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特点。方法 对30例20岁以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回顾性统计其视网膜裂孔的形态、位置、大小、数目和患眼的屈光状态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网膜裂孔以圆形萎缩孔为主,占76.2%;裂孔位于颞下方者占50.8%,伴有近视屈光不正者占93.3%。结论 青少年网脱有不同于其它年龄组的自身特点,对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特点. 方法"对30例20岁以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回顾性统计其视网膜裂孔的形态、位置、大小、数目和患眼的屈光状态等,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网膜裂孔以圆形萎缩孔为主,占76.2%;裂孔位于颞下方者占50.8%,伴有近视屈光不正者占93.3%. 结论"青少年网脱有不同于其它年龄组的自身特点,对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及不同年龄组视网膜脱离与屈光状态,不同年龄组裂孔的形态等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岁以下网脱近视多见,40岁以后网脱近视逐渐减少,圆孔多见于40岁以下年龄组,马蹄形裂孔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对早期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 年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筛查的ROP 患儿24 例,同时选取正常早产儿46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1 岁时散瞳验光结果。结果有ROP 组的近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早产儿近视的发生与出生体重有相关性,出生体重≤ 1 500 g 的早产儿更易发生近视。结论 ROP 和低出生体重可引起近视发病率的增高,是否产生长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低度近视眼与正视眼近距离阅读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区域差异性?方法: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将黄斑区视网膜分为9个不同区域分别计算视网膜厚度,对比分析中低度近视与正常人近距离阅读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区域性差异?结果:中低度近视与正视眼相比,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颞外象限?鼻外象限和外下象限视网膜厚度变薄;近距离阅读后,正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未出现变化,中低度近视眼颞外象限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出现变化?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区域性差异与屈光状态有关;近距离阅读后,中低度近视眼与正视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时颖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3024-3025
目的:分析硅油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3年2月到本院眼底病科进行玻璃体视网膜剥离切除手术患者,在术前、玻切硅油充填术后12周、硅油取出术后12周,分别进行诊断验光和A型超声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超检查,眼轴长度在术前和充填硅油后12周之间以及充填硅油后12周和取出硅油后12周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屈光度在术前、充填硅油后12周、取出硅油后12周之间,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硅油填充术后眼的屈光状态明显趋于远视,如果患者有视力矫正要求可短暂给予远视屈光矫正。而硅油取出后,眼的屈光状态趋于近视,平稳后可以长期给予近视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7.
Lasik作为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因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并发症少,已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1],但术后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屡有报道.术前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以及针对周边视网膜变性严重区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会降低近视眼Lasik术后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现将我院眼科视光学中心这方面的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多巴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它参与包括感觉、运动和其它高级脑行为活动的形成和调节;因此,多巴胺的缺乏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巴金森氏综合症和老年痴呆,但是,有关多巴胺释放调节的机制仍然不清楚。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分布在几个脑区,在这些脑区中,视网膜是研究多巴胺神经元最容易入手的部位。视网膜多巴胺神经元属于一种特殊的无长突细胞,它的多巴胺的释放受外界光和机体内生物钟的调节。借助转基因技术和膜片钳电生理学方法,我们最近几年深入研究了光和生物钟对视网膜多巴胺神经元功能活动调节的机制,其中包括发现了光通过激活新型的黑素视蛋白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来调节视网膜多巴胺细胞的活动。这些进展对我们了解多巴胺和多巴胺神经元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疾病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近视屈光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retinalnervefiberlayerthickness,RNFLT)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 (retinalthicknessanalyzer,RTA)检测 116例 (116只眼 )志愿者RNFLT、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NFLT与近视眼屈光度成负相关关系 (r =- 0 6 4 6 9,P <0 0 0 1) ;RNFLT与眼轴长度也成负相关关系 (r=- 0 6 971,P <0 0 0 1)。结论 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眼轴长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贺平  项道满 《广东医学》2022,43(1):121-126
近视是危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原因,尽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关于眼球的生长发育和近视诱发机制尚不明确。而关于青少年近视与生物钟紊乱的研究相对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昼夜节律变化与屈光不正的发展有关。在人类及动物中,眼球的解剖及生理参数都会产生昼夜节律变化。这种节律是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主生物钟”产生的,该主时钟是以光敏性视黑素为神经递质,作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传递信号。此外,视网膜还存在内源性的生物钟及外周生物钟。越来越多的研究昼夜节律变化会影响青少年屈光的发育。多巴胺作为视网膜的一种重要神经递质,可以使视网膜感知昼夜明暗差别带来的节律变化,同时影响眼球屈光的发育。研究表明生物钟通过对“时钟基因”转录的调控进一步影响屈光不正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环境照明的特性和昼夜节律失调所导致屈光不正的机制尚待研究。这篇论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青少年近视与昼夜节律生物学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回顾,增加对青少年屈光不正病因的理解,为改善青少年近视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出生1周的豚鼠3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实验组20只.实验组右眼为遮盖眼,通过单眼遮盖法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左眼为自身对照眼,正常对照组取双侧眼球.检影验光检测屈光度,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p75NTR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视网膜p75NTR mRNA的变化,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束,遮盖眼屈光度加深、眼轴长度延长,可见凋亡细胞核.正常对照眼与自身对照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视网膜外核层及内核层几乎无p75NTR、Caspase-3阳性染色,无凋亡细胞.遮盖眼视网膜可见p75NTR、Caspase-3阳性表达、p75NTR mRNA增加和凋亡细胞.结论: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p75NTR和Caspase-3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视网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出生3d豚鼠以半透明眼罩遮盖右眼2个月制备FDM动物模型,左眼作为对照。遮盖前后,检影验光检测双眼屈光度,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遮盖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视网膜BDNF的表达,RTPCR检测BDNFmRNA的表达。结果:形觉剥夺使眼轴增长,近视屈光度增加,遮盖眼与对照眼相比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遮盖眼BDNF免疫活性降低,BDNFmRNA表达下调。结论:BDNF可能参与调控FDM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屈光度与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RD)、视网膜变性和视网膜干孔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0例RRD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散瞳后进行电脑验光仪验光及眼底三面镜检查。用χ2检验分析眼屈光度与RRD的关系及与视网膜变性、裂孔形态部位的关系。结果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双眼RRD的发生、RRD中视网膜圆孔及对侧眼视网膜变性的发生均升高(均P<0.001);对侧眼干孔发生也升高(P<0.05);伴有近视眼的RRD下方象限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高于非近视眼(P<0.05)。结论高度近视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危险因素。单眼RRD的对侧眼,尤其是伴有高度近视RRD的对侧眼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眼,需注意检查,发现病变要及时处理以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胡茵  唐晓昭 《四川医学》2012,33(9):1562-1563
目的探讨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6例(13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均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及巩膜外垫压。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25只眼(91.9%),视力较术前提高120只眼(88.2%),不变8只眼,下降8只眼。最好矫正视力0.3以上95只眼(69.8%)。术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冷凝反应Ⅰ~Ⅱ级,无Ⅲ~Ⅳ级。轻度屈光介质浑浊不影响手术过程。结论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与视网膜血管改变密切关联。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发展加强了视网膜眼底图像处理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了CSVD视网膜血管改变的研究。现本文对AI辅助下CSVD视网膜血管改变研究进行综述,通过系统性回顾AI对眼底典型视网膜病变的识别、对视网膜血管直径和几何学改变的识别以及AI对OCTA中特征性变化的识别,进一步探讨AI辅助下CSVD视网膜血管改变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可靠稳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模型基础。方法 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采用ADP酶染色和视网膜连续切片法,定量评估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左眼球ADP酶染色结果显示,视乳头周围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并见血管迂曲、扩张、变形,视网膜周边部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右眼球连续切片发现模型组小鼠有许多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并且内界膜下的细胞增殖,排列紊乱,并见视网膜表面或视网膜前有新生血管芽。结论 成功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并且可作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The ability of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 to promote neurite outgrowth of retinal cells through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pathways was examined. Neurite outgrowth effects of PEDF were determined by quantifying the neurite length extending from cultured chick embryo retinal explants, and neurite outgrowth ratio of R28 cells (a neural cell line derived from the neonatal rat retina). MAPK activity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inhibition assays. The contribution of signaling pathway was quantified with a specific inhibitor for MAPK: PD98059. PEDF (50 ng/ml) promoted chick retinal neurite elongation and increased the extent of R28 cell neurite outgrowth. PD98059 decreased neurite elongation of chicken retinal explants and the extent of R28 cell neurite outgrowth. PEDF possibly promotes neurite outgrowth for retinal cells by activating MAPK pathway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PEDF provides a useful support for retinal cells through the MAPK pathway and leads to the progress of therapy for many retin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8.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增殖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采用高氧诱导的方法制作小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运用视网膜铺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视网膜组织中EPO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模型鼠视网膜组织具有大片无灌注区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伴荧光渗漏。模型鼠视网膜组织中EPO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在缺氧状态下逐渐升高,于缺氧48小时(出生后14天)到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至出生后26天降至基线水平。这说明,氧诱导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鼠中,持续缺氧的视网膜组织通过增加EPO的表达,从而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Clinical ophthalmologists consider each retinal disease as a completely unique entity. However, various retinal diseases, such as uveitis,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share a number of common pathogenetic pathways. Whether a retinal disease initiates from direct injury to the blood-retinal barrier (BRB) or a defect/injury to retinal neurons or glia that impairs the BRB secondarily, the BRB is a pivotal point in determining the prognosis as self-limiting and recovering, or developing and progressing to a clinical phenotype. The present review summarizes our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physiology and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of the BRB, which underlies its pivotal role in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on retin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树嗣性成熟期及成年早期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模型,探讨年龄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以视网膜形态变化为主的局部视网膜机制与近视的关系.方法 4月龄和5月龄树鼩各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遮盖组.遮盖组右眼遮盖作为实验眼,左眼开放作为自身对照眼.用自制半透明眼罩建立形觉剥夺近视模型,然后撤出干预因素,分别于遮盖3周、6周测量各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于遮盖6周观察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各层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 4月龄和5月龄树鼩遮盖右眼3周后,遮盖眼远视度数均有所降低,但与自身对照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遮盖6周后:两组的屈光度和眼轴与对照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遮盖期间,形觉剥夺眼眼轴不断增长,近视度数也逐渐增加,二者有很好的直线负相关关系;并且4月龄组所诱导出的近视程度高于5月龄组(P<0.05).形觉剥夺可引起各层视网膜普遍变薄,有核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中胞核数减少,排列稀疏紊乱.结论 形觉剥夺可以诱导性成熟期及成年早期树鼩的近视形成及视网膜形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