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食管癌病例383例,男273例,女110例;颈段6例,胸上段58例,胸中段267例,胸下段52例。均行根治术,常规病理检查,统计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383例患者中148例显示淋巴结阳性,淋巴结转移率38.6%;共清扫淋巴结3317枚,阳性淋巴结349枚,淋巴结转移频度10.5%。按肿瘤对食管壁的浸润程度,不同的原发灶T分期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按病变位置,食管中下段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按病理分级,Ⅱ、Ⅲ级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按X线显示的病变长度〈3cm、3~5cm、〉5cm组的淋巴结转移频度,前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145),后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频度与肿瘤在食管壁浸润深度及病变长度呈正相关,根椐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放疗的价值和方法应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规律,探究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996年1月~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病例1526例,建立患者临床资料Access数据库。选取年龄、肿痛部位、肿瘤长度、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脉管痈栓、周围器官受侵和标长残端8个临床特征因素,对每一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包括胸腔和腹腔;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和胸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上下双向;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食管旁淋巴结、贲门旁淋巴结和胃左动脉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率和转移度均显著高于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P〈0.0125)。贲门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程度显著高于胸段食管癌贲门癌组贲门旁和胃左动脉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显著高于食管癌组(P〈0.05);贲门癌胸腔食管旁淋巴结也易发生转移,转移程度与胸段食管癌相似食管旁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在贲门癌和胸段食管癌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肿瘤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标本残端情况对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及胸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上下双向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胸腔、腹腔淋巴结转移,贲门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腹腔,食管旁淋巴结也易出现转移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清扫应引起重视,胃左动脉淋巴结同样是清扫中最需要关注的,贲门癌食管旁淋巴结的清扫不容忽视随着肿瘤长度、浸润深度的增加以及脉管瘤栓和残端癌细胞的出现,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放疗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胸段食管癌放疗临床靶区的设计。方法 对首程治疗行颈、胸、腹3个野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621例,标记各部位清扫的淋巴结分别送检,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了解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食管癌放疗临床靶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2.9%、27.9%和7.9%,上纵隔的分别为31.2%、24.0%和10.1%,中纵隔的分别为14.3%、29.7%和33.7%,下纵隔的分别为1.3%、4.0%和19.1%,腹部的分别为11.7%、25.1%和55.1%。胸部各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长度愈长、肿瘤分化越低、肿瘤浸润越深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也愈高(P〈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段食管旁、锁骨上、上中纵隔转移多见,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上下双向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特点,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腹部、中下纵隔转移多见。建议胸上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上界包括颈段食管旁及锁骨上、下界包括隆突下的淋巴结引流区,胸下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上界至隆突水平、下界包括胃左血管旁的淋巴结引流区,胸中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食管癌病例383例,男273例,女110例;颈段6例,胸上段58例,胸中段267例,胸下段52例。均行根治术,常规病理检查,统计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383例患者中148例显示淋巴结阳性,淋巴结转移率38.6%;共清扫淋巴结3317枚,阳性淋巴结349枚,淋巴结转移频度10.5%。按肿瘤对食管壁的浸润程度,不同的原发灶T分期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按病变位置,食管中下段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按病理分级,Ⅱ、Ⅲ级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按X线显示的病变长度<3 cm、3~5 cm、>5 cm组的淋巴结转移频度,前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145),后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频度与肿瘤在食管壁浸润深度及病变长度呈正相关,根椐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放疗的价值和方法应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范围.方法 收集76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76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共清除淋巴结5846枚,病理证实转移711枚,转移度为12.2%;出现淋巴结转移者297例,转移率为38.9%.胸上段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5%,明显低于胸中段癌(38.8%)和胸下段癌(43.4%).胸上段癌以锁骨上和气管旁淋巴结的转移度和转移率最高.胸中段癌的上行和下行转移均存在,上行主要转移至锁骨上、气管旁和食管旁,下行主要转移至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胸下段癌则主要向食管旁、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转移,其中胃左动脉旁的转移度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胸上段癌和胸中段癌(均P<0.01).采取左胸单切口的592例患者中,胸上、中、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7.9%和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上可以根据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选择需行术后预防照射的患者,根据不同病变部位、不同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确定术后预防照射的靶区范围.  相似文献   

6.
1146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淋巴结转移数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146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Spearnam相关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全组1146例食管癌中淋巴结转移380例(转移率33.2%);共清除淋巴结4270个,其中转移807个(转移度18.9%)。肿瘤侵及深度为Tis,T1、T2、T3和T4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0.0%、25.7%、37.3%和50.0%(P〈0.001)。肿瘤长度为〈3.0、3-5.0、5.1-7.0cm和〉7.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8%、29.6%、37.3%和46.8%(P〈0.001)。细胞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和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4%和48.2%(P=0.014)。以上3种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形态分型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数为0、1和≥2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9%、33.38%和9.35%;三组间的的生存率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侵及深度、肿瘤长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能够反映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5406 例不同类型食管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细胞癌、癌肉瘤等少见食管肿瘤以及小年龄组食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406例食管肿瘤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观察各种肿瘤的早诊率、淋巴结转移率及年龄分布情况,对比分析所见各种食管肿瘤的特点。结果 5406例中29例双原癌(同时合并贲门腺癌);5377例均为单发食管肿瘤,其中鳞癌95.5%,腺鳞癌1.8%,腺癌0.5%,其他类型4%。全部病例中早诊率为9.1%,淋巴结转移率为39.6%。各型早诊率和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7.384,12.677;P=0.597,0.178)。小细胞癌与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4.704,P=0.030)。小年龄组(≤40岁)与其他年龄组比较,两组间早诊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显著性(x^2=0.186,0.558;P=0.666,0.455)。结论 食管胸中段是各型肿瘤的好发部位。食管肿瘤以鳞癌最多,腺鳞癌次之,其次为小细胞癌、腺癌及癌肉瘤等。各型肿瘤的早诊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均相似,仅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鳞癌。各年龄段食管肿瘤早诊率及淋巴结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提高食管肿瘤的早诊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Xue HC  Wu CR  Zhang ZB  Zhu ZH  Ma ZK  Lin AM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4):397-400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方法 在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 ,采用经右胸打开右胸顶胸膜 ,显露右颈气管旁三角进行该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不同区域淋巴结进行分组编号及病理检查。结果  333例食管癌患者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转移率为 36 .0 4 % ,转移度为 2 4 .96 % ;颈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 6 6 .6 7% ,转移度为 4 4 .4 4 % ;上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 4 5 .4 5 % ,转移度为 2 7.0 4 % ;中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 34.19% ,转移度为 2 4 .32 % ;下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 15 .79% ,转移度为 18.92 % ;转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转移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Tis、PT1、PT2、PT3、PT4期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0、17.2 4 %、2 8.70 %、4 5 .16 %和 5 3.5 7% ,转移度分别为 0、8.77%、17.6 2 %、33.0 0 %和 4 1.17% ,各期转移率及转移度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乳头型早期食管癌的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 0 .0 0 % ,转移度为 2 3.5 3% ;糜烂型转移率为 3.85 % ,转移度为 1.82 % ;斑块型和隐伏型转移率和转移度均为 0 ;四者转移  相似文献   

9.
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度及合理清扫范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129例经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6.6%,总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清扫淋巴结总数,LMR)为11.3%,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43.4%.最常见的淋巴结受累区域为食管旁、右喉返神经旁、贲门及胃左血管旁、隆突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度≤20%组和淋巴结转移度>20%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31.0%和6.8%,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淋巴结转移度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胸中段食管癌应该常规行包括双侧上纵隔的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漳州市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328例胸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328例共清扫淋巴结9 937枚,平均30.3枚/例。共437枚、15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6.65%;其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8.30%,10.46%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为唯一转移部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长度、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及下颈部;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腔、中下纵隔转移。结论食管上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清扫重点在腹腔、中下纵隔;中段鳞癌应提倡进行个体化清扫和适度清扫;分化程度差,浸润程度深的病例应适当扩大清扫范围。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均应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南省肿瘤医院2000年1 月至2009年6 月间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例组织蜡块中资料齐全的检测样本,并摘录相应病历中的诊断信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表达水平,观察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22 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阳性表达率为61.48%(75/122),其中鳞癌阳性表达率46.81%(22/47),腺癌VEGF-C 阳性表达率为63.41%(26/41),小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79.41%(27/34),三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8.95,P<0.01)。 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74.29%(52/70),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44.23%(23/5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00 7);Ⅲ期食管癌VEGF-C 阳性表达率为76.00%(38/50),明显高于Ⅰ、Ⅱ期食管癌VEGF-C 的阳性表达率51.39%(37/72)。 VEGF-C 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调整后食管癌组织中VEGF-C 阳性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2.87,95% 可信区间为1.28~6.44(χ2=6.57,P=0.010 4)。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1.66,95%可信区间为0.98~2.83(χ2=3.53,P=0.06)。浸润至外膜的食管癌和浸润至肌层以内的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2.21,95% 可信区间为0.96~5.10(χ2=345,P=0.06)。 结论:VEGF-C阳性表达的食管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高于VEGF-C 阴性表达者,VEGF-C 的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聂军  周波  王露 《实用癌症杂志》2017,(8):1267-1269
目的 研究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对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二野组和三野组,每组各60例,二野组患者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三野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结果 三野组患者的淋巴结平均清扫枚数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二野组,颈淋巴结复发率低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纵膈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00%、83.33%、68.33%,明显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痿发生率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和胸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可以更为彻底地清除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但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 对204例食管癌根治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各主要临床病理改变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 204例食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8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3.6%。胸中段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8.0%,胸上段癌和胸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0%和26.9%。髓质型和溃疡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7.6%和56.0%,除缩窄型外其他类型转移率最高者为21.4%。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4.3%,女性淋巴结转移率为28.4%。浸润至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者,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浸润至浅肌层、深肌层、纤维膜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6%、45.6%和48.8%。以上四种因素中前后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率与年龄无关,也不随肿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男性食管胸中段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尤其当肿物为髓质型和溃疡型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vor-Lewis 手术后辅助放疗对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预防作用,旨在于提高食管癌手术的局部控制率。方法:回顾1999年6 月~2004年6 月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采用改良Ivor-Lewis手术并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366 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 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 法计算复发率;Log-rank 检验比较复发率差异;Cox 回归分析判定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 年内,366 例患者中105 例(28.7%)发生淋巴结转移,占全部复发患者的52.2%(105/201)。 181 例辅助放疗患者中,3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0.4%),与单纯化疗和未经系统性辅助治疗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P<0.05)。 103 例单纯化疗患者中,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2.0%),低于未经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 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T 分类、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改良Ivor-Lewis 手术无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肿瘤的T 分类、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Ivor-Lewis 手术辅助术后放疗,是对胸中段食管鳞癌实现预防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有效候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在食管鳞癌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84例食管癌术中获取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以及淋巴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EGF-C表达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浸润程度、不同分化程度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晚期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中,亦可检测到较高的VEGF-C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是导致食管鳞癌发生淋巴管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HER2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4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94例.采集胃癌患者的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方法检测3种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40例胃癌原发灶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癌旁组织中HER2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HER2蛋白在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9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对应的胃癌原发灶中HER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HER2表达一致率为89.4%,两类标本HER2表达状态具有一致性(Z=6.386,P<0.001).结论 胃癌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HER2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HER2的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患者在不能获取原发病灶的情况下,检测转移灶中HER-2可能为靶向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 select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癌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SP技术研究了P selectinmRNA及蛋白在有转移的和无转移的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P selectinmRNA及蛋白的阳性率在有转移的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别为 76.2 % ( 16/2 1)和 85 .7% ( 18/2 1) ,在无转移的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别为 48.5 % ( 16/3 3 )和5 4.5 % ( 18/3 3 )。它们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P selectinmRNA与P selectin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 =0 .0 0 5 )。结论 P selectin与食管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140例胸段食管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各段食管癌均存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各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鳞状细胞癌与腺癌、低分化癌之间,肿瘤长度之间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深度之间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相关,与肿瘤长度,细胞分化程度无关;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