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曼 《海南医学》2021,32(4):522-525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蒽环类药物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对心脏的毒副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超声心动图作为心功能评价的最常用辅助检查手段,有多项新技术应用于右心功能的评估,以下就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蒽环类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心脏毒性是蒽环类药物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也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重要考量因素。目前,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监测和提前预防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的发生尤为重要。文章就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监测手段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蒽环类化疗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肿瘤药物,但在治疗的同时常伴有广泛的急性和迟发性心脏毒性,有时可直接影响化疗方案的执行。因此,早期心脏毒性的监测尤为重要。在心脏毒性监测的各种检测方法中,超声心动图是常用、较有价值的方法,其中心脏舒张功能是一个更敏感反映肿瘤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后引起心脏毒性的指标。该文对超声心动图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探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预防、缓解措施,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360 例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分析其心电图及心脏保护药使用情况,比较右丙亚胺单独使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针和磷酸肌酸钠合用的心脏保护疗效。结果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发生率为11.2%,结果显示,右丙亚胺单独使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针和磷酸肌酸钠合用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有保护作用,2 种心脏保护方案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保护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蒽环类药物有致心脏毒性的作用,在化疗过程中对患者心脏功能进行监测、合理使用心脏保护药物是预防或减缓心脏毒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胸冠脉超声心动图监测蒽环类药物的早期心脏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经胸冠脉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主干、分枝及冠脉血流储备(CFR),评价其监测蒽环类药物对心脏早期毒性作用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肺癌),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50例,根据病理种类,蒽环类药物剂量相同。每周期治疗前后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和舒张晚期流速峰值的比值(E/A)、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枝内径、心电图及CFR。结果本组治疗前LVEF、E/A、CFR无变化;治疗后第二周期即出现CFR值降低,随治疗周期越长,CFR值越低,第三周期出现E/A比值变化,第四周期出现LVEF下降及心电图变化。结论经胸冠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用于监测蒽环类药物对心脏早期毒性作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别采用以阿霉素和表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用检测超声心动图的方法来观察不同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的毒性并加以比较。方法采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阿霉素组和表阿霉素组,各为60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在接受不同蒽环类药物化疗后2个周期6、个周期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并加以比较。结果在化疗2个周期后,阿霉素组与表阿霉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超过10%的发生率分别为10%(6/60)和8.3%(5/60),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个周期后,阿霉素组与表阿霉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超过10%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4/60)和10%(6/60),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早期检测中有重要的意义,且表阿霉素所引起心脏毒性较阿霉素低。  相似文献   

7.
孙杰  王雅杰 《医学综述》2008,14(3):359-361
在乳腺癌治疗中,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曲妥单抗均具有心脏毒性,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风险,放疗也会引起心脏毒性。尤其以蒽环类化疗药物及其联合化疗方案的心脏毒性最为突出。因此,早期心脏毒性的检测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损害至关重要,心脏毒性的评价方法有多种,如心电图、心肌活检、超声心动图等,常规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方法,超声心动图及其新技术的应用对心脏毒性的检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任红军  崔秀洁 《中外医疗》2012,31(15):106+108-106,10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方法将76例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化疗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病人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脏毒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预防和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9.
右心室功能在慢性肺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日益受到关注,目前临床可用于评价右心室功能的超声技术和方法包括二维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Tei指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应变和应变率显像、自动边缘检测技术、造影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动图等。该文对这些超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曹雷  王玲  阮敏 《安徽医学》2017,38(4):408-411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DLBCL患者28例,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2、4、6个周期(即累计剂量达100、200、300 mg/m2)后24~48 h内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获取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数值及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AS、GLS在化疗4个周期[(-28.66±2.67)%,(-16.49±1.94)%]及6个周期[(-25.14±2.73)%,(-15.12±1.97)%]时,与化疗前[(-34.86±2.90)%,(-18.36±2.32)%]及化疗2个周期[(-34.05±2.09)%,(-17.75±1.91)%]时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AS与多柔比星累计剂量呈负相关(r=-0.815,P<0.05).整个化疗进程中,GCS、GRS无明显变化.结论 GAS对DLBCL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出现早期左心室功损害的敏感性较高.3D-STI技术可以发现早期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检测左室心肌应变及扭转,计算心肌综合指数(MCI),研究其监测乳癌患者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早期心肌毒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追踪观察拟行6周期乳癌术后蒽环类化疗的患者51例,在进行化疗前及化疗3周期、化疗6周期后的 1 ~2 d内,分别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应用后者获得左室整体面积应变、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及左心室扭转,计算左心室MCI,比较各组间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左室三维应变参数、扭转及MCI对诊断心脏毒性的应用价值.征集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 MCI在化疗第3周期、第6周期均较对照组、化疗前组明显减低(P<0. 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以-235.75(%×°)为截断值判断蒽环类药物对左室心肌功能损害时,其特异度为90. 2%,敏感度为94. 1%.结论 MCI在监测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肌损害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3D-STI可早期检出乳癌患者术后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肌损害,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 年8 月-2016年10 月期间收治的43 例OSAHS 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期收治的40 例OSAHS 合并COPD 患者设为观察组,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两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不同段心肌应变率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和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部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游离壁中间段心肌应变率参数、游离壁心尖段心肌应变率参数、游离壁基底段心肌应变率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能够很好地评价患者右心功能,且OSAHS 合并COPD 患者的右心损害比单独OSAHS 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心室功能是心脏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右心室由于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常规的超声无法准确地评价右心室功能变化。各种测定右心功能的新方法,包括组织多普勒超声、应变率成像、实时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成像等,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有助于评价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4.
The value of two-dimensional strain echocardiography for assessing left ventricular regional systolic func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epirubicin was evaluated. A total of 116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Thirty-eight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given epirubicin (Epi) of 120-340 mg/m^2, 42 patients in group B received epimbicin of≥ 360 mg/m^2, and 36 patients after surging without chemotherapy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C. High frame rate two-dimensional images were recorded from apical long-axis view, four-chamber view, two-chamber view of left ventricle. Peak systolic strain of left ventricular subendocardial myocardium was measured using two-dimensional strain software. The conventional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were also obtained. Conventional echocardiography show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onventional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Two-dimensional strain echocardiography revealed that the peak systolic strain of left ventricular subendocardial myocardium in group A was reduced in some segment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P〈0.05). The peak systolic strain of left ventricular subendocardial myocardium in group B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s com- pared with group C (P〈0.05), but that was reduced in group B just in some of the segments as compared with group A (P〈0.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two-dimensional strain echocardiography could early and sensitively display the effects of epi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 on the systolic func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subendocardial myocardium, and early monitor the epi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心脏超声对预测蒽环类药物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9例乳腺癌患者,且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化疗,应用表阿霉素剂量为75 mg /m2,进行2~6个周期,随化疗进行体内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不同,动态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心脏超声变化,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化疗后Q-T间期离散度较化疗前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化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较化疗前轻度增大、左室射血分数较化疗前轻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化疗药物对心肌损伤的评价指标中,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较心脏超声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更为敏感,具有对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肌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通过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变化,能及早在心肌损伤亚临床阶段发现其心脏毒性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以阿霉素(多柔比星)、表阿霉素(表柔比星)和吡喃阿霉素(吡柔比星)为代表的蒽环类抗癌药作为最有效的化疗药之一,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白血病、乳腺癌、肺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抗瘤谱广、临床疗效高等显著特点,是多种化疗方案的核心药物。然而,剂量依赖性不可逆的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使用。现就国内外近年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监测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定量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方法选取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PH组)及正常对照组33例,计算两组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三尖瓣环运动速度之比(E/e’),应变率成像技术获得右心室各个节段舒张期纵向应变率及运动速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动脉高压组三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之比(E/A)、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三尖瓣环运动速度之比(E/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段舒张早期应变率(SRe)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舒张早期应变率(SRe)与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三尖瓣环运动速度之比(E/e’)、右室游离壁厚度、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较好。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对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辅以双氧水声学造影诊断的4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切面的声像特征,并探讨检查、分析方法.结果明确诊断了法洛氏四联征7例,法洛氏三联征2例,法洛氏五联征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6例,爱勃斯坦畸形6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5例,纠正型大动脉转位1例、右室双出口3例、右室双腔心2例、右旋心并室缺1例,永存动脉干1例,完全性主动脉弓离断1例,左位上腔静脉引流入左房1例,单心室2例,三尖瓣闭锁2例,巨大右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其中巨大右冠状动脉左室瘘、右室双腔心、爱勃斯坦畸形各1例经手术证实.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右心声学造影是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