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在治疗中低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 :将 2 2 6例44 0眼分为三组 ,A组≤ -6.0 0D ,B组 -6.2 5D~ -10 .0 0D ,C组为 >-10 .0 0D ,均采用Lasik治疗 ,随访 3~ 6个月 ,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约在 1~ 3月趋于稳定 ,术后三个月裸眼视力均大于术前乎均矫正视力 ,三组视力为 1.0 2± 0 .16、0 .94± 0 .17和 0 .67± 0 .2 1,平均屈光度分别为 -0 .3 1D±0 .3 3D、-0 .3 2D± 0 .5 6D和 -0 .71± 1.2 2D ,其中在± 1.0 0D以内者分别为 10 0 %,93 .85 %和 88.64 %。结论 :Lasik是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理想手术 ,对手术技巧和激光治疗程序的不断改进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应用于90年代,其手术原理是通过对眼角膜厚度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5.
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230例(460眼)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随访1 a,根据术前屈光度分为3组,对各组术后裸眼视力及其影响因素、术后剩余屈光度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400眼(86.96%)达到预期的最佳矫正视力.Ⅰ、Ⅱ、Ⅲ组达到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92.62%、87.45%、77.11%,切削区中心偏离瞳孔中心的距离>0.5 mm对术后裸眼视力有影响;术中多区域切削使达到最佳视力的百分率下降(72.11%);术后3月屈光度趋于稳定,实际矫正度在预期矫正度±1.00 D内的百分率为85.32%.结论 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可靠,手术预测性及稳定性强.偏中心切削及多区域切削可影响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2例远视儿童患者(7~15岁)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22只眼进行LASIK手术,最大预矫值 6.00D。术后1个月开始行弱视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结果术前,球镜屈光度: 5.50~ 9.00( 6.25±0.43)D,柱镜屈光度:0.00~-1.25(-0.73±0.33)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4.25~7.75( 6.13±0.51)D,裸眼远视力:0.05~0.3(0.12±0.10)D,裸眼近视力:0.1~0.5(0.19±0.14)D,矫正远视力:0.05~0.4(0.20±0.13)D,矫正近视力:0.1~0.6(0.27±0.16)D。术后12月,球镜屈光度:-0.50~ 0.75( 1·02±0.51)D,柱镜屈光度:0.00~-1.75(-0.52±0.51)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0.00~1.75(0.86±0.55)D,平均裸眼远视力:0.1~0.5(0.25±0.13)D,平均裸眼近视力:0.1~1.2(0.53±0.38)D,平均矫正远视力:0.1~0.6(0.29±0·17)D,平均矫正近视力:0.1~1.2(0.56±0.37)D。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临床上矫正近视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保留了上皮层和前弹力层,且术后无痛苦、恢复快、稳定性较好。但LASIK术中需制作1个角膜瓣,由于术后角膜瓣愈合后生物力学改变明显,抗张强度下降,因而容易发生角膜瓣相关并发症,尤其外伤后易导致角膜瓣移位、皱褶,甚至脱落、丢失。该文报告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1例。患者因意外左眼被戳伤,角膜瓣从原瓣缘瘢痕处自角膜鼻下方向颞上方撕脱移位近2/3,撕脱的角膜瓣向颞上翻卷后再向鼻下反折并覆盖于颞上方角膜表面及瞳孔区基质层创面,角膜瓣轻度水肿,上皮破损、有少许污迹,下方的角膜创面凹凸不平。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左眼角膜瓣复位术。通过手术对患者移位撕脱的角膜瓣进行复位,患者术后角膜透明,角膜瓣愈合良好,视力恢复至1.0,未发生角膜瓣皱褶、上皮植入、角膜瓣溶解等并发症。该例提示,及时并正确处理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可恢复良好视力。建议军人、运动员等特殊职业人员从事高对抗运动时佩戴护具;对于眼部受伤概率较高者,建议选择更为安全的角膜表面切削手术;加强患者LASIK术后宣传教育,遇有眼部外伤,应及时就诊;基层医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及复性近视散光所产生术后散光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SCMD公司的固定式手控气动微型角膜刀对 1 2 4例 2 4 8眼行LASIK手术 ,分别于术后第 1天、第 1周、第 1、3、6个月复查视力及屈光度。结果 LASIK术后散光的发生率较高 ,术后第 1天为 4 3 1 5 %,术后 1周降为 33 0 6 %。术前散光度数越大 ,术后散光眼发生率就越大 (P <0 0 1 )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但术后 3个月仍有 36眼 (1 4 5 2 %)散光超过 0 5 0D。术后第 1天和术后 1个月 ,男女患者散光眼和无散光眼的比例无明显差异 (χ2 =0 42 78,P >0 0 5 ,χ2 =0 5 5 89,P >0 0 5 )。角膜瓣的质量直接影响术后散光 ,术后散光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 (r=0 96 1 4 ,P =0 0 0 2 <0 0 0 1 )。结论 LASIK术后散光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 ,并与术前患眼散光度、角膜瓣的大小、患者术中配合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是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一大进展,同PRK相比,它具有更高安全性、稳定性和术前可预测性,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Lasik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稳定屈光度,但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激素性高眼压,甚至造成类固醇性青光眼,因此术后眼压监测非常重要,我们对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160例做了术前术后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成人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47例成人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LASIK手术后1、6和12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并与该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6和12个月时弱视眼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均等于或大于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且随术后时间的延长UCVA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且未发现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术后1、6和12个月时弱视眼的UCVA高于术前BCVA的分别为37、38和38只眼,约占术眼的78.7%、80.8%、80.8%。结论 LASIK手术治疗成人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研究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大脑视觉皮层功能受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以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8例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I数据,比较其弱视眼与健眼,及弱视眼屈光矫正前后皮层激活强度及范围的不同,分析其改变特点及机制。结果弱视眼皮层神经元的反应水平及激活范围在Brodmann 17、18、19区均明显小于对侧眼,并且这种差别在Brodmann 18、19区更加明显。弱视眼矫正屈光不正后皮层活动水平明显增高,激活范围明显增大。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各级视觉皮层均发生了明显的功能损害,高级别纹外皮层可能比低级别纹状皮层损害更加明显;弱视眼矫正屈光不正可部分提高皮层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应尽早手术或配镜矫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近视眼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进行近视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参考组(40例).其中参考组实施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联合组给予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及Q值,距角膜顶点1 mm范围4个位点后表面高度.结果 ... 相似文献
14.
LASIK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OCT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对施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36例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检测时间为术前、术后第 1、2和 4周。检测部位为黄斑中央及距离黄斑中心凹 75 0 μm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结果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术后第 1、2和 4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轻中度近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部分相对禁忌证近视眼LASIK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使用鹰视准分子激光机和Moria旋转角膜板层刀对66例118只眼相对禁忌证近视者进行常规LASIK手术。高眼压症38例68只眼,瘢痕体质12例22只眼,弱视8例14只眼,精神疾病4例8只眼,哺乳期妇女4例8只眼,单眼者2例2只眼,糖尿病1例2只眼,甲亢1例2只眼。结果在6~30个月(16±9)个月的随访期内有97%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曾达到1.0、1.2、1.5、2.0,眼数分别为13%、36%、46%、5%。无角膜感染、激素性高眼压、弥漫性层间角膜炎、角膜溶解和角膜瓣愈合延迟等严重并发症。68只高眼压症眼术后平均眼压为(14.2±2.45)mmHg,术后1年复查视野、杯盘比(C/D)无明显改变。12例瘢痕体质者术后无角膜瘢痕形成。14只弱视眼中,裸眼视力达到1.0以上8只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较正视力6只眼。结论LASIK相对禁忌证的近视患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试行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低功率He-Ne激光综合治疗弱视的疗效。方法 2010年11月到2012年11月,弱视患者534例884只眼,分为两组,(1)治疗组:患者241例433只眼,应用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每日3 min,连续照射20 d。联合遮盖、精细目力训练、同视机、视觉生理治疗仪(cambridge stimulater,CAM)等综合治疗。(2)对照组:患者293例451只眼,仅采用遮盖、精细目力训练、同视机、视觉生理治疗仪(cambridge stimulater,CAM)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241例433只眼,基本痊愈215只眼(49.5%),有效181只眼(41.7%),无效37只眼(8.54%)。治疗组患者年龄越小,弱视疗效越好;轻中度弱视疗效明显优于重度弱视;中心注视有效率明显高于非中心注视。结论综合疗法联合He-Ne激光治疗弱视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综合治疗方法,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残余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残余近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Keracor116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2例 3 5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病人行二次LASIK手术 ,两次手术间隔 3~ 2 0个月。术后平均随访 12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二次LASIK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0 1) ,UCVA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近视屈光度均在± 1 0 0D以内。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二次LASIK治疗残余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病情稳定时间超过2年的屈光不正患者58例(66只眼)行LASIK,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观察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情况.结果 56只眼(84.8%)LASIK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10只眼(15.2%)LASIK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结论 LASIK是矫治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