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2004年12月由同一术者施行的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 80髋),失访5例(5髋),临床随访资料完整者58例(75髋),对假体生存率、Harris 髋关节评分、疼痛、步态、大腿痛等方面进行评估;放射学资料完整者49 例(64髋),对假体放射学松动率、骨水泥鞘分级、异位骨化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75例(58髋)术后获随访(33.9±1.3)个月平均(15~57个月),假体生存率为97.3%,以髋臼或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为观察终点,则假体生存率为100%.Harris 髋关节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6±20)分(10~85分)改善为平均(92±8)分(56~100分). 56例(73髋)患者中,术后95.9%的患者(70髋)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4例(7.1%)为中度跛行,14例(25%)为轻度跛行,38 例(67.9%)无跛行.无一例出现大腿痛、髋臼或股骨假体的放射学松动.49例(64髋)放射学资料完整患者股骨假体骨水泥鞘分级:A级37髋, B 级20髋,C1级4髋, C2级3髋.4例(4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 I级.结论 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混合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骨水泥柄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接受混合型初次THA治疗髋部疾病的患者126例(135髋)进行至少10年的随访。观察Harris评分、股骨假体位置、骨水泥壳及其周围骨质变化。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以无菌性松动导致翻修及单纯骨溶解病灶清除植骨术为随访终点。结果共有79例(85髋)获得10年以上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44.5±18.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2.1±5.6)分。截至随访终点,在Gruen 1区观察到2髋发生骨溶解,7区4髋发生骨溶解现象。共有4例(4髋)接受翻修手术,其中1例男性患者因骨溶解致髋臼假体松动,同侧股骨近端骨溶解,同期行右髋臼侧翻修及股骨侧骨溶解病灶清除植骨术。另3例因髋臼假体松动行髋臼侧翻修术,影像学及术中见股骨假体稳定。以无菌性松动为随访终点,股骨假体生存率为100%;以无菌性松动翻修、单纯骨溶解病灶清除植骨术为随访终点,股骨假体生存率为98.8%(95%可信区间,12.23~12.32)。结论混合型初次THA术中骨水泥假体的远期生存率令人满意;采用第3代骨水泥技术固定的股骨柄取得与现代非骨水泥假体柄相近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生物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5年以上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接受生物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的患者110例124髋进行随访。截至末次随访时,40例(44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8.2年(5~16.3年)。临床观察Harris评分、各种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假体位置、假体周围骨质以及并发症情况。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以无菌性松动所致翻修为随访终点。结果随访率为36.4%。Harris评分由术前为(48.47±14.5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1.37±5.44)分(P〈0.001)。截止随访终点,术后并发症包括脱位(1例1髋)、无菌性松动(2例2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异位骨化(13例13髋),无感染。生物型股骨柄1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初次THA术中生物型股骨假体的远期生存率令人满意,但需要提高随访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髂腰肌撞击假体引起疼痛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1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因髂腰肌撞击髋臼假体引起髋部疼痛患者,5例采用保守治疗无效后行髂腰肌肌腱切断术,12例行髂腰肌肌腱切断术,2例髋臼假体翻修。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Harris评分术前47~70(59±5.3)分,术后达83-95(92±1.7)分。双髋对比屈髋力量17例无明显下降,2例部分下降但并不影响髋关节功能。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因髂腰肌撞击髋臼假体引起髋部疼痛的患者,保守治疗常常效果不佳,而髂腰肌肌腱切断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在髋关节翻修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2001年5月~2006年12月用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36~70岁),平均体重指数20(15~28).初次置换距翻修术5~20年,平均6.7年.翻修原因:感染性松动2例,无菌性松动6例.在8个髋关节翻修术中,6髋行全髋关节翻修,2髋仅翻修髋臼.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本组患者骨缺损均为AAOS Ⅲ型(混合型骨缺损).随访X线片上的假体变化情况,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并计算假体生存率.[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末次随访前死亡1例(心肌梗死),平均随访4.5年(1.5~7.1年).患者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0分(20~6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8分(74~94分),其中疼痛、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的13.8分和11.5分提高到40.3分和39.9分.术前所有患者均有重度跛行,末次随访时1例无跛行,5例仅有轻度跛行,1例中度跛行.5髋假体获得良好稳定性;2髋因假体周围感染导致髋臼骨溶解而需要再翻修,失败率为29%;2髋发生异位骨化.以任何原因进行了翻修和影像学证明有松动作为失败标准,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髋臼加强环4.5年存活率为63%.[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的方法能较好地重建髋臼侧严重骨缺损,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中期临床效果可令人接受.但对容易造成感染的各种因素必须加强监测,防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冯卫  刘建国  齐欣  李冬松  杨晨  李叔强  付莉 《中国骨伤》2012,25(11):899-902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在骨性强直髋治疗中的临床及放射学效果进行评估。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20例(30髋)骨性强直的髋关节患者采用THA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6岁。术后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患者疼痛缓解满意度、肢体长度差异、髋关节活动范围以及髋关节外展肌力进行评价。X线影像学随访包括对髋臼及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松动、透光线及异位骨化进行评价。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75±6.52)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6.40±5.42)分;邻近受累关节疼痛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7例;13例外展肌力量恢复满意,跛行症状明显缓解,肢体短缩下降至小于0.5cm;髋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改善。放射学评估发现2例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1例股骨假体周围透光线,无关节假体脱位及翻修的病例。结论:近期随访发现THA在治疗骨性强直的髋关节中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矫正髋关节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患髋邻近关节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次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中远期临床及影像学疗效、假体的生存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1年7月至2006年6月间接受初次骨水泥型THA的患者187例(201髋)进行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影像学表现,并对Harris评分和骨密度结果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假体翻修为随访终点,计算假体的生存率。结果共117例(126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2.8±2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1,P〈0.01)。假体周围界面有不同表现的患者的骨密度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289,P〉0.05)。晚期感染1髋,脱位3髋,下肢深静脉血栓4髋,下肢不等长4髋,假体周围骨折2髋,异位骨化6髋,无菌性松动5髋。共有7髋接受髋关节翻修手术,平均翻修手术时间为初次置换术后11.3年,假体的生存率为94.4%。结论骨水泥型THA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患者髋关节疾病方面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骨水泥假体的远期生存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5年以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2006年6月前行THA的273例患者(305髋)进行随访,截至末次随访时,191例(206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9.3年(5-21年),临床随访内容包括SF-36量表、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各种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包括骨盆正位、患髋正侧位片,判断人工假体位置、假体周围骨质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率为69.96%,SF3-6体能方面总分由术前的(30.92±3.90)分(24~39分)提高至(53.69±3.97)分(44~62分),在精神方面的总分则由术前的(45.91±5.63)分(37~56分)提高至(57.06±7.26)分(43~72分)。术前Harris评分为(46.71±10.76)分(5~68分),末次随访时为(92.83±4.88)分(56~100分)。假体的5年生存率为98.06%,10年生存率为94.17%,15年生存率为85.92%,20年生存率为81.55%。混合型假体、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翻修率分别为2.4%、5.6%。术后并发症包括跛行(17例)、脱位(3例3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假体周围骨折(1例1髋)、无菌性松动(9例9髋)、异位骨化(6髋)和感染(0例)等。结论本组病例整体疗效满意、假体生存期长,但随访率偏低,病例数偏少,需进一步完善随访机制,提高随访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本组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探讨其疗效、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06年以前行THA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48例(285髋)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截至末次随访时,174例(198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0.2%,随访时间平均为7.6年(5.5~11.6年)。临床随访包括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各种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包括双侧髋关节正位(或骨盆正位)、患髋侧位片,判断人工假体位置、假体周围骨质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4.4分(0~8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88分(35~99分),优良率为88.5%。术后假体总的生存率为97.1%。术后并发症包括跛行(9例)、异位骨化(8髋)、脱位(7例)、假体松动(2例)和感染(3例)等。结论本组病例整体疗效满意、假体生存期长,随访率偏低、病例数偏少,因此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8例(42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5年(2.6~5年),Harris评分从46分(25~60分)提高到86分(60~98分),优良率为90.9%,X线片示无假体松动迹象。[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解决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所致的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切除股骨颈,严重影响股骨近端受力平衡,容易发生骨吸收,导致假体松动和下沉。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一种优良而又全新的全髋人工关节,目前报道尚少。目的:评价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及x线片影像结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50例61髋行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选用保留股骨颈人工关节柄(CFP)和骨小梁固定型髋臼杯(TOP),使用专用模板,行垂直股骨颈截骨,自转子间窝向上保留股骨颈0.5-1cm。选择合适的外杯,55°外翻角装入。聚乙烯内杯设计保持外翻45°。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x线片评估包括假体位置、松动及异位骨化情况。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52个月,平均46.35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5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91.22分。1例初次置换时出现穿通骨折;1例出现轻度异位骨化;无假体松动及下沉。结论: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保留了大量骨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型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紫金县人民医院骨科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94例(206髋)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排除合并髋关节感染、恶性肿瘤、患肢神经肌肉疾病者,随访时间5~13年,平均8.9年,临床观察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并发症、影像学检查评估假体稳定性,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以无菌性松动导致的假体翻修作为随访终点。结果共116例(126髋)获得完整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0.3±13.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6.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4,P0.001)。其中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松动(7例7髋)、脱位(3例3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异位骨化(11例11髋),手术部位浅表感染(3例3髋)。以无菌性松动导致的假体翻修作为随访终点,髋臼假体13年累计生存率为88%,股骨假体13年累计生存率为100%。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型髋关节假体的中期生存率满意,并发症少,临床结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Jumbo金属臼杯治疗初次全髋置换术后伴假体松动的髋臼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伴假体松动的髋臼假体周围骨折患者9例,男性1例,女性8例,年龄32~76岁,平均(68.72±8.03)岁。按照Paprosky髋臼假体周围骨折分型,Ⅲb型4例,Ⅳa型4例,Ⅳb型1例。选择较末次磨挫大1~2 mm的Jumbo金属臼杯并适当螺钉固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疼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9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04.57±23.89)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5.38±85.89) ml。平均随访时间(24.89±10.32)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疼痛逐渐缓解,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影像学显示髋臼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16.38±2.01)周,髋臼假体位置良好,未见假体松动、移位。[结论]对于初次全髋置换术后伴假体松动的髋臼假体周围骨折,使用Jumbo金属臼杯既可满足骨折及假体牢靠固定,又可使翻修术操作简单有效,是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早期国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国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04年3月,46例49髋不同病因的髋关节病变行国产生物型THA.通过临床效果及影像学分析治疗效果.[结果]46例平均随访时间8.5年(5~11.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38分(35~5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2分(70~90分).影像学检查发现假体松动9髋,其中单纯髋臼松动3髋,股骨假体松动4髋,髋臼及股骨假体均松动2髋;脱位3例5次,1例为术毕回房搬动时发生,另外2例各2次为院外不当活动所致,均闭合复位成功.出现异位骨化1例,Brooker分级1级;1例出现髋部疼痛、跛行,X线片显示假体无明显松动,但骨质疏松明显,经抗骨质疏松治疗后症状缓解.无感染病例.优良率为73.9%.[结论]早期国产髋关节假体解决了患者的髋关节病痛,价格较低,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早期国产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在设计、工艺及配套器械方面有待改进,降低松动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6例42侧髋关节。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5-78岁。平均50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16年,平均6年3个月。翻修的原因;髋关节疼痛不伴假体明显松动11例11髋,感染2髋,无菌性松动27髋,假体柄位置异常2例。42个髋臼中无髋臼骨缺损者10髋,GustilloⅠ,Ⅱ型髋臼松动14髋,Ⅲ型髋臼松动10髋,对上述患者直接用纯钛螺旋臼成型或髋臼底加用颗粒植骨,Ⅳ型松动骨缺损8髋。采用颗粒植骨,钛网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40侧股骨进行了翻修术。其中假体无松动12髋。Gustillo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假体柄松动分别为6,8,13和1个髋关节,取出假体柄后视情况植入非骨水泥普通假体柄或加长柄,视骨缺损情况进行假体周围植骨,必要时捆绑带固定。结果:髋臼侧进行了钛网重建植骨的8例患者术后3d可以下地非负重柱拐行走,其余患翥 均可于术后3d下地负重行功能练习,术后随访6-66(平均22)个月。无假体自欺欺人多位下沉等不稳迹象,无需要再重新翻修的病例。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5-54分(平均32.6分)增加到术后的56-98分(平均88.1分)。随访X线片显示部分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新出现透亮带的患者。结论:最常见翻修的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其次为股骨头或双动头置换术后金属与髋臼之间摩擦产生的疼痛,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对髋关节进行翻修术后中,近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16.
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晚期髋关节病变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8年6月因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而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11例11髋,女24例28髋;平均年龄(52±6.7)岁.CroweⅢ型27例31髋,Ⅳ型8例8髋.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2.5±5.3)分.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6.3±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33髋,良5髋,可1髋,优良率97.4%.随访期间未发现髋臼假体周围透光带及松动表现.2例出现术中髋臼骨折,根据骨折稳定性,经多枚螺钉或结构性植骨后卧床6周愈合.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5例6髋出现Brooker Ⅰ级或Ⅱ级异位骨化.1例于术后1年因外伤发生假体远端骨折.结论 对伴有晚期髋关节病变的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术前应进行精确测量与评估,术中彻底松解软组织,正确处理髋臼和股骨,术后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骨性融合的髋关节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本组32例(36髋)髋关节骨性融合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手术时平均年龄36.5岁。自发性骨性融合20髋,手术融合16髋。平均融合时间为18年7个月;术前16例主诉周围关节疼痛;27例严重跛行和畸形。随访时间平均6年11个月(4~10年);对其临床及放射线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2.7±9.2)分提高到术后的(85.1±8.1)分;平均髋关节活动范围:伸直0°位、屈曲86°±10.1°、外旋25°±6.2°、内旋20.1°±5.3°、外展29.7°±6.3°和内收21.3°±5.1°。X线影像学表现:髋臼侧骨溶解5例,髋臼假体松动1例,股骨柄松动1例,异位骨化形成10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骨性融合的髋关节,可以缓解周围关节疼痛、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改善平衡下肢长度和矫正髋关节畸形,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中期疗效。方法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2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27髋)。临床评估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影像评估根据置换后随访双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臼杯、股骨假体位置及周围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磨损速度与趋势。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3~5年。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5分±2.3分,术后平均93.2分±3.5分。假体均位于解剖位置,无术后感染及松动发生,术前患者双下肢长度差为1~5 cm,术后为≤1 cm。21例25髋疼痛完全消失,患者步态正常;2例2髋有轻度疼痛伴有轻度跛行,生活自理且恢复正常工作。结论生物型假体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晚期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能够提供理想功能效果,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1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1年疗效.方法 对1996至2002年由同一术者完成且应用Zweymüller假体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结果 共116例142髋符合纳入标准,61例77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1年,平均7.3年.其中50例64髋同时获临床及放射学评估,5例6髋只获得临床评估,6例7髋只获得放射学评估,随访率为52.6%.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3分,51髋(72.9%)术后疼痛在1个月内缓解,术后扶拐行走时间平均为2个月.X线片随访见远端骨皮质肥厚30髋(42.3%),髓内骨化33髋(46.5%),异位骨化45髋(63.4%).无一例髋臼侧出现透亮带,27髋(38.0%)股骨侧可见透亮带.7髋(9.9%)髋臼侧出现骨溶解,18髋(25.4%)股骨侧出现骨溶解.虽然无已行翻修病例,但3髋因髋臼明显松动移位需行翻修术.以翻修手术或需行翻修手术作为失败的标准,髋臼杯5~11年假体存活率为95.8%,股骨柄的存活率为100%.结论 Zweymüller假体术后5~11年随访总体疗效令人满意,但骨溶解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屈髋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全髋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屈髋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40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屈曲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为男性;年龄21-48岁,平均34.68岁;病程3~16年,平均8.53年;屈曲畸形角度30°-90°平均60.13°。单侧16例,双侧12例,16例(24髋)合并髋关节强直。采用改良的髋关节前外侧与外侧联合切口,生物型假体21例(29髋),混合型假体7例(11髋)。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股骨侧假体采用Gruen的14分区法,髋臼侧假体采用DeLee和Charnley方法进行影像学观察。结果随访时间12,'-64个月,平均42个月。末次随访时,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9.88。(0°-95°)增加至术后平均124.75°(90°~175°)。屈曲畸形程度由术前平均60.13°(30°-90°)减少至术后平均6°(0°~10°)。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2.88分(12-58分)提高为随访时平均88.23分(69-98分),优20髋(50%),良15髋(37.5%),可3髋(7.5%),差2髋(5%),优良率87.5%。除1例术中出现股骨干穿通骨折和1例出现髋关节早期脱位外,X线检查均未显示假体松动移位迹象。8髋(20%)出现异位骨化。生物型假体和混合型假体随访时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屈髋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