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总结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治经验。方法:9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鳃裂囊肿15例,鳃裂瘘管10例,皮样囊肿1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甲状舌骨囊肿37例,甲状舌管瘘管25例,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随访1-10年。结果:93例中,囊性淋巴管瘤1例复发后失访,另1例行2次手术,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半年后死于肺转移,鳃裂瘘管2例3次手术,甲状舌管瘘管1例复发,鳃裂瘘管术后1例迟发性面瘫,一次手术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断除依据术前检查外,主要是依据术中的发现和术后病理检查。B超、CT等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上应彻底切除囊壁与瘘管,避免复发。术中应避免损伤颈部的大血管和神经。甲状舌管瘘管须切除舌骨中段2cm,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罗春芬  陈青江  伍霞芳  黄云 《浙江医学》2003,25(11):689-690
囊性淋巴管瘤 (囊状水瘤 )是小儿常见的良性错构瘤 ,属于淋巴管瘤的一种常见类型 ,为胚胎期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或阻塞所致。既往治疗常用手术切除 ,复发率高 ,并发症多 ,并严重影响外观。我院从1999年1月~2001年12月行平阳霉素囊内注射治疗小儿囊状淋巴管瘤2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1对象20例均为本院治疗的囊状淋巴管瘤患儿 ,均根据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提示本病后 ,局部穿刺检查抽出淋巴液而明确诊断。男性13例 ,女性7例。年龄2月~12岁 ,平均 (4.0±3.2)岁。病变位于颈部9例 (2例侵入胸腔和前纵隔及口腔底部 ) ,腋下3例 (1例…  相似文献   

3.
钼靶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之重要方法.现将76例钼靶X线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之乳腺癌进行回顾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76例均为女性,年龄26~81岁,绝大多数在4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岁.临床表现:多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扪诊肿块质硬,边界不规则,皮肤粗厚,乳头内凹等.好发部位:左乳42例,占55.3%;右乳34例,占44.7%.乳腺外上区43例,占56.6%;外下区7例,占9.2%;内上区11例,占14.5%;内下区4例,占5.2%.病理:浸润型60例,占78.9%;非浸润型16例,占20.1%.检查方法:检查前对每一位患者必须进行触诊,了解有无肿块及肿块大小、形态、质地、边界状况,确保病变在照射野之内.  相似文献   

4.
小儿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和腋下,手术治疗常有神经麻痹、脉管损伤等并发症,并有较高的复发率。近年局部注射疗法重新受到提倡和肯定。我院应用沙培林(Sapylin)囊内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取得满意疗效。现初步总结其结果,并与手术切除及平阳霉素注射的疗效进行比较和讨论。 1 资料和方法 1986~1991年间收治淋巴管瘤患儿51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2个月。颈部36例,腋下8例,躯体4例,四肢3例。单纯性5例,海绵状12例,囊状34例。其中2例因手术切除后复发和平阳霉素注射无效,再接受沙培林注射治疗,共治疗53例次。 1.1 手术切除组 5年间共20例,在静脉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18例完整切除瘤体,2例因累及颈动脉等重要器官,使用0.5%碘液涂擦囊腔内壁,处理残留部分瘤体囊壁。  相似文献   

5.
淋巴管瘤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脉管畸形,发病率为1:20000[1],具有畸形和肿瘤的双重特性,颈部为其好发部位,约占75%[2]。颈部淋巴管瘤虽属良性,但因颈部解剖复杂、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广泛侵及组织间隙等特点,手术治疗难度大,围手术期及手术后并发症多。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从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手术治疗小儿面颈部淋巴管瘤5例,本文就其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沙培林注射治疗小儿颌面淋巴管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管瘤是先天性脉管畸形 ,病儿生后常以软组织包块就诊。以往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 ,但生长在舌、唇、面部等部位的淋巴管瘤有手术切除困难且影响美观、功能及易复发等缺点。 1995~ 1999年 ,我们应用沙培林瘤体内注射治疗淋巴管瘤 17例 ,效果满意 ,且操作简便、痛苦小、费用低、病儿易接受、并发症少。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7例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35d~ 12岁。其中面部 3例 ,舌体 2例 ,颈部 10例 ,颌下 2例。囊状淋巴管瘤 11例 ,海绵状淋巴管瘤 5例 ,弥散状淋巴管瘤 1例。瘤体最大10 .5cm× 10 .0…  相似文献   

7.
万霞  毕纯龙  张蔚 《黑龙江医学》2008,32(9):646-648
目的探讨颈部囊性病变的CT与超声特征。方法搜集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均行CT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和超声特点。结果甲状舌管囊肿28例(45.16%),颈淋巴管瘤21例(33.87%),鳃裂囊肿13例(20.97%)。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且病变CT和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鳃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结论CT和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多数能定性诊断,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激扬  韩月东 《医学争鸣》2008,29(20):1867-1869
目的:探讨颈部副神经节瘤的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个肿块(32例患者)的部位、MR信号和邻近大血管移位等情况.结果:病变分别位于颈动脉体(27个,2例为双侧性)、迷走神经体(6个,上颈部4个,中、下颈部各1个)及左侧后颈部(1个).右侧颈部15个,左侧19个.肿瘤形态为不规则形、纺锤形或类圆形;信号欠均匀,MR平扫(22/34)及增强后(18/29)可见"盐和胡椒征".22个肿块行MRA检查,表现为颈总动脉分叉扩大(18个颈动脉体瘤)和颈动脉向前移位(4个迷走神经体瘤).2例恶性迷走神经体瘤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双肺转移.结论:根据肿瘤的部位、信号等MR表现,多数颈部副神经节瘤可在手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电极起搏位置与心房起搏阈值关系.方法 对12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分别于心房上区、心房区,心房下区测量心房起搏阈值,然后对检查结果 对比分析.结果 心房起搏阈值在11~25V范围内,3个部位(心房上区、心房区、心房下区)有效起搏率分别为35.20%(44/125).97.60%(122/125)与96.00%(120/125);但别作用发生率心房上区(咳嗽68.80%)与心房下区(膈肌痉孪26.40%)明王高于心房区(分别为8.00%与0.00%).结论 心房起搏阈值与食管电极起搏位置明显相关,食管心房调搏时食管电极的位置以心房区最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玉米醇溶蛋白硬化疗法在治疗淋巴管瘤方面的经验和有效性。方法:1992—2004年在作者所在医院有63例淋巴管瘤患者接受玉米醇溶蛋白硬化疗法。CT或M RI及临床评估用来确定治疗的有效性。结果分为极好(病变的体积减小≥95%)、满意(病变的体积减小≥50%而且无症状出现)和差的(有症状,而且病变体积减小<50%)。结果:对63例患者的67处病变进行了硬化治疗,平均每位患者接受两次治疗。35例患者的病变在颈部,10例在头面部,22例在胸部或者四肢。13例患者主要是微囊状体,28例是大囊状体,23例是混合型。在这63例患者中,有6例因手术后残留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嚼肌筋膜、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组织,以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方法对68例腮腺良性肿瘤,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分别采取解剖面神经总干、颞面干分支或颈面干分支做腮腺肿瘤的区域性切除术。结果 6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涎瘘发生,保留耳大神经,耳垂及耳周麻木在6月~9月恢复,暂时性面瘫5例,术后1周~6月恢复。2例出现Frey’s综合征。术区凹陷不明显。结论改良术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较传统术式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治疗的23例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局部侵犯情况、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期等。根据随访结果进行疗效及预后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15例,滤泡状癌6例,乳头滤泡状癌2例。肿瘤局部侵犯喉返神经8例,侵犯气管12例,侵犯气管及食道3例,合并侵犯颈前肌群8例。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根治6例,肿瘤剔除14例,姑息性切除3例(2例术后加行局部放疗)。全组1、3、5年总生存率为91.3%(21/23)、82.6%(19/23)、60.8%(14/23)。其中根治组和剔除组预后明显好于姑息组。结论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后仍能取得较好疗效,重视保护局部器官功能是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左心室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和结果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手术治疗的左心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治5例患者,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心脏肿瘤患者的3.55%(5/141).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3例采用胸部正中切口,2例采用左胸前外侧切口.3例完整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仅取活检.病理结果显示黏液瘤、横纹肌肉瘤、海绵状淋巴管瘤、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肌间血管瘤各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良好.随访4~80个月(平均30个月),无死亡.黏液瘤患者完整切除后38个月后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未见复发;横纹肌肉瘤患者仍存活,无明显不适;余患者复查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左心室肿瘤多为良性,心脏超声是最重要的诊断工具,恶性肿瘤预后差,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对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进行乳腺微创旋切手术的1267名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满意度方面临床随访结果及对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术后于1月、6月及其后每6月进行随访至2年(中位随访22个月).结果(1)1267例中1259例完全切除,8例术后1月发现残留,手术切除率99.36%.手术切除率与病灶大小相关(P=0.003),而与年龄、BI-RADS分级、病灶数目及位置无明显相关(P值均>0.05).(2)1267例中89例出现并发症(7.02%),其中血肿70例(5.52%),发生率与病灶数目及位置相关(P=0.000),而与年龄、BI-RADS分级、病灶大小无明显相关(P值均>0.05).(3)1267例中193例患者被确诊有复发,复发率15.23%,其中原位复发65例(5.13%),新发病变128例(10.1%).复发率与病灶数目及大小相关(P=0.000),而与年龄、BI-RADS分级、病灶位置无明显相关(P值均>0.05).(4)1267例患者有6例对手术外观不满意,患者满意度达99.52%.结论 超声引导下MMT真空辅助旋切对乳腺良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手术并发症少,切除率高,复发率低,对良性和高风险乳腺病变,特别是多发性乳房良性病变具有满意的外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Zhang T  Zhou NK  Chu XY  Liang CY  Guo JT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7):1929-1931
目的 总结原发性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问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提取相关临床数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共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4~78岁,平均38.9岁.6例无自觉症状,多数患者术前未能获得准确诊断.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完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标本均经病理证实,5例血管瘤,3例淋巴管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结论 本病一经诊断应该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应尽可能彻底切除以防止复发.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experience of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primary mediastinal hemangioma and lymphangioma.Methods We summariz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mediastinal hemangioma or lymphangioma at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8 to January 2009,then extracted relevant clinical data and carried out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Results There were 11 patients in the whole group.The age range was 4-78 years old(average:38.9).Six patients were symptom-free and most patients had not an accurate preoperative diagnosis.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procedures.The radical excision wag accomplished in 10 cases and incomplete excision in 1 case.Two cases of surgically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All the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postoperativ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There were hemangioma(n=5),lymphangioma(n=3)and hematolymphangioma(n=3).Conclusions The oper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once the diagnosis of hemangioma or lymphangioma is made.Radical excision should be performed to prevent a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全层剥离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消化科住院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人197例,均接受ESD或EFR手术,统计治疗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穿孔率、术后出血率及术后病理情况。结果197例中154例起源于黏膜下层,行ESD治疗,均完整剥离病灶,ESD平均手术时间(病灶标记至完整剥离成功)为(24.0±3.6)min;所有ESD病人术后均无出血发生,术中均无穿孔,均经金属钛夹成功封闭创面。43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及与浆膜层紧密粘连,遂行EFR。42例一次完整剥离成功,均经胃镜下金属钛夹及尼龙绳荷包缝合成功封闭创面;1例因瘤体较大,病变粘连、剥离困难,改用外科手术。EFR平均手术时间为(52.0±9.7)min,术后均无出血发生,术中均主动穿孔。ESD或EFR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平滑肌瘤75例、异位胰腺43例,间质瘤39例、脂肪瘤26例,囊肿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神经鞘瘤3例、腺肌瘤2例,血管瘤1例、淋巴管1例。术后随访3~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均未复发。结论ESD及EFR技术可以安全完整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并提供完整可靠的病理诊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经颅眶入路治疗视神经胶质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颅眶入路切除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患者,36次手术,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54岁,平均13岁.临床表现以意识下降突眼为主,病程1~36个月.诊断方法包括CT、MRI,35例肿瘤均经病理学诊断.结果 肿瘤全切除29例、近全切除6例.手术并发症:一过性脑脊液鼻漏2例、白内障1例,无眼球运动障碍.随访3个月~8年,随访到27例(77.1%)肿瘤复发3例,脊髓种植1例,死亡1例.结论 视神经胶质瘤手术切除效果较好,但是视神经管内易残余肿瘤,术后应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内镜粘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9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晓英  袁农  阳光  刘军 《重庆医学》2004,33(2):252-254
目的评价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浅表肿瘤病变的效果,并对其适应症、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选择符合内镜粘膜切除术适应症的92例患者,应用辅助吸引帽切除术和/或注射高渗肾上腺素盐水圈套切除术,切除了101处病变.对手术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以及手术前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研究,并随访了部分患者的无癌生存率.结果 92例患者,EMR切除病变101处,完全切除率达89%.术后病理诊断腺癌16例,类癌3例,重度异型增生13例,低度异型增生3例,腺瘤47例,其他良性病变19例.并发症主要是出血,22例占21.8%,均经处理而痊愈,无1例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腺癌完全切除患者无癌生存时间平均27个月.结论内镜粘膜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胃肠道癌和癌前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对大多数患者能达到完全切除,其效果好、易操作、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全程内镜技术在扩大经蝶入路蝶斜区大型复杂病变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复杂蝶斜区病变患者15例,术前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及注册,术中采用双侧鼻孔扩大经蝶入路,在全程内镜下切除病变。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垂体腺瘤7例,脊索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10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术后一过性尿崩3例,短暂脑脊液漏2例,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26月,2例未全切病例出现复发并接受放射治疗。结论对于复杂蝶斜区病变的扩大经蝶入路手术,将神经导航与全程内镜技术相结合可充分利用两种技术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Lymphatic malformations are the second most common benign vascular tumour in children, after haemangioma. They may be localised or generalised and commonly occur in the cervicofacial region, axilla and thorax. They appear early in life with almost all cases evident by the age of 3 years. Lymphangioma or cystic hygroma is a mass of dilated lymphatics. The following case in a 4-year-old boy of intraabdominal cystic lymphangioma is being reported due to its rarity and its confusing presentation. The boy presented with progressive swelling of abdomen and respiratory distress. A repeat USG after second episode of rapid increase of abdomen showed a huge cystic swelling of whole abdomen and pelvis. CT scan of abdomen suggested mesenteric lymphangioma. The cyst was excided and histopathology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lymphangi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