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草药》1999,(8)
由中国药学会动物药专业组主办,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全军中药及天然药物专业组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动物药学术研讨会”将于1999年10月23日~10月26日在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招待所召开。欲参会者请与长春中医学院动物药教研室张辉、李建平两同志联系(联系电话:0431-5968227邮编:130021)<第四届全国动物药学术研究会将于1999年10月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2.
动物药整理研究——羚羊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蔺爽  胡丽娜  林喆 《吉林中医药》2009,29(4):323-325
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的中药动物药学家、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邓明鲁教授有意识的开始了对我国动物药资源及本草进行研究,并出版了《中国药用动物志》一、二、三册。在邓明鲁教授的带领下,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工作中与全国各地的动物药工作者达成了共识,被大家公推为牵头单位,先后发起、组织并主持了多项大型课题及全国性动物药学术讨论会6次,参与了国家及地方性法规、政策的起草、讨论、修改及审稿工作。 名贵珍稀药用动物的保护、驯养、繁育与开发应用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其中鹿茸、熊胆就是最为成功的例证。为了更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开辟了动物药专栏,热烈欢迎广大中药动物药科技工作者、专家参与讨论,发表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长春中医药大学国家药用动物可持续发展重点研究室、药用动物学重点学科、中药动物药三级实验室于2009年组建,10年来秉承创始人邓明鲁教授的学术思想,构建了基于生态多样性理论对药用动物野生资源与养殖居群技术、基于COI序列对药用动物DNA条形码数据库的扩充技术、基于组效学方法对动物药传统药效物质整合关联分析的技术、基于肽键热振荡理论对肽类物质酶工程与化学修  相似文献   

4.
卫生部于1990年11月6日至8日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国家绝密中药一类新药——人工麝香审评会。国家科委丛众处长、卫生部药政局栗福民局长、原局长李超进教授、中国药材公司李军副经理参加了会议。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中药专业组主任委员王绵之教授、高效民主任医师、路志正主任医师、焦树德教授、周仲瑛教授、张伯讷教授等14位评委应邀出席会议。另有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有关科  相似文献   

5.
我国动物资源丰富,但被应用为药用资源的动物却很少,故动物药资源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从我国药用动物资源研究进展及展望两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及动物药质量评价新技术在海洋生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脊椎动物等的养殖,肌肉类、骨类、贝壳类等动物药的应用,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比较动物药及其替代品的差异,新型技术如冻干赋形、生物酶解及微囊等对动物药开发的促进。动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野生动物资源的濒危,因此要加快人工繁殖,寻找可替代品,使动物类中药的利用和保护维持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6.
浅析我国中成药生产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我国是中药王国,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据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情况表明,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这就为我国中成药的生产提供了丰厚的药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历代动物药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并结合金实教授的临证经验,归纳总结了治疗痹证动物药的历史渊源、分类、临床应用要点。探讨治疗痹症的临床常用动物药应用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8.
《新中医》2009,(7):38-38
动物药是一类药源广、临床疗效十分显著的常用药,是治疗风湿病的一支奇葩。我国中医药专家在应用其治疗风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继承和发扬老专家们的学术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09年8月中旬在江苏南通举办一期“全国虫类、鲜动物药在风湿免疫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国家继教项目号:380202002)。届时将由93岁高龄的朱良春教授向学员介绍他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动物药应用历史悠久,是我国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药用动物野生资源的丧失与破坏,致使部分动物药材出现了药源短缺、无药可用的状态。随着动物药材市场价值的逐年增长,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药材市场中混伪品乱用的现象日益严重。DNA条形码鉴定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在中药材鉴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在动物药鉴定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为我国中药动物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概括论述了我国药用动物资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应采取的对策、2010年版《中国药典》资源应用开发现状、药用动物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动物药研究新技术发展趋势、对中国动物药事业发展的建议等,力图阐明药用动物资源应用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的关系,促进药用动物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动物药来源于动物,可以是动物本体,也可以是其生理病理产物等。尊师孙桂芝教授从医40余年,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和学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动物药的认识、临证遣药组方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创新之处,对动物药不仅涉及其传统用法,也有其现代研究认识以及新的临床用法。  相似文献   

12.
5 药用动物养殖及市场状况 药用动物养殖是动物药资源研究由一二级向三级过渡的重要环节,是解决利用与保护矛盾的关键,是动物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西南五省区中药天然药和民族药二届一次学术交流会于1991年9月18日至22日在四川省松潘县召开。来自川、滇、黔、桂、藏五省(区)的药学界代表共11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125篇,包括中药资源、鉴定、炮制、制剂、化学以及药用植物栽培、药用动物饲养、药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曾育麟教授的专题报告“从中药、天然药中寻找抗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张洪义教授运用动物药治疗咳嗽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遴选并整理张洪义教授在2003 年1 月—2006 年7 月期间门诊治疗咳嗽的处方,并以此构建含动物药方剂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方剂的组方规律,尤其是动物药的应用规律。结果:最终纳入370 条方剂进行统计分析,频次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超过50 次以上的中药共58 味,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药对规则147 条,并对地龙、羚羊角、牡蛎、石决明相关药对、药组的关联规则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后从中提取出具有同质性的16 组中药药组,因子分析最终得到公因子18 个。结论:高频使用的动物药体现了取其走肝经、平肝木、入络搜风以止咳平喘之效。  相似文献   

15.
正"兽用中药资源与中兽药创制"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由相关部门批准建设的研究平台,由全国中药材生产(湖南)技术中心和中兽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共同组成。在曾建国教授的带领下,该中心围绕中药资源与综合利用开展资源生物学、植物化学、活性结构修饰、药代动力  相似文献   

16.
动物类中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系统了解动物药发展的历史沿革,对动物药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在加强野生资源保护、论证新代用品开发,以及规范和总结野生变家养、人工繁殖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本草古籍的整理归纳,查阅相关法律规定,以牛黄的发展为例,从动物药的发展简史、国家动物保护、科技发展及前景展望4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动物类中药的可持续发展、新药用资源的开发,以及动物药相关制剂产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彝族地区具有丰富的动物药资源,彝医并以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在民族医学当中脱颖而出,已形成颇具民族特色的动物药用药经验及医疗范畴。但由于受到历史、民族文化、临床实践等方面的制约,彝族动物药一直未有较大的发展。对于具有潜在科研价值的彝族动物药,从其用药特点、古今文献书籍所收载动物药情况、目前彝族动物药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动物药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宝库必不可少重要组成部分,多数珍稀濒危动物资源的数量急剧下降。归纳整理了阿胶、斑蝥、穿山甲、冬虫夏草、蛤蚧、全蝎、蟾蜍、林蛙、水蛭等动物药的资源分布与养殖情况,对麝香酮、牛黄胆红素、牛磺熊去氧胆酸、斑蝥素、胰岛素等药用动物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也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人工养殖药用动物并合理利用的设想。动物药相比矿物药、菌物药、植物药,活性基质更强,疗效更显著,毒副作用更低。  相似文献   

19.
近日,由药植所陈士林教授主持的“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研究”,通过了卫生部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以气温、光照、降水、土壤类型、海拔高度等指标的大型数据库和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栅格聚类分析方法,按照引种相似性原理,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对中药材产地的生态环境适宜性的分析。由王永炎院士、肖培根院士、任德权教授等组成的鉴定委员  相似文献   

20.
动物药在我国药物应用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随着环境的变化,动物药资源逐渐减少,但又因动物药本身具有活性强、疗效高、潜力大、应用广的特点,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动物药的价格不断上涨,故出现大量伪品、劣品、混淆品、习用品,严重地影响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因此结合现代化的质量控制方法,规范动物药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