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药提取物具有诸多不良特性,导致以其为原料制备的中药微丸成型性较差。该研究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与不同比例的微晶纤维素、乳糖、淀粉混合,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90%累积平均粒径、粒径的跨度、松密度、紧密度、压缩度、豪森比及休止角等指标表征混合粉的粉体学性质,以Feret粒径、横纵比、得率、密度及脆碎度等指标评价微丸的成型性,采用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物料粉体学性质与微丸成型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粉体的粒度与微丸的粒径、密度及得率呈负相关,与脆碎度呈正相关;粉体的粒径跨度、密度、压缩度及休止角与微丸的粒径、密度及得率呈正相关,与脆碎度呈负相关。结果表明,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成型性与物料粉体学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为建立符合中药提取物特点的微丸成型技术和方法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罗云  熊志伟  张婧  赵国巍  梁新丽  廖正根 《中草药》2015,46(17):2540-2548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微丸的成型性与物料粉体、软材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PNS粉体与不同比例的微晶纤维素、乳糖、淀粉混合,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90%累积平均粒径、密度、压缩度、豪森比、比表面积、孔隙率、吸湿性、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等指标表征混合粉的粉体学性质;以液固比、塑性指数、液点、塑点、稠度等表征软材的性质,以Feret粒径、横纵比、得率、密度、脆碎度及溶出度等指标评价微丸的成型性;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原料性质与微丸成型性的相关性。结果 PNS微丸的性质与其粉体性质无直接相关性;软材的液固比、液点、塑点等性质与粉体的孔隙率呈正相关,与粉体的密度、临界相对湿度扩散速率呈负相关;微丸密度与软材含水量呈正相关;微丸的溶出速率与粉体的孔隙率呈正相关,与吸附速率常数呈负相关。结论 挤出滚圆法制备PNS微丸的成型性与原料物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挤出滚圆法制备当归补血微丸的处方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霞  贾晓斌  陈彦  施亚芳  孙晶 《中成药》2006,28(11):1565-1568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当归补血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最佳工艺和处方。方法: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当归补血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考察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收率。结果: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在85%以上。结论:挤出滚圆法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收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中药微丸的特点。方法:对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的原理、制备流程进行比较,并对2种方法所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进行粉体学、收率和体外溶出等考察。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高,体外溶出快。结论:2种方法均能制备当归补血微丸,但挤出滚圆法优于流化床包衣法。  相似文献   

5.
栀子提取物微丸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栀子提取物微丸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粉体学性质和收率.方法:运用国产挤出滚圆机制备栀子提取物微丸;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微丸处方和制备工艺;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收率.结果: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栀子提取物微丸外形美观,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成品收率高.结论:采用挤出滚圆法可制备性质优良的栀子提取物微丸,且快速稳定、可操作性好、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环保,尤其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塑制法制备中药丸剂的中间体软材、丸条与丸剂质量的关系,提高中药丸剂塑制法的生产效率。方法采用知柏地黄丸为模型药物研究粉末的粒径大小、润湿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变量下的软材、丸条、丸粒的质量。结果粉末粒径越小,软材塑性好,丸粒光滑,质量好;蜜水能很好的改善纤维强的粉末的成丸效果。结论软材、丸条、粉末粒径、粘合剂等条件对于塑制法制备丸剂的制备工艺优化十分重要,丸剂质量是处方中药材性质的综合反应。  相似文献   

7.
当归补血胶囊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健  唐海英  丁蔚 《中成药》2006,28(7):1062-1064
当归补血胶囊是由经典方剂当归补血汤剂型改革制备而成,具有补气生血之功效[1],方剂组成为黄芪30 g、当归6g,胶囊剂则以按药材10∶1的比例制成的提取物为原料,提取物为全浸膏粉末,流动性差,吸湿性大,吸湿后易粘结成块,给生产和储存带来困难。为此,本文以休止角、吸湿率等粉体学数据为指标,筛选辅料,确定处方,对胶囊的成型工艺进行研究。1仪器与试药分析天平(METTLER双量程电子天平AE240)、真空干燥箱(DZF-6050型)、玻璃干燥器。黄芪比例提取物(药材:提取物10∶1,西安大地植化有限公司)、当归比例提取物(药材:提取物10∶1,西安大地植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当归补血汤膜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当归补血汤膜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以不向浓度分别加到孵化6 d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继续孵化3 d观察血管生长状况.结果:在当归补血汤膜提取物较长有效剂量范围内,促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加.结论:当归补血汤膜提取物能明显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通塞脉浸膏与不同辅料混合物的物理性质与其微丸成型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处方混合物的内聚力、塑性指数及所成微丸粉体学性质,运用主客观赋权法及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混合物的塑性指数对微丸成型起主要影响,在所考察范嗣内呈正相关,内聚力与微丸成型呈负相关.结论:混合物的物理性质能显著地影响微丸成型.  相似文献   

10.
润湿剂对葛根黄酮微丸粉体学和溶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微丸制剂为代表的多单元型给药系统,以其特有的优越性逐渐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中药新剂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微丸的成型技术仍是中药制剂研究的难点。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其提取物的物料性质差异也较大,是影响微丸的成型性的主要因素。本实验对挤出滚圆法制备葛根黄酮微丸的制药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周扬  邱庆欢  钟其新  曾峰  洪燕龙 《中草药》2021,52(19):5862-5872
目的探讨陈皮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枳壳Aurantii Fructus、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牡丹皮Moutan Cortex、木瓜Chaenomelis Fructus、干姜Zingiberis Rhizoma、菊花Chrysanthemi Flos、山药Dioscoreae Rhizoma这8种中药原生药粉制得的软材物理性质与微丸成型性的关系,为后续挤出滚圆制备微丸提供合理的处方依据。方法以微晶纤维素为载体,8种中药原生药粉为模型药,设置挤出机速度为60 r/min、滚圆机速度为1200 r/min,在30%载药量和4种加水量下制得32个处方的软材、挤出物和微丸,测定软材物理性质参数,得到微丸形态,采用数据统计软件分析软材物理性质和微丸形态间的关系,得到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基于枳壳的物理性质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进行模拟验证,探讨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软材的物理性质和微丸的形态有一定的关系,以黏附性/内聚性(Ad/Co)为1级分类指标,硬度/弹性(Ha/Sp)为2级分类指标,硬度×内聚性(Ha×Co)为3级分类指标,黏附性(Ad)为4级分类指标,含水量为5级分类指标,可将微丸分为3类,该分类结果准确性为96.87%。基于中药枳壳物理性质参数的CFD结果表明该模拟结果与枳壳的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相一致。结论该32个处方软材的物理性质与微丸的成型性有一定的相关性,CFD模拟进行微丸成型性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挤出滚圆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微丸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微丸,以微丸的物理性质及总黄酮的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对处方因素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以MCC、乳糖为填充剂,药粉含量为50%,挤出速度为100r/min,滚圆转速为1 000r/min,滚圆时间为10min,制得微丸圆整度、收率、溶出均理想.结论:挤出滚圆法可用于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可行,所得微丸质量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芪归微丸,并建立微丸中绿原酸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用其评价微丸的溶出度。方法实验固定微丸工艺参数为:挤出转速为30Hz,滚圆转速为35Hz,滚圆时间为5min,以微丸粉体学及有效成分溶出情况作为评价指标,优化载药量、致孔剂品种、润湿剂种类等微丸的处方,采用液相色谱测定芪归微丸中绿原酸和阿魏酸的含量,考察不同介质中微丸的溶出情况。结果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处方:芪归浸膏粉:微晶纤维素:乳糖:润湿剂(水)质量比为10∶12.5∶2.5∶10;方中主要成分绿原酸及阿魏酸的含量测定,选择检测波长为324nm,采用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芪归微丸中绿原酸及阿魏酸在蒸馏水、0.1mol/L的盐酸溶液和pH6.8磷酸盐缓冲液三种不同溶出介质中,均可迅速溶出,30min累计溶出量达到90%以上。结论所得芪归微丸得率高,圆整度好,硬度适宜,脆碎度低,微丸中主要成分绿原酸及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适用,用其评价微丸的溶出度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维骨康胶囊中微丸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目的:研究中药微丸的制备工艺参数,解决传统中药制备微丸的难题.方法:采用离心喷雾制丸方法制备微丸,并比较离心喷雾包衣和流化床包衣对微丸质量的影响.结果:确定微丸丸芯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转盘频率为45HZ,供液流速为1.2g·min-1,稠膏相对密度为1.20;采用离心喷雾包衣方式,包衣增重达到14%时,可制得质量较好的微丸.结论:离心喷雾制丸、包衣具有所需辅料量少、自动化程度高、符合GMP要求等特点,非常适合传统复方中药制剂中微丸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国产挤出滚圆机制备法莫替丁微丸及其性质的考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法莫替丁微丸。方法 用国产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莫替丁微丸,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考察了不同药物含量的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及体外溶出度。结果 制得的法莫替丁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体外溶出度在30min内达到95%以上。结论 应用国产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微丸,其载药量范围广,工艺简便,制得的微丸质量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挤出滚圆法制备维药香青兰黄酮骨架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香青兰黄酮骨架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考察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释放度.结果: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香青兰黄酮骨架微丸圆整度、流动性及堆密度均较好,成品收率高,且30 min内体外释放度均达到80%以上.结论:挤出滚圆法制备维药香青兰黄酮骨架微丸,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收率高.  相似文献   

17.
中药微丸的药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反映近五年来中药微丸在研究方向、类型、常用辅料和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方法 查阅、综述及分析近五年来中药微丸在处方筛选、制备工艺以及体外释药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结果 中药微丸是一种辅料易得、制备工艺灵活、制剂改良方便的剂型.结论 中药微丸作为一种良好的剂型,具有广泛的实用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药微丸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近几年来中药微丸分类、辅料和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查阅近年国内外中药微丸的文献资料40余篇。从微丸的分类、制备、辅料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其分析归纳,并对中药微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果认为中药微丸具有辅料易得、制备工艺灵活等特点,在制备中药复方制剂方面有独特优势,在缓控释制剂方面具有实用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复方杞芪微丸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复方杞芪微丸,研究中药微丸制备的新工艺。方法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杞芪微丸;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制剂工艺条件;考察了不同处方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杞芪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在85%以上。结论用国产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收率高;体外溶出实验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