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深圳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现状和成因。方法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WHO QOL-BREF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35~60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84.9%,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年龄、文化程度、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具有发生率高和年龄趋前的流行特点,给社区妇女带来身心困扰和影响其生存质量。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服务,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社区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益阳市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妇女平稳渡过围绝经期.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益阳市5个社区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442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其绝经年龄、围绝经期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该市区围绝经期妇女442例中有症状者322例,占7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88±3.20)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7.20±3.60)岁.绝经期主要症状表现为烦燥失眠、潮热多汗、眼睛老花、健忘、月经紊乱、腰背关节痛.影响这些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社会压力、婚姻状况等(P<0.01).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今后在益阳市区应因地制宜地大力宣传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人群及抑郁症状人群的临床研究,探讨其抑郁症状发生相关因素及躯体症状群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就诊于我院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460例,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Greene围绝经期症状评定量表,分析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相关因素及躯体症状群特征。结果 1根据纳入标准,排除病例16例,共有444例围绝经期妇女纳入本研究。根据HAMD分为无抑郁症状组298例,可能抑郁症状组103例,肯定抑郁症状组43例,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88%,肯定抑郁患者检出率为9.68%。2兴趣爱好的有无、家庭收入的高低及是否绝经均为影响柳州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P<0.05)。3三组间焦虑症状评分(心悸、易紧张、失眠、易激动、焦虑、不能集中精力)、抑郁症状评分(易疲乏、对工作失去乐趣、忧郁不开心、爱哭)、躯体症状评分(躯体压力、麻木或刺感、手脚感觉障碍、胸闷)、性评分(对性缺乏兴趣)等15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精神卫生状态、生活习惯、社会支持管理,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绝经期等级评定量表(MRS)评分系统评价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MRS评分系统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的226例年龄在4060岁围绝经期136例和围绝经后期90例患者的10项围绝经期症状情况,根据是否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将围绝经期患者分为伴有和未伴有围绝经期症状的两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围绝经期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期妇女的睡眠障碍、潮热出汗发生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妇女(P<0.05),其中年龄≥50(OR=3.468,95%CI:0.65360岁围绝经期136例和围绝经后期90例患者的10项围绝经期症状情况,根据是否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将围绝经期患者分为伴有和未伴有围绝经期症状的两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围绝经期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期妇女的睡眠障碍、潮热出汗发生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妇女(P<0.05),其中年龄≥50(OR=3.468,95%CI:0.6535.341)、患有慢性病(OR=4.317,95%CI:0.8135.341)、患有慢性病(OR=4.317,95%CI:0.8136.134)、流产>3次(OR=1.937,95%CI:0.3416.134)、流产>3次(OR=1.937,95%CI:0.3413.481),丧偶或离异(OR=2.452,95%CI:0.4513.481),丧偶或离异(OR=2.452,95%CI:0.4514.454),月收入<800元(OR=2.937,95%CI:0.3814.454),月收入<800元(OR=2.937,95%CI:0.3813.463)是严重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睡眠障碍、潮热出汗是围绝经期人群中较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年龄≥50、患有慢性病、流产>3次、丧偶或离异、月收入<800元是严重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手术绝经对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双侧卵巢切除的围绝经期妇女,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术前、术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评分,包括对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并让患者对手术再次选择,分成暂缓手术组(n=38)和立即手术组(n=30),再次对两组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术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7.65%(22/68),其中中、重度症状发生率为30.88%;术后发生率为97.06%(66/68),其中中、重度发生率为70.59%,术后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失眠:(1.68±1.39)分 vs(1.55±1.60)分;情绪波动:(2.51±1.82)分vs(1.68±1.77)分;抑郁:(0.98±1.46)分vs(0.60±0.38)分](P<0.01).选择立即手术的患者仅术后情绪波动的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05);而选择暂缓手术的患者术后情绪波动和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51,P=0.010).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升高,症状严重程度加重,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升高,其中抑郁症状可能影响患者再次选择手术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绝经对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双侧卵巢切除的围绝经期妇女,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术前、术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评分,包括对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并让患者对手术再次选择,分成暂缓手术组(n=38)和立即手术组(n=30),再次对两组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术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7.65%(22/68),其中中、重度症状发生率为30.88%;术后发生率为97.06%(66/68),其中中、重度发生率为70.59%,术后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失眠:(1.68±1.39)分 vs(1.55±1.60)分;情绪波动:(2.51±1.82)分vs(1.68±1.77)分;抑郁:(0.98±1.46)分vs(0.60±0.38)分](P<0.01).选择立即手术的患者仅术后情绪波动的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05);而选择暂缓手术的患者术后情绪波动和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51,P=0.010).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升高,症状严重程度加重,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升高,其中抑郁症状可能影响患者再次选择手术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清远市连江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症状与保健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清远市连江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探讨欠发达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和社区卫生服务现状,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和如何进行社区健康促进。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在本院围绝经期门诊和连江社区发放统一的调查问卷,共调查40~65岁的妇女803名,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的被调查者填报了至少一种自认为与围绝经期有关的症状或疾病;62.89%的妇女认为围绝经期出现问题时应多看医生,定期体查;仍然有5.98%的妇女出现围绝经期症状不采取任何措施;52.30%的妇女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围绝经期健康教育活动。结论:各级政府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医疗保健部门应加大社区健康教育的力度,倡议社会、单位、家人要关心和理解、全社会都来帮助和扶持围绝经期妇女,使她们调整心态,尽快地适应围绝经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顺利地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率、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更好地采取干预措施及预防策略。方法:对广东河源市地区的160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家庭、环境等影响因素及围绝经相关症状等。结果:性激素失调导致的情绪激动、烦躁、失眠及慢性关节炎等围绝经期症状,以及慢性疾病、子女数目、婚姻质量以及家庭收入等因素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抑郁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除与性腺功能减退有关外,还与社会、家庭及精神因素有关。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以降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诊断症状加权积分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临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辨证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中医症状加权积分法”对每一患者进行辨证。结果3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运用“中医症状加权积分法”辨证为单一证型(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郁及心脾两虚)者156例,其他证型者184例;其中,辨证为肾阴虚证49例、肾阳虚证20例、肾阴阳两虚证105例、心肾不交证49例、肝郁证25例、心脾两虚证47例(包括单一证、复合证)。结论该研究将临床症状体征轻重程度的量化分级、权重、主症与次症结合,计算出各证型的诊断标准临界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可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自制的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 对516名围绝经期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PSQI总均分为5.69±4.22,有22.2%的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较差. 40~44岁组睡眠质量优于45~49岁组及50~55岁组(P<0.05). 城乡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经历重大事件、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严重为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 结论:围绝经期门诊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温州市2 965例40~65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以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评估其绝经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为68.2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报告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疲乏乏力1 948例(65.70%)、焦躁激动1 785例(60.20%)、失眠1 638例(55.24%)、骨关节痛1 506例(50.79%)、性欲下降1 466例(4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已婚状态、医务及教育工作者、未绝经、对绝经持不期待态度者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因素。70.22%被调查女性表示对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有需求。结论:温州市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也较高,因此需普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改善女性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各科住院躯体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来自太原市三所综合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及五官、皮肤等科室共计1084例住院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评与调查。结果综合医院住院患者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其焦虑症状发生率为386(35.61%),抑郁症状发生率为713(65.77%)。焦虑、抑郁症状在外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低、完全自费者中发生率高,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文化程度、神经质(N)维度、精神质(P)维度是焦虑、抑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有较高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且受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躯体疾病的治疗中应兼顾情绪问题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0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进行测评,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20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中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0.50%(41/200),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50%(45/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侣健康状况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经济状况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和婚姻自我感觉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患者年龄大和所患疾病为恶性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其发生影响因素众多。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从而进一步探索围绝经期、老年期保健模式和方法,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广东省按地理地貌分为5层,共抽取了5个地级市(代表城市)和4个县级市(代表农村)。对40~65岁的4500个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广东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48.6岁,其中城市48.9岁、农村48.3岁。现患病率39%,其中城市38.5%、农村39.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前6位现患疾病的顺位是骨关节疾病(12.5%)、高血压(9.2%)、子宫肌瘤(6.8%)、胃或十二指肠溃疡(5.2%)、心脏病(2.7%)和糖尿病(2.2%)。骨关节疾病中膝关节疾病(34.3%)、腰椎疾病(32.8%)是高发病,骨折患病率2.5%。围绝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68.1%,最为痛苦的症状是失眠、肌肉骨关节疼痛、烦躁、头晕,以心理症状(86.8%)和躯体症状(86.0%)为主;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未就医者占71.2%,到妇产科就医者仅20.5%,以服用中药为主(53.9%),应用性激素疗法者1.4%(城市1.8%、农村1.0%)。无健康体检者37.8%,有过健康体检者62.2%,其中城市80.4%、农村44.4%,城市明显高于农村。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这一人群的保健、医疗存在广泛需求,应该全方位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旨在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发生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232例PCOS患者,采用抑郁症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进行抑郁状态评估,根据患者QIDS-SR16评分,≥6分为抑郁组(n=72),<6分为非抑郁组(n=16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糖、血脂和激素水平之间的差异,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32 例PCOS患者有72例(31 %)出现抑郁症;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多毛、痤疮比例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催乳素(PR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心理疾病家族史、月经量、不孕、抽烟、饮酒和睡眠障碍比例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硫酸脱氢表雄酮、总胆固醇、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雄烯二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游离雄激素指数、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PCOS患者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BMI≥25 kg/m2 (OR=3.516, 95%CI: 1.442~8.574)、LDL(OR=3.238, 95%CI: 1.883~5.570)和PRL(OR=1.362, 95%CI: 1.218~1.524);降低抑郁发生危险因素为HDL(OR=0.049, 95%CI: 0.009~0.270)。结论 高 BMI、LDL、PRL和低HDL水平是PCOS 患者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佛山市三水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的发病率,及其与体重指数、血酯、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尿酸、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脂等生化检查调查佛山市三水区3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3 326名,以55周岁中位点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每组再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分别对照各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糖(FP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结果 中年组和老年组高尿酸发病率分别为21.17%、32.11%,老年组显著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中高尿酸组BMI、FPG、TG、HOMA-IR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1),且与性别相关;老年组中高尿酸组BMI、FPG、TG、HOMA-IR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1),且与性别无相关.老年组中高尿酸组HOMA-IR显著高于中年组中高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男性、高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的人群中高尿酸发病率增高,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