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富强 《长寿》2005,(8):26-26
时下,健康已成为时尚话题。节日相聚时,亲友相互祝福,往日是“恭喜发财”,而今是“祝您健康”。然而,有相当一些人,没把健康当回事,在盲目中相对放松,回首时,黯然落泪却悔之已晚;还有一些人,有保健意识,但不懂如何保健,有了钱便经常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认为这就是保健,就是“充电”,哪想却吃出个糖尿病、高血压来。其实,身体就好比一辆车,你要会用,更要懂得会“保养”。  相似文献   

2.
伟清  苏迪 《健康文摘》2006,(11):39-40
什么是健康?专家说,健康的概念在我国也几度更新,今天已不同于昨天。当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较低时,人们只期望身体能够胜任体力劳动和维持日常生活,健康的概念就是“不得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发展为追求高寿命,将健康理解为“长寿”。其后人们又发现,延长了的生命如果伴随着疾病和伤痛,一样不能幸福地生活。  相似文献   

3.
艾娅萍 《长寿》2005,(7):37-37
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无数专家和名医一直在寻找和探索预防、阻止或治疗疾病的良药奇方。经过千百年来的临床经验和近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大蒜这一神奇和古老的药食两用珍品正是人们健康必备的保护神,尤其适于广大中老年朋友。  相似文献   

4.
当污染与农药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时,人们便渴望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生活——吃最天然的食物、建立最健康的作息、遵循身体规律最惬意的方式。这就是现在国际上最流行的“有机”生活方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那些有机实践者的脚步,体会一下人与自然都健康的幸福感觉吧。  相似文献   

5.
东方 《保健医苑》2006,(6):48-49
一本畅销书让“奶酪”成了一个流行词,奶酪象征着人们生命中最美好、最想得到的东西。 “奶酪”不是一成不变的,健康的“奶酪”更是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老年人“蓦然回首”,会发现自己已“皱纹满面,两鬓如霜”了。中年人窥镜自顾,白发又生了些许,眼角的鱼尾纹又添几道,腰圆肚又大。而本应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生龙活虎地生活工作的年轻人,却有不少人已与动脉硬化等老年病结了缘,真正应了“未老先衰”这句话。更让人不安的是,肥胖、性早熟等疾病竟然已经出现在少儿时期,以致医学专家们惊呼:“防病要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6.
李定国 《健康世界》2010,(12):62-6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些大城市,有车一族已经不是“少数民族”了。伴随着有车族的“日益壮大”,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和身心健康问题,为了保证有车一族的健康,制定一些健康“族规”是合理且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成人慢性病患病率不断攀高,已成为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并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仅如此,近些年,心血管慢性病侵扰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悄悄“盯上”肥胖的儿童与青少年,让“中老年病”一说由此终止。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饮用水不仅要喝得卫生,还要喝出健康。近年来,声称能制取“健康水”“生命水”“活化水”等“高科技水”的饮水处理器纷纷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些产品的经营者称,这些机器制出的弱碱性水有利于人体健康,甚至部分经营者还宣称这些水具有抗疲劳、抗氧化、调节血脂等功效。果真如此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相似文献   

9.
江淼  刘畅  刘佳丽  惠慧 《现代养生》2023,(10):795-798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信息的主要来源地。中国截止到目前已经有6.5亿网民,5亿智能手机用户。随着生活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质量的需求逐年增加,而健康传播渠道也更加多样化。“互联网+医学科普”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普及模式,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以大连市中心医院创办的微信视频号“大连中心健康科普讲师团”为例,简要介绍“互联网+医学科普”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天籁 《现代保健》2008,(2):46-47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五种不同属性的形态——木、火、土、金、水。而“5”这个数字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地球因有五行才能孕育生命;而人有五味才能“吃嘛嘛香”;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更是流传已广……只要你观察生活,还会发现不少与“5”相关的健康密码。  相似文献   

11.
保健忌“五久”文/蒋建春,白榄树古人提倡“常欲小劳”,以“劳而不倦”为度,告诫人们莫要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这实为保健养生之道。而“五久”却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那么它对人体的健康究竟有什么影响呢?一忌久行“久行伤筋”。适当步...  相似文献   

12.
衣食无忧使人们自我保健需求不断增加,健康人生的话题一时成为了社会上的热门。是不是没有生病就是健康了,答案恐怕并不简单。例如,虽然医学检测指标还都在正常范围内,却无精打采,浑身没劲,吃饭不香,头昏脑涨,感觉不舒服。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仍然享受不到健康生活的快乐要改变它的确需要总结和积累一点”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3.
华天 《现代保健》2008,(2):80-81
当人类确认负离子对人体有健康功效作用时,本着“为我健康,为我所用”的精神,各种负离子发生器大量被发明出来。“负离子”技术主要采用两个途径。一种是利用高压电产生电离使空气产生负离子,另一种是利用天然矿物质,经过加工而成。应用在纺织工业,塑料产品、纸制品等方面,形成各种负离子功能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打造健康。  相似文献   

14.
卓玫 《东方药膳》2003,(2):48-48
现在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和肥胖症病人不断增加,这是为什么?其实,你只要简单地调查一下患这些疾病人的日常饮食结构,就会不难发现,这些病是他们自己吃出来的。是因为他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摄入过多,营养过剩。现在,很多人为了改善身体状况,大吃各种健康食品“高级补品”。其实这也是很危险的,很不利于健康的改善。纠正和改变当今生活中错误的饮食生活习惯,是势在必行的。希望人们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切实改进自己的饮食结构,讲究科学的饮食方法,控制“病从口入”。控制“病从口入”@卓玫  相似文献   

15.
李忠东 《大众健康》2007,(12):88-89
近年来,“乐活”这个词时有耳闻,它是英文短语“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中5个单词首字母“LOHAS”的谐音,可直译成“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做到“乐活”,人们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和消费时,考虑到自己和旁人的健康,拥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在一起“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16.
有的人睡觉时喜欢把手机放在枕边.随时待命.有的人喜欢惬意地躺在被窝里看电视,听音乐;清晨.床头柜上的电子闹钟准时响起……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器被“请”进了卧室.生活似乎也变得更加舒适。然而.这些电器的电磁辐射.已成为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17.
女性生殖道与人类“性”福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然而阴道感染却是女性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给广大女性带来难言隐痛。值得警惕的是许多女性并不了解阴道炎发生的诱因,更有甚患病后羞于医治,给身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笔从医学角度提出呵护“性”福通道的六大方略,诚望广大女性能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经历非典的“洗礼”,人们对“吃”已不再肆无忌惮,而自己动手做美味的年轻人也是越来越多。谈到“吃的健康”人们很容易想到“药膳”二字,但要把润肺、生津、平肝等中医名词运用到实际的菜谱里面,还真让美食经营和自己动手做的大伤脑筋。平时大有“扰人之忧”的大蒜、韭菜、百合,趁着端午节的的来临,尽可以堂而皇之地大吃特吃,为了健康、为了美味嘛!  相似文献   

19.
当心新流行的“上肢综合征”文/王志成上肢是人体最灵活的肢体部分,但由于现代劳作形式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罹患种种鲜为人知“上肢综合征”。这类现代病征的典型表现为:电脑键盘综合征、机手震动综合征、圆珠笔皮肤炎等。给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带来了许多烦恼...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大家都知道吃饭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而吃饭对健康影响最明显、最直接的事情,恐怕要算是食物中毒了,它是由于人们吃了不洁、有毒的食物而引发疾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病从口入”。这种情况大都是急性的,容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病从口入”的有些表现却是潜在性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由于是慢性的,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所以应该赋予“病从口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