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乳糜性腹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捷  张亚历 《胃肠病学》2003,8(3):U004-U005
乳糜性愎水是指乳状或奶油状富含甘油三酯的腹腔渗液,系由胸腔和肠道淋巴液进入腹腔所致。乳糜性腹水的临床发生率不高,国外临床观察显示其在住院病例中约占1/20000。由于进展性心肺疾患、腹部外科手术的增多和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渐增加。北京协和医院近10年就检出乳糜性腹水22例,远高于过去67年的17例,这也可能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的逐步提高有关。 一、病理生理学 乳糜性腹水的形成与淋巴系统的破坏有关,病因良、恶性均可。主要机制可能是淋巴管腹膜瘘,也可能是肠系膜淋巴结或胸导管梗阻引起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管内淋巴液渗  相似文献   

2.
口服^13C—软脂酸诊断乳糜腹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30年来我院收治的乳糜腹水共12例。病因中非创伤性占83.3%,创伤性占16.7%。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或淋巴管造影检查,8例发现病变部位。但这两种影像学检查不能显示肠干淋巴管病变。利用长链脂肪酸经肠道吸收后直接进入肠干淋巴管这一特点,首次报告用13C-软脂酸口服后,连续测定腹水及呼气中13C含量来检测肠干淋巴管有无漏出。经过对1例核素淋巴显像及淋巴管造影均未见异常的病人检测结果显示,口服13C-软脂酸后30分钟,腹水中就可测出13C,而呼气中13CO2阴性,表明乳糜液经肠干淋巴管漏入腹腔。此方法不仅可以确定肠干淋巴管的漏出,且有助于判断漏出部位和阻塞程度,其临床诊断价值较高,为乳糜腹水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二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是一种罕见的蛋白丢失性肠病,它以小肠淋巴液回流受阻、乳糜管扩张以及绒毛结构扭曲为特征,淋巴管的阻塞以及小肠淋巴压力的升高导致淋巴液漏出至小肠管腔,最终导致吸收不良和蛋白丢失。该病自1961年Waldmann等首次报道,目前国内报道少,主要通过手术、胃十二指肠镜或淋巴管造影  相似文献   

4.
胸膜的淋巴系统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是乳糜胸。乳糜胸常由于胸导管的直接破裂形成瘘管通向胸膜腔,少数因胸导管阻塞引起淋巴液返流,使周围胸膜的淋巴管扩张造成许多小瘘管。  相似文献   

5.
乳糜尿     
乳糜尿是泌尿系统症状之一,它是由于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即脂肪皂化后的液体)不能按正常淋巴道引流至血液,而逆流至泌尿淋巴管中,以至淋巴管内压增高、曲张、破裂,乳糜液溢入尿中,使尿呈乳白色,临床上称此种尿为乳糜尿。其主要成分为卵磷脂、胆固醇、少量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等。在体外容易凝结成白色透明胶状凝块。严重的乳糜尿静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脂肪;中层为乳白色或色泽较清的  相似文献   

6.
乳糜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常见并发症,当前微丝蚴血症者虽已基本控制,但尚未阻断乳糜尿的发生,据调查山东省尚有5万多病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以往对乳糜尿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硝酸银肾盂灌注、中药治疗、肾蒂淋巴管结扎、腰干淋巴管精索静脉吻合等。本课题研究以生理淋巴分流原理,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对男性患者采取精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对女  相似文献   

7.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是一种罕见的蛋白丢失性肠病,1961年Waldmann等首次报道,以小肠淋巴液回流受阻、乳糜管扩张以及绒毛结构扭曲为特征,淋巴管的阻塞及小肠淋巴管压力的升高导致淋巴液漏出至小肠管腔,最终导致吸收不良和蛋白丢  相似文献   

8.
乳糜腹水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乳糜腹水是胸导管、腹腔淋巴管及其分枝受压、阻塞或外伤后乳糜溢入腹腔造成的一种临床表现。它是由Motton在1691年首次提出的。迄今为止,乳糜腹水在世界范围内报告甚少。虽然大部分病因已明确,但少数病例仍不明病因,且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仍无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正>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IL)是由于原发或继发性因素影响正常淋巴循环,导致淋巴管异常扩张而引起的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淋巴液漏入肠腔或腹腔,淋巴液中含有的清蛋白、乳糜微粒、淋巴细胞等物质随之丢失,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水肿、低蛋白血症、多浆膜腔积液等[1]。现对本院诊治的IL病例进行介绍。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发现双下肢水肿2年,加重4个月"于2018年11月29日入本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  相似文献   

10.
乳糜腹水247例国内文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乳糜腹水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及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 复习1994~2008年为国内文献104篇,对247例乳糜腹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7例乳糜腹水患者男女比例为2.05 1,发病年龄出生2 h~76岁,平均年龄45.6岁.病因主要为肝硬化(23.48%)、肿瘤(16.19%)、结核(11.74%)、手术(14.98%)、肾病综合症(9.72%).合并胸水69例,占27.49%.75.7%经综合保守治疗腹水消退.结论 继发或先天因素引起淋巴管渗漏出现乳糜腹水,通过综合检查可明确病因.通过治疗原发病及综合治疗乳糜腹水大部分腹水可消退.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有明确淋巴管破裂或阻塞者行手术治疗.预后取决于原发病.  相似文献   

11.
胸导管的解剖与乳糜胸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膜腔内蓄积有乳糜液称为乳糜胸。大多数乳糜胸因胸导管创伤,肿瘤压迫或侵蚀胸导管所致,部分病例因胸导管畸形、扩张或囊肿样变易受损破裂而引起,丝虫病所引起者已很少见。近几十年来由于胸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引起胸导管创伤的原因有所增加。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为0.6%~2.5%,其他胸心外科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比例尚未见报道。清楚了解胸导管的解剖并防治乳糜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乳糜性心包积液临床上比较少见,第一例特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由Hasebroek在1888年报道~([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对于乳糜性心包积液的积液是由胸导管中的淋巴液在各种方式下聚集在心包腔内为普遍的共识。乳糜性心包积液的形成有原发和继发的因素。对于没有明确原发疾病,胸导管与心包腔异常交通的乳糜性心包积液,目前文献报道中多称为特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乳糜性心包积液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误诊率也较高;特发性乳糜性心  相似文献   

13.
乳糜腹水22例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乳糜腹水的病因。方法 对 1990~ 1997年 7年间住院病人中 2 2例乳糜腹水进行了分析 ,并与过去 67年间 ( 192 3~ 1989年 )的 17例进行比较。 12例采用了99Tc 淋巴核素显像检查。 8例肉眼观察不能确定为乳糜腹水 ,需经乳糜试验确定。结果 全部 2 2例病因均查明 ,主要为恶性肿瘤 ( 6/ 2 2 )、肝硬化 ( 5 / 2 2 )和结核 ( 4 / 2 2 ) ,此外 ,还包括创伤性和先天性淋巴管病 ,而过去 67年间的 17例中有 5例病因未明。结论 通过综合检查 ,能够明确乳糜腹水的病因 ,病因主要有肿瘤、肝硬化和结核病。对乳糜腹水的病理生理及诊断方法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乳糜腹水     
乳糜腹水临床上较少见,主要因炎症、肿瘤等造成腹膜淋巴系统破裂、受损或渗出增加,使含有脂质的淋巴液漏入腹腔积聚而成。根据其发生的急缓分为急性乳糜腹水与慢性乳糜腹水,按其理化性质又分为真性与假性乳糜腹水。因二者治疗原则不同,故需注意鉴别(见表)。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乳糜性腹水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糜性腹水是指富含脂类的乳状或奶油状腹腔渗液,由多种原因导致淋巴液进人腹腔而形成.该病临床并不多见,国外统计其发生率约占住院患者的1/20 000[1],北京协和医院统计1923年至1994年乳糜性腹水患者占此间住院患者的6/10 000.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生理淋巴分流原理,采取腹股沟部位的淋巴结楔形切除部分组织再与大隐静脉相吻合的手术方式治疗乳糜尿30例,结果术后20d内乳糜尿消失20例(67.7%),好转7例(23.3%),总有效率为90.0%。半年内复查21例,乳糜尿消失16例(76.2%),好转2例(9.5%),总有效率为85.7%。此术特点是:1.避免损伤输入输出淋巴管,可使逆流和回流的淋巴液—并通过吻合口进入静脉。2.大隐静脉近心端和楔形切除后的淋巴结相吻合,可使吻合口面积加大,提高通畅率。3.手术部位表浅,方法简易,不用手术显微镜也可进行,更便于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1例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检索Medline及万方中文数据库近55年国内外报道的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特点。结果共检出89例特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的患者。男性49例、女性40例,患病无性别差异,年龄6周至68岁,平均(25.5±15.8)岁。其中无症状者22例(24.7%)。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48例(53.9%),咳嗽23例(25.8%),胸背痛或上腹痛6例(6.7%),发热6例(6.7%),心慌3例(3.4%),水肿3例(3.4%),乏力1例(1.1%),并可以晕厥、心脏压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通过心包积液乳糜试验阳性、心包积液三酰甘油>12.9 mmol/L而诊断,淋巴管核素显像以及淋巴管造影有助于发现淋巴漏出部位及病因,本研究中阳性率分别为80.8%(21/26)和74.1%(20/27)。常见病因包括胸导管闭塞或发育不良、胸导管/淋巴管异常扩张,其他局部异常和发育异常等。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保守治疗包括低脂饮食、中链脂肪酸饮食、全胃肠外营养等,但效果差,70.8%(46/65)的患者转而行手术治疗。最常用、有效的术式为胸导管低位结扎及心包开窗术,治愈率可达92.4%(61/66)。89例患者中70例有随访资料:88.6%(62/70)无复发,10%(7/70)未愈,其中1例发生缩窄性心包炎。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发病率很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心包积液检查可以确诊。淋巴管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及病因。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引言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是一种蛋白丢失性疾病,其特征是:低蛋白血症,非对称性水肿,浆膜腔积液,及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由Waldmann1961年首次报道.1病因和发病机制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病因不明,常由先天淋巴管发育不良所致,近年认为与免疫因素有关[1].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结核、丝虫病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缩窄性心包炎、Whipple病、腹外伤或手术损伤等使淋巴管狭窄,受压或回流不畅,可造成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2-6].肠淋巴管分布于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主要经胸导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3例不同原因引起的非创伤性乳糜胸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非创伤性乳糜胸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的认识。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3例非创伤性乳糜胸,包括胸部淋巴管畸形相关2例、非结核性感染相关1例进行回顾,同时以"淋巴管瘤"加"乳糜胸""淋巴管畸形"加"乳糜胸""感染"加"乳糜胸"为关键词在CNKI和万方数据库上搜索,并以"lymphatic malformation"AND"chylothorax""lymphangiomatosis"AND"chylothorax""infection"AND"chylothorax"在PubMed进行搜索并筛选。结果在淋巴管畸形相关的案例中小于18岁6例,大于等于18岁5例,男6例,女5例,发热3例,不发热8例,首发症状中均有胸闷胸痛等胸腔积液表现。乳糜液性状中有记载的4例为血性,1例为乳白色。治疗方法中7例手术治疗,1例放疗,2例药物治疗,1例自动出院后失访。转归中6例存活,3例死亡,2例不详。在感染相关的乳糜胸案例中,男2例,女2例;3例乳糜胸乳糜液呈乳白色,均以药物治疗;4例均无乳糜胸致死的报告。结论非创伤性乳糜胸相对不常见,非乳白色的胸水依然需要警惕乳糜胸的可能。非创伤性乳糜胸病因复杂多样,预后与病因可能相关,胸部淋巴管畸形所致乳糜胸相比非结核感染性乳糜胸预后差,且更多的需要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30年来收治的各种原因引起的乳糜胸,乳糜心包病人9例,其中乳糜心包1例,原发性乳糜胸3例,手术创伤所致的乳糜胸4例,胸部闭合伤引起的乳糜胸1例,这9例病人分别接受了胸腔穿刺引流、胸腔闭式引流和手术结扎胸导管。我们认为,同位素淋巴显象是诊断本症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手段,胸导管结扎术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