蛋白尿 )的血浆sICAM 1、sVCAM 1、vWF水平 ,并与 2 8例健康人作对照。再将结果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尿白蛋白正常且血浆vWF水平正常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血浆sICAM 1水平已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与BMI、三酰甘油密切相关。提示 :血浆sICAM 1可替代vWF作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病变预测和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或不同时间范围内尿酸盐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of vessels,ECV)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710μmol/L、1070μmol/L、1430μmol/L等不同浓度的尿酸盐刺激,用流式细胞术(FCM)、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结果(1)低浓度及中浓度尿酸盐刺激组细胞ICAM-1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提高;而高浓度尿酸盐刺激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内皮细胞在中浓度尿酸盐刺激下,ICAM-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于8h、16h、24h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但其基因表达于48h已开始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蛋白表达在48h仍持续升高,呈现出时间依赖关系。结论说明尿酸盐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炎症分子的超表达,这也可能是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小鼠胚泡着床前后子宫内膜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 小鼠雌雄合笼后建立小鼠早孕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ICAM1mRNA的表达。结果 小鼠正常动情期子宫内膜有一定ICAM1mRNA的表达,着床前后其表达显著升高,并在着床前一天即孕3d达到高峰,着床后逐渐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ICAM1在胚泡着床前后明显上调,和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三种白细胞表面粘附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冠心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粘附相关蛋白 CD1 1 a和CD1 1 b含量。结果 冠心病组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蛋白 CD1 1 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 ,尤以不稳定型组增高显著 (P<0 .0 1~ 0 .0 5 )。尽管在冠脉病变狭窄 >80 %组 ,其三种白细胞的 CD1 1 b水平高于狭窄程度轻的组 ,但尚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心病存在炎症反应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CD1 1 b表达增高 ,是冠心病疾病加重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sICAM-1的水平,分析在这两种体液中sICAM-1水平的相关性以及sICAM-1与疾病期别的关系,探讨血清sICAM-1诊断内异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内异症和30例非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sICAM-1的水平。结果:①内异症组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内异症早期sICAM-1水平较晚期高(P<0.05);③血清和腹腔液中sICAM-1水平正相关(r=0.662,P<0.05);④血清sICAM-1检测内异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0.6和0.867。结论:sICAM-1可能参与了内异症的炎症过程,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内异症的早期诊断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 (sICAM 1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中的作用。方法 COPD患者 35例 ,分为缓解期组 1 5例 ,加重期组 2 0例 ;健康体检者 1 8例作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中sICAM 1的含量 ,肺功能仪测量 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1 /FVC) ,并将两者作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COPD缓解期组和加重期组的血浆sICAM 1含量分别为 (2 1 .40± 3 .596) μg/L、(30 .59± 4 .1 55)μg/L和 (38.40± 3 .943) μg/L ,3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FEV1 /FVC分别为 (97.4± 8.0 5) %、(53 .3±7.85) %和 (48.7± 3 .72 ) % ,3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COPD缓解期组血浆sICAM 1与FEV1 /FVC呈负相关 (r =- 0 .738,P <0 .0 0 2 ) ,加重期组亦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 .864 ,P <0 .0 0 1 )。结论 ICAM 1参与COPD的发病过程 ,血浆sICAM 1含量可作为评价COPD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