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析中医体质辨识对居民慢性病防控的现实意义。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三星街道居民2849人,通过中医体质识别软件,整合并分析三星街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及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内的对应信息。结果本组共有2279人完成了对接,其中平和质32.3%(737/2279)。最常见的为阳虚质25.7%(586/2279)与气虚质21.0%(479/2279);男性偏颇体质占比与女性对比明显较低,特别是血瘀、阳虚与阴虚等。结论居民慢性病防控中采取中医体质辨识可行性高,有利于促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大样本中医体质分类的调查,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居民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人群的健康水平。方法对20026名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中医体质辨识情况。结果社区居民的中医体质中,平和质占64.2%,偏颇体质占35.8%;其中,60岁以上居民共调查13865例,占总调查人数的69.23%。60岁以上人群中,平和质占62.65%,偏颇体质占37.35%。平和质的比例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在不同偏颇体质中,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3种体质随着年龄增长,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结论本调查客观分析了社区居民的体质特征及变化特点,有助于把握社区居民的体质特点,对调整体质偏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上海市曹杨社区居民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对上海普陀区曹杨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的得分,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各体质类型,分析一般人群的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采用X2检验比较各亚组体质构成比的差异.结果:曹杨社区一般人群中,平和质占44.4%,偏颇体质占55.6%;8种偏颇体质中居前三位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9.3%)、气虚质(8.2%)、阴虚质138例(7.5%).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同,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一般人群中约2/5的人群为平和体质,约3/5的人群为偏颇体质;偏颇体质中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多见;不同年龄、性别的体质构成比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深圳市南山区居民中医体质辨识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分布规律,为该区制定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规划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深圳市南山区1 200例居民为调查对象,自制中医体质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方法对居民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统计得出,平和质452例,占37.67%,偏颇体质748例,占62.33%。其中:气虚质402例(33.50%)、阴虚质312例(26.00%)、阳虚质258例(21.50%)、痰湿质182例(15.17%)、湿热质140例(11.67%)、血瘀质88例(7.33%)、气郁质60例(5.00%)、特禀质15例(1.25%)。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均有一定关系。结论 9种体质在居民中均有不同比例的分布,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另外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要根据体质的特点进行社区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127-130
目的基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及既往史,来探讨中医体质与慢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一般人群样本10 381例,填写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采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并记录既往史,以10种慢性病种分组,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各亚组构成比的差异。结果我院体检的慢性病患者以平和质为多。偏颇体质中,高血压病患者主要是气虚质(10.3%)、阳虚质(8.7%)、湿热质(8.5%)、痰湿质(8.2%);糖尿病患者是阳虚质(9.4%)、痰湿质及湿热质(9.1%)、气虚质(8.5%);高脂血症患者是痰湿质(12.7%)、气虚质(10.1%)、湿热质(10.0%)、阳虚质(9.4%);脂肪肝患者是湿热质(13.5%)、阳虚质(13.1%)、痰湿质(12.1%);肿瘤患者是气虚质及阳虚质(13.8%)、湿热质(10.1%)、气郁质及阴虚质(7.3%);冠心病患者是气虚质(14.8%)、痰湿质(10.2%)、阳虚质(7.8%);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是阳虚质(21.0%)、湿热质(11.9%)、痰湿质(9.5%);肥胖症患者是痰湿质(18.4%)、气虚质(12.2%)、湿热质(11.6%);骨质疏松患者是阳虚质(23.4%)、气虚质(16.4%)、痰湿质(8.8%);支气管哮喘是阳虚质(20.5%)、气虚质(12.2%)、痰湿质(10.9%)。不同慢性病中医体质构成比例不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慢病中医体质分布不同,偏颇体质与慢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中医体质辨识资料,探讨日照市体检人群体质分布规律并提出健康指导。方法采用沈阳瑞康健康管理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瑞康中医体质辨识判定软件3.0和4.0对3146位体检人群进行体质辨识。结果根据标准化的九种中医体质量表,3130例中单一体质的分布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平和质1404例、阳虚质532例、湿热质261例、气虚质229例、痰湿质182例、阴虚质172例、血瘀质165例、气郁质133例、特禀质52例;单一体质1027例,占32.8%,单一体质中,除平和质外,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湿热质和气虚质;两种或两种以上体质兼夹者2103例,占67.2%;阳虚兼气虚质121例(3.9%),阳虚兼血瘀质84例(2.7%),湿热兼痰湿质75例(2.4%)。结论单一体质中,除平和质外,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湿热质和气虚质。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在体质的分布当中占有相当比例,兼夹体质中两种体质兼夹还有一定倾向性,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成都市新都区5060名65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老年人的体质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为老年人群疾病防治、中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并研究开发出中医体质辨识问卷调查手机APP.结果 本调查研究显示,平和质2760名(54.55%);8种偏颇体质2300名(45.45%).偏颇体质患者中痰湿质862名(17.04%)、阴虚质406名(8.02%)、阳虚质367名(7.25%)和湿热质303名(5.99%)为此次调查老年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不同体质老年人群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常见慢性病人群体质类型构成不同(P<0.001).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成都市新都区老年人群的体质类型特点和分布规律及5种常见慢性病人群体质类型构成.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使其改善偏颇体质,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香港地区1022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香港地区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分析香港地区不同社会人口学人群体质类型的特征。结论针对香港地区一般人群,填写"中医体质调查表"收集数据,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利用χ2检验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香港地区一般人群中平和质占46.77%、8种偏颇体质占55.24%;8种偏颇体制中居于前3位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9.88%)、气虚质(9.59%)及湿热质(8.22%);不同的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香港地区一般人群中约1/2人群为平和体质,约1/2为偏颇体质,偏颇体质中阳虚质、气虚质及湿热质较多见。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人群的体质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信息技术对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社区15岁以上居民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状况调查,分析该社区居民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获得9种中医体质类型在人群中的评估转化分数数据。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依托自主研发的社区人群中医体质分析系统,采用系统抽样和调查问卷方法实施调查。结果:白云街社区居民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构成比前3位为平和质(40.7%)、阳虚质(13.8%)、气虚质(11.4%),其转化分数均值前3位为平和质(58.70±15.10)、气虚质(32.33±17.92)、阳虚质(29.89±20.85),两者与全国同类调查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年龄的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同,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和质中具有偏颇体质倾向者占33%,不同性别的偏颇体质倾向类型构成比不同,但无统计学差异(P=0.357)。结论:白云街社区15岁以上居民的中医体质类型为平和质占40.7%,其它8种偏颇体质占59.3%,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和气虚质多见,两者比其它偏颇体质的明显度高;不同性别、年龄的体质特点不同;平和质人群中约有1/3具有不同类型的偏颇体质倾向,男女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公务员亚健康中医体质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应用<亚健康自评量表>、<中医体质量表>对广东省公务员进行大样本的整群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 (1)亚健康者和健康者的偏颇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健康人群较易具有偏颇体质的倾向.偏颇体质频数以气虚体质居首位;(2)亚健康公务员中医体质分布以单一体质为多(36.4%),以气虚质比例(12.9%)居首位,但复合体质也不少(27.3%).复合体质以2种复合体质多见(6.4%).从亚健康公务员复合体质的频数来看,各种中医体质均容易与气虚质合并.按复合体质分布由大到小排序,排前三位的复合体质为气虚兼阳虚质(2.5%)、气虚兼气郁质(2.1%)和气虚兼痰湿质(1.3%).结论 进行亚健康状态中医体质辨识和分类研究,掌握亚健康中医体质特征,将为系统化干预亚健康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三家医院586例50~74岁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女性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其四诊信息,并采用SPSS11.5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对586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九种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四诊信息经聚类分析后认为可以分为3个证型,即风寒湿痹型(141例),肾气亏虚型(386例)和痰瘀互阻型(59例)。(2)九种中医体质分布:平和质59例(10.1%),偏颇体质527例(89.9%)。偏颇体质中多见的体质为阳虚质160例(27.3%),气虚质157例(26.8%),阴虚质80例(13.7%)。(3)50~74岁女性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显著相关;肾气亏虚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痰瘀互阻型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显著相关。结论:50~74岁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3类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多见。50~74岁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体质以偏颇体质为多,从不同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来看,风寒湿痹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显著相关;肾气亏虚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痰瘀互阻型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各项预后因素在中医体质类型中的分布差异,分析中医体质与肺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肺癌患者254例,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其进行肺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主要以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和阴虚质为主,这4种体质约占3/4(72.9%),其次是气郁质,占10.2%。病理体质类型主要以气虚质为主,所占比例32.3%。对各体质与临床肺癌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及血瘀质这5种体质类型表达与中医治疗呈负相关(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阳虚质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阴虚质表达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分型、手术治疗以及放疗或化疗与阴虚质表达无相关。结论:肺癌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气虚质为主,中医治疗是与体质类型相关最多的因素,肺癌患者由于中医治疗的介入可能影响其体质的改变,而气虚质和阴虚质与中医治疗最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DM)、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增生性DR(PDR)患者以及非增生性DR(NPDR)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分析其易感体质。方法:采用标准化的调查表对DM、DR、PDR、NPDR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识。结果:DM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以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为主,DR患者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主,PDR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NPDR患者以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为主。结论:体质决定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研究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及相关性规律,探索改善研究生体质的方法和途径,针对性给予中医药调养方法与健康干预、管理方案,以期提高研究生健康水平。方法 通过发放《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调查分析600名研究生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从BMI指数、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睡眠作息4个方面进行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研究人群以平和质为主,病理体质以阳虚质和气虚质为主,BMI指数高与痰湿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饮食辛辣与痰湿、湿热、阴虚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运动缺乏与气虚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睡眠作息不规律与阳虚、痰湿、气虚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了研究生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BMI指数、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从而为该人群制定中医药调养方法与健康干预、管理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将5 582例社区老年志愿者分为高血压病组及非高血压病组。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对其进行中医体质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5 582例老年人中,高血压病患者占55.2%,非高血压病者占44.8%;高血压病组平和质562例(18.2%),偏颇体质2 521例(81.8%),非高血压病组平和质467例(18.7%),其余共2 032例(81.3%)。进一步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组偏颇体质主要是痰湿质,非高血压病组偏颇体质主要是气虚质,两组之间体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病与中医体质类型关系的模型中,痰湿质为独立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病与中医体质类型及相关因素关系的模型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痰湿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异常、年龄及血糖为危险因素。结论 本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多见,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是较为常见的体质类型;ALT、痰湿质、Hcy、血脂异常、年龄及血糖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根据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干预方案,积极调整偏颇体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有研究表明肥胖者和代谢紊乱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不同肥胖者发生代谢紊乱的风险不完全相同,是否中医体质为其内在原因?目前尚不可知。目的 探究不同肥胖表型者中医体质特点。方法 从2012年6月-2014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健康体检人群1 814例数据库中,排除年龄<18岁者、分析变量存在缺失值及体质量过轻和超重者,纳入1 267例体质量正常和肥胖样本进行分析。根据代谢正常/异常及体质量正常/肥胖组合形成4种代谢肥胖表型,即代谢正常体质量正常表型(MHNW)、代谢异常体质量正常表型(MUNW)、代谢正常肥胖表型(MHO)、代谢异常肥胖表型(MUO)。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价中医体质,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法(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及行为习惯因素)计算不同肥胖表型者9种中医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得分。结果 1 267例调查对象中,MHNW 584例(46.1%),MUNW 207例(16.3%),MHO 174例(13.7%),MUO 302例(23.9%)。不同肥胖表型者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UO者平和质得分高于MHNW和MUNW者,阳虚质得分低于MHNW和MUNW者;MHO和MUO者痰湿质得分高于MHNW和MUNW者(P<0.05)。男性不同肥胖表型者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UO者平和质得分高于MHNW和MUNW者,阳虚质得分低于MHNW和MUNW者;MUNW、MHO和MUO者痰湿质得分高于MHNW者(P<0.05)。女性不同肥胖表型者阳虚质、痰湿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UO者阳虚质得分低于MHNW者,MHO者痰湿质得分高于MHNW和MUNW者,MUO者痰湿质得分高于MUNW者(P<0.05)。结论 代谢状况相近的情况下,肥胖者痰湿质、平和质倾向更高,阳虚质倾向更低;体质量相近的情况下,不同代谢状况者未表现出明显的体质差异。但男性和女性情况有所不同,男性肥胖者和代谢异常者均表现为较高的痰湿质倾向;女性仅有肥胖者表现为较高的痰湿质倾向,而代谢异常者未发现较高的痰湿质倾向。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有研究显示睡眠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的睡眠质量由于体质状况的差异可能呈现不同特点,但中医体质对睡眠质量影响情况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具体差异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人群中医体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5月,利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1 029 例北京市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数据。由中医体质量表获得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得分,得分越高体质倾向越明显;由PSQI获得总体睡眠质量得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结果 不同年龄人群平和质、阳虚质、特禀质得分及总体睡眠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人群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人群的平和质得分与总体睡眠质量得分呈负相关(P<0.001);8种偏颇体质得分与总体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人群平和质及其他8种偏颇体质对总体睡眠质量均有影响(P<0.001),而不同年龄人群中医体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顺位和程度不同:位于前三位的体质因素,18~30岁为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31~44岁为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45岁为平和质、血瘀质、痰湿质;31~44岁人群的中医体质对总体睡眠质量的影响大于18~30岁和≥45岁人群。结论 平和质对总体睡眠质量的影响最大,偏颇体质对总体睡眠质量的影响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存在差异。对不同年龄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改善偏颇体质,提升平和质水平,可能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689例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了解这一群体的体质分布状况,为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与保健提供新思路。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77例(11.18%),偏颇体质612例(88.82%);偏颇体质中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阳虚质242例(39.54%)、阴虚质93例(15.20%)、气虚质78例(12.75%)、气郁质75例(12.25%)、湿热质42例(6.86%)、血瘀质36例(5.88%)、特禀质23例(3.76%)、痰湿质23例(3.76%)。结论结合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的体质调理方案对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与保健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社区慢性病,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高血压有效防治和管理的重心集中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中医传统的体质学说阐明了各种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众多调查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病情变化和疾病转归与其本身的体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体质因素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联系,汇总目前多数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痰湿质、阴虚质为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偏颇体质。其次,分析目前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现状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缺乏有效、科学、合理的防治,缺乏“个体化”管理。重点对目前中医体质辨识在我国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阐明体质辨识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说明了目前体质辨识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管理和未来要健全这种模式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政策支持、信息化标准化手段及中医人才匮乏等,并提出了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由此阐明:中医的体质对高血压的发病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中医体质学理论,利用体质辨识,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及时纠正偏颇体质,将对延缓高血压病情的发生和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中医体质管理为未来社区高血压的防控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