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将通过降低管电流或管电压来降低多层面螺旋CT扫描的X射线剂量的方式用于胸部,观察其影像图像质量的变化。方法用120kV/(200mA、100mA、50mA、20mA);200mA/(120kV、100kV、80kV);80kV/50mA对20例胸部主动脉弓上和膈上水平2个特定层面进行扫描。测量每例纵隔窗上相同的固定解剖结构点(皮下脂肪,椎体,肌肉)的CT值;对每例肺窗的影像图像进行5等级评分。结果纵隔窗的皮下脂肪、骨骼肌、椎体在降低管电流时的CT值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799,P≥0.803,P≥0.65);在降低管电压时,皮下脂肪、骨骼肌的CT值均降低,椎体的CT值增加,三者的CT值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5,P<0.0001,P=0.012),肺窗的等级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879,P=0.605)。当管电流降低到20mA或同时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80kV/50mA)时肺尖肺窗的线性硬化伪影非常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结论降低管电压或同时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会改变影像图像的质量。用降低管电流的方式可降低X射线剂量,即用多层面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是可行的,但至20mA后肺尖有线性硬化伪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模式下行头颈部和胸部CT扫描时,管电压的改变对辐射剂量及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自动管电流和自动管电压模式下,对头颈部和胸部模体进行常规CT扫描。自动管电流模式下,管电压分别手动选择70、80、100、120和140 kV,对头颈部和胸部模体进行常规CT扫描。每种管电压下定位像扫描3次,再进行1次螺旋扫描。头颈部模体在眼眶中心及第5颈椎(C5)椎体上缘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OI),胸部模体在肺尖及气管分叉层面选取ROI,测量记录对比噪声比(CNR)。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每次扫描时眼晶状体和乳腺的器官剂量(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计算定位像和螺旋扫描的累积值。记录每次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CTDIvol累积值。最后通过计算品质因数(FOM),找到最优化的管电压值。结果 自动管电流和自动管电压模式时,头颈部自动选择120 kV和108 mAs,胸部自动选择80 kV和167 mAs。自动管电流模式时,手动选择70 kV时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和CTDIvol值最小(分别为0.779和4.070 mGy),140 kV时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和CTDIvol值最大(分别为2.571和25.670 mGy)。70 kV时乳腺辐射剂量和CTDIvol值最小(分别为0.698和0.900 mGy),140 kV时乳腺辐射剂量和CTDIvol值最大(分别为3.452和7.400 mGy)。CNR值在眼眶和C5椎体上缘层面分别为51.30~118.36和80.78~173.12,在肺尖和气管分叉层面分别为50.15~129.58和49.63~115.40。FOM因子在眼眶层面80 kV最大,在C5椎体上缘层面120 kV最大,在肺尖和气管分叉层面都是70 kV最大。头颈部模体最佳管电压:眼眶层面手动100 kV,颈部层面自动管电压模式(120 kV)。胸部模体最佳管电压:手动100 kV。结论 管电压的选择对CT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影响较大。对于常规CT扫描,手动100 kV适合眼眶区域扫描,自动120 kV适合颈部区域扫描,手动100 kV适合胸部扫描。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胸部低剂量参数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优化参数.方法 通过在不同扫描参数下对检测模体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评定不同扫描条件下模体辐射剂量及采集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噪声水平和均匀度,选择最佳扫描参数.扫描参数: 120 kV,0.75 s,Pitch 1.0,FOV 360,重建模式RF3(标准滤过),选取不同层厚和不同管电流分别扫描并记录各组结果,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60 mA常规剂量之CTDI与低剂量各组(30 mA、50 mA、70 mA、90 mA)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30 mA与50 mA之间、50 mA与70 mA之间CTDI值无显著性差异;层厚1 mm及管电流10 mA的图像噪声与其它各组层厚及管电流参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空间分辨率和低对比分辨率随着管电流的增加而提高,在50 mA处低对比分辨率有较明显的拐点,即当管电流降低至30 mA时,低对比分辨率显著降低.结论 50 mA、层厚5 mm是单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最佳参数,适用于CT普查和早期肺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检测的应用.方法 采用不同扫描参数对TM164A型性能模体和TM320D躯干CT剂量检测模体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螺旋CT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模体辐射剂量及采集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噪声水平和均匀度结果,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确定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最佳参数;依据优化的低剂量扫描技术参数对肺结节检测进行图像视觉评价.结果 ① TM320D躯干模体CT剂量检测结果:160 mA常规剂量之CT剂量指数(CTDI)与低剂量各组(30 mA、50 mA、70 mA、90 mA)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放射剂量随着管电流的增大而增加,尤其当管电流超过 90 mA时,放射剂量增大的更为显著;②10 mA与30 mA、50 mA、70 mA、90 mA、160 mA各组之间图像噪声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1 mm与3 mm、5 mm、7 mm、10 mm各组之间图像噪声也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图像均匀性与管电流及层厚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③空间分辨率和低对比分辨率随着管电流的增加而提高,当管电流降低至30 mA时,低对比分辨率显著降低.结论 通过对体模的研究,30~50 mA以及3~5 mm重建是低剂量CT肺部扫描的较佳参数组合,既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剂量,又可以较好地保证图像的质量,较适合于早期肺癌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CT定位像扫描参数(X射线管投照角度和管电压)的选择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规律,为临床实践中成像参数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不同扫描参数对成人胸部拟人模体进行定位像采集,X射线管投照角度(0°、90°和180°)、管电压(70、80、100、120和140 kV)和管电流(25 mA)共15种组合。...  相似文献   

6.
王秋霞  陈亮  罗馨  胡道予  冯定义   《放射学实践》2012,27(9):1010-10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仟伏扫描在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是否具有CT值增强效应及其增强幅度的变化。方法:将碘帕醇(370mg I/ml)配成浓度为2.5%的溶液,以模仿对比剂在人体血管内的浓度;将对比剂溶液注入直径为5mm的橡胶管内,制成模拟人体血管的静态实验模型,共30支。实验一:利用64层螺旋CT对30支实验模型进行扫描,管电流40mA,除管电压kV值改变外,其他参数均保持一致。管电压选用120kV(Ⅰ组)、100kV(Ⅱ组)和80kV(Ⅲ组),3次扫描时每一支模型的位置固定不动。将扫描后获得的原始数据以1.25mm层厚进行重建,测量1.25mm重建图像上各个实验模型的各个层面的CT值共10次,取平均值作为统计指标,计算各组间的CT差值。实验二:在进行实验一的100kV扫描序列中,固定管电压100kV,改变管电流为60mA再扫描,其余参数不变;数据处理及测量均同实验一,得到100kV、60mA扫描下的CT值(Ⅳ组),并计算100kV条件下60mA与40mA间的CT差值。结果: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CT均值分别为267.35、320.89、400.69及321.02HU;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Ⅱ组、Ⅱ组与Ⅰ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Ⅱ组、Ⅱ组与Ⅰ组、Ⅳ组与Ⅱ组的CT差值的均值分别为133.34、79.81、53.54及2.17HU;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Ⅱ组、Ⅱ组与Ⅰ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随着千伏值降低,CT值具有增强效应,随着管电压的降低,CT值增强幅度增大;固定CT管电压千伏值,改变管电流毫安值,CT值无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超低辐射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方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扫描条件的不同,将90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55mA;B组:管电压110kV,管电流55mA;C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秒。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为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医生共同对CT引导下穿刺针扫描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计算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并以扫描长度5cm计算患者的标准化ED(ED标准化)。三组受检者的年龄、DLP、ED、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再采用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三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均满足穿刺需求(≥2分);三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穿刺针路径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P=0.235)。A组的图像SNR及CNR均低于B、C组(P均<0.05)。相对于B组,A组的DLP、ED和ED标准化分别降低约44.16%、44.13%、39.29%;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约78.52%、76.31%、73.02%。结论:超低辐射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穿刺针路径和穿刺部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粒子植入过程中降低扫描条件进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RT大孔径CT,分别使用120、100和80 kV,初始毫安数为150 mA,以20 mA的间隔递减至10 mA的扫描条件组合对GEMS模体和包含不同密度组织替代物的062 M模体进行扫描。对扫描剂量进行记录,测量图像感兴趣区的CT值、噪声值,计算信噪比(SNR)值和对比噪声比(CNR)值,评估图像质量,优化出较为适合的扫描条件。结果 随着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降低,图像的信噪比降低。除120 kV,150~70 mA及100 kV,150~90 mA,其余条件下图像的SNR与标准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0~3.717,P<0.05)。随着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降低,对比度差异较小的相邻组织的对比噪声比显著降低,当对比噪声比降到2以下时,图像质量过低无法评估。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对CT图像的高对比分辨力影响不大。结论 综合实验结果,使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70 mA的扫描条件进行扫描时,其图像质量接近标准参数扫描图像。在粒子植入过程中,除第1次扫描外使用标准胸部扫描条件外,其余在反复扫描同一区域时可降低条件至100 kV,70 mA进行扫描,可使患者每次扫描接受的辐射剂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管电压对兔器官组织CT值的影响。方法:在同一台CT机上采用4组x线管电压80、100、120和140kV(头部模式只有前3组管电压,体部模式4组管电压)扫描12只实验兔,在切换管电压时保持其它扫描参数不变。用头颅序列扫描实验兔的头部,用体部序列扫描实验兔的胸部和腹部,测量实验兔的皮质骨、脑组织、肌肉、肝脏、肾脏、脂肪、肺组织的CT值。结果:X线管电压的改变对兔器官组织的CT值影响不一致。脂肪、肝脏、肾脏和皮质骨不同管电压下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组织、脑组织和肌肉不同管电压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兔部分器官组织的CT值与X线管电压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中可根据组织器官的扫描参数来设定参考CT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扫描中散射线剂量与管电流、管电压的关系,以及散射线降到机房本底水平所需的时间。方法:首先记录扫描机房本底剂量水平,然后在CT检查床上放置体部水膜,按照A组140 kV、250 mA,B组120 kV、250 mA,C组140 kV、100 mA,D组120 kV、100 mA 4组条件进行扫描,曝光时间均为5.1 s。于距离扫描架2.5 m处利用辐射剂量仪连续记录不同时间散射线剂量,同时采用高频摄像机记录剂量仪的数字变化,每种扫描条件重复扫描10次,记录曝光开始后30 s散射线辐射剂量,以辐射剂量仪显示的第7秒的数字作为曝光结束后的散射线剂量。结果:曝光结束后5 s内散射线剂量最大,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扫描时管电流、管电压值越大,散射线剂量越大,曝光结束后最初5 s散射线剂量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扫描条件曝光结束后散射线剂量达到机房本底水平的时间为曝光后20~23 s。结论:散射线剂量与扫描时管电流、管电压有关。采用低剂量CT扫描可降低散射线强度。曝光结束后5 s内机房散射线剂量最大,CT操作技师应做好散射线防护。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一站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腰椎CT(250mA)和低剂量胸部CT(80mA)两组扫描参数对欧洲脊柱体模(ESP)重复扫描10次,QCT测量ESP椎体骨密度、计算准确度误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搜集既行低剂量胸部CT、又因其他原因行腰椎CT 的40例患者,两次扫描间隔不超过1个月,QCT测量T12~L2椎体骨密度并分析结果。一组360例无症状体检者T12~L2椎体骨密度资料,分析T12/L1椎体骨密度均值与L1/L2椎体骨密度均值间相关性、并比较筛查法(依据T12/L1椎体骨密度均值)与推荐法(依据T12/L1椎体骨密度均值)评估骨密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50mA和80mA两组间ESP “L1、L2、L3”椎体骨密度准确度误差及40例患者T12、L1、L2椎体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0例无症状体检者T12/L1与L1/L2椎体骨密度均值分别为157.104±33.480、153.352±33.299,二者具有明显相关性(r=0.988,P<0. 05)。筛查法与推荐法评估骨密度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appa=0.747,P<0. 05)。结论:低剂量胸部CT与QCT一站式扫描,能同时满足肺筛查和评估骨密度需求,并且能降低辐射剂量、节约医疗成本及患者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结合自动毫安调制技术降低头颈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36例患者分为3组进行头颈部DSCTA检查.A组:平扫管电压80 kV,增强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固定为400 mA;B组:平扫管电压80 kV、增强扫描管电压120 kV,使用管电流调制技术,实际管电流为150~400 mA;C组:平扫管电压80 kV、增强扫描管电压100 kV,使用管电流调制技术,范围为150~400 mA.记录3组的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吸收剂量.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及主观分析,客观分析包括测量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基底动脉中段的CT值、信噪比,主观分析包括对血管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并结合横轴面图像进行评分.结果:三组间CTDIvol、DLP及ED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值均为A组>B组>C组.对DSCTA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结果显示,三组间双侧颈总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强化值、图像噪声及信噪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蒙片结合自动毫安技术能明显降低头颈部DSCTA检查的辐射剂量,并能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秋霞  陈亮  黄文华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2011,26(8):810-814
目的:探讨低仟伏值(kV)低辐射量MSCT扫描对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种单一成分的泌尿系结石108粒放入猪里脊肉内制成结石模型,应用64层螺旋CT对模型进行扫描,扫描的管电压分别为120 kV1、00 kV和80 kV,并与不同的管电流进行组合,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5 mm,螺距为0.984。扫描后的原始数据(5 mm层厚)重建成1.25 mm层厚,使用GE ADW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处理。测量图像质量的噪声水平,记录X线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结果:与对照组120kV-250mAs相比,实验组80kV-150mAs及100kV-50mAs组的噪声SD值仅分别升高7.60%和8.62%,主观评分均为合格,结石检出率为100%,而辐射剂量降低率分别达到81.40%和87.60%。结论:合适的低kV-mAs组合对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可以达到100%,且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胸部低剂量CT扫描管电流与噪声分布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分布特点,优化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 利用图像空间添加噪声软件对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CT图像进行6种不同噪声指数的模拟,并分析预设噪声指数与模拟图像噪声值的差异.使用该软件对20例志愿者常规扫描图像进行噪声添加,模拟出10、30、50、80、100、120、150、180及240 mA 9组胸部低剂量图像,记录每幅图像模拟噪声值,并对不同剂量组模拟噪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图像噪声添加法计算的模拟噪声值与预设噪声指数差异不大.胸部低剂量扫描时,图像模拟噪声值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而增加,当管电流在30~50 mA时,噪声降低显著(F=24.09 ~ 40.79,P<0.05);80~240 mA时,噪声值降低幅度变缓;80mA组与120 mA组之间差异不大.结论 图像空间添加噪声软件可应用于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的评价研究.胸部低剂量CT检查采用管电流80 mA,能够保证图像噪声较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绮  王成伟  李勇   《放射学实践》2011,26(5):546-54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体质量指数在正常范围的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各组在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采用心电门控电流调制技术)。第1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扫描最大电流设定量为700 mA);另外3组(B、C、D组)为实验组(低电流量扫描),最大电流设定量分别为常规扫描的90%(630 mA)、80%(560 mA)和70%(490 mA),其它扫描参数不变。对各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有效辐射剂量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减少了8.6%、17.9%、21.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D组(最大电流量为常规设定量的70%)图像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大电流设定值在560 mAs的条件下,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能够对正常体重人群提供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16.
SAFIRE与FBP重建法对CT图像噪声及扫描剂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法(SAFIRE)与滤波反投影法(FBP)对CT图像噪声及扫描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128层双源Flash CT,在120kV、100kV、80kV、70kV条件下,分别采用200mAs、170mAs、140mAs、110mAs、80mAs、50mAs、20mAs扫描剂量扫描水模,采用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法与滤波反投影法分别重建,不同管电压条件下,以预设扫描管电流200mAs FBP重建图像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扫描剂量、不同重建方法图像噪声并分析扫描剂量降低的潜力。结果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法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多,120kV管电压时降低45%~75%的扫描剂量,100kV管电压时降低45%~75%的扫描剂量,80kV管电压时降低45%~60%的扫描剂量,70kV管电压时降低15%~60%的扫描剂量,可以得到与200mAs FBP重建法噪声无统计学差异的图像。结论 SAFIRE重建法与FBP重建法比较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从而降低扫描剂量并同时得到满意图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胸部模体扫描探讨影响自动管电流技术的控制参数及影响因素对管电流mA调制效果和辐射剂量以及图像噪声的影响。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VCT 对模拟胸部模体进行扫描,实验组使用不同的噪声指数(noise index ,NI),调制方法,扫描层厚,定位像,管电压等组合扫描,并记录CTDIvol值以及测量图像的中心,右侧和体前空气的感兴趣区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值。对照组使用固定管电流200mA扫描,比较各种组合的辐射剂量和成像噪声。结果对照组的 CTDIvol 为10.07mGy ,实验组 A ,B ,C ,D ,E 的 CTDIvol 分别为18.58mGy ,24.56mGy ,14.98mGy ,12.46mGy ,11.49mGy均大于对照组。使用smartmA进行角度调制的C组比A组的CTDIvol降低约15%;而使用侧位定位像扫描的实验组D的辐射剂量也与使用正位像的实验组C辐射剂量不同;使用相同的NI值扫描,层厚越薄,调制的管电流越大,辐射剂量越大。图像中心区域的噪声(6.12±0.85)H U的变化要比体侧和体前的噪声(6.73±1.78)HU ,(7.29±1.23)HU的变化小,各层的一致性要好于体侧和体前的噪声。但由于有最大mA调制800mA的限制,在实验组B的肩部几乎都是最大mA扫描,而最后的CTDIvol为31.76mGy。使用联合调制后,各层的平均mA明显减少,而图像噪声的没有统计学改变;NI值升高,辐射剂量减少;管电压改变,辐射剂量改变,但图像噪声不变。结论ATCM技术可以通过实时调整管电流获得各层图像一致的噪声水平。联合调制比Z轴调制更有效的控制辐射剂量而不会带来图像质量的损失。定位像的选择,NI值的设定,扫描层厚的选择,最大mA的设定会影响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肺支气管低电压扫描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参数.方法 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对120例中等体型具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分组进行肺部不同电压CT扫描,电压分别设为80kV、100kV、120kV,Ⅰ组为固定100mA组,Ⅱ组以不同电压扫描的同时启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参考管电流分别提高到为180mAs、130mAs、100mAs,其他参数均相同,在工作站对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各组对支气管级别、最小支气管管径显示、支气管边界清晰度及密度分辨力均未见明显差别;80kV组噪声略高于其他两组,100kV组与120kV组噪声未见显著性差异,而CTDI其中80kV组较120kV组降低了65.53%,100kV组较120kV组降低了33.08%,剂量补偿后图像噪声略有改善.结论 与常规管电压120 kV扫描方案相比,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及100 kV,适当给予管电流补偿,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在多层螺旋CT肺支气管成像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测肺小结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大小、密度不同肺小结节的检测敏感性及最优扫描参数. 方法 制作3组不同密度(软组织密度、较低密度、磨玻璃密度)、直径13~2.5 mm的人工肺结节,置于组织等效胸部模型中,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CT机以常规剂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和低剂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30 mAs和21 mAs)分别扫描.测量、记录剂量指标(CTDIw和DLP)、模型各部位CT值、CT值标准差,评估各组结节的可见度. 结果 64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扫描(21~50 mAs)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250 mAs)的8%~20%.不同扫描剂量条件下模型各部位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值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电流降低而增加.各组结节中仅2.5 mm和4 mm磨玻璃密度(-600 HU左右)结节在管电流21 mAs扫描时出现不可见情况. 结论 64层螺旋CT实验条件下30 mAs低剂量扫描最小直径2.5 mm磨玻璃密度结节,是最优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颞骨扫描剂量与电流、电压及图像质量的关系,探讨降低剂量扫描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在电压分别为120 kV、100 kV及80 kV时,逐渐降低电流扫描,对头颅标本行颞骨扫描,直至图像质量很差时停止.比较CT剂量指数(CTDIvol)与电流、电压及图像质量的关系.结果 电压固定,CTDIvol与电流(mA)呈线性关系.降低mA,可以降低剂量,同时噪声标准偏差(SD)也增加,电流降到30 mA时,噪声SD 120~150,颞骨内精细结构仍能显示.CTDIvol与电压(kV),呈指数型曲线关系,电流较大时,电压降低少许,即可大幅度降低剂量.获得相同图像质量,儿童较成人可以用更低的剂量扫描.结论 64排螺旋CT颞骨扫描可以降低电流也可适当降低电压以降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