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评估CT与核酸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效能和病程演变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3月5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4例确诊和疑似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CT和核酸检测结果,其中,确诊COVID-19患者76例[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25~83岁]、疑似COVID-19患者88例[男性47例、女性41例,年龄21~75岁]。将所有受检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122例)和≥60岁组(42例)。以咽拭子取样核酸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对COVID-19的诊断效能。不同年龄组间各诊断效能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卡方检验。分析确诊患者自就诊以来的多次CT图像和核酸检测结果,对比COVID-19患者病程演变过程中的临床表现、CT和核酸检测结果的转变规律。 结果 164例患者中,核酸检测最终确诊阳性76例,阳性率为46.3%;CT诊断阳性143例,阳性率为87.2%。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6.1%(73/76)、20.5%(18/88)、51.0%(73/143)、85.7%(18/21)、55.5%(91/164)。CT的各诊断效能在<60岁和≥60岁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0.414,均P>0.05)。88例疑似COVID-19患者中,CT诊断阳性率为79.5%(70/88)。76例确诊患者初诊时,8例(10.5%)为无症状亚临床期,7例(9.2%)CT无阳性表现,11例(14.5%)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中9例(81.8%)CT诊断有阳性表现,CT肺炎进展期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阳性]。病程演变过程中,CT能清晰显示肺炎的进展和缓解程度,4~8 d后复查,28例CT表现为缓解期的患者中有14例(50.0%)核酸检测结果转阴;9~12 d后复查,46例CT表现为缓解期的患者中有31例(67.4%)核酸检测结果转阴。 结论 CT在早期COVID-19的筛查和诊断中较核酸检测更灵敏,且能更早地评估COVID-19的病程演变,可作为COVID-19临床诊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COVID-19患者24例,均行胸部低剂量薄层CT扫描,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24例患者首次及第2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阴性,4例患者第3次为阳性,15例患者第4次为阳性,4例患者第5次为阳性,1例患...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总结核酸检测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早期病变的认识。方法:从3次核酸检测最终确诊为COVID-2019的 217例患者中,选取之前核酸检测阴性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表现。结果:56例核酸检测阴性患者中,首次胸部CT有2例(3.57%)未见异常,54例(96.43%)可见异常。54例胸部CT有异常患者的病变分布特点:累及单肺叶12例(22.22%),其中病变位于左下叶6例;累及多肺叶42例(77.78%),其中37例累及3~5个肺叶。病灶形态:表现为类圆形15例(27.78%),楔形9例(16.67%),不规则形30例(55.56%)。病变密度:表现为磨玻璃影(GGO)36例(66.67%),GGO+实变13例(24.07%),以实变为主5例(9.26%)。间质性改变:小叶核心间隔增厚(铺路石征)28例(51.85%),小叶间隔增厚16例(29.63%),细支气管充气征25例(46.30%)。CT分期情况:早期26例(48.15%),进展期23例(42.59%),重症期4例(7.41%),转归期1例(1.85%)。结论:96.43%的核酸检测阴性COVID-2019患者首次胸部CT可见阳性表现,CT分期主要为早期(48.15%)和进展期(42.59%),重症少见(7.41%),对胸部CT出现阳性表现即使核酸检测阴性者需高度重视,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4.
孙黎  李广明  史珊  杨学东 《放射学实践》2020,(11):1369-1374
【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结构化报告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疑似COVID-19患者胸部CT及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共纳入253例患者,阳性组203名,阴性组50名。对胸部CT进行诊断分型,并记录CT征象。以模式1(CT诊断分型)、模式2(CT诊断分型+CT征象)、模式3(CT诊断分型+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三种模式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三种模型诊断准确性。结果: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三种模式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5.6%、96.0%和95.2%,特异度分别为34.0%、48.9%和32.7%,符合率分别为83.4%、87.0%、82.2%,AUC为0.768、0.895和0.812。结论:COVID-19胸部CT结构化报告能较为准确地诊断COVID-19肺炎,敏感度较高,但缺乏特异度,结合CT征象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特别是提高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初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80例从2020年1月13日 至2020年1月31日 在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在未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诊断结果的前提下,2名放射科医师根据COVID-19影像学诊断标准分别对所有胸...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被发现以来,迅速蔓延,其早期诊断有利于患者的及时救治和疾病进一步传播的有效控制。目前,诊断的依据是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其中RT-PCR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是COVID-19确诊的主要依据,影像学特征尤其是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则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临床依据。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方法,18F-FDG PET/CT在COVID-19中的价值仍未可知。笔者分析了18F-FDG PET/CT在COVID-19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评估COVID-19患者纵隔淋巴结受累情况方面的潜在应用,讨论了COVID-19患者肺外器官和组织受累可能出现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出院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患者的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020年1月21日至4月28日在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治愈的8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对5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的患者的肺部HRCT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在88例达到出院标准的COVID-19患者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5日-11月19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收治的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的本土138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采集流行病学及人口学信息、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CT、治疗和预后数据,最终随访日期为2021年11月27日。结果 截至2021年11月19日,甘肃省此次疫情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集中收治138例,男65例(47.1%),女73例(52.9%),男女比例为1:1.12,年龄2~87(42.7±21.0)岁,临床分型以普通型(48.6%,67/138)为主。SARS-CoV-2 Delta变异株的传播方式以密闭空间为主,具有明显的旅行团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密切接触者筛查和社区排查是发现感染者的主要途径;86.2%(119/138)的确诊患者已接种国产COVID-19灭活疫苗;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为咳嗽(57.2%,79/138),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CT诊断卵巢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32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卵巢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CT资料。计算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及95%可信区间。使用Kappa检验评估2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对于观察者A,CT诊断敏感度92.0%,特异度87.1%,阳性预测值94.3%,阴性预测值82.4%,准确度为90.5%。对于观察者B,CT诊断敏感度94.4%,特异度90.0%,阳性预测值95.6%,阴性预测值87.5%,准确度为93.1%。2位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K=0.933)。结论:CT能够精确地诊断卵巢肿瘤,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50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胸部CT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4月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对咽拭子标本检查结果为阳性的5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8.2±19.6)岁]的临床数据和CT资料;同时对患者行薄层胸部CT扫描多平面重建以观察患者的肺部改变,对各肺区受累情况进行评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5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40例患者(80%)曾到过武汉或与确诊患者有过接触史,17例(34%)无明显症状,38例(76%)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实验室检查结果多数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患者出现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典型CT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铺路石征、实变,且肺组织病变以周围型为主,双侧多叶分布。肺前区CT评分明显低于后区(H=−4.096,P=0.003),中、上区CT评分低于下区(H=6.917,P=0.031)。 结论 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明显,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无明显异常,而胸部CT的改变比较明显,因此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患者胸部CT的表现,密切关注胸部CT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以肺部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可以通过呼吸、接触及粪口等方式传播,传染性极强。湖北省的COVID-19患者比较集中且数量大,而核酸检测阳性率仅为30%~50%,且有一定滞后性。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将CT诊断纳入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CT扫描则成为COVID-19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CT技师也成为继发热门诊、感染科和ICU后最危险的一线群体。本文总结了本科室实施的一系列CT检查技术、工作流程和感染防控措施,旨在为广大影像同行制定管控策略提供参考,降低CT技师院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与CT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7日-2月22日收治确诊的3组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男4例,女5例)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结果:3组家庭核酸检测均呈阳性,但CT征象存在差异。第1组家庭共5例患者,患儿的叔叔、婶婶有临床症状,婶婶CT表现阳性,患儿及其母亲、爷爷无临床症状,母亲CT表现阳性;第2组,夫妻同时发病,有临床症状,CT均为阳性;第3组,父女同时起病,无临床症状,CT均为阴性。结论:现阶段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核酸检测与CT表现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存在可导致漏诊,在临床诊治中需认识这种差异,以便更好的阻断新冠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报告与数据系统(CO-RADS)评分及临床特征诊断COVID-19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COVID-19疫情期间就诊的16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68例,女101例,年龄15~98岁,平均(58.0±15.5)岁,入院后均行胸部CT、核酸及抗体检测。由两位影像医师独立进行CO-RADS评分,评价结果一致性,最终评分结果由两者协商确定。以核酸及抗体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O-RADS评分的诊断效能,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评分预测COVID-19发生的风险。结果:169例患者中共139例确诊为COVID-19,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较常见(59.7%,51.8%),COVID-19患者CRP升高(χ2=15.93,P=0.000)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χ2=4.11,P=0.043)较非COVID-19患者发生率高。COVID-19患者CT主要表现为病变多发(115/139,82.7%),下叶受累常见(102/139,73.4%),多位于外周或胸膜下(125/139,89.9%),磨玻璃密度(109/139,78.4%)伴铺路石征(83/139,59.7%)是特征表现之一。两位医生对169例患者CO-RADS评分具有较好一致性,线性加权Kappa分析系数值为0.84(95%CI:0.78~0.89)。COVID-19患者评分较非COVID-19患者高(Z=-7.473,P=0.000)。CO-RADS评分诊断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5% CI :0.85~0.95,Z=13.71,P<0.0001),最佳截断值为3,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5%、83.3%。单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O-RADS评分是诊断COVID-19的危险因素,评分为2~5分时其风险是1分的3.43、4.67、45.00、312.00倍。结论:不同医师的CO-RADS评分一致性好,诊断效能高,评分越高COVID-19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毒核酸检查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CT影像表现及CT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CT评分与临床资料间的关系.结果 高分辨率CT(HRCT)上,12例(70.6%...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疫情期间对某大型国企煤矿人员采用胸部低剂量CT(LDCT)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结果,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初疫情期间暴露于疫情的煤矿人员8 270例纳入LDCT筛查,对CT可疑COVID-19阳性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并在3~5天后复查CT,计算CT诊断的能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8例最终经深圳疾控中心核酸检测阳性确诊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把临床分型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患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2组,应用推想科技影像人工智能软件(InferReadTM CT Pne...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普通型向重症型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有效预测模型,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53例COVID-19患者入院临床及CT资料,依据第7版新型NCP诊疗方案将其分为普通型组及重症型组,普通型肺炎组101例;普通型肺炎转重型组52例。通过CT表现、临床症状、基础病、血常规、肝功及凝血功能行综合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建模并绘制ROC曲线。结果:临床资料中男性、高龄、呼吸困难、纳差、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计数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肺叶受累数量、病灶形态、邻近胸膜情况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建立预测模型灵敏度82.56%,特异度75.00%,曲线下面积0.881;CT表现建立预测模型灵敏度68.18%,特异度47.62%,曲线下面积0.666;结合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综合建立预测模型灵敏度85.98%,特异度80.43%,曲线下面积0.922。结论:CT结合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在早期预测COVID-19临床分型转变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对疾病严重程度行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xSPECT/CT断层骨显像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全身骨显像、xSPECT/CT及SPECT/CT断层骨显像资料,比较xSPECT/CT断层骨显像与SPECT/CT断层骨显像两种不同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核医学医师的诊断信心及图像质量。结果 xSPECT/CT断层骨显像对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4%、95.56%、95.37%、96.77%、93.48%;SPECT/CT断层骨显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13%、95.56%、88.89%、96.36%、81.13%,且xSPECT/CT断层骨显像能提高核医学医师的诊断信心及图像质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SPECT/CT能提高图像质量,同时提升核医学医师对骨转移的诊断信心和诊断质量,从而早期诊断患儿骨转移情况,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影像上COVID-19肺炎患者恢复期病灶密度和范围的演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3~6次胸部CT复查及临床均提示肺炎有好转并最终出院的68例COVID-19患者(RT-PCR或抗体阳性)的病例资料,病例年龄31~81岁,平均51.6岁。分别汇总138个不同病灶多次复查的胸部CT影像,其中包括病灶相邻两次CT复查影像290组。由两位胸部影像诊断医师(年资分别为4年及10年)针对好转病灶的密度及范围变化特点,分析病灶动态演变模式和对比病灶恢复早期(第一次显示好转的胸部CT)和恢复晚期(最后一次胸部CT)的演变情况。结果:290组好转胸部CT图像上,显示病灶的吸收好转主要有5种模式:①病灶范围基本不变伴密度明显减低者占46.1%;②病灶范围明显减小伴密度明显减低者占35.2%;③病灶范围明显减小伴密度局部减低、合并条索灶形成者占9.0%;④病灶范围基本不变伴密度局部减低合并条索灶形成8.3%;⑤病灶范围明显减小伴密度基本不变者占1.4%。138例病灶纵向研究发现,实性及混合病灶恢复早期多表现为密度明显减低(69.4%),晚期多表现为范围缩小伴条索影形成(52.0%);纯磨玻璃病灶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密度及范围同步递减(67.8%)。结论:COVID-19患者CT图像上病灶在恢复期的变化具有一定特点,在恢复早期和晚期不同病灶的密度及范围变化分别具有一定的规律,多数病灶密度逐渐减低是主要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CT值在肾上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阈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强  方春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14-1116
目的:评价平扫CT值在肾上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优化选择鉴别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61例(63个病灶),其中腺瘤33个,非腺瘤30个,分别测量肿瘤的平扫CT值并计算不同CT值阈值鉴别腺瘤与非腺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33个腺瘤平扫CT值-9.0~42.6HU(10.6&#177;11.4)HU,30个非腺瘤平扫CT值18.2~48.7HU(36.1&#177;7.3)HU,两者的平均平扫C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436,P=0.000)。使用15HU作为鉴别域值时诊断腺瘤的敏感度73%,特异度100%,准确度86%,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7%;而使用20和25HU作为域值时的敏感度更高,分别为85%和91%,但特异度降低,分别为93%和90%。结论:平扫CT值在肾上腺腺瘤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以≤15HU作为腺瘤的诊断标准是比较合适的,特异度高,敏感度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