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病机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的正常和异常反映,太阳病是营卫出入之机的失调,阳明病是阳土之气的不降,少阳病是气机升降道路的不畅,太阴病是阴土之气的不升,少阴病是水火升降的失常,厥阴病是气血升降的逆乱。结论:气机升降失常是外感与内伤杂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2.
《河北中医》1985,(6):47-47
何谓太阳病?太阳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太阳”二字最早见于《周易》。太,大之极也。阳,鲜明之意。《素问·热论》称太阳为巨阳。人体的面积以肤表为最大,所以肤表之阳称太阳。从生理部位而言,太阳主一身之表,统理皮肤、营卫、太阳经输,内连膀胱。其主要功能具有卫外的作用,为人体天然的一道防护屏障。凡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受邪,并承担起抗卸外邪的职责,故古人很早就把太阳比做“六经之藩篱”。太阳病即病邪在表,邪正相争在表,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  相似文献   

3.
张晓艳  金培祥 《河南中医》2012,32(9):1119-1120
在外感疾病的初期阶段,无论是太阳病还是卫分证,其病机均与卫气功能失调有关。外邪侵犯人体,肺失宣发,导致卫气不能正常敷布,功能失职,同时卫气功能推敲,亦可影响肺主宣发功能,二者互为影响。故外感病初期在病位上多涉及到肌表及肺、胃这一脏一腑,在治疗上应注重宣发肺气,兼以祛邪,肌表与脏腑同治。  相似文献   

4.
刘兰椿  刘超  王阶 《北京中医药》2021,40(9):981-983
"胸满"多表现为患者胸胁部的胀闷不舒感,若无器质性病变,西医学多将其归为神经官能症类病.中医可从外感六经和内伤杂病两个角度来辨治胸满病证.外感传变有六经之别,病机多责之表邪郁闭肺气、少阳经气不利抑或暑热上犯,内伤病位有上下之别,病机需详辨痰实上壅胸膈、腑实腑气不降、气陷短气不相顺接等.临证时需鉴明清补两端,外邪盛则清之,内伤甚则补之,权衡祛邪与扶正的时机,在把握主要病机的基础上,进行药味配伍,方可发挥出中医学独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 ,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 ,它不仅为诊疗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法 ,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妇女的经、带、胎、产等病 ,是脏腑功能失常、血气失调、冲任损伤所致。故六经辨证同样可说明妇女的病变 ,并找出其治疗规律。太阳主一身之表 ,统摄营卫。外邪袭人 ,太阳首当其冲 ,故出现表证。若太阳经病不愈 ,病邪循经入腑 ,则导致蓄水、蓄血证。女子以血为用 ,治经不离治血 ,凡属瘀积引起的经行错后 ,少小腹硬痛 ,均可仿蓄血证之法施治。太阳之经脉 ,络脑下项 ,挟脊抵腰 ,与少阴互为表里。故太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感热病机制及与太阳病关系密切的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论述症、证、病三者及营、卫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从太阳经气的升降开阖阐述其与太阳病乃至六经病的关系。结果:证候与证的区别在于:证是当前认识到的临床表现及证素,而证候则包括了现阶段疾病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营卫谐和因为循行正常,病理情况下则营卫不和;太阳经气的升降开阖及其与太阳病,乃至六经病的关系密切。结论:外感热病与太阳病各方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伤寒部分     
何谓太阳病?太阳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太阳”二字最早见于《周易》。太,大之极也。阳,鲜明之意。《素问·热论》称太阳为巨阳。人体的面积以肤表为最大,所以肤表之阳称太阳。从生理部位而言,太阳主一身之表,统理皮肤、营卫、太阳经输,内连膀胱。其主要功能具有卫外的作用,为人体天然的一道防护屏障。凡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受邪,并承担起抗卸外邪的职责,故古人很早就把太阳比做“六经之藩篱”。太阳病即病邪在表,邪正相争在表,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其性质属阳、属表。太阳居六经之首,位  相似文献   

8.
王明杰  黄淑芬 《河南中医》1996,16(5):270-272
对太阳病的内涵与外延加以探讨,认为太阳病内含杂病。从临床上看,太阳病不仅常见于外感热病初期,而且常见于许多杂病初期,故太阳病应包括太阳热病与太阳杂病两大类。《伤寒论·太阳篇》中多杂病,主要有外邪引发杂病宿疾、外感导致杂病、伤寒兼夹杂病、伤寒变生杂病等几类。伤寒方用治杂病并非是借用、移植和扩大应用,六经既辨伤寒又辨杂病,伤寒方既治伤寒、又治杂病。  相似文献   

9.
张效科  田正良 《中医杂志》2014,(15):1275-1277
《黄帝内经》中三阳经开阖枢理论代表了三阳经三种气机运行方式,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亦多有体现。张学文教授对此体会颇深,并推崇吴崑所言:"太阳在表,敷畅阳气";"阳明在里,受纳阳气";"少阳在于表里之间,转输阳气"。临证时以此理论为指导,提出辨证用药应遵循太阳为开,经气以畅为顺;阳明为阖,经气以盛为用;少阳为枢,经气以和为贵,并以此辩治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六病”与《黄帝内经》“六经”具有本质区别,六经是循行于体表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调节阴阳等作用。六病指的是仲景在阴阳辨证基础上根据人体态势来划分的三阴病、三阳病;六病是无形的、功能性的,反映患者气的整体态势,包含人体代表寒热的阴阳属性,以及升降出入的气机态势。十二正经等经络系统客观存在,而六病的态势是无法肉眼捕捉的,需要通过有形的症状去征察背后气的态势和病机实质,最后在治法上通过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之性,遵循一定原则,顺人体向愈之势而为,调动人体气机,使失常的状态恢复常态。十二经均可有六病,反之,六病均可出现十二经经络循行路线或所联属脏腑的病变。六病对表、中、里三部受邪的部位亦尤为重视,而六病的失常部位可以出现在经络循行线及络属的脏腑。只要明白六经、六病的实际含义并结合仲景条文的内容,均可对仲景条文中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的含义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六经病营卫实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六经病的实质是六经的“开、阖、枢”功能失常,导致营卫失调造成的脏腑气血津液功能紊乱。六经病反映了外感疾病由浅入深化由表及里、雅正相争的虚实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六经病的实质是六经的“开、阖、枢”功能失常,导致营卫失调造成的脏腑气血津液功能紊乱。六经病反映了外感疾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邪正相争的虚实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六经“开阖枢”理论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日:“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其道理在于,从阴阳二气分布的多少状况和六经生理功能方面说,太阳、太阴是六经中阳气和阴气最盛的经脉,太阳在表在外,是一身之藩篱,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将气机升降理论首先应用于临床,如太阳病治以汗法是太阳主开的理论指导;阳明病用下法是阳明主阖理论的应用;少阳病和解之法是少阳为枢理论的发挥,体现了升降理论的运用,并将升降理论贯穿于六经辨证,如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解释六经病证病机;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认识六经传变以及运用升降理论指导治法用药等,充分显示了仲景结合临床运用将升降出入理论融入辨证施治和处方用药中。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说太阳为六经之首,主一身之表? 《伤寒论》主要讨论由六淫之邪侵袭人体而发生的一切外感热病,外感热病的发生又多是外邪首先侵及体表而开始。在一般情况下,外邪侵袭,“卫外而为固”的卫气必然起而抗邪于体表,但卫气是阳气的一部分,而肾阳又是阳  相似文献   

16.
彭子益关于《伤寒论》六经的学术观点可以概括如下:六经是六气所化;六经是由脏腑、经络、气化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人身的表是六经之表,统属荣卫,为十二经络经气的统称;人身的里是六经之里,各分脏腑;人身的半表半里是六经之半表半里,为少阳经。荣卫是六经公共之表气;脏腑是六经各个之里气;少阳经在表里、脏腑之间。外感诸病,起于表,起于荣卫,表病不解,然后传入里,传入此脏或此腑,或传入少阳经;内伤诸病,起于里,起于某一脏腑或经络,然后影响其他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17.
阳痿之病 ,病因多种 ,病机复杂 ,概言之 ,病位有上、下、内、外之分 ,病机有寒热虚实之辩 ,治疗有扶正祛邪之异。而运用六经辨证明其病位 ,分其虚实 ,辨其寒热 ,定其法则 ,用药便可见成效。1 太阳论治 太阳统摄营卫 ,主一身之表 ,固护于外 ,为六经之藩篱 ,外邪侵袭 ,太阳首当其冲 ,正气向外抗邪 ,太阳经气运行受阻 ,正气不能温分肉 ,司开阖 ,正邪交争 ,故见头痛 ,发热 ,汗出 ,恶风 ,脉浮等症。阳痿一病 ,古今医家多从少阴论治 ,但太阳营卫之气不和亦可导致阳痿、遗精等病症。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阐述男子“失精”、“阴头寒…  相似文献   

18.
六经为病的提纲证,概述了六经病证的主要内容,是《伤寒论》辨证的纲领,笔者对此以针灸辨治,收到良好效果,兹论述如下。l太阳之为病太阳为寒水之经,经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可见寒水化气为太阳之生理。太阳之脉上至风府,下达腰脊,具有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的作用。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致营卫不和,卫外失职,正邪相争于表,出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涌而恶寒”之提纲证。其本质为寒邪伤表,营卫不和,在针灸辨治时,应以解表敬郁,调和营卫为原则。由于太阳之敷畅赖肾督阳气之助,督脉统摄诸阳又维系…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实为一体。而现代社会常常忽视外感病证的治疗,致使许多外感疾病失治误治,外邪入里而成内伤杂病。文章从六经辨证体系及外感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不可截然分开、脾胃气机的出入是外感病证和内伤杂病相统一的枢纽、外感疾病的治疗应重视脾胃等方面来探讨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的关系,为外感病证及一些内伤杂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言。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六经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护理工作,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笔者的六经之首太阳经证的辩证施护体会介绍于下,以供参考。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以固护于外,故为诸经之藩篱。外邪侵入人体,太阳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