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应用凝集素芯片技术寻找肝癌细胞表面转移相关的特征性糖谱。方法  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建立肝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细胞模型。通过凝集素芯片比较诱导前后细胞膜的糖谱改变,采用凝集素印迹和荧光细胞凝集素免疫组化方法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诱导后细胞对凝集素ACL、BPL、JAC、MPL、PHA E、SBA和SNA的亲和作用减弱,而对凝集素AAL、ConA、DBA、GSL Ⅱ、ECL、HAL、LCA、LTL、NML、NPL、PHA L、PTL Ⅱ和WFL的亲和作用增强。提示诱导后肝癌细胞表面出现了黏蛋白T/Tn抗原、平分型N-乙酰葡萄糖胺、α 2,6唾液酸和末端α或β连接的N-乙酰半乳糖胺结构减少;而末端和核心岩藻糖、高甘露糖、N-乙酰葡萄糖胺β 1,6分支和复杂型寡糖分支结构增多。结论  肝癌细胞发生EMT过程中细胞膜表面糖链结构改变,提示糖链结构与肝癌的转移密切相关,为有效控制肝癌转移、改善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凝集素亲和技术寻找肝癌转移相关特征性血清糖蛋白凝集素亲和谱,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本研究利用含有13种肿瘤相关的凝集素集合芯片技术,比较研究了非转移性和转移性人肝癌血清糖蛋白凝集素亲和谱,同时采用多重凝集素印迹方法验证凝集素芯片结果。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双样本异方差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研究证明,与非转移人肝癌血清相比,转移性肝癌血清糖蛋白对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黑接骨木凝集素(sambucus nigra lection,SNA)、红腰豆凝集素(phaseolus vulgaris erythroagglutinin,PHAE)和欧曼陀罗凝集素(datura stramonium lectin,DSA)的亲和作用增强(P<0.05)。提示转移性肝癌血清糖蛋白出现了增多的唾液酸(sialic acid,sia)、N 乙酰葡萄糖胺(N acetyl glucosamine,GlcNAc)、平分型GlcNAc及多天线、偏二天线糖链结构。结论 血清糖蛋白聚糖链的变化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为临床筛选肝癌侵袭及转移相关的糖标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A1166C多态及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ACE)基因I/D多态与中国汉族 2型糖尿病肾病 (DN)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和PCR/DdeI酶切技术 ,检测 111例DN患者与 138例无DN患者AT1R基因及ACE基因多态基因型。结果 :DN组和无DN组相比 ,AT1R基因A1166C多态基因型频率无差异 (P >0 0 5 ) ;2组间AT1R基因A1166C多态等位基因频率也无差异 (P >0 0 5 ) ;DN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型等位基因频率均升高 (P <0 0 5 ) ;ACE基因DD基因型在AT1R基因AA、AC和CC 3种基因型患者中的分布有差异 (χ2 =7 82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并发DN有关 ,携带DD基因型和D型等位基因的 2型糖尿病患者是DN的易感人群。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不参与 2型糖尿病DN的发病。ACE基因I/D多态和AT1R基因A1166C多态在DN的发生、发展中均为微效基因 ,AA、AC、CC基因型患者携带D型等位基因易发生DN ,ACE、A1166C多态和ACE基因I/D多态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摘要]半乳糖凝集素是一类糖结合蛋白,对细胞表面的半乳糖苷和细胞外的糖蛋白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它们参与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如:细胞凋亡、细胞活化和炎症的调节等,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最近在对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对照实验研究中发现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galectin-3 binding protein,Gal3Bp)可上调微粒(microparticles,MPs)的表达以促进DVT形成.P-选择素作为一种介导静脉血栓形成的糖蛋白,研究证明其有希望作为DVT诊断的一个生物标记物.半乳糖凝集素参与P-选择素的表达,并可能涉及静脉血栓的的形成.白细胞介素-6作为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炎症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中发现其可能是VT发生的一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与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可促进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以促进静脉血栓的形成.随着对半乳糖凝集素在炎症发生发展及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有望成为防治静脉血栓的一个新的药物靶点及生物标记物,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
(EH)的关系,阐述AT1R基因A1166C在EH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EH组167例、对照组469例、共
636例维吾尔族人群血液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AT1R基因A1166C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AA、AC和CC 3种基因型以及该位点A、C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EH组A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9 ,P=0.001);AC+CC基因型人群患EH的危险度是AA基因型人群的1.6倍(OR=1.612,95%CI:1.191~2.183)。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维吾尔族EH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lR)A1166C多态及血管紧张素l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运用PCR和PCR/DdeI酶切技术,检测111例DN患者与138例无DN患者AT1R基因及ACE基因多态基因型.结果DN组和无DN组相比,ATIR基因A1166C多态基因型频率无差异(P>0.05);2组间AT1 R基因A1166C多态等位基因频率也无差异(P>0.05);DN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型等位基因频率均升高(P<0.05);ACE基因DD基因型在ATl R基因AA、AC和CC 3种基因型患者中的分布有差异(χ2=7.82,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DN有关,携带DD基因型和D型等位基因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DN的易感人群.ATIR基因A1166C多态性不参与2型糖尿病DN的发病.ACE基因I/D多态和ATlR基因A1166C多志在DN的发生、发展中均为微效基因,AA、AC、CC基因型患者携带D型等位基因易发生DN,ACE、A1166C多态和ACE基因I/D多态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用不同浓度(50、100、200及400 mg.L-1)的AGEs干预24 h或同一浓度(200 mg.L-1)的AGEs干预0、24、48及72 h,以无血清培养基(DMEM)和相应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对照。用RT-PCR检测细胞中半乳糖凝集素-3的mRNA水平。结果:不同浓度AGEs组HRMC的半乳糖凝集素-3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随着AGEs浓度的增高,半乳糖凝集素-3 mRNA水平也逐渐增高(P<0.05);AGEs干预HRMC 24、48、72 h,半乳糖凝集素-3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半乳糖凝集素-3 mRNA水平也逐渐增高(P<0.01)。结论:AGEs以时间及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HRMC半乳糖凝集素-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N-乙酰半乳糖(N-Acetyl-D-galactosamine, GalNAc)包被的玻片分离和富集胎儿有核红细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s).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胎儿脐血中的FNRBCs,然后将其与不同浓度的大豆凝聚素(SBA)混合,所形成的"FNRBCs-SBA"复合物用GalNAc包被的玻片来分离和富集,分析SBA工作浓度对FNRBCs分离和富集效率的影响.结果 当GalNAc包被玻片的浓度为100 μg/ml时,20 μg/ml 的SBA浓度是分离和富集FNRBCs的最适浓度;此时WBC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较低(27.7%), 而FNRBCs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最高(3.7%).结论 N-乙酰半乳糖特异性植物凝素可用于选择性地分离和富集FNRBCs,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具有无需特殊仪器与设备,简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含高凝血活力的桂木凝集素,能凝集人A、B、O、AB血型红细胞和兔、羊、豚鼠等动物的红细胞。凝集活力受N-乙酰半乳糖胺、半乳糖、乳糖和棉子糖等多种糖抑制,以N-乙酰半乳糖胺抑制最强。桂木凝集素还能凝集脾细胞、精细胞和促外周淋巴细胞转化;其凝集细胞的作用随凝集素浓度增加而增强,促淋转率约55%。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三种入路方式的围手术期差异,为临床制定手术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腹组(A组)96例,经上腹右胸组(B组)36例,经左胸组(C组)12例。主要分析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上切缘距肿瘤上缘长度、淋巴结清扫程度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手术时间:A组[(1969±533)min]<C组[(2050±731)min]<B组[(3092±659)min],上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A组[(319±049)cm]<B组[(460±061)cm]及C组[(447±068)cm],隆突淋巴结总数:A组(0个)<B组[(133±023)个]及C组[(100±00)个],隆突淋巴结转移程度:A组(0.0%)<B组(166%)及C组(167%),术后引流量:B组[(3641±2953)ml)]>C组[(1650±1410)ml]>A组[(1628±1192)ml],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B组(222%)>A组(52%)及C组(83%),平均住院时间:B组[(241±39)d]>A组[(217±26)d]及C组[(227±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肿瘤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转移程度、吻合方法、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呼吸肌支持时间、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和术后乳糜胸或乳糜腹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经上腹右胸联合手术增加了围手术期创伤及术后并发症,但与其他入路方式无实质性差异,而且能充分地进行清扫淋巴结,尤其是隆突部位以上的纵膈淋巴结,肿瘤学根治方面更适合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病和肝癌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肝细胞癌(HCC)及慢性肝病病变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探讨HCV感染在肝癌发病中的应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201例病变肝组织中丙肝病毒核心区抗原(Hepatitis C Core Antigen,HC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析各种肝脏病变中HCV的感染状况及其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116例HCC和85例慢性现中的HCV感染率分别是44.8  相似文献   

12.
人肝癌相关抗原SMP-3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肝癌(HCC)中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的表达,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制备48例人HCC及相应的癌旁组织、6例正常人肝组织和1例正常人肾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SMP-30在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发现HCC癌旁组织的SMP-30表达高于HCC组织(P〈0.05)。SMP30的表达与HC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肝硬化背景、HBsAg和AFP检测情况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SMP-30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过度表达可能是HCC的早期性、保护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组织基因组DNA文库的方法。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石蜡包埋HCC肿瘤组织标本,运用组织裂解改良法提取基因组DNA,构建HCC肿瘤组织基因组DNA文库,通过SmartSpecTM核酸蛋白测量法、TaqMan-MGB-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等分析评估所得文库质量。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2 108例合格石蜡包埋HCC肿瘤组织标本,构建了HCC组织标本基因组DNA文库,经质量监控分析所得DNA的浓度大于或接近0.1μg/μl,对应A260/A280比值介于1.6~2.0,TaqMan-MGB-PCR实时定量曲线光滑、波峰单一,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单一、清晰、无拖尾现象,所构建的文库DNA质量较好,与对照DNA质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可构建用于HCC研究的肿瘤组织基因组DNA文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肝细胞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Notch1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互
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GPC3和Notch1的表达情况,并用SPSS软
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越高,GPC3表达越低;分化程度越低,GPC3表达越高,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越高,Notch1表达越高;分化程度越低,Notch1表达越低,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GPC3与Notch1的表达呈高度显著性负相关(rp=-0.607, P=0.000; r=-0.692, P=0.000)。结论
在肝细胞癌中,GPC3与Notch1的表达呈现负相关性,提示两者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机制,共同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分子水平观察肝细胞癌组织HBVDNA和癌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与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4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25例肝硬化的石蜡切片组织中HBVDNA和n-ras、c-myc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肝细胞癌中见有n-ras和c-myc表达增强,其检出率分别为68.9%(31/45)和40.0%(18/45),高于肝硬化组(28.0%,8.0%)(P<0.05)。40%肝细胞癌病例(18/45)两种癌基因同时过量表达,45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19例存在有HBVDNA序列(42.2%)并均具有n-ras或c-myc过度表达。结论:两种癌基因HBVDNA可能有激活癌基因作用,肝细胞癌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HBV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家兔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脏肿瘤的形态学资料,探讨Cmyc、p53基因和甲胎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取5例家兔多结节肝癌的肿瘤性结节25个,瘤旁肝组织每例1块,进行一般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查Cmyc、p53基因和AFP的表达情况。结果和结论25个结节中,良性增生10个,高分化肝细胞癌11个,中分化肝细胞癌4个。家兔肝细胞癌的发生与Cmyc基因、AFP的过表达和p53基因的突变有关。参照肿瘤诱发过程中,增生性肝硬化、腺瘤样增生、高分化癌、中分化癌的变化顺序,在所检测的三种标志物中,Cmyc蛋白为最早出现的肿瘤标志物,p53基因突变相对较晚出现,AFP在恶性肿瘤结节中的表达率最高(933%)。  相似文献   

17.
用原位 PCR 研究石蜡包埋肝组织中微量 HCV R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定位分析石蜡包埋肝组织中微量HCVRNA,改良建立了原位PCR检测技术,并对17例丙型肝炎相关的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周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技术的特异性可靠,敏感性高于原位杂交法;两种组织切片HCVRNA阳性率分别为41.2%和70.6%,阳性信号主要呈胞浆型分布;在癌细胞中核型和核膜型分布比例较癌周肝组织明显增高,提示HCV可能与宿主细胞基因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PTEN蛋白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王知力  王文亮  郭双平  曾建新 《医学争鸣》2001,22(20):1862-1865
目的 探讨PTEN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PTEN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检测56例HCC组织,17例肝硬化组织和3例正常肝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56例H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40/56),其中低分化HCC的阳性率最低,为57%(12/21)。G1,G2级与G3级HCC组织中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具有显性差异(P<0.05)。17例肝硬化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4%(16/17)。HCC与肝硬化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具有显性差异(P<0.05)。HCC组织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TEN蛋白表达缺失,且恶性程度最高的H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最低。结论 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起着一定作用,且其缺失主要发生于肝癌晚期。这对判断患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