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设野的剂量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余年来,随着对鼻咽癌临床行为、生物学特性认识的加深,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的进展和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已从常规的二维等中心治疗技术逐步向先进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较变。但是,由于三维适形放疗尚在初步临床应用阶段,且国内许多放疗中心的设备还不够完备,而常规放疗又是较为成熟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放射治疗CT模拟和常规模拟定位的对比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目的 对比食管癌放射治疗中CT模拟和常规模拟定位的优劣。方法 对10例食管胸段癌病例,同时行CT模拟定位和常规模拟定位。全部设机架角为0°、120°、240°的等中心3个野,照射野长度为所见病灶上下各扩大3?cm。常规模拟野宽度分别为前野6?cm,后斜野5?cm,CT模拟野宽为大体肿瘤区(GTV)最大径外扩大10?mm。对以上二种定位方法所描述靶区大小、等中心位置、照射野大小的差异和剂量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二种定位方法等中心点位置在X、Y、Z3个轴上分别相差(4.2±2.6)、(3.4±2.7)、(15.4±10.6)?mm。二者的照射野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宽(6.0±1.1)?cm对(5.3±0.5)?cm,t=3.54,P<0.01;长(12.8±3.0)?cm对(16.4±4.1)?cm,t=6.17,P<0.01]。GTV完全被90%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计划中CT定位有10例、常规定位只有1例;脊髓最大受照剂量低于计划75%的,CT定位只有2例而常规定位有7例。结论 CT模拟定位较常规模拟定位更充分显示肿瘤外侵范围并反映其非对称生长,但在确定病灶长度时不如后者;用CT定位时常规食管吞钡X射线片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术后放射治疗设野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及照射范围。方法 行选择性胸膜外式乳腺癌扩大根治术78例,分析其中资料完整的61例,探讨内乳淋巴结的转移情况。非选择性乳腺癌根治术 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术46例,术前检查锁骨上淋巴结均为阴性,将锁骨上淋巴结及腑窝淋巴结分别标记为S及L1、L2、L3送检。行乳腺癌根治术412例,标记出L1、L2、L3淋巴结分别送检,用以分析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的规律。结果 内乳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24.6%,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36.7%,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12.9%,转移部位仅限于1、2、3肋间。锁骨上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率为3.8%;腋窝淋巴结的跳跃式转移率为8.1%。结论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其内在规律,乳腺癌根治术后照射野可以依据其区域淋巴结的转移规律进行修改,照射内乳区淋巴结时可以不必常规包括4、5肋间。当腋窝淋巴结仅有L1、L2组转移而无L3组转移时,锁骨上淋巴结区也可以不予照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不同扫描条件对CT图像的影响,为模拟定位工作中扫描协议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飞利浦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扫描Catphan504模体,分析管电压、管电流、层厚、过滤器、扫描方式、扫描视野、摆放位置等扫描条件对CT图像的影响.结果:CT值参数受管电压及过滤器影响明显,140 kV管电压CT...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T型野放射治疗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87年1月~1992年12月我们对60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T型野放射治疗,用配对法与同期单纯手术治疗60例病例进行对比,探讨其临床意义。  T型野预防性放射治疗简称T型野,系指食管癌病变或转移淋巴结虽根治性手术已切除无残留癌灶,但作者认为可能有微病灶残留,单一手术组系同期单纯根治手术切除病例,二组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鳞癌。  临床资料见表1。二组病例各项对比以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表1 性别、年龄、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资料T型野组单一手术组性  别: 男4846     女1214年  龄:<604943    ≥6…  相似文献   

6.
经颅超声多普勒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脑血流变化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n QH  Liu CF  Tian Y 《癌症》2003,22(10):1081-1083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放疗引起的脑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的研究表明放射性脑损伤与脑血管的损伤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ultrasonography,TCD)技术观察了NPC患者放疗前后脑血流的变化,以期为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CD监测38例NPC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个月和放疗后3~5年时双侧颈内动脉(intra-carotidartery,ICA)、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和基底动脉(basalartery,BA)的血流速度,比较放疗后不同时间各血管的血流速度与放疗前相应血管的流速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双侧ICA的血流速度在整个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左、右两侧MCA流速的平均值由放疗前的53~54cm/s增高到放疗结束时的59~60cm/s(P<0.05),放疗后3个月时恢复至54cm/s,放疗后3~5年时又升高达57~58cm/s的水平,但升高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A的平均流速放疗前是30cm/s,放疗结束时增加到35cm/s(P<0.05),放疗后3个月为32cm/s(P>0.05),放疗后3~5年时则高达34cm/s(P<0.05)。结论:NPC患者在放疗后的不同时间里出现了MCA和BA血流速度的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6例接受保乳手术的T1N0M0早期乳腺癌病例,其中左侧乳腺癌4例,右侧乳腺癌2例,应用三维调强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常规切线野与IMRT2种全乳放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Gy/25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s,DVH)来比较2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s,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在2种计划中,95%PTV均接受50Gy,99%PTV均接受95%的处方剂量;但在IMRT计划组V110%(接受大于110%处方剂量体积占PTV的百分比)下降了9.1%(46.3%比37.2%,P<0.05);同侧肺的V20(至少接受20Gy照射的肺体积占同侧肺体积的百分比)下降了7.2%(26.8%比18.0%,P<0.05);同侧肺的V30下降了12.0%(23.2%比11.2%,P<0.05);4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V30下降了3.8%(7.0%比3.2%,P<0.05)。结论全乳IMRT在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改善了靶区内剂量的均匀性,降低了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及缩小了危及器官的照射体积,尤其是同侧肺、心脏的照射体积,降低放射性肺炎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保留卵巢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纳入完成保留卵巢的宫颈癌根治术的15例患者,每例患者均分别采用VMAT和IMRT两种技术制定放疗计划,分别比较2种放疗方法的靶区适形度(CI)和均匀性(HI)、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差异。结果 应用VMAT放疗技术的肿瘤靶区CI为0.921±0.040,与IMRT相当(0.933±0.037)(P=0.263),而VMAT的HI为(1.068±0.024),优于IMRT(1.095±0.037)(P=0.02)。对于卵巢的保护,IMRT计划的V5、V7、Dmax均小于VAMT计划(P<0.05)。对于其他正常组织,肠管V10~V40、膀胱V20~V40、直肠V20~V46 IMRT均具有剂量学优势,但两种计划股骨头受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保留卵巢的宫颈癌根治术后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鼻咽癌同步推量同步放化疗与常规分割后缩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于我院接受同步放化疗后的9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同步推量组45例,常规分割后缩野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oco-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以及毒性反应。结果 同步推量组5年OS、PFS、LRFS分别为84.4%、75.6%、88.9%,常规分割后缩野组5年OS、PFS、LRFS分别为82.2%、71.1%、86.7%,两组OS、PFS、L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分割后缩野组脑干、脊髓、腮腺放疗反应要轻于同步推量组。结论 在调强放疗时代,应用同步推量同步放化疗和常规分割后缩野同步放化疗两种方式在预后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常规分割后缩野组放疗毒性较轻。  相似文献   

10.
体膜固定标记法在体部肿瘤放疗设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体膜固定和标记定位技术,对3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带体膜CT扫描后体部病灶体表定位设野放疗,探讨CT在恶性肿瘤放疗设野中的应用,证实体膜固定标记法对设野的校正率为77%.该方法能提高体部恶性肿瘤放疗中体表定位设野的精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袋固定技术和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对提高腹部、盆腔部位肿瘤患者治疗摆位精度的作用.方法:共 60 例患者治疗中使用两种固定装置,一组 30 例使用真空负压袋固定,另一组 30 例采用腹盆腔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中心点移位情况.结果:两组对比X轴、Z轴方向移位范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腹部、盆腔部位肿瘤患者由于体重、呼吸、膀胱充盈、皮肤(松弛)牵拉等因素,造成摆位误差,使用腹盆腔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有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了治疗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在螺旋CT引导下插植后装放射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探讨其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9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腹腔平滑肌肉瘤、盆腔与四肢横纹肌肉瘤,经螺旋CT扫描确定肿瘤侵犯范围,经计算机与激光定位器确定插植角度、部位、深度与置管数量.放射源为高剂量率192Ir,每次照射8~10Gy,每周1次,共3~5次.结果19例无明显毒副反应,患者局部疼痛明显减轻,肿瘤不同程度缩小,癌肿>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对周围组织器官压迫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置管法安全、可靠、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其它定位方法,作为局部根治性治疗手段,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腹腔平滑肌肉瘤、盆腔及四肢横纹肌肉瘤放化疗无明显效果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ET-CT与CT对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的差异。方法采用纵向列研究设计方法,将88例左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左乳癌术后CT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而试验组则接受左乳癌术后PET-CT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收集整理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利用CT及PET-CT定位后的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差异。结果分别测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88例患者的左心室的体积,结果发现对照组CT定位的左心室的体积均值为115.7 m^3;试验组PET-CT定位的左心室的体积均值为96.8 m^3。结论 PET-CT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进行勾画。PET-CT进行图像定位明显优于CT图像的定位,更加精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适合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汪峰  聂慧  张汝森  李雯  李伟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8):929-93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行全身骨扫描后再行胸部SPECT/CT在诊断骨转移中的获益价值,筛选出SPECT/CT的最佳可获益人群。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150例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规行全身骨扫描和胸部SPECT/CT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骨扫描和胸部SPECT/CT的诊断结果、病灶数量变化、定性诊断及随访结果,将SPECT/CT的获益程度分为无获益、一般获益和显著获益。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信息和病灶影像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上述变量与SPECT/CT获益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按照SPECT/CT获益程度,150例肺癌患者中,无获益41例、一般获益58例、显著获益51例。通过χ2检验发现,症状、数量、分布类型、累及部位、摄取水平是SPECT/CT获益评估的显著影响因素(χ2=7.849,P=0.020;χ2=19.567,P<0.001;χ2=17.053,P<0.001;χ2=7.643,P=0.022;χ<...  相似文献   

15.
16.
572例放疗前CT扫描咽的鼻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探讨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贤卫  郑国梁 《癌症》1992,11(5):382-385
  相似文献   

17.
连续抽取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CT室1984年4月至1987年7月所有经病理证实,放射治疗前CT扫描的鼻咽癌572例,以CT显示肿瘤原发灶的准确范围为基础,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各受侵部位对预后的意义,探讨提高鼻咽癌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正确的T分期是影响生存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N分期。通过对原发病灶15个因素的筛选,按比例危险度的大小列出了主要影响生存的受侵部位。强调加强对颈动脉鞘区的完全控制是提高鼻咽癌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与目的肺癌居于全球男性及女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首位,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8%。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和小细胞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SCLC),其中NSCLC占肺癌的80%-85%,NSCLC根据组织学可主要分为腺癌(约占40%),鳞状细胞癌(20%-30%)和大细胞癌(10%),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在肺腺癌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肺鳞癌的治疗中收效甚微,肺鳞癌的诊治更需得到关注,18F-脱氧葡萄糖(lfuorodeoxyglucose, 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癌的诊断与分期中,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在肺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意义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82例初治、接受PET/CT检查、行根治术的原发肺鳞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并分析原发灶SUVmax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82例肺鳞癌患者原发灶SUVmax以13.0为界分为两组,SUVmax>13.0组与≤13.0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6个月和8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原发灶SUVmax与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 TNM)分期、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存在正相关性,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UVmax (HR=1.714,95%CI:1.021-2.876, P=0.042)、TNM分期(HR=1.677,95%CI:1.231-2.284, P=0.001)均为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提示SUVmax有独立于病理TNM分期之外的预后价值。而且,SUVmax在I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中有意义(P=0.045)。结论 PET/CT SUVmax对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有重要的价值,是独立于TNM分期之外的一个重要预后因素,并且原发灶SUVmax与多个临床病理因素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