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的区别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已经被作为肾性与非肾性血尿的一个常用诊断指标.尿中异形红细胞达到三种以上,同时变异率70%以上代表肾性血尿(非均一性血尿),而红细胞形态一致则说明标本是非肾性血尿(均一性血尿);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受到尿液标本的理化性质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尿的渗透压、pH值、离子比等因素都可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我们认为,尿中红细胞上的Ig染色,是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的一个很好的方法;用荧光标记的兔抗人Ig抗体(抗IgA抗体,抗IgG抗体)对尿中红细胞上Ig染色(简称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来区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同时和超高倍相差显微仪尿沉渣形态学检查(简称形态学检查)结果相比较.  相似文献   

2.
吴际贞 《医学信息》2007,20(12):1075-1077
目的探讨UF-100尿沉渣分析仪提示红细胞信息的临床意义。方法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DIRUIH-300干化学分析仪、离心沉渣镜检3种方法对880例新鲜尿红细胞进行检测,统计红细胞荧光参数并比较。结果UF-100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检出率为56.36%,红细胞信息(RBC-Info)提示率为53.02%,其中正常红细胞(Normocytic)比率占28.52%,与离心沉渣镜检符合率为100%;小红细胞(Microcytic)比率占16.35%,与离心沉渣镜检符合率为97.67%;混合红细胞(Non-classifide)比率占55.13%,与离心沉渣镜检符合率为46.21%。结论UF-100尿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离心沉渣镜检联合检测是鉴别血尿来源的可靠方法,UF-100红细胞信息提示易受干扰,不能完全替代镜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尿RDW在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病例对照实验,采用Rev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病例对照试验,包括397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4个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4.88,95% CI(13.85,15.92)];总体效应检验Z=28.14,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尿RDW对于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尿RDW对尿液红细胞分析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尿RDW的水平可作为判定血尿来源参考指标,对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尿红细胞前向散射光(Fsc)综合指标鉴别血尿来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血 尿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血尿的诊断一般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 ,1977年Birch和Fairley等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变化 ,籍以鉴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但此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1986年Shichiri等报告用自动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体积鉴别血尿来源 ,认为较显微镜法更为准确。作者用UF 10 0尿沉渣流式细胞仪[1] 检测了 76例肾病医院住院病人尿标本 ,并与 2 0例非肾小球性疾病血尿标本进行了比较 ,根据尿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 (RBC MFsc)、尿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RBC Fs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作为非创性分子检查方法,用于鉴别上尿路尿道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和良性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方法运用一组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检测34例UUT-UC患者和33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血尿脱落细胞中3、7、9、17号染色体异常,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4例UUT-UC患者血尿中25例(73.5%)检测出染色体异常,而良性疾病患者血尿脱落细胞检测出2例发生染色体异常(6.1%)(P<0.001)。结论 FISH检测脱落细胞3、7、9、17染色体异常,可以作为一种非创性方法用于鉴别UUT-UC和良性疾病引起的血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强调在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全自动沉渣仪常规检测红细胞时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收集患者新鲜晨尿800例,分别使用显微镜检查、干化学分析仪和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红细胞的检测结果.结果 干化学分析仪法红细胞阳性率31.3%,尿沉渣仪法红细胞阳性率27.0%,尿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率为21.0%,结论 干化学法和沉渣分析仪法在检测尿液红细胞时均出现一定的假阳性分别为10.6%和9.0%和假阴性分别为2.7%和2.5%,因此,当红细胞结果出现异常,就必须对异常标本依据显微镜检查的标准化程序进行显微镜检查以确诊,力争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结果,避免造成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尿干化学分析法在尿沉渣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18份从住院患者处收集的血尿样本,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肾小球疾病组(肾小球性血尿组,n =72)及非肾小球疾病组(非肾小球性血尿组,n=46).比较两组血尿样本尿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水平差异.每份尿样均分为2管(15mL/管),分别予以显微镜人工镜检法及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检测法检测(尿液收集后2h内完成).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尿红细胞(RBC)阳性检出率;以临床诊断结果为依据评估其尿RBC形态参数测定结果差异.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组患者尿MCV、尿MCH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肾小球性血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份血尿样本经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检测法测得尿RBC阳性率为76.3% (90/118),显微镜人工镜检法测得尿RBC阳性率75.4% (89/118);两组尿RBC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人工镜检法鉴别灵敏度为97.2%(70/72)、特异性为84.8% (39/46);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检测法鉴别灵敏度为94.4% (68/72)、特异性为80.4%(37/46),两种方法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检测法对血尿来源的定位诊断准确性较高且操作性强,临床可将其作为一种可行性途径,为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尿液红细胞位相检测,判断早期肾脏疾病的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来源诊断意义.采用相差显微镜检测尿液红细胞的变形率,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尿液红细胞变形率对判断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来源阳性人数检出率,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达95.51%;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相差显微镜检测尿液红细胞的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人工显微镜复检,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同时进行疾病的符合程度分析。方法随机收集1233例临床患者新鲜中段尿液标本,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分别对尿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检测,用显微镜进行人工复检,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同时进行疾病的符合程度分析。结果尿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89.13%,阴性符合率为98.11%,假阴性率为10.87%,假阳性率为1.89%。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法检测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79.79%,阴性符合率为98.47%,假阴性率为20.21%,假阳性率为1.53%。各年龄组三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60岁以上年龄段组干化学法阳性率为40.63%、尿沉渣仪法阳性率为42.77%、显微镜复检法阳性率为40.2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组别。性别分组不同的三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男性组干化学法阳性率为41.07%、尿沉渣仪法阳性率为37.95%、显微镜复检阳性率为38.62%,而女性组干化学法阳性率为58.93%、尿沉渣仪法阳性率为62.05%、女性组显微镜复检阳性率为61.38%。由此可见女性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性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法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需要结合显微镜进行人工复检,才能提高检验的准确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评价对血尿来源鉴别的价值.实验分2组,肾小球性血尿组,均经肾活检确诊,共12例,非肾小球性血尿组6例.结果显示 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为40.08±28.00 fl,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为66.58±16.04 fl,差异显著(P<0.05),表明可通过测定血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鉴别血尿来源,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克服检验者的主观判断误差.可作为门诊及基层医院对血尿快速筛选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光纤的荧光成像及荧光强度测量系统由作为激发光源的发光二极管、作为荧光探测器的电荷耦合器件、光纤探头以及用于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软件构成。当光纤探头使用传像光纤时,本系统实现显微荧光成像功能,可以对使用荧光标记的细胞进行离体或者在体观察;当光纤探头使用"1分4"传光光纤时,系统可实现多通道实时荧光强度测量功能,且能够以微创的方式对实验动物体内多个器官进行在体、实时及连续的荧光强度测量,为研究荧光染料在各器官内的代谢情况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和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这两种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这两种检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1年间400例门诊患者的尿标本,按照尿液分析仪(尿干化学法)和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对尿标本进行红细胞检测。结果400例尿液标本中尿液分析仪检测阳性结果123例,其中镜检红细胞为阳性结果的有108例,镜检红细胞为阴性结果的有15例,假阳性率为12.2%,尿液分析仪检测阴性结果277例,镜检红细胞为阴性结果的有269例,镜检红细胞为阳性结果的有8例,假阴性率为2.9%,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有差异。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尿液红细胞(尿潜血)检查最好用尿干化学法检测和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提高准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尿干化学法在尿液白细胞和红细胞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4例晨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根据尿液检查的相关操作规程分别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与尿干化学法对其进行尿液检查,并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的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观察尿干化学法的检出准确率.结果 经有效检查后发现,两组的各项检查结果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尿干化学法在白细胞与红细胞的检查中,阳性检出的正确率分别为90.2%与89.0%.结论 有效将尿干化学法应用于尿液白细胞与红细胞的检查中,可达到较为显著的检查效果,但是,其检查结果极有可能存在一定假阳性与假阴性,因此,多适用于尿液初检,而无法完全取代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红细胞、白细胞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085例尿液样本,分别进行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结果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结果比较,红细胞的阳性符合率91.87%,假阳性率15.58%,阴性符合率84.41%,假阴性率8.12%;白细胞的阳性符合率92.70%,假阳性率12.46%,阴性符合率87.53%,假阴性率7.30%.两组检测结果分别做配对资料χ2检验,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与显微镜检测结果符合率良好,但受干扰因素较多,对结果异常者仍需用显微镜复检,以提高报告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性血尿的病因及诊治过程.方法参照单纯性血尿诊断标准,对84例行普通显微镜尿涂片染色,观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结果小儿单纯性血尿84例中,肾性血尿28例(33.3%),其中急性肾炎19例,紫癜性肾炎7例,肾炎性肾病综合征4例;非肾性血尿47例(56%),其中药物性血尿32例,感冒通致血尿13例,尿路结石9例,运动性血尿4例;两者并存血尿9例.结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需早期诊断和早期病因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血尿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腺上皮细胞株和乳腺癌细胞株通过近红外(near-infrared,NIR)荧光染料IR-80活体染色后不同的染色效果,探讨最佳实验条件用于良、恶性乳腺细胞的鉴别。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和人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与5、2.5、1.25、0.625μmol/L浓度的NIR荧光染料IR-80在37℃下共同孵育30 min,缓冲液清洗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乳腺癌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在500 ms、1 s和2 s曝光条件下荧光强度。结果当曝光时间一定时,随着IR-80染料应用液浓度的降低,每种细胞系NIR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当IR-80染料应用液浓度一定时,随着曝光时间的增加,NIR荧光强度有所增强,但不明显;同样浓度和曝光时间下观察,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荧光染色强度高于人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当IR-80应用液浓度为1.25μmol/L时,不同曝光条件下,乳腺癌细胞系NIR荧光染色强度明显高于乳腺上皮细胞系,而乳腺上皮细胞系不发荧光。结论七甲川花菁染料IR-80活体染色时,乳腺癌细胞荧光强度明显高于乳腺上皮细胞,当IR-80染料应用浓度为1.25μmol/L,曝光时间为1 s可鉴别乳腺良、恶性细胞,其有望成为鉴别临床乳腺穿刺标本和手术新鲜组织标本良、恶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对血尿患者而言是易获得且无创性的良好检查手段,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由于细胞学形态接近正常,同时因炎症或结石常会引起尿路上皮的细胞学不典型性,难与低级别癌区分,其敏感性偏低,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细胞异型较大,敏感性相对较高。多点荧光原位杂交(FISH)被认为能增加尿液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尿路上皮癌发生染色体和基因改变是细胞学检测异常呈阳性的基础,很少研究涉及各级别尿路上皮癌染色体和基因改变的发生率和特征,我们同时检测细胞学和石蜡标本的肿瘤组织第3、7、17号染色体和9p21基因异常的发生,探讨其在脱落细胞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尿液常规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作为临床三大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尿液分析以其操作简便,实验快捷,取材简单,对临床诊断高帮助性深得临床认可。尿液分析及其形态学可用以临床诊断和鉴别多种疾病(肾脏疾病、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等),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随着医学科技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液沉渣分析仪相继出现,更新发展快速,极大提高了尿液分析的准确率,缩短了检测时间,具有快速化和自动化的优势,为临床快速诊断疾病提供了条件。显微镜检法费时费力,被逐渐取代,在一些医院镜检率相当低,甚至无人工镜检意识。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524例尿液标本分析,对尿液分析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仪法和人工镜检法3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干化学法和沉渣分析仪法相关因素,以及传统的人工镜检法在尿液分析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李建柱 《医学信息》2018,(17):160-162
目的 分析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100例疑似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行尿沉渣检验,同时采用显微镜观察,以显微镜观察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诊断方式的效果。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肉眼血尿阳性率为4.00%,尿糖阳性率为15.00%,尿液脱落细胞异常阳性率为11.00%;与显微镜检查结果相比,尿沉渣检验红细胞阳性47例,准确率为88.33%,假阳性率为11.67%;白细胞阳性标本65例,检验准确率为83.33%,假阳性率为16.67%;管型阳性标本39例,准确率为83.56%,假阳性率为16.43%。结论 尿沉渣检验泌尿系统疾病,准确度较高,诊断价值明显,但是存在一定假阳性现象,应对尿沉渣检验进行规范,必要时配合镜检结果,对患者病情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